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視臺重播83版射鵰英雄傳,不管是先入為主也好還是經典難再也好,看了央視的重拍才越發感受到老版的難以逾越。
這一次重看,開始留意到以前忽略的一個人物——穆念慈,一個被普遍認為痴心錯愛的悲劇女子。
穆念慈本身似乎就是為了填補楊康一個亂世梟雄感情空白的角色需要,對於她的身世、命運並沒有過多的交代,並且從頭至尾也沒有和其他人產生感情糾葛,即使和郭靖的一段緋聞也純潔地一塵不染。
金庸是個多情才子,善於塑造人物的感情世界,尤擅設計多角戀愛。然而楊穆之戀卻是從始自終也未給他人可乘之機。不過也許我錯了,歐陽克的垂涎或許是揮之不去的威脅,但是也從未動搖過穆念慈從一而終的信念,卻反而襯託了她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情操。
楊康也非好色之徒,甚至不解風情。好色這種情趣是由基因決定的。歐陽峰勾引兄嫂生出的兒子有過之而無不及就是個證明。並且楊康是個典型的事業型男人,兒女私情在他的生命裡並無分量,政治才是他志趣所在,不僅僅是別人和他自己所認為的貪圖榮華,反而他從不沉迷聲色犬馬。試問這樣一個胸懷大志、玉樹臨風的異國王子怎能不虜獲純情少女的芳心?
所以說穆念慈遇人不淑是講不通的。不過楊康的真心是由穆念慈感化而生倒是確實如此。
比武招親的時候,穆念慈對楊康一見鍾情,而楊康當時情竇未開(當然還有前面提到的基因因素),並沒有與之心有靈犀。即便如此穆仍是他一生唯一的女人,足見其用情專一(或許有點誇張,至少反映了他單純的感情世界)。而後開始了楊穆戀掙扎在正邪之間的一段苦旅。
女孩習武很少有不刁蠻任性、乖張傲慢的,穆念慈卻保留了賢淑、溫婉的品質,幾乎符合古代女子所有美德。和楊康的娘一樣擁有一顆純真的心靈卻比她多了分忠貞。可謂文武雙全,難能可貴。遇到穆念慈真是楊康祖上積德修來的福分。
他開始一直沒把這段情緣放在眼裡。先是年少輕狂誤闖擂臺、後來獲知身世深受打擊、再後來眾叛親離便一心籌劃興國大計,根本無暇顧及兒女情長。有一次與梅超風的對話流露出他內心的真實苦悶。他說:「的確,如果你武功盡失,我只會當你是一個要飯婆。但是就是你這樣一個要飯婆卻是這個世上對我最好的人。爹、娘、郭靖還有念慈,他們都只會說我認賊做父,只有你從來都站在我這邊。」這時他已經本能把穆念慈和郭靖歸為一類人,而這類人其實都是關心他幫助他的,他心裡也是承認的。
後幾次三番蒙念慈相救,不計前嫌、大義感化,逐漸對她產生了紅顏知己的親情。穆念慈和郭靖的確是一類人,溫和厚道、善良心軟。如果說楊康的愛情是被穆念慈用真心艱難感化的,他卻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郭靖也始終如一地給予自己原諒和幫助。性格決定行為,對於郭靖和穆念慈的淳樸敦厚和大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其實他們不是忠奸不辯或者呆傻痴怨,他們只是認為除惡人為小善,除惡念為大善。
殺死一個惡人,頂多使世上少了一個誤如歧途的青年,而感化他的良知,使其轉惡為善,不僅達到上述目的,同時為社會增添一有為青年,此境界在血雨腥風、尚武輕德的武林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大正義。
不過現實誘惑的衝擊永遠大過良知的甦醒。每一次當楊康在粗茶淡飯中決定改過自新棄惡從善的時候總是又被錦衣玉食的權貴生活輕而易舉地和平演變。後來楊康中了蒙古人的毒命在旦夕的時候巧逢穆念慈,在獲知解救他唯一可行的方法是推宮換血時,穆念慈決定以自己的性命挽救他。這個時候可以看出穆念慈對楊康決非現代社會常見的平民少女對王孫貴胄的仰慕迷戀,而是無私無求的真愛。
最後楊康內心深處的感情被完全喚醒,認定穆念慈是自己此生最愛,決心不離不棄,相伴終生的時候,穆念慈卻幡然醒悟,看清以自己微薄之力無法感化一顆堅若磐石的野心,毅然出走,從此隱居生下楊過,希望能夠彌補父親的罪行。可見她也不是屈從附會愛人的一切決定,實為有見解有原則的女子。
楊康至少還有一群烏合之眾的追隨,還有個別親朋的理解關懷,而穆念慈得到的只是孤苦傷害和人們的費解、同情。沒有人關注這麼一個孜孜不倦堅忍善良的柔弱女子。
其實唯一能給穆念慈理解和認同的人只有善良敦厚的郭靖,然而一來男女有別,二人非親非故,還因楊鐵心臨終節外生枝的託付,又要顧及黃蓉的情緒,難以周全。二來忙於鋤奸懲惡、光復武林,有點閒暇還不夠料理自己的感情糾葛,無法做到無微不至。或許郭靖晚年對楊過懷有撫養的義務大多也是對穆念慈的忽視未能盡責而背負愧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