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念慈生於浙江臨安府一個貧寒的農民之家,她的本名早已無從得知,一場瘟疫中,父母雙亡,她被化名為穆易的楊鐵心收留做了養女。
念慈,念慈,這個名字是楊鐵心照著惜弱而取。然而穆念慈性格並不像包惜弱那樣軟弱。穆念慈的性格剛強,且心裡一旦打定好的主意,誰也改不了。
她愛楊康,便再無二心,正如她對黃蓉所說:「他是王爺也好,是乞兒也好,我心中總是有了他。他是好人也罷,壞蛋也罷,我總是他的人了。」
一:一段緣分的開始往往起源於顏值
楊鐵心的人生自從被完顏洪烈路過了牛家村便再無寧日,落得個妻離子散,顛沛流離。
多年來,他帶著穆念慈一邊靠著雜耍賺點生活費,一邊四處尋找包惜弱母子。
那一天,金國街頭,烏雲壓境,大雪將至,此時街頭卻無比熱鬧,一場比武招親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只見臺上那女子,一身紅衣,面容清麗,不過十七八歲年紀,一套拳法耍的格外漂亮。這個紅衣女子便是穆念慈,十七八歲的年紀,總是盼著公子佳人的愛情故事,卻不想來參加比武的不是和尚便是胖子,各個滿口汙言穢語,庸俗至極。
她和義父四海為家,每每到了一個地方不過半個月卻又要離開,去下一個地方繼續尋找包惜弱母子。
這半年來,比武招親也辦了數場,不僅沒有找到義父的妻兒,自己的終生大事也毫無著落。眼看著這又是一場失敗的比武招親,穆念慈的心就像沉入湖水的石頭,一片冰涼。
突然,聽到一陣鈴聲響動,數十名僕人的簇擁之下,一名少年公子騎馬而來,此人正是楊康,那少年公子無意向穆念慈望了幾眼,見是一個漂亮姑娘,心裡便起了戲弄之心,決意和這少女比試比試,卻不知道一場緣分悄然註定。
不過是被楊康多看了幾眼,穆念慈便已滿臉羞紅,低頭不語。她本是一個豪爽的江湖兒女,如果不是對楊康一見鍾情,又怎會這般害羞。她和楊鐵心一直過著拮据的日子,所接觸的人也不過都是一些平庸之輩。
如今來了一個相貌俊美無雙,服飾雍容華貴的少年公子,穆念慈的心從此便滿滿都只寫了一個人的名字。楊康和穆念慈在臺上你來我往,一個手法凌厲,一個身形靈動,臺下的吃瓜群眾郭靖也暗自認為這是一對璧人。
楊康平時輕佻慣了,總想著要調戲調戲這個一本正經的少女,幾個來回之間,便把穆念慈的一隻繡花鞋脫下塞進懷裡。他不過是一時玩性大發,卻不知穆念慈已對他情根深種。
這場比武,楊康雖然贏了,卻並不打算娶穆念慈。大庭廣眾之下他的拒絕讓穆念慈臉上哪裡還掛得住,當即想要自殺「那少女玉容慘澹,向那公子注目凝視,突然從懷裡抽出一把匕首,一劍往自己胸口插去」
死是沒有死成,穆念慈對楊康的這份心意卻再難改變。明知這公子輕佻無禮,明知這公子品性不佳,卻還是如飛蛾撲火般愛上了他。
饒是感情的世界,又有何道理可言。楊康本是無心之舉,卻不知道自己這一舉動竟是誤了穆念慈的終身。
二:一段關係的維持離不開三觀相合
隨著楊康身世之謎揭開,楊鐵心夫妻雙雙去世後,孤零零的穆念慈再也抑制不住對楊康的思念,那個她心心念念的楊康,卻早已把她拋在腦後。
穆念慈卻是一路悄悄跟著楊康南下,只為在他窗外能多看幾眼他的影子,她的心便已是歡喜無限。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縱然楊康是個輕佻浪子,知道穆念慈一路相隨以後,也深受感動,從此便接受了穆念慈。
穆念慈追愛成功,卻也是她痛苦的開始。
楊康想的是和穆念慈共享這完顏洪烈帶來的榮華富貴,穆念慈卻想的是讓楊康手刃完顏洪烈,為父報仇。
楊康縱然五官漂亮,讓穆念慈一見傾心,卻又因為三觀不合讓穆念慈難過糾結。
兩人都有意結為夫婦,卻替對方計劃著不同的未來。夫妻本是兩個人,一條路,而如今卻是兩個人,兩條路。
穆念慈如同這世間很多女子一樣,總以為憑藉著自己滿心的深情只要假以時日,便可以將對方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卻不知道愛的力量比她們以為的更要弱小。
楊康愛穆念慈,卻更愛金國小王爺這個身份。
原著十六回,祠堂後院中,楊康放走完顏洪烈後,擔心穆念慈說出來,便出言污衊穆念慈: 「楊康這時已然惱羞成怒,說道:『真情也好,假意也好,她給那人擒去,失了貞節,我豈能再和她重圓......
縱然穆念慈聽了這話傷心至極,急火攻心,口吐鮮血。然而等到下一次再見到楊康,只要楊康三五句甜言蜜語,便又對兩人的關係抱有幻想。
兩人最大的分歧便是一個只想做漢人,一個只想做金人。穆念慈可以安於粗茶淡飯做個山野村婦,楊康卻並不想做個山野村夫,重複著親生父親楊鐵心的日子。
他不僅要榮華富貴,還要權傾天下。他的世界很大,而穆念慈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一個楊康。
楊康多次想要迎娶穆念慈,穆念慈卻定要他殺了完顏洪烈後才肯與之成親。
一次次的欺騙後,鐵掌峰上已經委身於楊康的穆念慈在聽到楊康和裘千仞商量著想要以金國力量吞併宋朝的計劃後,終是死心了,她帶著不甘,帶著後悔徹底離開了楊康。
穆念慈是一個把家國大義放在兒女情愛之上的女子,她讀書不多,但深明大義,卻又偏偏愛上了楊康。
她總是期望可以看到楊康改過自新的一天,卻想不到鐵掌峰一別便是她和楊康最後一面。
三:一場飛蛾撲火的愛情
穆念慈再次聽到楊康的消息時,她已生下楊過,卻從郭靖黃蓉口中得知楊康在鐵槍廟中毒身亡。往日舊情湧上心頭,她頓時淚如雨下。
回首往事,她一邊放不下對楊康的感情,一邊卻又不能放下家國大義。這種矛盾的感情讓她痛苦不堪,在楊康死後她鬱鬱寡歡,未能等到楊過長大成人,便帶著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
她和楊康的感情起源於顏值,卻毀於三觀。
成年人的世界,誰也做不了誰的救世主,誰也改不了誰的三觀。
只是世間感情,一旦愛上了,總是讓人身不由己,正如郭襄聽聞了穆念慈和楊康的故事後,感嘆道:她是沒有法子啊。她既歡喜了楊叔叔,楊叔叔便有千般不是,她也要歡喜到底。」
人啊,總是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