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編年史 1975-1977 - 前衛搖滾、藝術搖滾 - 巔峰 下

2021-02-21 我愛搖滾樂Fanzine

本系列連載經作者郭佳老師授權,轉載自知乎專欄《Rock Chronicles搖滾編年史》。
關注於科普搖滾史,搖滾流派分類學。

作者:郭佳
連結:https://zhuanlan.zhihu.com/p/1994597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繼前文67-70萌芽71-72巔峰-上73-74巔峰-中

前搖的巔峰歲月還是挺長的。其實說起來也可以分為兩段,71-73 是真正巔峰,74-75應該算巔峰略下坡,樂壇進入疲軟期的時代, 76 -77 其實就靠Rush撐著了場面了。

有一種說法,就是前衛搖滾的經典年代Classic Era就是67-75。這一點我很認同,不過為了湊個整數,其實77年朋克大潮來襲為截止的話,說67-77年更好聽,整數嘛。

 

前面說過,74年,幾大樂隊都貢獻了其次頂級的作品。

更多試聽蝦米搜索 「編年史/藝術搖滾、前衛搖滾/巔峰下」 精選集

http://www.xiami.com/collect/40807468

1975

這一年的頂級重量級作品只有大PF的另一部巔峰之作Wish You Were Here,Queen的巔峰之作歌劇院之夜,和重組的VDDG的巔峰之作Godbluff。可以看作前搖最後的鳳凰涅磐吧。

倒是不少二線樂團推出了他們最佳的作品。另外前衛搖滾運動除了大本營英國、另外三大陣地:德國、法國、義大利外,也在74年左右起擴散到芬蘭、西班牙等地。正如前述,我們這次不打算討論德國、法國、義大利的前搖運動,到時候專門寫。總得來說,德國的酸菜搖滾雖然神似前搖,畢竟有著自己的特徵,可以單獨算一個門類;法國更是以前衛電子為主,爵士融合的跡象也很明顯,不是特別『搖滾』;義大利最像英國的前搖,但是自己基本獨立自己玩,所以也可以單獨說。

74年King Crimson解散; 75年Genesis的Peter
Gabriel出走,樂隊轉型; 前搖運動已經開始顯示出分崩離析的跡象。

前搖樂隊另外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巨頭樂隊中有一些樂隊對商業化、明星地位、大強度巡演的抗拒,KC的Robert Fripp,Genesis的Peter Gabriel,Gentle Giant的Phil Shulman,都是不喜歡搖滾樂隊作為流行音樂產業當時最重要的一個分支之一的地位而離開的。

這一年同時是電子前衛、前衛電子的重要年份,前衛電子這個分支本身不是很熱,所以整體貢獻沒多大。

電子前衛Eclectic Prog指的是英國的電子化的前衛搖滾,代表是KC、VDDG,可以算上Gentle Giant,這一年不少二線電子前衛樂隊推出了優秀作品。

前衛電子Progressive Electronic則一般指德國、法國的前衛搖滾化的電子樂。因為德國的一般也歸到酸菜搖滾去了,所以特指法國的更多。大家還記得Gong不,67-70萌芽我介紹過,雖然因為和軟機的淵源關係也被算作坎特伯裡之聲,其實本質上還是一個法國前衛電子樂隊,還有就是阿波羅之子Aphrodite's Child,雖然是義大利人,也是混巴黎音樂圈的(主創是鍵盤手Vangelis 範吉利斯,被評論家評為最偉大的電子音樂家之一。被譽為「電子樂界的柴可夫斯基」)。這類我們就不太介紹了。@VinceWong的專欄寫過德國法國電子樂很興盛,這塊我不太了解。

4月 Camel發行著名專輯The
Snow Goose

 

除了個人認為的他們的旋律部分是他們突出的特點之外,還有個樂評界公認的特點:他們不少歌曲是基於小說創作的。

上張專輯中大獲成功的The White Rider就是這樣的作品。於是這張專輯他們加大了基於小說創作的歌曲的分量,主要基於Paul Gallico的短篇小說The Snow Goose: A Story of Dunkirk 雪雁:敦刻爾克的故事(因此這張專輯的名字因為法律糾紛,在某些版本上印的是Music inspired by The Snow Goose)。

銷售成績對於他們已經不錯了,UK #22,銀唱片銷量; US #162(要知道他們前兩張專輯在英國都沒上榜,美國二專。

這是張純器樂專輯,風格和前兩張差別還是有點大。

 

4月 Rick Wakeman發行The Myths
and Legends of King Arthur and the 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

 

Yes離隊的傳奇鍵盤手Rick Wakeman又帶來一張古典交響融合向的前衛搖滾巨作。這張專輯獲得了UK #2, US #21的好成績。這也是他的第三張美國金唱片銷量專輯(巴西、日本、澳大利亞也是金唱片銷量),全球銷量1.2千萬張。

之前和@VinceWong說起The Doors的時候,說起大門其實最大的特點是飛揚的鍵盤,說之後再也沒聽到如此飛揚的鍵盤了。

Vince妹妹可以聽下Rick Wakeman的作品,除了古典融合外,也有著帥到飛起來的鍵盤。

7月 Gentle Giant發行Free Hand

 

US #48,是他們的美國最高排名專輯,唯一一張進入前50的專輯。這張專輯也被稱為他們最容易聽的專輯之一。

 

7月Renaissance發行 Scheherazade
And Other Stories

 

一些樂評人認為這是他們的最佳專輯。這也是他們第一張沒有直接改編古典樂段落的專輯。

 

9月 Pink Floyd發行劃時代著名專輯Wish
You Were Here

 

這張專輯和月之陰暗面,兩者之間在不同樂評人眼裡不相伯仲,也有非常多樂評人認為這是比月面更優秀的專輯。

從我個人角度看也是如此,我個人也是更喜歡Wish You Were Here的。不僅因為背後的故事,標題曲的名字如此低回。Welcome to the Machine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首歌。

這張專輯裡面除了標題曲,被分為兩段的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也是寫給 Syd的歌曲(Roger
Waters自己的說法是,歌曲不是真的關於『Syd』的,而是 Syd 作為一個沉迷於缺席的人的符號, he's just a symbol for all the extremes of absence some people have
to indulge in because it's the only way they can cope with how fucking sad it
is, modern life, to withdraw completely)。

鍵盤手Richard Wright 和吉他手 David Gilmour都稱,這是他們的最愛專輯。

這張專輯的成績也還不錯:

UK 首周就#1, US 二周達到#1, 預售英國25萬張,美國90萬張。銷售之火爆,導致EMI甚至通知經銷商訂貨只能發一半,印不過來。最終美國6白金,英國2白金銷量,全球銷量1.3千萬。

樂評也一直很不錯,滾石500 #211, Q雜誌百佳英國專輯 #43, 德國廣播電臺WDR 2票選200世上最佳專輯冠軍。http://ProgArchive.com #4。

 

關於這張專輯錄製時候,Syd Barrett悄悄來到錄音室門外看著前夥伴忙碌,悄悄離開,不知道他們在給自己錄製這張致敬專輯,其他人也不知道他來過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不過這個大家熟悉的故事其實是不夠完善、有細節錯誤的(或者說有不一樣的說法吧,因為不僅中文世界都是說的這個故事,英文世界我也看到同樣的故事)。

Wikipedia 整理的回憶錄是這樣說的(這次探訪都有照片存世,所以應該是這樣的):

白天時候,吉他手Gilmour 結婚了(關於這一點,不同的報導、
餐廳女招待、傳記作家的說法有所不同)。

晚上,已經身材胖的不像樣子的他,剃著光頭眉毛也剃了,拿著塑膠袋走進錄音室的房間。其他人正在進行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的最後混縮,一開始大家都沒認出他,以為是
EMI 的工作人員或者 Waters 的朋友,Gilmour是第一個認出他的(題外話,Gilmour、Syd、Roger Waters三個人從10幾歲時候就認識了,雖然風笛手那張首專他還沒加入),鼓手Mason聽說是他嚇了一跳。

 

幾個人哭了起來,和他聊著天。不過 Syd 這時候精神問題已經比較嚴重,"desultory and not entirely sensible",說話是散漫而沒有條理的,"He
sat round and talked for a bit but he wasn't really there.",他坐在旁邊說話,但是他並不真的在那裡。

Syd 聽了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這首歌,但根本沒意識到這首歌是寫他的狀況的。之後,他們去了在 EMI 食堂舉辦的Gilmour的婚宴,Syd Barrett沒和其他人打招呼就走了。

直到2006年 Syd 去世,他們再也沒有再見。包括96年 Pink Floyd 入選搖滾名人堂,入選的是原始陣容,因此他也被邀請參加典禮,不過他沒有出現。

好的一方面是,在離開 Pink Floyd 後,他的生活陷入困頓,在72年還和唱片公司籤署了放棄PF的一切經濟利益的協議,不過一直到他去世,每次PF重發了有他作品的精選等時候,都還是分給他一份錢。

68-72年他還曾發行過兩張個人專輯,74年錄製了三專,在還沒完成的時候離開了錄音室。兩張專輯他從高中起的好友Gilmour都給予了很大協助(另外Waters協助首專的幾首製作,Richard Wright進行了二專的鍵盤演奏)。

1967,發行黎明前的風笛手時候,左前 Roger
Waters,左後鼓手Nick Mason,中間21歲的Syd Barrett,右邊鍵盤手Richard Wright。我一直覺得 Barrett 和Wright長的好像。


1969,Syd 錄製個人專輯The Madcap Laughs時


應該也是69年,感覺像Robert Smith有沒有?


1971 Syd 剪去了長發,這應該是在接受採訪時(這組照片我看到有說74的,又說70的)

 

1972年,錄製二專時候,又留起了長發。找不到照片。


1975,這次錄音室探訪。真的誰能認出他呢?

晚年的 Syd,2001年


奧林匹克閉幕式,Ed Sheeran表演了這首 Wish you were here,同時雜技演員重現了唱片封面的一幕。

9月 Jethro Tull發行著名專輯Minstrel
In The Gallery

他們這張專輯樂評終於有所回升,甚至有人說是繼他們名作Thick as a Brick之後的最優秀專輯。

風格上又回到Thick as a Brick的那種融合了英國傳統民謠、迷幻民謠的迷幻搖滾路線上。

UK #20, US #7。美國金唱片銷量。

9月 Brian Eno發行著名專輯Another
Green World

從73年起他就自己發行了多張個人專輯,75年他推出了兩張唱片,這張和Discreet Music。這張專輯是這段時間內他的最高樂評專輯,列滾石500專輯#429。

這張專輯的客座樂手包括Phil Collins, John Cale , Robert Fripp等人,不過這張專輯主要是Eno個人創作演奏了大部分樂器。

風格上,這張更像是先鋒搖滾、氛圍音樂的配器,加上冷漠而流行的人聲旋律,因此被稱為ambient/art-pop。這張專輯還一個被稱道的點是各種對樂器的實驗。

10月 Van Der Graaf
Generator重組,發行最著名專輯Godbluff

前面說過,VDDG解散後,他們主唱Peter Hammill的個人專輯依然是樂隊全員參與。所以他們乾脆複合了。

複合以後,其實歌基本上還是都是Peter Hammill寫的~

這張專輯有的視為他們的最佳作品,有的視為和71年名作Pawn Hearts齊名的作品(在ProgArchive排名中,Godbluff #10, Pawn Hearts #12,基本一個檔次)。

和Peter Hammill的個人專輯相比,原聲樂器的比重又降下去了,和之前的VDDG作品相比,個人覺得,戲劇性更強烈了。一些樂評認為他們走向先鋒搖滾領域去了,但是在先鋒搖滾領域的話太多大神級樂隊,他們又排不上號了。

75年夏天他們先去他們的福地義大利巡演過,之後12月份再去時候趕上動亂,演出時候有共產黨人發傳單,有人縱火,他們的演出設備包括吉他也都被偷了

 

10月 Mike Oldfield發行著名專輯Ommadawn

 

依然是Virgin Records發行,UK #4。這張專輯繼續是他個人玩很多的樂器,並且加入了當時還沒衰落的英式民謠復興的元素,有凱爾特民謠和其他英國傳統民謠的元素在裡面。

12月 Queen發行劃時代著名專輯 A
night at the opera

 

之前在說硬搖滾時候說到過英國國民樂隊Queen,這個時候他們正是同時受前衛搖滾和硬搖滾的影響,後面徹底轉向硬搖滾,於是其前衛搖滾的唯一巨作就是這張歌劇院之夜。裡面有他們最著名的作品,估計也是英國70年代搖滾的最著名作品:Bohemian Rhapsody波西米亞狂想曲。

這張專輯在英國霸榜4周,這在70年代的英國而言已經很少見了,美國則是最高#4,3X白金銷量,是Queen在美國的第一張白金以上銷量專輯,全球認證銷量超過4千萬張。同時在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獲得榜首。

兩項葛來梅提名,滾石500的#231,滾石雜誌票選100的#11,BBC電臺票選100的#9。

單曲Bohemian Rhapsody的成績更好,英國榜首9周,1991年主唱Mercury去世後,又再一次登上排行榜首位5周,銷量方面是英國世上第三高銷量的單曲,全球單曲銷量6.7百萬。

這首單曲也是無數搖滾排行榜的常客,最高榮譽是BPI英國唱片工業協會的52-77年最佳單曲,BBC票選全球最愛歌曲#10,BBC radio 1 40周年慶統計本臺播放次數最高單曲(2007年),ITV英國票選The Nation's Favourite Number One第一(#2是Michael
Jackson的"Billie Jean",#3 Adele的"Someone
like You",#4是Oasis的"Don't Look Back in Anger",另一個國民樂隊披頭四的"Hey
Jude"是#5,剛好代表60年代the Beatles,70年代Queen,80年代Michael Jackson,90年代Oasis,近幾年Adele),名人堂定義搖滾500。

這首歌的解讀很多了我就不多寫了。

其他英國作品

Hawkwind發行Warrior on the Edge
of Time 前面一輯介紹過,這個超長壽超堅持的太空搖滾樂隊。UK#13,US#150。

Genesis主音吉他Steve Hackett發行首張個人專輯Voyage
Of The Acolyte 。在Peter Gabriel出走後,Hackett雖然這時候還沒離隊,也開始錄製自己的個人專輯去了。這張專輯Genesis的Phil Collins 和 Mike Rutherford也貢獻不少,因此不少Genesis樂迷視這張唱片為Genesis的一張不署名的唱片而已。

這張專輯獲得了UK #26,銀唱片認證。之後,樂隊其他人迫使他放棄個人音樂生涯,回歸到樂隊整體中來。在Phil Collins帶隊,76年發了兩張唱片後,他越來越不喜歡Genesis的音樂和工作氛圍,於77年宣布離隊。

Supertramp 發行專輯Crisis? What
Crisis?。前文介紹過,這張專輯用的是上張專輯Crime Of The Century沒選上的歌,UK #20, US #44。

 

Yes團員發行多張個人專輯

包括Chris Squire的Fish Out Of Water ,Steve Howe的Beginnings, Alan White的Ramshackled等。

 

其他國家作品

加拿大蒙特婁樂隊Harmonium發行二專Si On Avait Besoin D'Une Cinquième Saison

Harmonium成立於1972年,風格是融合了迷幻民謠的迷幻搖滾。74年同名首專並不出名,之後在魁北克地區進行了大量的演出後,這張二專開始小有名氣。

這張專輯被譽為one of the best transitional albums ever recorded and an essential
item in Québec's music history,魁北克地區音樂史上的最佳專輯之一。

單獨拿在這裡說是因為Rush就要橫空出世了,他們也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

Harmonium在76年還出了張L'Heptade,是他們的最佳銷量專輯(10萬張左右),也是當時他們在魁北克之外音樂圈最知名的專輯,78年最後一次演出後就消失了。

在一個樂評人自選的The Top 100 Canadian Albums中,他們的三張專輯全部入榜。

他們幾張專輯都挺低回優美的,和之後後搖運動時代的蒙特婁之聲有其一脈相承之處,建議聽聽。

在Progarchive排行,這張#24。

西班牙樂隊Triana發行首專El Patio 。Triana被譽為是西班牙搖滾最傑出的代表樂隊。75首專融合了弗拉門戈的前衛搖滾也是透著一股濃濃的民謠搖滾味道。非常好聽,強烈推薦。

這張首專部分作品是他們還在上學時候創作的。本身專輯是無題的,一般被稱為El Patio或者Triana。這也是他們的最佳樂評專輯,Rockdelux雜誌百佳西班牙專輯#15, 滾石雜誌50佳西班牙搖滾專輯#23。

三張前衛搖滾專輯後,他們轉型流行樂。

法國樂隊Atoll發行二專L'Araignée-Mal。這個樂隊我查不到資料,有知道的介紹下。這張專輯不像其他前衛電子的作品,而是相對屬於電子前衛,所以列進來。

德國樂隊Tangerine Dream發行著名專輯Rubycon,雖然他們是個德國樂隊,聽感上更接近英國的前衛搖滾運動中電子前衛那個分類的,總覺得特別適合做電影原聲,尤其是遷徙的鳥:) 而不是那麼像德國酸菜搖滾,所以也拿到這裡說一下。在Progarchive排行,這張#65。

這個樂隊其實也是德國酸菜搖滾的重要先鋒樂隊,整個生涯出了100多張專輯早年以迷幻搖滾和酸菜搖滾出名,然後73年名作Atem之後籤約Virgin Records維京唱片,這幾年以前衛電子為主,被稱為定義了Berlin School of electronic music,柏林風格電子樂,(對應的就是Düsseldorf
School of electronic music,杜塞道夫風格電子樂,代表就是酸菜搖滾那幫人了,Kraftwerk, Cluster, Can , Neu!,這也是我覺得他們聽感不像其他酸菜搖滾的原因)

美國樂隊Pavlov's dog發行首專Pampered menial

72年成立的密蘇裡州聖路易斯樂隊Pavlov's
Dog是美國不多的前衛搖滾響應者,風格其實更民謠搖滾、硬搖滾一點。

首專和76年二專賣的都不咋樣,77年3專錄製好後,唱片公司哥倫比亞因為銷量太差拒絕發行,樂隊解散。

我辛辛苦苦找美國的前衛搖滾響應者,好歹這些英國樂隊在美國賣的也不錯,結果除了比較偏流行的Kansas就找出一支這貨~

看看當時美國流行什麼,看我的前幾期,民謠搖滾還在尾聲,Bob Dylan這兩年正在發行鹹魚大翻身之作Blood on the Tracks、Desire什麼的,鄉村搖滾的Eagles 76年發行Hotel California,硬搖滾正如火如荼(Aerosmith、KISS、Blue Öyster Cult都在76年發行大熱巔峰之作),Disco是當時最火熱的曲風(回頭介紹),流行搖滾也賣的很好,唯獨美國本土的前衛搖滾,真是沒啥拿得出手的。

對了這個樂隊是女主唱,我個人還挺喜歡的。

美國樂隊Kansas發行二專Song for America。這張專輯被稱為他們最前衛搖滾的作品。這張風格偏交響前衛,Allmusic樂評認為只是這個風格的不錯的專輯而已。放在英國估計屬於早被歷史遺忘的專輯和樂隊。

雖然74年發行了首專,他們這時候還是個混酒吧的小樂隊。這張專輯依然銷量不咋樣,同年專輯Masque一樣失敗。一直到75年Leftoverture偏硬搖滾和流行後,才開始逐步火起來,就不多說了。

 

試聽在這裡
編年史/藝術搖滾、前衛搖滾/巔峰下_anthemius精選集

1976

這一年除了Genesis浴火重生的兩張專輯,和VDDG的Still Life,算上Camel的Moonmadness,再無著名作品。而這幾張,也都不是他們頂尖的作品。

 

2月 Genesis發行浴火重生專輯A
Trick of the Tail

這是Phil Collins轉做主唱的首張專輯。樂評接受度不錯,銷量也很好,UK #3, US #31, 美國金唱片銷量。銷量比上一張名作百老匯羔羊銷量高了整整一倍。

風格上,除了演唱,其他轉變還並不大。

之後Phil Collins成了全職主唱,只是偶爾在巡演時候秀一下打鼓。真正的鼓手則是來自Yes 、King Crimson的前鼓手。

3月Camel發行著名專輯Moonmadness

在上張純器樂專輯之後,這次他們標誌性的人聲旋律又回來了。這也是他們樂評非常高的專輯,40 Cosmic Rock Albums #23, progarchive #20(他們名作Mirage是#19)。

另外幾首歌人聲都串了效果器,處理的很遙遠,也是當時搖滾界比較少見的。

 

4月 Van Der Graaf
Generator發行著名專輯Still Life

鍵盤手Hugh Banton認為這是他們的最佳專輯。這張專輯也是樂評一致認為主唱Peter Hammill的最高光表現。有樂評說,He never really sings, rather he murmurs, shouts, screams or speaks,他根本不是在唱,而是在低語、咆哮、呼喊或者訴說。

10月他們又發行了World Record,樂評一般,鍵盤手Banton離隊。之後沒多久,sax手David
Jackson也離隊了。從個人而言,VDDG最吸引我的是扭曲黑暗,這張專輯我只聽到急躁和暴戾。

新陣容將在77年最後發行好評專輯The Quiet Zone/The Pleasure Dome後解散。

 

[加拿大] 4月 Rush發行著名專輯2112

預熱了好久終於開始說Rush了。Rush成立於68年多倫多的郊區,早年是玩山地搖滾和節奏布魯斯的(這個和時代脫節的有點長~~~),後來在多倫多跑場子為生。

74年他們發了首專Rush,這個時候還是玩Led
Zeppelin取向的硬搖滾、布魯斯搖滾(個人覺得聽感挺像AC/DC的)。

75年Fly by Night和Caress of
Steel都是硬搖滾單曲+前衛搖滾長篇單曲的作品。這三張專輯都登上了Billboard,並且都是金唱片以上銷量,Fly by Night還是白金銷量。

不過從我個人角度看,他們的前衛向曲子,除了篇幅也夠長,加了點結構變化,加了點奇怪的東西外,聽著還是硬搖滾.

這兩張專輯都是傳統的吉他貝斯鼓編制,三個人。這估計是唯一一個沒有鍵盤、合成器的前衛搖滾樂隊吧。

76年,他們錄這張2112開始,主唱Geddy
Lee本身兼任貝斯,現在也察覺到沒鍵盤不行了,又兼任了鍵盤。

這張專輯依然聽起來很硬搖滾。這是他們骨子裡的特色吧,和其他英國的前搖樂隊截然不同。這張專輯獲得美國#61的成績,美國最終賣了3白金,加拿大2白金,英國銀唱片。不過需要指出的一點是他們的銷量也是慢熱的,在他們77年9月專輯A Farewell to Kings發行2個月就成為金唱片的時候,這張還沒賣到金唱片呢。他的銷量也是後來累積上來的。

 

後世樂評都還不不錯,基本上有的把這張,有的把81年Moving Pictures,當作他們的最佳專輯。滾石雜誌的Your Favorite Prog Rock Albums of All Time讀者票選中列#2。之前說過,滾石雜誌是典型的美國樂評圈雜誌,其實也代表著美國聽眾的口味。

 

12月 Genesis發行Wind And
Wuthering

 

這是一張比較低回優美的專輯,風格上更流行了一些,尤其Your Own Special Way已經非常流行化了。

也是主音吉他手Hackett在Genesis的最後一張專輯。他在75年就錄製過個人專輯了,之後因為對樂隊的音樂方向不滿,希望自己實踐自己的音樂理想,在77年離隊。離隊後前些個人專輯Genesis幾個人還是繼續幫助貢獻了演奏。

 

其他

 

Jon Anderson發行專輯Olias of
Sunhillow

Jon Anderson是Yes的主唱。75年Yes幾個人都發了個人專輯,於是76年他也自己發了個人作品。

這一年Yes還有個大事件,就是Vangelis加入了Yes。這個人前面介紹過很多次了,阿波羅之子的主腦,人稱電子樂的柴科夫斯基。

這張個人專輯盛傳Vangelis也參與了,因此當時受到樂迷熱捧,大家都認為,這將是Vangelis加入Yes後他們新風格的預演。不過事實上他並未參與,Jon Anderson自己完成了所有的創作、演唱和演奏。

這張專輯獲得了UK #8, US #47。

Steve Hillage發行著名專輯L。Gong等坎特伯裡樂隊的吉他手Steve
Hillage發行了這張個人二專,入選Q雜誌40 cosmic rock albums #28。最有特色的是異域風情的Om Nama
Shivaya一曲,翻唱的兩個印度音樂人的作品。

試聽在這裡
編年史/藝術搖滾、前衛搖滾/巔峰下_anthemius精選集

 

1977

77年11月Sex Pistols專輯奪冠開始,朋克大潮來襲,他們革命的對象就是前衛搖滾,前衛搖滾宣告落幕。

在這一年,大作很少,可能只有Pink Floyd的Animals。它重振了一下76年的頹勢,為前衛搖滾的落幕畫上完美的句點。

1月 Pink Floyd發行著名專輯
Animals

 

這張著名概念專輯起,他們的風格開始融入更多硬搖滾元素和實驗性元素。這張專輯獲得了UK #2, US #3, 美國4白金,英國金唱片銷量。也算不錯。

樂評上,我們看到國內的樂評說他用動物類比人類如何深刻什麼的,事實上歐美主流樂評當時對他們是一片諷刺之聲。

在偉大的70年代,他們真不是個多深刻的樂隊。

The 1977 Floyd has turned bitter and
morose. They complain about the duplicity of human behavior (and then title
their songs after animals – get it?). They sound like they've just discovered
this – their message has become pointless and tedious

他們變得憤怒而憂鬱了。他們抱怨著人類行為的表裡不一。他們聽起來像剛剛明白這個 - 他們的觀點不在點上、冗長沉悶。

滾石雜誌編輯如是說

關於倫敦上空放充氣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就不提了。

 

2月 Jethro Tull發行Songs From
The Wood

這是一張前衛民謠搖滾作品。從專輯名字就看得出,繼續融合了傳統民謠元素。之前,他們最早是個布魯斯搖滾樂隊,後來是前衛民謠+前衛搖滾組合樂隊,偶爾回歸布魯斯搖滾+前衛搖滾的形式,從這張專輯起,他們則玩的是前衛化的英式民謠搖滾。

關於英式民謠搖滾,請參看我之前寫英國民謠的那一期。編年史 - 64-74 - 英國民謠復興,前衛民謠,迷幻民謠 (British
folk music revival & Prog folk) - Rock Chronicles 搖滾編年史 - 知乎專欄

當然,樂隊成員拒絕「民謠」這個形容詞,他們認為這個詞已經屬於美國民謠復興以來的咖啡館當代民謠了。他們自己的說法是:a tribute to the UK。

這張專輯繼續成績不錯,UK #13, US #8。這也是他們最後一張美國前十專輯。

之後,他們連出了兩張這種風格的專輯,Heavy Horses (1978), Stormwatch (1979),80年隊員們都走光了,只剩下主腦Ian Anderson一個人。他招募了新樂手後,繼續前進,風格再次轉換,也不玩前衛搖滾了。

 

2月 Peter Gabriel發行 Peter
Gabriel 1

這張無題專輯也被稱為Car(因為封面上有個汽車麼)。

來離開Genesis後,他並沒有像公司宣稱的一樣,離開音樂,而是只是為了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而已。專輯本身部分歌曲就在單飛後沒多久錄製的。

這張專輯樂評都挺不錯的。風格和Genesis時代變化很大。專輯UK #7, US #38, 裡面單曲Solsbury Hill也是UK前20, US #68的單曲。

 

4月 Peter Hammill發行著名專輯Over

在VDDG重組的這幾年,Peter Hammill也一直還在發行個人專輯。VDDG的所有歌基本都是他創作的,創作力真是驚人。

這張專輯也是依然在VDDG期間發行。這被譽為他最重要的一張專輯,也正因為這張專輯創作於他和多年女友分手後,所以也是傾注了他自己最多個人感情在內的專輯。

正如之前一樣,雖然VDDG的兩個主力:鍵盤手和sax手都離開了,新的成員也在他的個人專輯中貢獻了演奏。

風格上除了個別歌,依然是原聲樂器為主。依然是我個人超愛的專輯。

7月 Yes發行Going for
the One

74年Relayer之後,他們事實解散、沉寂了三年。這期間幾個個人都在獨自發行個人專輯,我前面介紹過。

76年為了巡演,他們又湊到了一起。之後一起搬到瑞士錄製新專輯。錄製期間,鍵盤手鬧矛盾被開除,他們又找到之前的傳奇鍵盤手Rick Wakeman回來。

Rick Wakeman來到瑞士見到他們,感到非常震驚。大家都變了。

To my surprise ... I found that they had
changed drastically ...

 

we began relating to each other for the
first time. I think we had all grown up and became much more mature.

Rick Wakeman如是說

這張專輯不負眾望獲得了UK榜首,US #8. 到78年這張專輯就賣滿百萬張。不過後來朋克大潮打斷了它的後續,最終英國只賣了銀唱片。

後世樂評這張專輯只能說一般吧,風格上畢竟和之前的差別比較大,沒有那種炫技的銳氣了,這張專輯比較平淡而流行。


1973左右,Rick Wakeman離開前。戴帽子的那個二貨就是Wakeman


專輯期間,左一是Rick Wakeman,右二是主音吉他手Steve Howe


2004,Anderson, Squire, Wakeman, Howe, White


2012年左右,中間那個長得像王志文的就是傳奇吉他手Steve Howe,這裡沒 Wakeman,


Wakeman老爺子2012年演出現場,@胡點 這個圖和Wakeman的故事你們可以整理一個給Roland打廣告用。

9月 Van Der Graaf
Generator發行The Quiet Zone / The Pleasure Dome

 

其實他們的新陣容已經改名了,叫Van der Graaf。新團員帶來了新的變化,他們走了鍵盤來了貝斯手,走了sax手來了小提琴手。這讓他們的音樂變的現代感了不少。

除了個別曲目,這張專輯依然有著以前一樣十足的戲劇感、扭曲感。

 

9月 Camel發行Rain Dances

 

他們也經歷了大換人,78年專輯後繼續換人,最終換了三個人都是來自Caravan的好吧,Caravan從此在Camel上重生了。當然這個陣容也沒穩定多久。在他們漫長的音樂生涯中,除了主腦、主唱Andrew Latimer沒變過,後面還在不停的變化樂手。

風格上這是他們最流行交響前衛向的作品。樂評不錯。

Camel一直這樣在小火慢燉的堅持著,堅持到84年,唱片合約結束後,也沒宣布解散,就這麼消失在音樂圈。

之後到91年復出,到03年又休息,這兩年又冒出來巡演了。

 

[加拿大] 9月Rush發行著名專輯A
Farewell To Kings

在Q雜誌40 cosmic rock albums中這張專輯#6,是77年作品中唯一上榜專輯。progarchieve排名#27。

這是他們商業突破之作,上市沒多久就破了金唱片銷量。

UK #22, US #33。

這張專輯起他們終於也開始用合成器了。音樂上終於不那麼AC/DC味道了(其實他們和AC/DC基本同時,不是模仿,殊途同歸)。

樂評好壞摻半。

  11月 Sex Pistols的Never Mind
the Bollocks, Here's the Sex Pistols奪得UK榜冠軍

10月發行。朋克時代來臨。

 

其他

National Health發行首專National
Health。他們是坎特伯裡之聲的最後一個代表樂隊。生不逢時,10月發行首專就撞到了朋克大潮。不過他們還是堅持了自己的路。可惜81年鍵盤、鋼琴手Alan Gowen因為白血病死掉了,他們發行了Gowen的遺作後,樂隊解散。

 

Supertramp發行著名專輯Even in the
Quietest Moments.... 。這個二線名團這張專輯發行在4月,還是趕上最後一波鹹帶魚了,獲得了加拿大、荷蘭榜首,UK #12, US #16. 美國金唱片,英國銀唱片。

之後朋克大潮來襲,他們搬家到了美國,改做流行搖滾去了。下張79年專輯Breakfast in America美國早餐,在美國、法國等10國獲得榜首,英國#3,甚至是法國至今銷量最高的英語專輯。

德國樂隊Eloy發行著名專輯Ocean。這雖然是個德國前衛搖滾樂隊,音樂上和酸菜搖滾卻沒啥關係,基本玩的是Pink Floyd, King Crimson, Yes ,Camel那個風格的交響搖滾。

這張專輯是progarchive上他們唯一一張上榜專輯。關於他們我聽的不多,不了解。

 

[關於朋克大潮的革命對象]

一直以來的說法是,朋克是革了前衛搖滾和硬搖滾的命,可我們已經介紹完硬搖滾和前衛搖滾了,可以看出,硬搖滾在美國很火,在英國其實在75-76年就不火了。而前衛搖滾呢,也是75年就已經高潮過去了,76-77自己的表現就已經非常疲軟,各個超級樂隊紛紛沉寂,新樂隊後繼無人。

那麼當時最流行的到底是什麼呢?現在祭出法寶:看榜單。

75年-77年,英國超過連續5周榜首的樂隊/藝人有(肉眼看的,可能有漏的):

The Stylistics(R&B ;精選),Rod
Stewart(流行搖滾;專輯),Perry Como(流行;精選),Slim Whitman(美國鄉村;精選,專輯4周差點達到標準),ABBA(Disco;精選,專輯),The Beach Boys(
衝浪搖滾;精選),Glen Campbell(美國鄉村;精選),The Shadows(器樂搖滾;精選),Diana Ross & the Supremes(R&B;精選),Disco
Fever(Disco;合集)。

即使只拿1周冠軍的,新作品也少的可憐。搖滾的無非也就Led Zeppelin的 Physical Graffiti和Presence、The Song Remains the Same,Paul McCartney and
Wings的Venus and Mars, Pink Floyd的 Wish You Were Here,Queen 的歌劇院之夜和A Day at the Races,Yes 的Going for the One幾張而已,除了歌劇院之夜、Wish You Were Here後世評價非常高,其他的都是巨星的二檔三檔作品而已。

上面幾張裡面,除了 Queen 是首次奪冠外,其他的都是多次奪冠的巨星地位的了。



3年啊,也就數出這麼幾張而已。

75年榜冠軍是Stylistics 的精選,76年榜冠軍是 ABBA 的精選,77年榜冠軍是 ABBA 的專輯,78年榜冠軍是著名 Disco
合集,電影原聲Saturday Night Fever周六夜狂熱。

而71-75年,則是明顯競爭超級激烈,異彩紛呈。很少有精選這麼長時間奪冠的。所以我個人的觀點是,朋克是在革僵化的流行音樂的命。

所以我個人認為,當時75-77年,英國流行音樂整個明顯陷入停滯狀態,除了 Disco 還算有 ABBA 、BeeGees 這些巨星還在大賣外,全在靠炒冷飯活著。

不僅搖滾,包括流行、R&B。而到了79年底開始80年代初,榜單又一次鮮活湧動起來。一直到91-92年英國又有點僵化的跡象,又是精選集大賣,然後迎來的是什麼大家都知道吧?英式搖滾盛世。

之後至今,榜單一直都很熱鬧。

 

試聽蝦米搜索精選集
編年史/藝術搖滾、前衛搖滾/巔峰下_anthemius精選集

http://www.xiami.com/collect/40807468

[參考資料與擴展閱讀]

Timeline of progressive rock (1970 - 1979)



相關焦點

  • 搖滾編年史 1970-1972 - 前衛搖滾、藝術搖滾 - 巔峰 上
    本輯試聽:編年史/藝術搖滾、前衛搖滾/巔峰上_anthemius精選集http://www.xiami.com/collect/40058748-前文介紹了前衛搖滾萌芽年代67-70年的歷史,其中後世著名的幾個樂隊紛紛登上歷史舞臺。
  • 搖滾編年史 1978 - 前衛搖滾、藝術搖滾 - 尾聲
    試聽在這裡 編年史/藝術搖滾、前衛搖滾/尾聲_anthemius精選集80年代初除了77年起的朋克大爆發外,80年代初的英國樂壇也是異彩紛呈,比70年代還要熱鬧。除了後朋及哥特的大發展之外,不列顛重金屬新浪潮也成型於1980年,還有結合78年還在大熱的DISCO,新浪潮橫空出世。
  • 搖滾編年史|1960末 - 1970初 - 流行搖滾、軟搖滾
    本輯試聽 編年史/70年代流行搖滾軟搖滾70年代的英美除了最重要的硬搖滾、前衛搖滾浪潮之外,還有一個大眾接受度非常高,只是現在大家不太當他是搖滾的分類:流行搖滾 。流行搖滾和軟搖滾是兩個緯度的概念,流行搖滾強調的是流行性,而軟搖滾強調的是和硬搖滾對立的,沒有那麼硬的概念。
  • 【十張前衛搖滾唱片精品】紀念前衛搖滾音樂人貝司手Chris Squire去世
    YES 是一支成立於1968年來自倫敦的前衛搖滾樂隊,綜合了前衛、藝術與交響的搖滾樂風格。這支樂隊以其神秘的宇宙性的歌詞,個性的舞臺效果,超長的歌曲,複雜的曲式與歌唱的編排著稱。YES有九張唱片打入英美官方音樂排行榜前十名。一位多年聽前衛搖滾的樂迷曾說他認為 YES 是搖滾樂中的高大上,你可能不會視為最愛,但起碼要知道自己的差距。
  • 搖滾編年史 1970-1973 - 華麗搖滾 Glam Rock - 上
    本系列連載經作者郭佳老師授權轉載自知乎專欄《Rock Chronicles搖滾編年史》關注於科普搖滾史,搖滾流派分類學
  • 從零開始說搖滾(九)——全盛時期的前衛搖滾
    題記進入70年代以後,前衛搖滾迎來了一段比較長期的繁榮時期。上一期我們已經梳理到了1972年,這一期則接著上一期的內容繼續回顧前衛搖滾全盛時期的情景。自從進入前衛搖滾階段之後,我們能很明確的感受到音樂變得越來越成熟和規整的旋律化,音樂也越發悅耳起來,有時候由於過於注重旋律,使得它的搖滾性並不是那麼強烈,那麼「重」。
  • 從零開始說搖滾(八)——前衛搖滾,走向巔峰的第一步
    題記我們在上一期中介紹了前衛搖滾的萌芽年代(1967- 1970),後世一些著名樂隊在那個年代紛紛登場,樂評家將這個萌芽年代的前衛搖滾分成幾類:Symphonic Prog(融合古典交響為主,代表是Yes和Genesis);Canterbury Scene(坎特柏裡之聲,融合Jazz為主,代表樂隊為The Wilde
  • 搖滾編年史 1976- 華麗搖滾 Glam Rock - 尾聲
    本系列連載經作者郭佳老師授權轉載自知乎專欄《Rock Chronicles搖滾編年史
  • 從零開始說搖滾(十)——前衛搖滾尾聲:綻放之後的凋零
    七十年代初,前衛搖滾風行並取得了相當出色的戰果,其生命力也顯得比它的前輩們長了許多。不過,從75年開始,這股風潮漸漸開始衰退,。一方面,是在迷幻搖滾落幕的時候,與前衛搖滾幾乎同時誕生,並出現在人們面前的硬搖滾勢頭越來越足,另一方面,則還有一種全新的音樂形式已經開始醞釀,並即將刮出一陣強勁的風暴——朋克浪潮。在兩面夾擊的局勢下,前衛搖滾難檔頹勢,樂隊分別尋找新的出路轉型。
  • 搖滾編年史 德國泡菜搖滾 (Krautrock)
    本系列連載經作者郭佳老師授權,轉載自知乎專欄《Rock Chronicles搖滾編年史》。
  • 搖滾 中國搖滾復甦:巔峰永遠在未來
    「以前身邊根本沒多少人聽搖滾,現在一提痛仰樂隊、逃跑計劃樂隊,幾乎人盡皆知了。」地下吉他手王磊見證了搖滾樂迷的增長。「沒有搖滾,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資深樂迷張晨說。、80年代重金屬風、90年代電音等,而搖滾在中國稱得上是多風格並存。「早期我們聽崔健、竇唯、黑豹樂隊、唐朝樂隊,現在我們喜歡看新生樂隊的表演,他們的表現形式更大膽,演唱不拘一格。」70後搖滾迷李博告訴記者,前輩們的功績不容磨滅,後生們的努力更應支持。「我喜歡前衛搖滾,很感性。要說國內,我只喜歡扭曲的機器樂隊,偏硬核的風格。」楊扶搖告訴記者,他眼裡的搖滾就是「道哥這樣的」。
  • 前衛搖滾 連接古典與現代 藝術匯 文藝
    而作為搖滾音樂分支之一的前衛搖滾的出現,卻為存在於二者之間的這道看似無法逾越的鴻溝築起了一座橋梁,使在理念及風格上截然不同的兩種音樂類型實現了跨越式的交集。前衛搖滾起源於上世紀 60 年代末期的英國。有著深厚傳統文化積澱,並在新時代中產生了如Beatles樂隊這類現代音樂組合的英國,作為兼具古典及現代精神的前衛搖滾的誕生地, 似乎再合適不過。
  • 搖滾編年史 63-68 - 車庫搖滾的第一次運動(Garage rock)
    總得來說,雖然最出名的倆車庫團是英國的,但是總得來說,車庫搖滾是一個美國的運動。早在英倫入侵以前,The Kingsmen,就已經被稱為車庫團了。因為車庫搖滾的整體性並不是很強,我們就大概零散說下,遺漏的樂隊千千萬,提到的也不一定就是最具代表性的。
  • 《搖滾編年史》16. '64 - '76 美式民謠搖滾、鄉村搖滾 (Folk rock & Country rock)(上)
    我們上一篇《搖滾編年史》15. '64 - '74 英國民謠復興,前衛民謠,迷幻民謠(下)說過,英式民謠搖滾和民謠搖滾不是一回事的事情。換個角度說,就是民謠搖滾運動結束後,再有新的民謠搖滾樂隊冒出來也往往不會被稱為民謠搖滾了(事實上後世也很少有純種的美式民謠搖滾,本來後世鄉村的影響力遠遠超過民謠,鄉村搖滾還更加常見,而且後來融合現象更加嚴重),而是被稱為更筐的根源搖滾去了(我實在想不出比筐更合適的形容詞了)。
  • 英國前衛搖滾樂隊鍵盤手疑自殺,他被譽為搖滾鍵盤的開山鼻祖
    微信ID:guojiang_music果醬音樂,為好作品發聲英國前衛搖滾樂隊
  • 來自曼徹斯特The 1975:叛逆又溫柔的搖滾樂隊
    在1957年,來自利物浦的四名16歲男孩子組成了披頭四樂隊,他們掀起了一陣披頭四狂熱,讓搖滾深深的滲進英國文化裡。時間轉移至2002年,位於曼徹斯特以南18公裡處的Wilmslow High School,四名15歲男孩子建立了他們的搖滾樂隊,至今已是國際知名樂隊 — The 1975。
  • 《搖滾編年史》01. 貓王來了!'54 ~ '62 早期搖滾,山地搖滾 (Rock 'n' Roll, Rockabilly)
    上期回顧 ◀ 我們找到一份最理性的《搖滾編年史》00.
  • 搖滾是一種生命本能
    比如這本《搖滾編年史》,堪稱21世紀全新搖滾百科全書,包含250支搖滾樂隊的發展歷程、圖像、年表。除了有概括性強又不失精彩文筆的評介文章,還有影集、頭像、唱片封面,數千張圖。這樣的書當然是重量級的,三斤半,捧久了都會手軟。其實三斤半的物件在這個時代並不算太重,比如小龍蝦,一個吃貨一頓就能消滅三斤半。
  • 時代|中國搖滾復甦:巔峰永遠在未來
    ,總之,搖滾在中國復甦了。「以前身邊根本沒多少人聽搖滾,現在一提痛仰樂隊、逃跑計劃樂隊,幾乎人盡皆知了。」地下吉他手王磊見證了搖滾樂迷的增長。  「沒有搖滾,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資深樂迷張晨說。  搖滾在中國已經走過三十餘載。從富有強烈的現實主義批判精神到多元化,中國搖滾在逐步蛻變,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 這麼柔情的搖滾,為何能進入搖滾名人堂?——帕蒂.史密斯
    在1973年的,她在搖滾樂中越陷越深,他在前衛攝影中逐漸發現自我,他們在不同的領域各自開創了一個偉大的時代。藝術讓他們變成情侶,現實讓他們變成朋友。1979,帕蒂.史密斯嫁給了底特律著名的搖滾樂隊MC5的吉他手弗雷德・索尼克・史密斯,離開了紐約。1989年,她成為一代朋克搖滾女王,他卻因愛滋病離開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