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0日新媒體專電 或許是搖滾樂豐富的表現形式和充滿激情的音樂節奏受到了人們的喜愛,或許是迷笛、草莓一樣的大型音樂節為搖滾的廣為人知推波助瀾,總之,搖滾在中國復甦了。
「以前身邊根本沒多少人聽搖滾,現在一提痛仰樂隊、逃跑計劃樂隊,幾乎人盡皆知了。」地下吉他手王磊見證了搖滾樂迷的增長。
「沒有搖滾,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資深樂迷張晨說。
搖滾在中國已經走過三十餘載。從富有強烈的現實主義批判精神到多元化,中國搖滾在逐步蛻變,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上世紀50年代,搖滾樂在西方興起;80年代,搖滾樂來到中國。
搖滾對於人們,不僅是一種音樂風格,更成為不少人的人生態度,代表了一種批判精神。
在西方,搖滾風格有明顯的時代劃分,上世紀60年代英倫風、70年代朋克風、80年代重金屬風、90年代電音等,而搖滾在中國稱得上是多風格並存。
「早期我們聽崔健、竇唯、黑豹樂隊、唐朝樂隊,現在我們喜歡看新生樂隊的表演,他們的表現形式更大膽,演唱不拘一格。」70後搖滾迷李博告訴記者,前輩們的功績不容磨滅,後生們的努力更應支持。
「我喜歡前衛搖滾,很感性。要說國內,我只喜歡扭曲的機器樂隊,偏硬核的風格。」楊扶搖告訴記者,他眼裡的搖滾就是「道哥這樣的」。
楊扶搖今年20歲,彈得一手好吉他,16歲就和身為天堂樂隊吉他手的父親羊力在迷笛音樂節舞臺上同臺競技。他口中的「道哥」,便是被稱作「搖滾硬漢」的「扭曲的機器」樂隊貝斯手老道。
老道認為,在中國,想把樂隊做流行了不容易,他對中國搖滾未來的大環境充滿期待。
記者看到他曾在微信朋友圈發出這樣一段話:中國搖滾各個方面都在慢慢進入正規化模式,樂隊有了更多登臺表演的機會,有了更多真正的有意義的發展。
如果說上世紀的中國搖滾還處於模仿西方的階段,那麼現階段的中國搖滾已經有了中國特色——融入了中國風。
作為中國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雷鬼樂隊,龍神道樂隊在演奏上加入了中國樂器古箏。這個創新,讓他們成為眾多外國觀眾極力推崇的樂隊。
走向國際舞臺的還有二手玫瑰樂隊,他們將東北二人轉和搖滾結合,演繹出了另類搖滾。
「搖滾無用,無所不用。」主唱梁龍曾告訴記者,他們要做特色樂隊,「中國有差不多二十年的時間完全處在音樂進口階段。如果不考慮怎麼做出自己的音樂,我們只能是音樂發燒友」。
還有更多的地下搖滾在默默地為中國搖滾注入新鮮血液,北京鼓樓附近的Mao Livehouse便是地下搖滾集散地。
「我更喜歡地下搖滾,他們都是追夢的人。」北京舞蹈學院學生孫敖說。
「很多人認為九十年代是中國搖滾的巔峰,我認為巔峰從來沒有過。」出生於1981年的地下樂隊鼓手楊光說。
楊光認為,搖滾的巔峰永遠在未來。「我是聽著搖滾長大的,前輩們確實開闢了新天地,但是人活著就有新鮮血液,我相信,年輕人會做的越來越好,中國搖滾會更好。」
正如楊光寫的歌詞:「搖滾不是個笑話,它是一次痛苦的選擇,我們卻心甘情願,心懷感激。」(曲冬梅 任沁沁)(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注新華社發布微信公眾帳號
①點擊微信右上角的「+」,「添加朋友」中進入「查找公眾號」,輸入 「 新華社發布」或「xinhuashefabu1",搜索號碼關注。
②點擊文章右上角,查看公共帳號,添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