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霑與顧嘉輝:一世人,兩兄弟

2021-01-09 北京日報客戶端

顧嘉輝

黃霑

我的做粵語歌曲研究的朋友問我,那麼你最喜歡的填詞人是誰呢?我的腦海中剎那風生水起滄海桑田,然後毫不猶豫地說:「黃霑。」那是一種承載著從前的中國人的感情和氣魄的文字,我想我最初關於情懷的理解,就是聽他和他們的那些歌種下的。

霑叔當然也作曲,比如《滄海一聲笑》、《舊夢不需記》,剛柔並濟,傲絕一時。不過在他的有生之年,他主要和另一位作曲家合作,就是顧嘉輝。雖未結義,但輝哥不像霑叔的合作夥伴,倒更像他的結義哥哥。他們卸下戲服,從他們歌裡的故事中走出來,一對大俠,卻手牽手行走江湖,從此江海伴餘生,攜手俠客行。

春節時候,疫情當道,我在家裡喝著酒看他們的演唱會影碟。那是22年前的演出,那時候未來是倉皇的北顧,人群裡的傳奇漸已力不從心,他們中有人寄望收拾舊山河的從今,有人不知道,短短數載後自己即將死去。「想不到海山竟多變幻,再也不見舊時面」,鬼馬歌后仙杜拉歡天喜地地唱著這首成名曲,她的身姿是香港流行音樂的縮影——在臺上就做臺上的show;而歌詞則像一番印證,山海與海山,一字反轉,時間就過去了。

有嗟嘆,但輕快的旋律和節奏,像一個抿著嘴努力呈現的明星的笑,中有苦澀,卻不是枯澀,由是而平添幾許人間暖意。

「葉滿枝,透豔紅,更妙微風吹送」,有效蝴蝶飛的意氣,就有分享天地的豪情。嗟嘆的往往是看戲的人,而戲中的他們,平靜如初狂放如初,仿佛隔岸觀火多年,早已寵辱不驚——唯一一次輝哥顯露出戲的表情,是兩年後千禧夜同樣輝黃的演唱會,鼓著掌的他突然神採失守眼光失措,我想了很久才想通,哦輝哥突然發現指揮棒怎麼不在手裡了。

輝黃二聖是為粵語流行歌曲開山立派的人物,他們的歌裡記載濃縮著從前的時間,而那些時間本來也充滿著悲喜聚散。比如1980年的《風雲》,直接就是記錄當年香港城市農村轉變的過程;1977年的《家變》則描述了商業大潮下人心善惡道德古訓的支離變遷。欣然的是這些創作不是來自官方委派,而是最能和民眾對接的娛樂流行影視業,比如為1980年TVB同名劇集所作的《輪流轉》,「千秋百樣事,幾多次輪迴;今天少年人,他朝老年人;抑或到頭來一切消逝」。禪宗有「萬古長空,一朝風月」的句子,霑叔填的最後一句,則像勘破門關前最後的叩問——當一切循環當一切輪流,始終有沒有改變?

古月照今人,其實古樂也照今人。唱片的意義也在於此,因為留下了他們的聲音,而不同的聲音,正是不同時代最活生生的記憶。關於聲音,必須說到霑叔的唱。他唱歌的方式和他為人處世一模一樣,不遮不擋。他就像一直站在歌唱的原點,從來沒有任何技巧沾染影響過他(即使他口琴吹得很好)。他不需要三十年後才看山仍是山,他是個把三十年一點沒浪費,從來就看山是山的人。山也罷人也罷,他只看一眼,就了足平生。他會在很多演唱會跟原唱合唱他寫的歌,當他沒有開腔的時候,我們都會覺得原唱唱得可好了;而當他唱的時候,你才悚然發現,原來歌是該這樣唱的呀!所謂直契如來,他拋棄了世間意義上的好聽悅耳,他只管唱,用自己的嗓子唱出自己的聲音,他就像濠梁之下的魚,才不管莊子對還是惠子對,他只管遊自己的。最重要的是,他本來就遊在自己創作的世界裡。

穿過歲月,依然溫暖照顧著自己的,除了他們的歌,還有他們自己本身。

去年在廣州,我看過一出高志森導演執導的音樂劇《廣州仔黃霑》,化名黃佔士古國輝的輝黃二聖重新縱橫在屬於他們的舞臺上。因為輝哥溫厚低調的秉性,故事從他與霑叔相識之後,濃墨書寫了霑叔變幻多端的個人生涯——情人、朋友、事業,霑叔起起落落在自己一手營造的口水江湖之中,真假難辨。同床共枕的是非自當由同床共枕的人來說,我們真切的交集只在音樂,就只能相信音樂裡的那個他。很多事都這樣,既然如此,就只得如此。但是能看開做到的人並沒幾個。

我喜歡的霑叔是舞臺上那個霑叔。我看千禧年那場《龍發製藥 香港輝黃2000演唱會》時,越看霑叔越眼熟,終於一拍大腿想起來——至尊寶!《大話西遊》的至尊寶!他嘮嘮叨叨手舞足蹈唧唧歪歪神魂顛倒,不就是那個還沒找到三顆痣的猴子嗎?若干個五百年後,他依然跳脫在人世間。他像那個鬥戰神佛在人間的化身,不想解脫更不願意解脫,來了就玩,玩完就走,千山獨行,不必相送。

他的未曾結義的哥哥,那位很多時候都低眉順眼地,明明年紀比他大但他叫霑叔而自己叫輝哥的哥哥,順從地跟著這個跳脫的兄弟,按照這個慣來調皮的兄弟的姿勢,在舞臺上彆扭地蹦蹦跳跳。他真的就像哥哥陪著弟弟在玩,好像他早就知道弟弟時日不久一樣。

看影碟的時候,我當然會激動揮淚於那些參演歌手的表現和存在,比如看到輝哥的家姐顧媚,平生第一次有了美人遲暮的扼腕;光陰漸老物是人非,一些原唱終於被迫缺席,但歌總得有人唱啊,於是換人。但換人總覺得不對,因為他們可能連原著小說電影也沒看過,那麼歌就只是一些旋律了。影視歌之精彩其實在歌曲背景的原著空間,那個空間才是超越時空的所在意義。即使2012那場,我喜愛的阿lam來唱《兩忘煙水裡》,也有一種張三丰跑下武當山幫少林派頂場的彼此無措感。

我最喜歡也最羨慕的是輝黃二聖兄弟一般的情義。

霑叔說「一世人兩兄弟」,就是指他和輝哥。

搭檔組合有很多,那是相知;但兄弟不止於相知。

萍水相逢,生死以託。

詞曲之好,足見此生相逢不易。

現實生活裡的你幫我扶共擔辛苦說來也難,但再難也還有個「挨」字!

精神世界的開闢就不是一個「挨」可以扛得住的了;成就成,不成就毀。

我做樂隊,我清楚什麼是艱難,什麼是門檻。

所以最喜歡也最羨慕。

1998那場演出,葉麗儀臨時打斷了已經開唱的葉振棠,因為她要反擊黃霑。雖然是玩笑,甚至是導演組的設計,但真好啊!一幫好兄妹,一片好江湖,雲水意,江湖情,從此餘生無故人。

世事多寥落,人間合蒼茫。

再輝煌的時代都是一瞬,總有人去。

活蹦亂跳的霑叔不知道,自己將在千禧年之後的第四年止於人間。被時代拋棄的老人家,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忍受多久賴活的寂寞。

輝哥呢?媒體上說,霑叔過身,輝哥很是平靜。我呢有兩個理解,其一:寵辱不驚老來看破,因為真的在舊日詞曲已經相濡以沫足慰平生;其二,深知手足,深情若此,不如歸去;浪蕩生涯本是夢啊,何如做那夢醒人。

眼前光景似幻似真。

他們寫下無雙音符,因此在人間光影璀璨。一朝作別,剎那風雲散。人間不過是個絕大的舞臺,將身法一收,此身就歸於了那一個個的音符。一如天上星主歸位,來去人間,仍在人間。

率性任情,興風作雨;泥沙俱下,識者幾許。

不動聲色,有容乃大;夫唯不爭,聲色俱佳。

此二公,做是觀。

相關閱讀

歌與傳說

有關《兩忘煙水裡》

□匡笑餘

一九八二年,香港無線投拍《天龍八部》劇集,輝黃二聖為此合作了三首歌,《兩忘煙水裡》便是其中一首。另兩首則分別是《萬水千山縱橫》和《情愛幾多哀》,三首均由關正杰主唱,唯有這首《兩忘煙水裡》,則加入了關菊英的合唱。

《天龍八部》原著中附錄了一封陳世驤先生的書函:讀《天龍八部》必須不流讀,牢記住楔子一章,就可見「冤孽與超度」都發揮盡致。

「塞外約枕畔詩」,兩情相悅相逢別離是所謂冤孽嗎?「笑莫笑悲莫悲,此刻我乘風遠去」是超度嗎?古今多少事,都成了「往日意今日痴」,「他朝兩忘煙水裡」是否就是霑叔心中最好的歸宿呢?人生得意,一朝情了,古人說「看穿而不道破」,只不知霑叔詞中道破多少。

霑叔的舊日愛侶林燕妮曾經講過:「這首歌二部合唱的歌詞,除了黃霑,還有誰寫得出來!」而關於《兩忘煙水裡》,同樣還有一段林燕妮與霑叔的傳說。話說當年,霑叔準備角逐CASH金帆音樂獎的最佳填詞,選了自己重新填詞的羅大佑《童年》的粵語版,被林燕妮力阻,因為她覺得羅大佑國語詞畢竟珠玉在前,同曲異詞難保勝算。更重要的建議是,不如選《兩忘煙水裡》,結局果然不負佳人妙算。這首歌也是當年最佳中文(流行)歌詞獎的得主,歌曲本身也入選1982香港十大中文金曲。主唱關正杰也是位如歌瀟灑的人物,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歌壇準備頒發最高榮譽獎金針獎給他,他沒來,理由竟是「不想為了領獎而減肥」。

那是個天才輩出、眾星捧月的時代,他們出沒在那個狹小但星光璀璨的小島,相逢一笑一笑又相逢,不止留下太多的作品,還留下了無數的傳說。

同樣是《兩忘煙水裡》,最著名的傳說大約是,某次媒體採訪霑叔,請他列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霑叔一下列出兩首:《滄海一聲笑》豪邁高遠,大氣磅礴;《舊夢不須記》哀而不怨,柔情萬種,可謂雙璧。傳到輝哥耳裡,不禁笑道:一首《兩忘煙水裡》就俠骨柔情兼得啦,這個笨黃霑居然還選兩首!霑叔聽了,立馬改口,輝黃二聖,豈是笑捧。

林燕妮的弟弟林振強亦是香江著名詞人,比如王菲的《如風》,陳慧嫻的《傻女》並著名的《千千闕歌》,張國榮的《春夏秋冬》,以及林子祥那首我深愛的《追憶》,不勝枚舉。而前文說到霑叔為《童年》填的粵語版,則由當時才子型創作歌手蔡國權演唱。

這些即使名動江湖卻從未進入過某些人耳中的名字,他們漸息笙歌,相繼於多年後消隱舞臺隕落人間,舊日戀曲在我此刻所在的荔灣湖畔忽隱忽現,如這秋水連天的湖,雲在青天水在瓶,「女兒意英雄痴」,終於「他朝兩忘煙水裡」。

來源:北京晚報|作者 匡笑餘

編輯:王然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黃霑與顧嘉輝:一世人 兩兄弟
    一世人 兩兄弟作者:匡笑餘一我的做粵語歌曲研究的朋友問我,那麼你最喜歡的填詞人是誰呢?我的腦海中剎那風生水起滄海桑田,然後毫不猶豫地說:「黃霑。」那是一種承載著從前的中國人的感情和氣魄的文字,我想我最初關於情懷的理解,就是聽他和他們的那些歌種下的。
  • 黃霑與顧嘉煇:一世人,兩兄弟
    一我的做粵語歌曲研究的朋友問我,那麼你最喜歡的填詞人是誰呢?他不需要三十年後才看山仍是山,他是個把三十年一點沒浪費,從來就看山是山的人。山也罷人也罷,他只看一眼,就了足平生。他會在很多演唱會跟原唱合唱他寫的歌,當他沒有開腔的時候,我們都會覺得原唱唱得可好了;而當他唱的時候,你才悚然發現,原來歌是該這樣唱的呀!所謂直契如來,他拋棄了世間意義上的好聽悅耳,他只管唱,用自己的嗓子唱出自己的聲音,他就像濠梁之下的魚,才不管莊子對還是惠子對,他只管遊自己的。
  • 黃霑顧嘉輝的武俠曲 男孩們心中的武俠夢
    在武俠片中,很多歌曲非常經典,而且他們大多出自黃霑先生和顧嘉輝大師之手。對於這兩位老師,一人填詞,一人譜曲,小編也是內心充滿敬意。如果說周杰倫與方文山的組合被眾多80後,90後所熟知的話,那黃霑先生和顧嘉輝大師這對組合的受眾年齡會稍微大一點。比如說單位裡的老同事,家中長輩這一代人,他們對這個組合應該會更熟悉一些。不過,沒關係,就算你年齡小,你應該聽過無數次。
  • 黃霑和顧嘉輝生前最後一次合作,為了押韻一句歌詞黃霑修改了7次
    黃霑是全港公認的歌詞宗匠,筆下作品超過一千首,唱遍全國的《我的中國心》以及電視劇《楚留香》《上海灘》《男兒當自強》等,最經典的代表作當屬《笑傲江湖》的《滄海一聲笑》。其中以由他作詞、顧嘉輝先生作曲的電視劇主題曲最為人津津樂道。黃霑先生從事傳媒工作數十年,素有「鬼才」之稱。
  • 【風雲】-仙杜拉-黃霑作詞,顧嘉輝作曲,《竊聽風雲3》主題曲
    仙杜拉演唱,提及這位歌手,估計知道的人更少了。她出名的早,隱退的也早。其與許冠傑等歌手,一同開創了粵語流行歌曲的輝煌時代。電影的演出是許冠文的《神探朱古力》飾演一位「瘋癲」的女人。其餘的露面小蒹就不知曉了。《風雲》這首歌是的傳唱度很廣,在《竊聽風雲3》中還作為了主題曲,不過電影中這首歌是《共你痴痴愛在》,容祖兒唱的。歌詞是黃霑寫的,曲是顧嘉輝作的。
  • 黃霑選出兩個最滿意的作品,顧嘉輝只拿出一首歌,霑叔頓時沒脾氣
    但論及的中國風,周杰倫和方文山,恐怕還得拜服在黃霑與顧嘉輝之下。如果誰要在「輝黃二聖」面前講中國風,絕對是分分鐘被虐的滿地找牙的存在!輝黃二聖,也成了港樂史上的一段佳話。顧嘉輝與黃霑的合作,如同《笑傲江湖》中的曲洋和劉正風,琴瑟和鳴剛柔相濟,一世知音高山流水,盪氣迴腸間譜就了無數讓世人遙想的闕歌。
  • 香港音樂大師顧嘉輝
    上個世紀很多中國大陸的人搬到了香港定居,顧嘉輝先生也是如此,顧家嘉輝出生於1933年的廣州,不過他的祖籍是江蘇吳縣。顧嘉輝的家庭比較貧困,不過他本人擁有很強的音樂天賦。20世紀50年代,20歲出頭的顧嘉輝在一家夜總會裡擔任琴師。1961年的時候,美國一家音樂學院的校長看到了顧嘉輝的表演,感覺他很有音樂天賦,很有發展前途,於是他主動為顧家嘉輝申請了一筆獎學金。
  • 香港歌壇教父顧嘉輝的十首歌,他與黃霑並稱為華語樂壇的輝煌組合
    在放他的十首經典金曲之前,先來簡單回顧一下顧嘉輝的成長經歷。顧嘉輝,1933年出生於廣州。1981年,獲香港電臺十大中文金曲最高榮譽「金針獎」。第七首、楚留香1979年香港無線電視劇《楚留香》主題曲,由鄭少秋主唱,作曲顧嘉輝,作詞黃霑。
  • 他是黃霑的知己,梅豔芳的貴人,被譽為音樂界的金庸
    有一個回答說:相信我,名單裡除顧嘉輝以外的人,都會以能與他一同被比較而感到榮幸。鄭少秋曾評價顧嘉輝:獅子山下,殿堂級人物。也許你並不熟悉這個名字,但如果你聽粵語歌,那你便曾踏入過顧嘉輝的時代。再回憶起二十世紀早期的的香港樂壇,已近古稀的顧嘉輝說:那個年代,香港夜總會只流行英文歌,二流的場所唱國語歌,廣東歌聞所未聞。
  • 顧嘉輝:獅子山下滿江紅
    須知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華人音樂水平普遍不高,又不大重視西樂,不要說作曲,連編曲也沒幾人懂,整個音樂圈,無論演奏還是編曲,均被水平較高的菲律賓人全面控制,顧氏當時的成就,令人側目。顧嘉輝第一個把西方流行音樂的一整套模式與粵語歌相結合,改變了整個樂壇的生態環境,《啼笑姻緣》成為香港流行音樂的分水嶺,此後香港人不再歧視粵語歌曲。隨著一連串作品的湧現,香港音樂找到了自己的聲音。粵語流行曲的歌詞名句,融入了香港人的生活,甚至遠播大陸和海外,成為一時的風氣。
  • 讓黃霑服軟、捧梅豔芳出道,他是無數歌壇巨星背後的大佬
    老頑童黃霑,要少一名知己——大熒幕上的武俠世界,也要少三分盪氣迴腸的餘味。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在整個華人圈子裡,羅大佑、李宗盛、黃家駒、顧嘉輝、崔健等人的排名如何?顧嘉輝有一個回答說:相信我,名單裡除顧嘉輝以外的人,都會以能與他一同被比較而感到榮幸。
  • 讀懂黃霑
    ▍《滄海一聲笑》 電影《笑傲江湖》主題曲詞/黃霑 曲/黃霑 唱/許冠傑 雖然黃霑自認在作曲方面,一直不如老友顧嘉輝那麼下筆有神,大部分「輝黃」組合的創作都是顧嘉輝負責作曲,黃霑擔任填詞,但還是有一首歌,讓黃霑比他的這位老朋友技高一籌。
  • 黃霑罵遍圈中好友,與金庸老死不相往來,卻有一人讓他萬分敬重
    歡迎關注董小姐的專欄『好歌獻給你』分享經典歌曲,追溯音樂往事若在整個華人圈,選出一個歌詞寫得最棒的人,你會提名誰?羅大佑、李宗盛、林夕、方文山?董小姐首推黃霑!身邊新入職的90後同事,一臉天真的問董小姐,黃霑是誰?隨便給他列了一串歌單,結果他跪著聽了整整一下午!
  • 香港原創音樂教父——顧嘉輝,與「中島美雪」瓜分香港樂壇
    談起粵語流行歌曲的鼻祖,很多人都會想到肯定是許冠傑,在英文歌流行香港的時代,是他唱出了粵語歌曲的精髓;談起香港的作詞大家,很多人又會想到黃霑,《上海灘》、《滄海一聲笑》、《當年情》、《倩女幽魂》等經典歌曲,都是他填的詞。
  • 音樂大師黃霑
    提起黃霑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一提起《上海灘》《滄海一聲笑》《我的中國心》,大家都或多或少能哼上幾句,黃霑就是這幾首的詞作者或曲作者。這段往事黃霑也特別樂於提起,畢竟敢於挑戰李小龍的人可不多,他是雖敗猶榮,這算得上是黃霑先生的英雄史。黃霑自初中就喜歡文學和音樂,喜歡什麼他自然要去學什麼,所以他拜在了口琴大師粱日昭先生門下,走上了他的音樂之路。由於熱愛和天賦黃霑決定在音樂路上闖一闖,1960年剛20歲的黃霑參加了一個業餘歌唱比賽,黃霑這個名字也是當時所取,他說失敗了人家也不知道黃霑是誰。
  • 顧嘉輝:被譽為香港樂壇教父的他,卻是木訥於言而澎湃於心的人
    當時小女生的我,並不知道作曲便是顧嘉輝,更不知道他被譽為香港樂壇教父。都說,宋代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詠柳永詞;而在當代,是否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能聽見顧嘉輝的作曲?一個時代,總有一個時代的文化集成,如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後來在網上,不知是哪位才子、還是佳人補上了「香江歌」三字,即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香江歌。立馬,仿佛被什麼擊中了一般,怎麼這麼貼切呢?一個從未想過、但恰如其分的答案。
  • 顧嘉輝:香港樂壇背後的男人,譜寫了七八十年代無數的經典歌曲
    談起香港粵語歌鼻祖,很多人都會想到許冠傑,在英文歌流行香港的時代,是他唱出了粵語歌曲的精髓;談起香港的作詞大家,很多人又會想到黃霑,《上海灘》、《滄海一聲笑》、《倩女幽魂》等經典歌曲,都是他來填詞。可是,在這兩位經典明星的背後都站著一個人,此人就是顧嘉輝。
  • 黃霑:江湖一名士,人間老頑童
    1965年,他寫出了第一首歌《忘記他》,一直籍籍無名,直到遇見顧嘉輝。黃霑外向奔放,顧嘉輝低調內斂,兩人性格互補,合作二十年,從來沒有吵過架。以至於後來蔡瀾說,黃霑這麼多年把圈中好友都罵了一遍,唯獨對顧嘉輝敬重萬分。「人之間的緣分是很奇妙的,我們不是時常見面,但心有靈犀,人家講十句的東西,我和他講一句就明白了」。
  • 他與黃霑是知己,也是梅豔芳的貴人,被譽為武俠音樂的鼻祖
    後來,許冠傑成為「香港歌神」,而顧嘉輝被譽為「香港音樂圈的鼻祖」,因為他是創作《啼笑姻緣》的人。在推開粵語歌唱界之門時,顧嘉輝年近半百,從無人知曉到音樂教父,讓他的才華有了發揮的空間。顧嘉輝1933年出生於廣州。
  • 音樂鬼才黃霑:世人都道『黃老邪』顛,誰又能看穿他的愛與遺憾?
    的一世風流?不過這一切,全都離不開他的最佳拍檔顧嘉輝的助力,這位從伯克利音樂學院學成歸來的音樂才子,亦是黃霑的一世知音。03年,黃霑交上博士論文,卻引發了全港轟動,因他的盛名與才情,這篇論文無人敢審,亦無人有資格審,於是直接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