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編年史 硬搖滾、早期重金屬 - 尾聲 上

2022-01-30 我愛搖滾樂Fanzine

本系列連載經作者郭佳老師授權,轉載自知乎專欄《Rock Chronicles搖滾編年史》。

關注於科普搖滾史,搖滾流派分類學。

80年後,各大早期硬搖滾/重金屬團有很多常青樹(老殭屍)一直到現在還在堅持出專輯和巡演,他們的故事如此長,以至於得單獨寫一篇了。

本期試聽 編年史/硬搖滾與早期重金屬/尾聲/上_anthemius精選集

太長了分兩篇發。

先說背景知識:

這是個電臺播放為主要參數的單曲榜,榜的名字多次變化過,就不深究列舉了沒啥意義,一般而言說起來就說Mainstream Rock主流搖滾榜。這個分榜的設立另一方面也標誌著,主流搖滾在主榜上獲得位置變得越來越難了。正如88年設立的Alternative Songs另類歌曲榜(後來叫Modern Rock Tracks現代搖滾榜),一方面是另類搖滾的興起,一方面也是不管他們再優秀,除了Grunge90年代打上地面以外,也很難獲得主榜成就了。

1982年Michael Jackson的 Thriller發行,成為日後的全球第一銷量專輯。這時候起,當代 R&B 和 當代 Soul 也越來越流行了。我翻了80年起幾年的主榜單曲榜首列表,除了列儂、麥卡特尼之外,Chicago 這樣的流行搖滾大團奪過一些榜首,其他的搖滾樂就很多年沒榜首啥事情了。專輯榜倒是還好。

以 Van Halen、Bon Jovi 為代表的一票樂隊在這兩年起突然大紅大紫,然後帶來了將近十年的流行金屬黃金年代。

在看下文時候,深記這個時間點。

幾個美國硬搖滾樂隊的第二春幾乎全部是這幾年開始的。雖然有個人努力的因素,但我個人覺得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在流行金屬大爆發的帶動下,老炮們才煥發第二春的。

另外求教個小問題,Breakthrough應該怎麼翻譯。這個詞大概就是破冰,破土而出、破繭成蝶的意思,從地下、局部區域流行一些年,在沒有音樂元素的本質變化的情況下,走向全國性質的大成功的意思。

之前我經常用 Boom 這個詞,這個大爆發,含義是一兩年間同風格、類型樂隊大量出現、發專輯,就火了的現象。沒有那種先地下、局部醞釀幾年的過程。例如民謠搖滾 Boom、迷幻搖滾 Boom、硬搖滾/早期重金屬創世 Boom 等等,還有我們尚未介紹的朋克、後朋在英國的 Boom、不列顛重金屬新浪潮 Boom,基本上80年代以後,這種 Boom 現象越來越少,而代之的是Breakthrough越來越多,尤其是美國。

後世這種 Boom 型的音樂潮流,恐怕只有英式搖滾 Britpop 算是94年前後(可能是92年?我有點記不清)也是用了2年完成Boom的。哥特?工業?這些根本從未大紅大紫過,這倆詞都是只用於主流音樂領域的。

對了,那幾年車庫復興/後朋復興,有點Boom 的意思,除了老牌 Yeah Yeah Yeah 是地下成名已經有些年,剩下的好像基本都是成軍沒多久,一夜成名的(不確認,只是記憶中如此)。

這個是個搖滾樂迷都知道的事件了。不多說。

以 Greenday 的 longview 單曲(主榜13,現代搖滾榜首)和Dookie專輯(主榜#2,鑽石銷量)各自排行榜高位為標誌,流行朋克成為後來10年的主流音樂形式。

以上兩個時間點是提醒大家注意,諸多老炮們在92-99年之間,取得的成績有多麼不易。

以 Korn 的Follow the Leader專輯大獲成功為標誌,金屬再次成為樂迷的焦點。

這之後,老炮們又有了一次死灰復燃的機會。

在大家粗讀完本文之後,建議重新看看這些時間點,再印證一下。我也是寫完本文後,重新對應時間點的時候,才確認的。之前看到的資料從沒有提到過大時代的影響。如果我用傳統我前面的時間線寫作法,其實可以很明白看到。但是這篇我一開始就本來只是想介紹下尾聲完了,所以用人分割的。

本期試聽 編年史/硬搖滾與早期重金屬/尾聲/上_anthemius精選集

Led Zeppelin 的後世

Jimmy Page除了短暫組過 XYZ 樂隊外,基本出現在其他流行搖滾歌手的演出陣容和一些單獨演出中。

Jimmy Page 和主唱 Plant 曾經一起在 MTV 的不插電演出中重組,94年。這次演出被譽為 MTV Unplugged最經典的節目之一。

事後,發行了這次演出的 DVD 和 唱片,名為Unledded。這張專輯很好聽,推薦聽聽。除了他們的舊作改編外,還有幾首中東風格的曲子。

後來,他的音樂活動不是很多,偶爾出現在一些其他樂隊的演出中。

Black Sabbath的相愛相殺

和 Led Zeppelin 不同,在 Ozzy 出走後,黑安依然不停的前進,雖然再沒有大熱專輯和歷史留名專輯,但是一直在追趕甚至先驅於新的金屬潮流。雖然我後來在樂評中沒有看過說他們後來參與開創了什麼流派怎樣,但是,用耳朵仔細聽聽,再對比下時間,就知道他們一直是在金屬各個分支的前沿的。

總的來說,黑安的後世可以大概分為:78 - 82 Dio時代; 83 -89 lommi的個人樂隊; 90-95 Dio 二期和部分複合; 97 -10 重組與再次分手; 11 - 今 第五春。

前文說過,Ozzy 出走後,他們反而迎來了第二春。

Dio 主唱的80年Heaven and Hell,81年Mob Rules也都是在各個重金屬歷史榜單出現的常客。

81年,創團鼓手Bill Ward退團。

82年,Dio 退團,新的主唱Ian Gillan是深紫曾經的主唱。

83年,他們發行了 Ian 在黑安的唯一作品Born Again,雖然排行榜成績還可以, UK #4,US #39,樂評卻是都不高。新主唱並沒有融入進來。于是之後 Ian 就走了,重新加入深紫。

之後,創團貝斯Geezer Butler 在84年也退團了,前文說過,他是黑安真正的創始人,可是他不喜歡現在的黑安陣容,覺得這張 Born Again 不該署名黑安的作品,可是公司(Warner Bros)還是堅持用黑安的名義發行。

之後幾年,事實上沒有真正意義的黑安存在。幾個原始團員曾經湊在一起參加過一些小演出。lommi 則忙於自己的個人樂隊項目。

86年,lommi 的個人項目專輯Seventh Star發行,華納兄弟再次拒絕了他用個人名義發片的請求,還是打上了Black Sabbath featuring Tony Iommi的旗號。

這張專輯我個人很喜歡。不過成績一般,UK#27,US#78。這張專輯也確實風格不像黑安的作品。樂評認為和當時的洛杉磯日落大道酒吧一條街硬搖滾運動的風格很像(sunset trip 硬搖運動的最著名產物就是槍花~)。

之後的巡演中,這個陣容被公司強制使用黑安的名字。不過主唱在酒吧中打架時受傷,就沒法繼續巡演了。反正票賣的很差,他們就乾脆取消了很多場演出,草草結束。

在這之後,樂隊也接受了他們就得叫做黑安的現實。不過還是人員變更頻繁。除了老 lommi,其他人走馬燈一樣。

87年The Eternal Idol甚至都沒得到多少樂評,更不要說好評。Blender 雜誌直接說,這是『Black Sabbath in name only』。後世樂評倒還沒那麼糟糕了。

其實個人覺得這張很好聽~~

這之後,也是好事,華納兄弟終於和他們解約了。他們轉投獨立小廠 I.R.S. Records。

IRS公司的 首專Headless Cross 89年發行。這次lommi 痛定思痛,對樂手進行了大換血。可是唱片依然銷量湊活,UK #31,而且,在樂評屆直接被當做空氣了~ 其實後世樂評還不錯,個人也挺喜歡這張的。

90專輯 tyr 依然如此。

90年,Dio 在演出時候碰到了前貝斯手、創團人Geezer Butler,倆人都希望重組黑安。於是他們聯繫 lommi,他們覺得,lommi 會立刻開除現在團員,和他們重新開始新的旅程。

I do regret that in a lot of ways. We were at a good point then. We decided to [reunite with Dio] and I don't even know why, really. There's the financial aspect, but that wasn't it. I seemed to think maybe we could recapture something we had.

我很後悔。其實我們已經在新的起點了。我們覺得重組但是我都不知道為什麼。這不是因為經濟願景,我想這只是我們覺得我們應該拿回什麼我們曾經擁有的東西。

lommi 後來如是說

其實92年專輯Dehumanizer是他們90年代銷量最好的專輯,UK #40, US#44。陣容和81年他們最後一張名專輯Mob Rules相同。

這張專輯的錄製過程中,Dio 和 lommi 卻爭吵不斷。之後,沒多久,在打算給 Ozzy的退出歌壇演出做嘉賓的問題討論中,Dio 決定再次退團。他們找來猶大聖徒的主唱來幫忙演出(最後一刻才答應),並且和 Ozzy 一起合演了幾首歌(包括之前的創團鼓手)。
這是85年以來,15年後,四個人第一次一起表演。

93年他們還出過一張專輯,好歹是兩名原始團員了,不過樂評依然不認可。之後Geezer Butler再次離開,出了一張個人專輯,在裡面一首歌影射指責了 lommi。

95年的Forbidden則是他們的銷量最差專輯。在英美連榜單都沒進去。

後來,這個時期的主唱說,這是個計策~~是為了完成唱片公司的合約,好早點幹掉其他人,重組最初版本的黑安。於是,IRS 公司也出了一張精選,來充數,結束了他們的合同。

97年,原始陣容終於重組。在巡演後發行的現場專輯一下子大賣白金銷量,排行榜#11。

2000年,重新發行的 Iron Man 獲得葛萊美獎,得獎時這首歌已經發表了整整30年。

然後在01年錄製新專輯的時候,Ozzy 因為要同時趕工自己的專輯被電話叫走,lommi 發作了,這個事情就無限期擱置了。

It's quite different recording now. We've all done so much in between. In [the early] days there was no mobile phone ringing every five seconds. When we first started, we had nothing. We all worked for the same thing. Now everybody has done so many other things. It's great fun and we all have a good chat, but it's just different, trying to put an album together

lommi 如是說

02年 Ozzy 的專輯大火。

於此同時,重組又被無限期擱置了。

07年,其他幾個人和 Dio 因為唱片公司發精選集的緣故,寫了幾首新歌,之後,他們打算一起巡演和出專輯。因為這時候和 Ozzy 還名義上沒有分開,所以他們換了新名字:Heaven & Hell,Dio 參與的第一張專輯的名字。之後發了幾張現場專輯,進行了不少巡演。(後來把創團鼓手踢出去,換了 Dio 時代的那個鼓手。)

09年,這個分支樂隊發行了專輯The Devil You Know,獲得US#8, UK #21。其實我挺喜歡這張的。可惜Dio的嗓子真上不去了,才66歲嘛,不算老。

Heaven & Hell,07年左右。左二lommi,左三Dio,右Butler

09年,Ozzy 起訴 lommi關於樂隊名字所有權的問題。

10年 Dio 病逝。Ozzy 和 lommi 達成和解,協議內容從未公布。

11年,四人宣布再次重組,之後 lommi 要求所有人推掉幾乎所有演出。鼓手要求拿到更好的合同才同意。所以,至少到現在(2014年底),我們只能看到另外三位的重組,不過至少還有希望。

13年,樂隊發行專輯13,這是繼95年失敗專輯Forbidden之後,18年來第一張錄音室專輯;繼78年Never Say Die!之後,35年來 Ozzy 在黑安的第一張專輯

發行後,首專,他們就獲得了 UK #1,這是繼劃時代二專Paranoid以後,43年後第二次獲得榜首位置

15年新專已經在籌備中。

看上去很美是麼?其實一切都已無法回頭。他們之間的關係其實已經是商業關係,不再是40年前的親如兄弟了。

2014巡演宣傳照。左邊lommi,中間ozzy,右邊Butler。

70年左右,左一鼓手Bill Ward,左二是lommi,左三那個年輕沒鬍子的是Ozzy,右邊是Butler。

Black Sabbath Rock Photo Classic Photography Archive from Photofeatures for Downloading for Media use. 這裡有很多他們的老照片



另外,說起這張幾十年後的13, 我想起的是這篇知乎專欄文章:打不完的響度戰爭。知乎的搜索不支持搜專欄,而百度沒有收錄,google懶得翻牆。有能找到這個連結的給我下哈。

@知乎小管家  等你們去完善撒~~

這張專輯簡直是這些年響度戰爭的一個範例。大家對比一聽就明白了。對於這點,樂團成員都詬病,但是沒有辦法。

Deep Purple的死而不僵

前面我們介紹到74年,Deep Purple發行著名專輯Burn,75年Ritchie Blackmore離隊,在發了失敗專輯Come Taste the Band後,76年樂隊解散。

關於他們解散,其實最逗的事情是,76年初,唯一還在的兩個創團成員決定解散樂隊。然後沒公布。在一次巡演後,新主唱Coverdale含淚去遞上辭職申請,然後愕然發現,樂隊已經解散了~~~

深紫主要有三個著名的分支樂隊:

Gillan,來自主唱Ian Gillan,78-82出了多張暢銷專輯(排行榜81年Future Shock 獲得UK #2,一張#3,多張前20)。Ian Gillan後來加入黑安,一張專輯就走了。

Rainbow,來自主音吉他、主創Ritchie Blackmore,75首發,78-84很火爆,隨後解散。Dio是創團主唱,Ozzy離開黑安後Dio去了黑安。他們在81年的Difficult to Cure,標題曲改編自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是新古典搖滾的重要早期代表。

Whitesnake,來自後來的主唱Coverdale,鍵盤、主創Jon Lord也曾在這個團,78年開始小紅,80年代在流行金屬年代也是英國的骨幹主力之一。(這是我聽的第一個老硬搖滾/金屬樂隊,比聽Van Halen和槍花還早)。巔峰之作是87年美國8白金銷量的同名專輯。

重組陣容基於MKII,84年推出了非常成功的專輯Perfect Strangers,銷量不錯,UK #5、金唱片, US#17、白金。

同名曲Perfect Strangers是Blackmore個人最喜歡的深紫的歌。

之後樂隊再一次迷失,大家之間的關係依然不和睦。87年推出The House of Blue Light之後,89年主唱Gillan再次被開除(還是因為和Blackmore不合)。93年Blackmore也再次退團(因為想搞點「非旋律」的東西non-melodic elements),這之後Gillan回歸,直到現在(2014)。

之間出過不少唱片,不再一一列舉。

98年樂隊推出雖然銷量很差,但是新東西很多,挺時髦的作品Abandon

12年,創團主創Jon Lord去世,享年71歲。

而13年,則推出了Now What?!,這一年,主唱Ian Gillan已經68歲了, MKII時代就加入的bass手Roger Glover也是68歲。

這張專輯還加入了前衛金屬的元素。推出後德澳等四國榜首,UK#19, US #110。其實這張專輯,我個人覺得聽起來總覺得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畢竟他們比黑安幾個人大快十歲呢。

2013巡演,左邊是68歲的Roger Glover,MKII起成員,主唱Ian Gillan 68歲,創團成員。

12年演出。12年去世的鍵盤Jon Lord,享年71.

1973年MKII陣容,左一是Roger Glove,中間是主唱Ian Gillan,最右邊是Blackmore,

60年代MK I 時代陣容,抱歉我實在認不出誰是誰了。

Blue Öyster Cult的苟延慘喘

前文介紹過,詩歌化歌詞的代表的Blue Öyster Cult,在76年推出了著名專輯Agents of Fortune,而77年Spectres就在走下坡路。78年白金銷量現場專輯之後,就每況愈下了。

79發行的Mirrors只獲得了#44,樂評一般。之後他們換了製作人,原來製作人跑去給黑安當經紀人去了。風格也有變化。比較輕,比Agents of Fortune還要輕。(所以很多樂評人只推崇他們早期的黑白封面唱片時期)

80年他們請來曾經給黑安當作製作人的一個給他們製作了Cultösaurus Erectus,樂評稍微恢復正面,但是銷量還是不高。81年發行Fire of Unknown Origin,標題曲 patti smith也有分參與創作,個人覺得這張其實相當好聽

80年起,樂隊一個主創、鼓手Albert Bouchard開始錄製個人計劃:Imaginos,81年被開除出隊。81年後就比較衰落了,雖然一直持續發片。後面分分合合,很多時候為了巡演才湊到一起。不表。

值得一提的只有88年Imaginos,這張專輯錄製了整整8年。

這本是被開除的鼓手的個人計劃,歌詞全是經紀人Pearlman的詩,原本計劃是作出一個搖滾歌劇(那些年還真流行搖滾歌劇)。在鼓手被開除後,經紀人Pearlman自己接管了這張唱片,陸陸續續做了整整8年,以樂隊的名義發表,但事實上,這張專輯的主創是Pearlman,樂手也有大量的客座樂手(包括傳奇G3吉他手Joe Satriani),樂隊成員參與度一般,只是名義是樂隊作品而已。

之後,中間一直在巡演,不停的更換樂手。除了曾經出過電影原聲外,10年後,才在98年推出Heaven Forbid,這次詞作由一個科幻、恐怖小說作家完成。這張風格還挺重的。

01年發行Curse of the Hidden Mirror後就沒有唱片推出了。之後時不時跑出來巡演而已。

目前,只有主音吉他是創團成員,主唱是69年加入的,也算早,其他的人都是2000年以後招募的。

前幾年演出的照片,左一是現在70歲的主唱,右二是67歲的主音吉他



Scorpions的走向主流

主音吉他Uli Jon Roth離開後,他們就不再是一個偉大的早期重金屬樂團了,但是,他們從此成為了最流行的硬搖滾樂團之一。

79年Scorpions發行大廠首專、著名專輯Lovedrive,前面介紹過,被稱為蠍子的重金屬公式專輯。

80專輯 Animal Magnetism 還算比較重,US #52, 美國白金銷量。封面有點暗示意味,大家已經對他們的封面過於敏感了,於是還是一些國家被禁。

82年的八專Blackout 是他們真正主流之路的開始。這張大賣專輯US#10, UK#11, 美國白金銷量,裡面名曲"No One Like You"(主流搖滾榜榜首)。

從這張專輯起,沒有布魯斯元素的硬搖滾 加 鐵漢柔情歌power ballad成為他們的主打風格。

這也是從75年In Trance以來,第一張封面沒有被禁的專輯。

84專輯Love at First Sting,則更加大賣,US #6, UK #17, 美國3白金銷量,裡面名曲比較重的"Rock You Like a Hurricane",比較柔的」Still Loving You「。

88年專輯Savage Amusement,風格稍微多樣化了一點,引入了時興的流行金屬的風格。不過個人覺得區別不大。US #5, UK #18。

88年巡演的時候,他們成為了第二個去蘇聯巡演過的西方樂隊(第一個是前面介紹過的Uriah Heep,在77年底)。

之後,他們結束了和之前製作人的多年合作關係,請了新的製作人來製作他們在中國最為出名的專輯:90年發行的Crazy World

這張專輯的最出名歌曲當然就是:Wind of Change。改革春風。

專輯獲得了德澳榜首,US#21, UK #27。單曲Wind of Change 7國榜首,美國主榜#4, 主流搖滾榜#2。美國銷量雙白金,全球銷量7百萬。

是吧,你看,他們這張不算他們最流行的作品吧。

這張專輯,一般被認為蠍子的最後一張經典專輯。

93年專輯Face the Heat又換了製作人、貝斯手。這張專輯比較重,Alien Nation異形帝國,是關於德國合併的一首名曲。不過總體而言,銷量、排名都很一般,樂評更是批評較多。

96年 Pure Instinct,則更多柔情歌,評價差別較大。

99年的Eye II Eye則跌掉所有人眼鏡,這個專輯和以前風格差別極其巨大,基本就是張流行專輯。不過還算有點銷量。

01年Acoustica,原聲木吉他演奏自己之前的名曲,聽聽還可以。還有點銷量。

04年Unbreakable,雖然是這些年最重的專輯,卻得到樂評的一致批評,在英美都連榜單都沒進去。

07年Humanity: Hour I,結合了新興的金屬元素,樂評普遍不錯。希臘榜首,美國#63.

10年Sting in the Tail,依然好評很多。希臘榜首,美國#23。當時蠍子說這是他們最後一張專輯,他們將在巡演後解散。可是結束後他們 還是決定繼續走下去。

15年是蠍子建團50周年,讓我們期待他們明年交出什麼樣的作品:) 最好封面再發點福利。

本期試聽 編年史/硬搖滾與早期重金屬/尾聲/上_anthemius精選集

下期預告:空中鐵匠,KISS,AC/DC 的後半生。



相關焦點

  • 搖滾編年史 分類學 - 硬搖滾與早期重金屬(Hard Rock & Early Heavy Metal)- 概念
    區別與用法由於兩個詞出現的年代不同,其實兩個詞都有兩種含義:硬搖滾可以指迷幻年代開始出現的比那個時候硬的聲音,只要比軟搖滾硬的,都是硬搖滾;也可以指三大樂隊(Led Zeppelin齊柏林飛艇,Black Sabbath黑色安息日,Deep Purple 深紫)開始的 這種和早期重金屬含義完全重合的布魯斯根源的重型搖滾。
  • 搖滾編年史 1963-1970:早期硬搖滾(Early Hard Rock)
    如果以公認的Led Zeppelin 、Black Sabbath、Deep Purple 69-70年多張專輯的發表作為重金屬的開端的話,那麼我們可以把三大開端樂隊之前的時代稱為早期。早期的硬搖滾,主要來源一方面是車庫搖滾,另外一方面,則是迷幻搖滾的吉他迷幻搖滾/布魯斯迷幻搖滾分支。大量作品和迷幻搖滾的重要作品重合,有些我們就不一一介紹了,只是點到而已。
  • 迷幻中萌發出的新傳奇:硬搖滾和早期重金屬——從零開始說搖滾(十一)
    題記從迷幻年代開始,搖滾樂逐漸出現了分支,走向了風格迥異的發展道路上。前幾期,我們講到了比較學院派的那一枝——前衛搖滾,從這一期開始,我們則開始介紹另外一個重要分支:硬搖滾。顧名思義,硬搖滾(Hard Rock),是相對軟搖滾(Soft Rock)來定義的。
  • 搖滾編年史 1978 - 前衛搖滾、藝術搖滾 - 尾聲
    試聽在這裡 編年史/藝術搖滾、前衛搖滾/尾聲_anthemius精選集80年代初除了77年起的朋克大爆發外,80年代初的英國樂壇也是異彩紛呈,比70年代還要熱鬧。除了後朋及哥特的大發展之外,不列顛重金屬新浪潮也成型於1980年,還有結合78年還在大熱的DISCO,新浪潮橫空出世。
  • 重金屬?死亡重金屬?
    重金屬?死亡重金屬?這些都是搖滾的種類,那麼到底該如何區分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下搖滾的種類。如今的搖滾樂已經很難以毫無爭議的方式進行分類了,不過這裡分類整理的目的是方便大家對搖滾樂有一個大體上的了解。
  • 搖滾編年史 1976- 華麗搖滾 Glam Rock - 尾聲
    本系列連載經作者郭佳老師授權轉載自知乎專欄《Rock Chronicles搖滾編年史
  • 搖滾編年史 1970-1973 - 華麗搖滾 Glam Rock - 上
    本系列連載經作者郭佳老師授權轉載自知乎專欄《Rock Chronicles搖滾編年史》關注於科普搖滾史,搖滾流派分類學
  • 硬搖滾入坑之作,《重金屬囧途》成歐盟影展大驚喜
    對搖滾並不感冒的影妹衝著熱推薦去看,看完只想說十二個字:夠極端!夠噁心!在介紹這部電影作品之前,影妹要先帶大家了解兩個內容:一個是重金屬音樂,一個是芬蘭這個國家。 重金屬音樂粗淺可以說成是搖滾音樂的一個種類,因為重金屬與硬搖滾很相似。搖滾音樂的特點是每一拍的節奏感都非常強烈,而硬搖滾的特點是極端。
  • 搖滾天堂252 【搖滾編年史】早期搖滾和山地搖滾1954-1962
  • 【美國音樂】重金屬/搖滾
    Nirvana (Wikimedia) (Wikimedia)#美國音樂 #- 重金屬/搖滾:一個更加非傳統的音樂風格重金屬來源於人們比較熟悉的搖滾和藍調風格。1970年,英國搖滾樂隊黑色安息日 在其第一首單曲「鐵人」中加入了噪音鼓和令人屏息的即興吉他演奏。隨後,該風格迅速傳遍美國西海岸,在那裡像Metallica和Megadeath這樣的「打擊樂隊」助力該流派得以廣泛流行。20世紀90年代,煙雨連綿的西雅圖成為非嫡傳的重金屬和朋克的發源地,這些成為後來廣為人知的垃圾搖滾(grunge)。
  • 搖滾編年史|1960末 - 1970初 - 流行搖滾、軟搖滾
    本輯試聽 編年史/70年代流行搖滾軟搖滾70年代的英美除了最重要的硬搖滾、前衛搖滾浪潮之外,還有一個大眾接受度非常高,只是現在大家不太當他是搖滾的分類:流行搖滾 。流行搖滾和軟搖滾是兩個緯度的概念,流行搖滾強調的是流行性,而軟搖滾強調的是和硬搖滾對立的,沒有那麼硬的概念。
  • 搖滾編年史 1975-1977 - 前衛搖滾、藝術搖滾 - 巔峰 下
    一些樂評認為他們走向先鋒搖滾領域去了,但是在先鋒搖滾領域的話太多大神級樂隊,他們又排不上號了。我辛辛苦苦找美國的前衛搖滾響應者,好歹這些英國樂隊在美國賣的也不錯,結果除了比較偏流行的Kansas就找出一支這貨~看看當時美國流行什麼,看我的前幾期,民謠搖滾還在尾聲,Bob Dylan這兩年正在發行鹹魚大翻身之作Blood on the Tracks、Desire什麼的,鄉村搖滾的Eagles 76年發行Hotel California,硬搖滾正如火如荼(Aerosmith
  • 最愛硬搖滾 Hard Rock
    賓果:我不是太在意這樣的定義,對我來說硬搖滾聽的就是帶感的riff,足夠「騷」的solo和吊的一比的演唱,所以只要有這些的歌我就喜歡聽,其他的我不關心。阿卓:硬搖滾和金屬一樣麼?賓果:不一樣,雖然有聯繫但也有區別。
  • 給大家推薦一些硬搖滾樂隊
    硬搖滾,布魯斯發展起來的一種搖滾樂風格,具有比較強烈的吉他失真,吉他比較複雜,主音吉他成分較多,布魯斯味比較濃。表演通常是很大規模的,露天大型演唱會上即興重複的吉他演奏,讚美詩的合唱,重踏誇張的基調強節奏;它的目的通常是瞄準商業價值的。
  • 搖滾編年史 1970-1972 - 前衛搖滾、藝術搖滾 - 巔峰 上
    本輯試聽:編年史/藝術搖滾、前衛搖滾/巔峰上_anthemius精選集http://www.xiami.com/collect/40058748-前文介紹了前衛搖滾萌芽年代67-70年的歷史,其中後世著名的幾個樂隊紛紛登上歷史舞臺。
  • 關於搖滾史的一點小整理
    廣義的搖滾(本文含義)包含了從早期爵士、布魯斯到民謠、靈魂樂、放克再到後來硬搖滾、迷幻搖滾、嘻哈等龐大發展脈絡之下的風格。狹義的搖滾則專指50-60年代流行的那種早期的搖滾。硬搖滾與重金屬不容易區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區分方法。
  • 重金屬躁起來靠方法!
    重金屬音樂重金屬音樂(Heavy Metal)是從Hard Rock(硬搖滾)音樂風格中變化出來的,所以早期的重金屬樂隊KISS、Judas Priest等都帶有明顯的硬搖滾風格。它產生於二十世紀的七十年代,在八十年代中後期的時候,達到了最頂峰。
  • 2019大牌重金屬/硬搖滾樂隊新專輯預告(全)
    由於其他音樂風格日益佔領主流榜單,搖滾樂漸漸趨於小眾,但是,在細分的市場下,依然有很多高質量的搖滾/金屬樂發行,對「搖滾已死」這一妄言進行有力的回擊
  • 搖滾進化論——"搖滾簡史"
    「對於這個問題,答案因時代而異也因回答的人而異,有的觀點認為搖滾就是吉他+貝斯+架子鼓+一副沙啞有力的嗓子,有的人認為搖滾是一種精神——自由、不羈、反叛、和平、自由、宣洩.所有這些觀點都無法被打上對或錯的標籤,因為搖滾本來就具有主張自主精神的一面
  • 搖滾編年史 63-68 - 車庫搖滾的第一次運動(Garage rock)
    嚴格意義上說,60年代的車庫搖滾運動,其實並不是一個音樂風格,他們被稱為車庫搖滾往往就是幾個相同的點:小地方中產階級出身、必須是年輕小孩、吉他搖滾(部分有鍵盤)、演唱經常有喊叫、技術粗糙簡單,曲子短小。風格上,民謠搖滾、迷幻搖滾各種都有,也有不少被稱為原型朋克的。技術上經常使用 Fuzz 效果器算是稍微共同的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