搖滾編年史 1963-1970:早期硬搖滾(Early Hard Rock)

2022-01-03 我愛搖滾樂Fanzine

不過網易雲音樂的歌單製作非常麻煩,跟蝦米精選集比起來真是不是一個層面的產品,用了一次再也不想用第二次,僅此一次,以後再也不用網易雲音樂了,需要的朋友自己從蝦米轉吧(網易雲音樂的導入歌單功能也不能用)。

如果以公認的Led Zeppelin 、Black Sabbath、Deep Purple 69-70年多張專輯的發表作為重金屬的開端的話,那麼我們可以把三大開端樂隊之前的時代稱為早期。

早期的硬搖滾,主要來源一方面是車庫搖滾,另外一方面,則是迷幻搖滾的吉他迷幻搖滾/布魯斯迷幻搖滾分支。大量作品和迷幻搖滾的重要作品重合,有些我們就不一一介紹了,只是點到而已。

總的來說,早期硬搖滾一方面在吉他技法上極大影響了後期硬搖滾(或者叫早期重金屬),尤其以Jimi Hendrix和Jeff Beck(雛鳥時期和the Jeff Beck Group時期)、the Who的Pete Townshend為代表; 一方面幾個舊金山迷幻團則搞出了另一種大段Solo、很重型的吉他失真為標誌的布魯斯味道很重的早期重金屬雛形。

不扯犢子,一般認為強力和弦的發明人是電聲布魯斯樂隊Howlin' Wolf的吉他手Willie Johnson,在51年錄製的歌曲How Many More Years中。

The Kinks發行冠軍單曲 《You Really Got Me》

他們的第三張單曲終於獲得成功。英國榜首,美國第10。

這首歌的吉他Solo很出名。被稱為是硬搖滾和金屬樂兵工廠的藍圖。

同年還推出大熱單曲《All Day and All of the Night》。

後來他們轉向流行搖滾,創作了吉他流行的標準模板,為日後的英式搖滾打下了基礎。

標題圖為演奏這首歌的時候。

The Kinks,年份不清楚

這張單曲美國12月推出,英國65年1月推出。獲得英國單曲榜最好第8的成績。這也是首歷史名曲。

當時評價很像The Kinks的All Day and All of the Night的風格,當然湯申德自己不這麼認為。

湯申德拆吉他戳音箱

1965

滾石500單曲#11,名人堂定義搖滾500。UK #2, US #74(這是The Who在英國的最高排行榜位置,68年左右他們開始在美國出名,獲得的名聲比在英國還高)。

這首歌也是時代名曲。不過我個人真不習慣他們那結巴唱腔~

這首歌也是強力和弦早期著名作品。

同年專輯My Generation是他們的首專(Decca唱片發行的美國版本叫The Who Sings My Generation,曲目略有不同),被稱為:the hardest rock in history,the hardest mod pop ever recorded等,總之被認為是當時最硬的聲音,被稱為garage rock, heavy metal, punk的藍圖。

這張專輯裡面,湯申德就開始了他的吉他實驗,包括回授等效果。這比後世著名的Jimi Hendrix還要早。

這張專輯入選滾石500專輯,是Mojo雜誌偉大吉他專輯#2,

People try to put us d-down (Talkin' 'bout my generation)

Just because we g-g-get around (Talkin' 'bout my generation)

Things they do look awful c-c-cold (Talkin' 'bout my generation)

I hope I die before I get old (Talkin' 'bout my generation)

My Generation歌詞

1966

這是他們著名的迷幻搖滾作品,也表現出了硬搖滾的傾向。這個作品是Jeff Beck時代的作品,他也在裡面貢獻了回授的早期使用方法。

Jeff Beck Group 後來首專也演過這首歌。

具體作品就不提了,迷幻搖滾兩輯做過詳細介紹。他們對硬搖滾/重金屬的發展貢獻巨大,主要體現在吉他技法上。例如Voodoo Child (Slight Return)也是有硬搖滾風格的作品。


1967

I Can See for Miles,入選滾石500單曲,NME雜誌100單曲,排行榜UK #10, US #9。這也是他們在美國排行榜名次最高的單曲。這首歌是早期硬搖滾代表作。

還記得64年大熱的the Animals麼,63年成立的他們在66年之間成員更替,主創、隊魂是吉他手Hilton Valentine,風格是布魯斯搖滾,推出過英美榜首的歷史性單曲 "The House of the Rising Sun",和多首大熱單曲,前面介紹過。

63-65的他們總的來說其實還是個普通的樂隊,作品都是製作人聘請美國百老匯作者創作或者翻唱的。66年精選集The Best of the Animals曾經大賣,不過他們自己並沒有掙到錢。65年他們曾經以Animals Big Band的大樂團編制活躍過一陣,然後成員紛紛出走,包括主唱Eric Burdon,於是,66年時候他們解散了。

在66年底,主唱Eric Burdon和66年才加入的鼓手,召集了一些新的樂手,組建了Eric Burdon and the Animals樂隊,也被稱為:Eric Burdon and the New Animals樂隊。這個樂隊的隊魂、主創是Eric Burdon。

從人員上、隊魂上,這個樂隊和從前的the Animals沒有關係,只是主唱一樣而已,大家切記,雖然可以當作一個樂隊,但是不要當作一個樂隊。

Eric Burdon and the Animals ,1967

這個樂隊的方向是當時大熱的迷幻搖滾和新興起的硬搖滾。

於是他們發行了這個著名的單曲,When I Was Young成為當時反文化運動的聖歌。這首歌后世更加出名的版本是Ramones翻唱的版本(Ramones的版本是我的荒島歌曲哦)。

同年他們還推出過幾首大熱的反戰歌曲:San Franciscan Nights,Sky Pilot等。這幾首都融合了迷幻搖滾、早期前衛搖滾、硬搖滾的潮流。

67年他們還推出了專輯Winds of Change,名字和90年蠍子的名曲Wind of Change差一個s,不要搞混。這張專輯裡的翻唱滾石的名曲Paint it black也是硬搖滾早期的代表作品。

68年,他們的日本巡演因籤證問題推遲了數月,在巡演的時候,因為巡演推遲導致損失的日本黑幫綁架了他們的經紀人,用槍指著他的頭讓他籤了一張$25,000的借據。狡猾的經紀人欺負日本人不懂英文,在借據上寫明是被脅迫的。

他們立刻匆匆逃離了日本,扔下所有的樂器設備。回來後,就解散了。

68年他們曾經換過兩個團員,名字都碉堡了:一個叫Money,一個叫Summers。

紐約團Vanilla Fudge,也在從迷幻之聲走向更重型的聲音的代表。這個團之前做迷幻,之後幾年也還是做純迷幻,69年才轉向硬搖滾,但是67年就出了這首著名的硬搖滾作品。改編自著名的摩城之聲代表組合Supremes的大流行Soul歌。

這首單曲排行榜US#6。

他們67年首專Vanilla Fudge還是典型迷幻作品,排行榜#6. 他們幾個都是披頭四迷,首專翻唱了披頭四作品"Ticket to Ride",和The Zombies的名曲She's Not There,改那些Beat名曲為迷幻,還是挺有意思的,可以聽聽。68年迷幻搖滾專輯The Beat Goes On比較實驗,同年Renaissance專輯也還是挺奇怪的~其實我自己覺得挺好聽。

69年專輯Near the Beginning依然很迷幻,而且很實驗,充分顯示出紐約團應有的遊刃有餘感。70年Rock & Roll才開始比較硬。

69年Led Zeppelin來美國巡演時候,還是給他們做暖場的。

這幾張的選曲我回頭還是放在紐約地下音景裡面去吧,雖然他們賣的還不錯,和這次硬搖滾主題不搭調。

70年樂隊解散。


1968

這首歌也是硬搖滾早期很重要的、非常標誌性的單曲。Paul McCartney作品。這在他的作品裡真的太少見,我以前一直以為是列儂的作品,因為一般實驗性的一面往往來自列儂,而麥卡特尼往往貢獻旋律好的作品。

關於這首歌,麥卡特尼說,他是看了the Who的吉他手湯申德的訪談,說"I Can See for Miles", as the loudest, rawest, dirtiest song the Who had ever recorded(是the Who錄製過的最大聲,最原始,最直接的歌曲),所以要搞個更加大聲,更加raucous(沙啞的,刺耳的)的作品。

美國#15, 這張專輯也被譽為重金屬前夜的重要開創性作品。當然,主要還是迷幻為主。

最具代表性的包括

加州樂隊Iron Butterfly發行首專Heavy和著名專輯In-A-Gadda-Da-Vida

舊金山樂隊Blue Cheer發行首專、二專Vincebus Eruptum、Outsideinside

加拿大樂隊Steppenwolf發行著名單曲」Born to Be Wild"

Steppenwolf發行首專、二專Steppenwolf,The Second

這仨貨都被一些美國樂評人認為是第一支重金屬樂隊(說誰是第一個的都有)。

Iron Butterfly的首專Heavy時候,音樂還不夠成熟,不過已經顯露初其重型取向。錄完首專就有三名隊員離隊,而新陣容推出的二專則成為排行榜#4, 最終銷量驚人超過3000萬張的著名專輯。

在二專之後,他們試圖更加減少迷幻元素,更加旋律化,於是3專69年的Ball獲得排行榜#3, 不過樂評界評價不高。他們成員一直非常頻繁的更迭,後面作品沒有太出名的了。

Blue Cheer在獲得排行榜#11的首專之後,人員更迭頻繁,差不多69年就分崩離析了,後面70年重新組建陣容後,一直成就不大,不表。

加拿大多倫多樂隊Steppenwolf常年在美國混,經常和那些著名迷幻團一起演出(和當時出名的那些吉他迷幻搖滾團都同臺過),所以文化上基本上屬於舊金山之聲的一部分。68年三單」Born to Be Wild"是他們巨大名聲的起點(有人認為是第一首重金屬歌曲,這是搖滾樂第一次在歌詞中出現Heavy Metal這個詞。),排行榜#2, 滾石500單曲。

他們的幾張專輯銷量都不錯,72年情人節演出後解散。

這些樂隊集中在68年發片其實是有原因的,前面我們介紹迷幻搖滾的編年史 - 68-70 - 迷幻搖滾,舊金山之聲-下(Psychedelic Rock & San Francisco Sound) - Rock Chronicles 搖滾編年史 - 知乎專欄 總結過,68年是個迷幻搖滾的求變之年,大量迷幻團開始轉型。其中不僅舊金山迷幻們在轉型,英國迷幻們也在厭倦自己的迷幻之聲。

在The Yardbirds 68年解散後,他們還有幾場演唱會的合約要完成。Jimmy Page找了些樂手,以The New Yardbirds的名義完成了這些合約,然後在錄製了一些新作品後,收到之前隊友的法律警告信,不得繼續使用這個名字,於是他們改名叫Led Zeppelin。

10月,他們以Led Zeppelin的名義進行了第一次演出。

伯明罕樂隊Black Sabbath最初只是一個布魯斯搖滾團,團名叫Earth,69年他們改團名為Black Sabbath(這本是一個恐怖電影的名字),然後寫下了第一首名曲:Black Sabbath,號稱有史以來最邪惡的歌曲(probably the most evil song ever written,猶大聖徒主唱如是說,當然只是當時最邪惡)。

英國赫特福德郡樂隊深紫,成立之初是玩前衛搖滾的,68-69出版了三張大熱專輯:Shades of Deep Purple,The Book of Taliesyn,Deep Purple(1969),被譽為重金屬的三先驅之一。 70年專輯Deep Purple in Rock是公認的重金屬開篇作品之一,後述。

其實,他們首專Shades of Deep Purple的聲音已經挺重的了。二專The Book of Taliesyn有著更明顯的硬搖滾風格。

首專美國排行榜#24,單曲Hush美國排行榜#4。




1969

後述

這也是他們重金屬前夜的著名作品。Led Zeppelin和他們之間關係密切,共用了一些樂手和構思,之後,齊柏林飛艇成了重金屬巨擎,這讓Jeff Beck和Jimmy Page這一對從兒時起就是好朋友的吉他雙子星產生了裂痕。他們的團員之間也有了其他矛盾,於是這一年解散了。

70年Jeff Beck召集其他樂手又一次組建the Jeff Beck Group,在出版了Jeff Beck Group專輯之後,再次解散。之後Jeff Beck專注於Jazz Fusion去了。


MC5是著名的政治傾向嚴重的反政府樂隊。短命的他們64年成立於密西根,72年解散,卻是美國早期硬搖滾中影響最大的樂隊之一。

首專是張現場專輯,最高獲得排行榜#30。這張專輯也被認為是朋克的先驅作品。

滾石500專輯之一。

Kick Out the Jams是60年代的流行語之一,意思是,踢開那些限制。

70年專輯Back in the USA是一張錄音室專輯,也是滾石500專輯之一,是更加簡單直接的作品,多首反戰作品。銷量中等,他們籤約的Atlantic Records賠了錢。71年專輯High Time後世評價很高,不過不算硬搖滾了,風格比較奇怪吧,影響很多70年代樂隊,但是當時評價一般,銷量更加慘澹。唱片公司解約了他們。

72年樂隊解散。

關於他們首專有個段子,他們本來籤約在Elektra Records,首專上市後,連鎖百貨店/唱片店Hudson's因為他們的唱片中髒話太多,拒絕賣他們唱片。他們就登了整版的廣告,寫著「Stick Alive with the MC5, and Fuck Hudson's!」,還把唱片公司Logo放上去。唱片店就把Elektra唱片所有作品下架了。

然後他們就被Elektra唱片解僱了

他們的吉他手Fred "Sonic" Smith是Patti Smith的老公~~~

伯明罕樂隊猶大聖徒應該算是早期重金屬裡面最異類的異類,超越時代,甚至不應該歸入早期重金屬而是10年後的不列顛重金屬新浪潮(但是他們又不屬於NWOBHM),除了74年首專Rocka Rolla還是可以歸入早期重金屬。

後述。

1970

後述

專輯也被稱為 in Rock。後述。

1971

這張3白金銷量專輯是他們美國第一張大賣(US #4, UK #1)專輯,從此之後他們在美國火了將近10年。

滾石500專輯#28.

裡面兩首名曲"Baba O'Riley","Won't Get Fooled Again" 都是滾石500單曲。

從搖滾歌劇Tommy起,The Who的風格就在湯申德想要的更加豐富、更加多變的曲風和其他人想保持的硬搖滾風格之間搖擺和妥協。Who's Next本來也是一部搖滾歌劇Lifehouse的素材,因故沒有上演。

這張專輯被譽為他們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在67年樂評惡評的迷幻跟風作品魔鬼陛下的請求之後,他們連發了兩張優秀的布魯斯搖滾作品,」Beggars Banquet「 (1968),」Let It Bleed「 (1969),部分作品開始硬了起來。這個時候起滾石才真正開始成熟,雖然他們從首專起就成名,就已經獲得了僅次於披頭四的商業成就。

69年隊長、吉他手Brain Jones去世,淹死在遊泳池底,成為了27俱樂部第一位著名成員(前面介紹過,Janis Joplin,Jimi Hendrix,Jim Morrison都在69-71年間27歲時候去世)。不過本質上,他們的主創是主唱Mick Jagger和吉他手Keith Richards,所以在音樂上,影響不太大。

這張71年專輯是滾石500專輯#63, UK,US雙料冠軍,澳大利亞、西德等一共9國榜首,美國3白金銷量。這張專輯對於他們自己而言已經這些年最硬的作品。

另外,還記得我介紹民謠搖滾、鄉村搖滾時候,著名的鄉村搖滾大師Gram Parsons來英國,和滾石的Keith Richards成為好朋友的事情麼,這個時候的滾石也有幾首鄉村搖滾作品。

1972

這也是另外一張他們的最優秀作品。滾石500專輯#7,這是他們在滾石500專輯評選中最高名次的作品,Q雜誌100英國專輯#3,也是各個雜誌的全滿分作品。

這依然是一張根源布魯斯搖滾為主的專輯,只是稍微硬了一點而已。一直到80年代,他們的所有作品依然和其他人比起來都是最軟的,不過一般樂評界也把他們稱作硬搖滾。

1973

這個專輯又是一部搖滾歌劇,裡面名曲"The Real Me","Love, Reign o'er Me",這張專輯是Q雜誌100專輯之一,滾石500專輯之一。

後面還有幾張不錯的作品,銷量也都不錯。78年專輯Who Are You還融合了新興的朋克和這些年流行的前衛搖滾(UK #6, US #2)。

78年時候,他們的鼓手Keith Moon因為服用過量鎮定劑對抗酒癮而去世。這是個成員超級穩定的團,在60年代名團裡面非常非常少見。事實上,這個團幾個成員之間的關係並不好,只有貝斯和鼓手是好朋友,而其他人之間關係很淡,只能叫做工作關係。可能只有這樣,才能長久吧,想想披頭四們之間的相愛相殺。

I just couldn't get through to Pete and Roger. We have absolutely nothing in common apart from music
-Keith Moon如是說,1965. Pete就是湯申德,Roger是主唱。

一直到2002年,貝斯手Entwistle也去世了。這件事震驚了湯申德和主唱Roger Daltrey,兩個老人迅速成為了鐵桿朋友。

再不相愛就老了。

79年他們拍攝的傳記電影The Kids Are Alright,和同名原聲,可以看作他們最後的頂點和絕唱。

79年一次演出中,擁擠的觀眾為了搶位子打起來,在混亂中,11位歌迷死亡。在臺上的the Who們並不知情,繼續演完。

之後,樂評屆對這件事的批評和他們自己的震驚,加上對新招募鼓手的不滿,幾個人各自單飛作品發布(the Who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湯申德創作的,主唱和貝斯認為湯申德這個時候開始私藏好作品給自己的單飛作品,而不是給the Who),湯申德又染上毒癮,雖然又出版了兩張專輯而且大賣,他們在82年還是宣布解散了。

85年復出後,他們主要是巡演掙錢,再沒有重要作品問世(06年曾經發過專輯Endless Wire,賣的還行,不過發片樂隊名義上已經是The Who II,而不是The Who了)。
68年左右

78年左右

2000年左右

蝦米地址:編年史/硬搖滾與早期重金屬/早期_anthemius精選集

網易雲音樂地址:http://music.163.com/#/playlist?id=40507300

[參考資料與擴展閱讀]

Hard rock

Timeline of heavy metal and hard rock music

相關焦點

  • 搖滾編年史 分類學 - 硬搖滾與早期重金屬(Hard Rock & Early Heavy Metal)- 概念
    本系列連載經作者郭佳老師授權,轉載自知乎專欄《Rock Chronicles搖滾編年史》。關注於科普搖滾史,搖滾流派分類學。
  • 搖滾編年史 1970-1973 - 華麗搖滾 Glam Rock - 上
    本系列連載經作者郭佳老師授權轉載自知乎專欄《Rock Chronicles搖滾編年史》關注於科普搖滾史,搖滾流派分類學
  • 搖滾編年史 硬搖滾、早期重金屬 - 尾聲 上
    關注於科普搖滾史,搖滾流派分類學。80年後,各大早期硬搖滾/重金屬團有很多常青樹(老殭屍)一直到現在還在堅持出專輯和巡演,他們的故事如此長,以至於得單獨寫一篇了。本期試聽 編年史/硬搖滾與早期重金屬/尾聲/上_anthemius精選集太長了分兩篇發。
  • 迷幻搖滾(Psychedelic rock)
    迷幻搖滾(英文:Psychedelic rock)是一種搖滾樂流派,其源自迷幻文化及使用迷幻*而產生的思維驟變。
  • 迷幻中萌發出的新傳奇:硬搖滾和早期重金屬——從零開始說搖滾(十一)
    前幾期,我們講到了比較學院派的那一枝——前衛搖滾,從這一期開始,我們則開始介紹另外一個重要分支:硬搖滾。顧名思義,硬搖滾(Hard Rock),是相對軟搖滾(Soft Rock)來定義的。從聽感上來說,軟搖滾更加傾向於旋律化和溫和的感情抒發,比如民謠搖滾和鄉村搖滾,也更容易為大多數人所接受。隨著近年來音樂的發展,這種音樂風格逐漸與流行樂交匯融合。
  • 最愛硬搖滾 Hard Rock
    賓果:我不是太在意這樣的定義,對我來說硬搖滾聽的就是帶感的riff,足夠「騷」的solo和吊的一比的演唱,所以只要有這些的歌我就喜歡聽,其他的我不關心。阿卓:硬搖滾和金屬一樣麼?賓果:不一樣,雖然有聯繫但也有區別。
  • 搖滾編年史|1960末 - 1970初 - 流行搖滾、軟搖滾
    本輯試聽 編年史/70年代流行搖滾軟搖滾70年代的英美除了最重要的硬搖滾、前衛搖滾浪潮之外,還有一個大眾接受度非常高,只是現在大家不太當他是搖滾的分類:流行搖滾 。流行搖滾和軟搖滾是兩個緯度的概念,流行搖滾強調的是流行性,而軟搖滾強調的是和硬搖滾對立的,沒有那麼硬的概念。
  • 搖滾編年史 63-68 - 車庫搖滾的第一次運動(Garage rock)
    List of garage rock bands 這個頁面列出了63-67年間近150支車庫樂隊,可以看出當時車庫的熱度。不過今天還被記得的樂隊不多了。試聽地址 編年史/63-67-車庫搖滾的第一次運動_anthemius精選集1959這個華盛頓州塔科馬港的樂隊被譽為第一個車庫樂隊,one of the very first, if not the first, of the American garage bands。
  • 搖滾編年史 德國泡菜搖滾 (Krautrock)
    本系列連載經作者郭佳老師授權,轉載自知乎專欄《Rock Chronicles搖滾編年史》。
  • 搖滾編年史 1970-1972 - 前衛搖滾、藝術搖滾 - 巔峰 上
    本輯試聽:編年史/藝術搖滾、前衛搖滾/巔峰上_anthemius精選集http://www.xiami.com/collect/40058748-前文介紹了前衛搖滾萌芽年代67-70年的歷史,其中後世著名的幾個樂隊紛紛登上歷史舞臺。
  • 《搖滾編年史》01. 貓王來了!'54 ~ '62 早期搖滾,山地搖滾 (Rock 'n' Roll, Rockabilly)
    上期回顧 ◀ 我們找到一份最理性的《搖滾編年史》00.
  • 搖滾編年史 1976- 華麗搖滾 Glam Rock - 尾聲
    本系列連載經作者郭佳老師授權轉載自知乎專欄《Rock Chronicles搖滾編年史
  • 【美國音樂】重金屬/搖滾
    :一個更加非傳統的音樂風格重金屬來源於人們比較熟悉的搖滾和藍調風格。1970年,英國搖滾樂隊黑色安息日 在其第一首單曲「鐵人」中加入了噪音鼓和令人屏息的即興吉他演奏。隨後,該風格迅速傳遍美國西海岸,在那裡像Metallica和Megadeath這樣的「打擊樂隊」助力該流派得以廣泛流行。20世紀90年代,煙雨連綿的西雅圖成為非嫡傳的重金屬和朋克的發源地,這些成為後來廣為人知的垃圾搖滾(grunge)。
  • 搖滾編年史 1975-1977 - 前衛搖滾、藝術搖滾 - 巔峰 下
    12月 Queen發行劃時代著名專輯 Anight at the opera 之前在說硬搖滾時候說到過英國國民樂隊Queen,這個時候他們正是同時受前衛搖滾和硬搖滾的影響,後面徹底轉向硬搖滾,於是其前衛搖滾的唯一巨作就是這張歌劇院之夜。裡面有他們最著名的作品,估計也是英國70年代搖滾的最著名作品:Bohemian Rhapsody波西米亞狂想曲。
  • 搖滾天堂252 【搖滾編年史】早期搖滾和山地搖滾1954-1962
  • 《搖滾編年史》16. '64 - '76 美式民謠搖滾、鄉村搖滾 (Folk rock & Country rock)(上)
    、鄉村搖滾 (Folk rock & Country rock)本期歌單(分為兩張歌單)我們上一篇《搖滾編年史》15. '64 - '74 英國民謠復興,前衛民謠,迷幻民謠(下)說過,英式民謠搖滾和民謠搖滾不是一回事的事情。
  • 搖滾編年史 79-80 英國後朋克 - 爆發( Post Punk)
    接上篇萌芽試聽之蝦米:編年史/79 - 英國後朋運動編年史/80 - 英國後朋運動試聽之網易雲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用了倆精選集,因為發現蝦米的一個精選集目前曲目可以突破50首了,但是有 bug。1979不要被名字騙了,這張根本不是現場專輯。這張專輯也基本上都是好評為主。
  • 周五搖滾集結夜
    隨後,Nirvana的鼓手Dave Grohl重新組建了一支融合了grunge和hard rock的另類搖滾樂隊FOO FIGHTERS。受到柯本「極簡主義之美和音樂性」的影響,FOO FIGHTERS的曲調在平靜與爆裂中自如切換,被外界形容為「戴著絲綢手套的鋼拳。」
  • 黃金時代硬式搖滾旋風再起,8月31日Hard Rock王者「不速之客「再襲泉城!
    2018巡演:時隔一年,國內硬搖滾當紅代表Los Crasher(不速之客)本周五將再次抵達濟南舉辦全新EP專輯《'Coz I'm Like No Other》的首發專場。據說,這支以巡演強度和創作力旺盛著稱的硬搖樂隊,將表演2個小時,帶來20餘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