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文化,你所不知道的上杭故事

2020-12-24 騰訊網

上杭地處閩西中部,客家母親河汀江中遊,是世界聞名的客家民系、客家文化發源地之一。中國的祭孔活動至今已延續了二千多年,成為世界祭祀史和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蹟。上杭是「客家祖地」,傳承了客家人尊師重教、耕讀傳家的優秀風尚。早在上杭建縣後,於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就建成了孔廟,後多次修繕擴建,成為福建保存最好的孔廟之一。

上杭民眾很早就開始祭孔,但都是零星自發的。大型正規的祭孔活動始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由當時的知縣周樹森,發動邑中士紳籌捐倡購文廟樂器、祭器,聘請城內生員郭燮為教導師,招樂舞生60人,教習祭孔的《大成樂舞》,就是祭孔儀式中的舞蹈。分「寧平」「安平」「昇平」三節,舞蹈動作有衡、落、拱、呈、開、合、相、垂、交等。

祭祀由縣長(知縣)任正獻官主祭,其它官員如教育科長等任分獻官陪祭。由主祭宣讀《祝文》:「大哉孔子,先覺先知,與天地參,萬世之師……」樂隊齊奏「中和」韶樂,為金、石、土、木、革、絲、竹、匏共八類樂器奏的八音古樂,是古代宮廷雅樂的標誌和代表。祭祀儀式與全國各地大致相同,有初獻、亞獻、終獻三次獻禮,都要跳佾舞,佾舞有文、武之分,文、武舞均講究造型。每次獻禮均有32種舞姿,全場共96種舞姿。手勢有起手、垂手、出手、拱手、挽手,步子有進步、退步、停步等,全套《大成樂舞》體現了中華古典禮儀之隆重、端莊、祥和、安泰。

《杭川風物誌》唐鑑榮先生《上杭孔廟》一文中記載:上杭孔廟自建廟立殿以來,歲春秋祀孔。據《精誠報》載,上杭最後一次祀孔是在1947年8月27日,正值孔子誕辰日和民國期間之教師節。是日上午零時舉行祀孔大典。縣長齊登萊主祭任正獻官,林志光幹事長、陳奮飛副參議長、羅師昌教育科長任分獻官。2017年 9月24日,在城區孔廟舉行「上杭縣丁酉年祭孔大典」,是我縣建國以來的首次祭孔大典。

祭孔的風俗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是孔子死亡後第二年開始的。魯哀公是「祭孔第一人」。隨著歷代帝王對孔子的褒揚與追封,祭典儀式日臻隆重恢宏,禮器、樂器、樂章、舞譜等也多由皇帝欽定頒行。明代有《大明會典》,清代有《大清會典》,祭孔大典被稱為「國之大典」。

上杭祭孔據稱是按《大清會典》制定之儀式。由知縣任正獻官,一些軍政要人,教育界名人任分獻官,由主祭念《祝文》,樂隊齊奏「中和」韶樂大成樂,「謙遜禮讓,立德立容」。祭典分有初獻、亞獻、終獻三次獻禮,跳佾舞,舞有文武之分,跳文舞者手持龠翟,跳羽舞,跳武舞者手持幹戈跳「幹舞」,代表「垂衣裳行拱手禮平治天下及放棄武攻求得平和之意」,舞蹈講究造型,一個造型代表一個字,從初獻、亞獻到終獻,每次獻禮均有32種舞姿,有起手、垂手、出手、拱手、挽手,步子有進步、退步、停步等,整個舞蹈分「寧平」「安平」「昇平」三節,樂舞生86人(最多達118人)全套「大成樂舞」體現了中華古典禮儀之隆重、端莊、祥和、安泰。

祭孔大典是古典音樂、古典舞蹈和祭祀文化的巧妙結合,整個程式完整、有序,體現出中華藝術的典雅、端莊,祭祀過程隆重、祥和、安泰,是集樂、歌、舞、禮為一體的綜合藝術表演。上杭祭孔大典是研究中國古典音樂舞蹈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上杭文廟歷史悠久。宋乾道四年(1168年),縣治從鍾寮場遷至郭坊村時,即建有儒學。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徙建現址。後因毀於水或壞於蟻,幾次遷徙修建。至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仍移回原址重建。從始建至今已有800多年了。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幾次撥款修繕,熱心人士還捐鑄孔子及其四弟子銅像。2001年,上杭文廟列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上杭尊崇儒學的見證。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晴空萬裡,祥雲悠悠。盛裝的上杭文廟彩旗飄飄,鑼鼓喧天。2019年9月28日,孔子誕辰二千五百七十年,一場祭孔盛典在上杭縣瓦子街文廟隆重舉行。

身穿漢服的佾生、執事和身披綬帶的主祭、陪祭、從祭以及觀禮嘉賓在文廟大門中前就位,肅靜。

十點整,祭孔大典開始。

鳴贊

鳴贊後,贊禮官介紹大典籌備情況。此次活動由上杭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上杭縣客家聯誼會主辦;上杭縣文化館、龍巖市漢服文化研究會承辦;上杭縣融媒體中心、龍巖市漢禮坊文化傳播公司、上杭縣國學經典學校、上杭縣養正幼兒園、上杭縣義工協會協辦。上杭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鍾育發同志致開幕詞。上杭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藍玉華擔任主祭;上杭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鍾育發,上杭縣政協秘書長、縣客家聯誼會副長黃其華等擔任從祭。

沃盥禮

「奉匜(音同儀)沃盥」是華夏民族在祭祀典禮之前的重要禮儀。兩執事配合,一人執水勺,一人捧巾,主祭、陪祭、從祭由佾生2引導,依次走到桌前,盥洗、拭手、薰香。盥洗後在大門依序站成單列。沃盥,是在舉行重大禮儀活動之前的潔淨儀式,潔淨身心,端正儀容,以示對先賢的恭敬、對儀式的鄭重。沃盥畢——全體肅立,面向孔廟大殿。

啟戶

佾生2人就位、開門。擂鼓三通,鳴金三點。贊禮官率領兩執事、主祭、陪祭、從祭,踏著鼓點依序沿石拱橋右側、中門右廊至大殿前,面向大門於香爐前肅立,列一橫排,主祭在中,主持人在右後側站立。佾生14人、啟戶口佾生2人尾隨至坪中列隊、就位。嘉賓尾隨入場。奏古琴曲《神人暢》。《神人暢》是中國著名古琴曲,此曲表達了昔日部落領袖「堯」祭祀之時彈琴,奇妙琴聲感動上天,使神降臨,與人們歡樂歌舞,共慶盛典。它的音調古樸粗獷,節奏鏗鏘,其淳樸自然的原始祭神舞蹈節奏使得曲風蒼古雄健,如江河行地;音節清瑩透亮,似日月經天。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天人合一」觀念在此曲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迎聖

全體祭官面向大門,行三鞠躬禮,迎接聖賢!進行第一次佾舞。古代樂舞的行列稱為「佾」,「八佾舞」即每行八人,共八行六十四人;還有「六佾」「四佾」和「二佾」。佾舞規模視被祭祀者的地位和級別而定,如天子用八佾,諸侯用六佾,士大夫用四佾。跳文舞時右手執羽,常用雉尾,左手執籥。中國明清以來,佾舞成為祭孔時專用樂舞。

祭祀環節

全體祭官轉身入殿,面向聖人,肅立。依次進行燃燭--獻花--獻餚--獻爵--誦祭文。獻花。(執事抬上花籃,主祭整理花籃綬帶後,倆執事將花供上。獻花畢,主祭領陪祭、從祭向聖像一拜)。獻餚。獻爵。奉祭文。(執事呈祭文,主祭宣讀祭文。祭文抄寫於捲軸上,卷好,閱讀時展開,讀完對摺合上,執事奉回祭文。)請主祭誦祭文。主祭誦祭文後,執事接過祭文至大殿前香爐中焚化或放置於香爐中。全體轉身向外,面向大門肅立。望燎!奏樂!進行第二次佾舞。行拜禮。全體轉身,面向先師以及各位聖賢行三次大揖禮!

辭聖

贊禮官率祭祀人員、執事轉身出大殿,站於前廊,辭聖。行一鞠躬禮,恭送聖人。奏樂,進行第三次佾舞。祀事既成,先賢嘉饗,伏願某親,備膺五福,保國宜族。

祭孔儀式結束後,祭祀人員及觀禮嘉賓共同觀賞「禮樂相和」文藝演出。主要節目有漢舞《子衿》、射禮《君子之爭》、漢舞《幽蘭操》,還有民樂演奏《懷古》、《琵琶詞》,幼兒《千字文武術操》、武術表演《臥虎藏龍》等。孔子希望他所倡導的禮樂教化能夠通行天下,使人修身養性,體悟天道,謙和有禮,威儀有序。《禮記·樂記》中說:「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在孔子的教育體系中,六藝綱舉目張,「禮樂書數射御」在今天的教育體系中,仍然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古邑上杭,人傑地靈,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歷朝歷代文韜武略、人才輩出。從元至清獲取功名者有900多人,其中有進士50人、武狀元1人,現代有高考狀元、奧運冠軍獨領風騷。文人墨客知名畫家更是佳作碩繁、代不乏人。上杭「詩畫之鄉」、「山歌之鄉」、「木偶之鄉」、「將軍之鄉」,四海聞名。

2018年7月,上杭祭孔文化被列入龍巖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9年7月,林祝齡被評定為龍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

祭孔大典對於宣傳儒家思想,增強上杭活力具有重要意義,將為上杭旅遊資源的合理利用起到示範引領作用。新的歷史時期的祭孔大典,將成為中華民族集體緬懷先聖、加強民族凝聚、激勵後輩奮進、促進世界和諧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孔子離去了兩千多年,其倡導的儒家文化所代表的價值、精神、智慧,亦將不斷弘揚光大,造福中國千秋萬代,澤被人類世界。

來源:上杭網 圖文:張慶明

End

編 輯:鍾淑琪(實習)

編 審:賴麗瓊

監 制:陳盛華

總監製:張鋒育

相關焦點

  • 南京夫子廟舉辦祭孔大典
    9月28日上午,為紀念孔子誕辰2571年,祭孔大典在南京夫子廟舉行。今年的祭孔活動將以「和」字為主題,「和」字滲透著中國人幾千年來待人接物的原則與智慧,體現了中國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與祭孔大典同步開啟的,還有孔子文化月系列活動,包含了互動遊戲、展演、手工體驗等,將讓遊客從不同的層次和角度,了解和弘揚傳統文化。上午9點多,鼓擂鐘鳴,典禮正式開始。
  • 臺北春日祭孔將全新演繹佾舞 活潑呈現古禮文化
    中新網3月18日電 綜合臺灣「今日新聞」報導,臺北孔廟一直是島內外旅客參訪的重要文化古蹟,即將於20日舉行的「2010春日祭孔」,有別於傳統秋祭,以更年輕活潑的型態呈現釋奠古禮文化,新的佾舞與團隊,新的禮、樂、祭器將為平日寧謐的空間注入躍動生命力。
  • 2020「全球祭孔網絡直播暨全球雲祭孔活動」升級上線!
    此話雖有點極端,但無論在商務飯局還是私人飯局上,你怎麼對待服務員,反映的不僅是禮貌和教養,還有情商。對服務員一味地指責和威脅,可能會讓上菜速度變得更慢。高情商的朋友會這麼說:「小姑娘,你看你這麼漂亮,又這麼麻利,一定能讓我們的菜更快端上來,謝謝你!」鼓勵和讚美對任何人都有效。這時你展現給他人的,是輕鬆化解事情的能力。
  • 關於上杭恐龍足跡群,你想知道的我們這裡都有!
    邢立達剛攀上山坡,老遠就在鈕科程腳邊和當地人挖出的植樹的凹坑之間,看到一個保存良好的、清晰的三趾型足跡,足跡末端有著非常明顯的爪痕,肯定是動物所留,他當場就尖叫起來:「恐龍足跡!這肯定是恐龍足跡!」下一步,龍巖市及上杭縣將進一步加強科學規劃,做好恐龍足跡群化石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強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加快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和自然遺產傳承發展體系。在此,衷心希望媒體朋友們繼續關心支持龍巖市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事業上新水平。這是否意味著周圍還能發現恐龍的骨骼化石?福建地區在這方面的潛力有多大?
  • 全球祭孔日:為何定在9月28日祭祀孔子?
    孔子生前所住的三間房屋改成壽堂,將孔子生前使用的衣、冠、車、琴、書冊等保存起來,並且按歲時祭祀。這是諸侯祭孔的開始。典禮的歷史沿革  漢高祖十二年(西元前一九五),漢高祖經過魯國,以太牢祭祀孔子。這是帝王祭孔的開始。
  • 上杭梅花節年貨節雙雙圓滿收官 文化旅遊商貿融合發展譜寫新篇章
    臨近春節,由上杭縣人民政府主辦的,通過全縣各鄉鎮和上杭電商協會推薦,企業直供、商戶優選,匯聚了上百種上杭傳統特色農副產品的首屆年貨節,同樣吸引了遊客的極大興趣。一輛輛旅遊大巴車和自駕車穿梭於梅園與瓦子街廣場之間,譜寫了一篇旅遊搭臺、商貿唱戲的新樂章,促進了鄉村旅遊和鄉村經濟的發展。
  • 北京上杭企業商會舉辦成立五周年慶典暨上杭在京鄉親迎新春座談會
    2020年12月12日,北京上杭企業商會在北京閩西酒店舉辦了成立五周年慶典暨上杭在京鄉親迎新春座談會。中共上杭縣委副書記、縣政府副縣長黃挺拔,中共上杭縣委常委、統戰部長羅小洪,中共上杭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闕生華等領導,以及縣委統戰部、縣工商聯、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鄉鎮代表出席活動。北京閩西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王金然、北京龍巖企業商會執行會長郭躬標、北京上杭智力支鄉協會會長邱海鷹以及商會顧問,在京龍巖市各縣(市、區)支鄉會、企業商會,在京會員代表及鄉親代表等出席會議。
  • 就在上杭!梅花節約起來!
    梅花節緊緊圍繞梅花獨特的品格,融入客家文化、畲族風情、農耕體驗等元素,與產業優勢和鄉村旅遊有機結合,成為上杭繼紅色古田、才溪的又一張旅遊名片。本屆梅花節開展了龍巖七景區春節民俗資訊發布、「梅花勵志獎」返鄉創業優秀青年評比、上杭客家美食和農特產品展銷、「梅花寶寶」主題攝影大賽等活動,吸引一大批遊客到此享受視覺和文化盛宴。 開幕式上,那真是人山人海。
  • 2019上杭蜜雪梨文化旅遊節7月13日盛大開幕,終極預告搶先看!
    7月13日,「鄉約你 來上杭」2019上杭蜜雪梨文化旅遊節將重磅啟動。屆時,騎行汀江綠道,享受慢生活,走進綠蔭果園,共享豐收成果,更加趣味的臺灣蜜雪梨採摘只等你來!「全國一村一品」——九洲臺灣蜜雪梨等待你的親近。「鄉約你 來上杭」,2019上杭蜜雪梨文化旅遊節將於7月13日9:30隆重開幕!文藝節目精彩紛呈,各項活動互動融洽。一起來分享果農的豐收喜悅,一起為鄉村振興出力,一起助農扶農,一起體驗臺灣蜜雪梨採摘快樂。最佳採摘時間7月13日-20日。
  • 臺北推"世界的孔子"佾舞展演 春季祭孔拉開帷幕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為了推動與弘揚儒學文化,由臺北市政府主辦的「世界的孔子:孔廟與祀典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暨佾舞交流展演」3月19日在臺北市府推出,盛大的臺灣春季祭孔活動由此拉開帷幕。圖為來自臺灣國小的女生代表孔廟佾舞團表演莊重的祭孔舞蹈。
  • 人民影劇院旁的豬血粉絲(上杭美食)
    吃完付錢時,阿姨不在,有個小夥子,在銅缽邊攪動著豬血,我笑著問道:「你那豬血怎麼那麼嫩,又沒有腥味?」小夥子抬起頭,看了我一眼,賣起關子來:「技術.」我又問道:「什麼技術?」他不理我了,繼續攪著豬血.「那怎麼不開個店鋪,省得風吹日曬?」小夥子不說話了.接下來一段時間,我天天去吃,吃完就逮著小夥子問,「上杭人愛吃豬血嗎?」「愛吃呀。」「都有什麼人來吃?」「什麼人都有。」「吃豬血有什麼好處?」「不知道。」「你這技術是祖傳的嗎?」「是。」「那祖上為什麼做豬血這一行?」.
  • 「上杭傀儡戲」歷時三十一年,重返國際舞臺
    1986年「上杭傀儡戲」劇目《借雨降妖記》曾參加泉州國際木偶節,至今已有三十一年。本次中國泉州國際木偶藝術節的概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福建省文化廳和泉州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三屆海上絲路國際藝術節」定於2017年12月10-15日在福建省泉州市舉辦。同時,將於12月7日至11日舉辦「第五屆中國泉州國際木偶節」,這是「第三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的系列活動。
  • 【好消息】上杭首屆臺灣美食文化節在客家緣盛大舉行
    >在客家緣文化中心盛 大 舉 行活動時間:9月2日上午11:00---9月6日晚上22:00        主辦單位:上杭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承辦單位:上杭客家緣文化中心                            臺灣食在站餐飲管理公司
  • 興手付參加「重慶第八屆民間祭孔典禮」,共祭聖賢,築夢傳承!
    在雙節來臨之際,興手付全體員工參加了「中華有先聖,世代永傳承:2020重慶第八屆民間祭孔典禮」,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當代價值講座」。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被世人所傳承、學習。在孔子誕辰2571年之際,重慶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重慶市孔子儒學研究會、重慶市教師教育學會主辦,由東方山水酒店承辦,在重慶興手付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南充市國學學會、廣安市國學學會以及社會各界團體的支持下共同舉辦了「2020重慶第八屆民間祭孔典禮」,興手付周影董事長攜全體員工參與了大典,共同瞻仰聖賢,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 周恩來在上杭兩次領唱《國際歌》
    人們從汀江河畔的各個山村湧向上杭縣城,從縣城的大街小巷走向街頭,手舉五色三角旗,敲鑼打鼓、興高採烈地歡迎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第一槍的南昌起義軍。 一支雄赳赳氣昂昂的隊伍向上杭開來。走在前頭的一位青年軍官離城很遠就棄鞍下馬。他身穿灰布軍裝,腳蹬麻草鞋,脖子上繫著的紅領帶更把他襯託得英姿勃勃。
  • 笙語電臺丨你所不知道的古典文化
    你所不知道的古典文化其實關於古典文化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要一起裡來討論那些伴隨著時代的古典文化和它所具有的傳奇力量。要說古典文化。從音樂,書籍,圖片甚至很多影像裡都能感受到古典文化的所在。其實古典文化從文字圖像裡不難去尋找,很多電影便能使觀眾身臨其境。比如一些著名影片,《指環王》、《亂世佳人》、《霸王別姬》甚至《星球大戰》都算得上是史詩級電影,不過這次我們講的僅包括古典時代歷史題材。我來猜猜,(聲音略帶疑問)是《指環王》嗎?據我所知,它實際上是架空的歷史上發生的史詩故事才對。
  • 庚子(2020年)祭孔大典祭文
    庚子(2020年)祭孔大典祭文大眾日報記者 孟一 趙琳2020-09-28 12:41:44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今年是孔子誕辰2571周年。9月28日上午,庚子年祭孔大典將在曲阜孔廟如期舉行。
  • 福建上杭舉辦首屆「三月三」畲族文化節 架起兩岸交流橋梁
    林斯乾 攝   中新網上杭3月30日電 (張金川 林斯乾 鄭嘉雯)30日正值農曆三月初三,福建上杭縣紀念畲族民族成份恢復30周年暨首屆「三月三」畲族文化節在上杭客家緣廣場舉行,開幕式后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接連上演。
  • 上杭客家民間信仰與禁忌,老人們常說半夜出門不走三岔口,你信嗎
    上杭客家先民在長期的繁衍生息過程中,在嚴酷的自然災害和嚴峻的階級矛盾壓迫下,崇信「舉頭三尺皆神明」,認為在民眾生活的周圍空間可能存住著一種主宰人間福祉、安危的神秘力量,它無處不在,超越自然,不可抗拒,監視和掌控著民眾的生老病死、貧富貴賤、順逆興衰,並寄寓於天上、地下及周圍各種各樣的形體事物中
  • 你所不知道的典藏寶瓶背後的文化與故事
    而這個故事與DOTA2內的裝備亦有關聯,在DOTA2內被視為暴力輸出代表的「大炮」,其原名即為「代達羅斯之殤」。 蝙蝠翅膀、觸手、章魚頭,三個極具標誌性的特點勾勒出了這一套裝想要傳遞的文化概念:克蘇魯神話。 克蘇魯神話最初由美國小說家霍華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所創造。深邃、未知與黑暗三個關鍵詞構成了這一神話體系內著名人物的主要特點。在這一神話體系中,作者構建出的是一個有著各種各樣恐怖未知存在的宇宙,人類相對於它們而言十分渺小,對它們的探索和研究將召致毀滅性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