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日落黃昏時》:責任是婚姻的保護傘,還是婚姻的最後遮羞布

2020-12-23 卿心君悅

文丨卿心君悅

一般來說,婚姻與愛情並不會成為對立的存在,二者可以並存,也可以獨立(止步於婚姻的愛情,或無愛婚姻),可一旦一段不幸的婚姻面對另一段愛情的碰撞時,就很可能會出現對立的狀態。

《愛在日落黃昏時》劇照

影片《愛在日落黃昏時》,就是一部蘊含此類問題的影片,主角傑西與賽琳娜九年前在旅途中偶遇相愛,約定半年後維也納相見,因突發事件,賽琳娜沒能赴約,致使短暫的美好戛然而止。九年後,二人重逢,傑西早已成家,可婚姻並不幸福,而賽琳娜在愛情中頻頻受傷,始終未婚。短暫的相遇,重燃曾經的美好,當不幸的婚姻碰上錯過的愛情,二人的糾結與矛盾,內心的反抗與鬥爭,就是這篇文章基於影片將要探討的問題。

責任,是婚姻的保護傘,還是婚姻的最後遮羞布?

影片的劇情開始於九年後二人的重逢,傑西成為了一名暢銷書作家(以九年前二人相愛的故事為創作素材),而賽琳娜是國際環保組織的工作人員,這一次重逢,源於傑西來到賽琳娜所在的城市巴黎舉辦圖書籤售會,之所以選此為最後一站,從整部劇情中可以看出,是傑西希望以此可以與賽琳娜相遇。

二人再次重逢,早已褪去了九年前的青澀稚嫩,對人生、未來都有了全新的理解與認知。相遇的當晚,傑西即將離開巴黎返回美國,賽琳娜在下午的意外出現給予了傑西難言的驚喜,在所剩不多的交流時間裡,二人在相互試探中了解到九年前失約的真相,當前各自的生活,以及二人對曾經美好的態度。

九年前,賽琳娜之所以失約,是因為祖母突然去世,但因二人分別時未留聯繫方式,讓兩人對此耿耿於懷,傑西質疑賽琳娜未能赴約的原因,賽琳娜遺憾未能赴約失去了再見的可能,在過去的九年裡,二人都曾努力的尋找過對方,只是緣分弄人,雖曾一度居住在同一城市,卻無緣相見。

《愛在日落黃昏時》劇照

慢慢的,二人放棄了尋找,傑西失望下,隨便結了婚,賽琳娜返回巴黎,開始了工作。

婚後傑西生活並不幸福,多次努力無法改變現狀後,對婚姻失去了希望,將注意力轉移到寫作上,用三四年的時間,細膩的描寫了那一晚的故事,以九年前的美好慰藉當前生活的不滿,就像傑西對賽琳娜說的:

「我的生活每時每刻全像是地獄。」

而賽琳娜雖多次處於戀愛關係中,卻始終沒有收穫幸福,皆以失敗告終,直到看到傑西寫的書,才找到問題的源頭所在,賽琳娜說:

「直到我讀了你寫的那本書,它讓我想起了,我曾經真正的浪漫過,我對於世界有過多少希望,而我現在已經完全不相信任何愛情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所有的浪漫,都在一夜之間消耗光了。」

九年過去了,原以為早已結束的情感,卻一直在各自心中佔據著重要位置。

隨著劇情的發展,二人對彼此的情,逐漸的心知肚明,二人該如何選擇,卻成為了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賽琳娜尚好,畢竟未步入婚姻,而傑西則比較矛盾,已經成熟的傑西懂得責任的意義,二人若選擇相愛,傑西勢必要選擇結束婚姻,這種行為,或許是不負責任的。

《愛在日落黃昏時》劇照

從上述描述中,或許會有一些人誤以為這是婚姻與婚外情碰撞的問題,但實際上,傑西與賽琳娜的問題與此存有本質區別,婚外情多指在婚姻內出軌,也就是一方在婚姻中不滿足於現狀或沒經得住外界誘惑,從而在婚姻存續期間發生精神或肉體出軌的現象,就像《包法利夫人》中,艾瑪在與包法利婚姻存續期間發生的一系列肉體、精神出軌的行為。

而傑西和賽琳娜則與之不同,雖看似未曾忘記對方,但在各自選擇婚姻愛情時,都在一定程度上投入了完全的精力與熱情,也就是說,他們都以為那段感情早已結束,渴望開始全新的生活,只是後續的生活付出了努力,仍舊無法獲取幸福,才在各自心中重燃熄滅的情感。但即便如此,兩人原本也並沒有抱有太大的希望,畢竟時間流逝,對方可能已經開始了幸福的生活,畢竟茫茫人海,兩人相遇的可能也十分渺茫。

未曾想到的是,命運又讓二人再次相遇,如果此時一方生活的幸福,二人間的情感確實會存有婚外情的嫌疑,但相遇後隨之發現,彼此生活的都不幸福,這讓兩個原本對婚姻愛情不再相信的人,重新升起了渴望與期待。

《愛在日落黃昏時》劇照

兩個人都渴望生活的更加幸福,不願白白的虛度一生,然而擺在二人面前最大的阻礙,是傑西所處於的婚姻,而維繫這段婚姻的,早已不是愛情,而是單純的責任,傑西對於自己婚姻以及未來人生的結局已有所感知:

「在52歲時離了婚,落著淚,承認從來就沒有愛過自己的伴侶,感覺自己的生活好像完全被吸塵器吸走一樣,一片空虛。」

他不願意自己成為這樣的人,可似乎這又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在《廊橋遺夢》中,弗朗西斯卡的女兒洛琳也有同樣的困惑:

「使我不安的,是我四十多歲了,而這段乏味的婚姻,維持了二十多年,因為他們教我,要堅守承諾,人們說,正常人不會離婚的。」

列昂尼多娃說:「婚姻的基礎是愛情,是依戀,是尊重」,梁實秋也說:「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乃是人間無可比擬的幸福」可當在一段婚姻中失去了所有,只能靠責任來維持時,責任對於婚姻究竟意味著什麼,是對婚姻起保護作用的保護傘,還是對婚姻起掩蓋作用的遮羞布?

或許,這才是這類問題的關鍵。

對責任的堅持,是對婚姻的救贖,還是對彼此的懲罰?

對於婚姻而言,起延續作用的因素有許多,但未必愛情就是必備的因素,看似這句話與理想中的婚姻價值觀念相悖,但又確實是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一種現象。

在《傲慢與偏見》中,貝內特夫婦維持婚姻的就不是愛情,貝內特先生對從婚姻中獲取愛情失望後,將期待寄託于田園美景中,而維持夏洛特與柯林斯的婚姻的也不是愛情,夏洛特步入婚姻就是為了穩定的生活,所以在她眼中愛情對於婚姻而言,並不重要。除了上述的情況,也有部分人延續婚姻的全憑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子女的責任……因為,婚姻的延續未必一定需要愛情,所以憑藉除愛情外的因素,以責任之類延續婚姻,貌似並沒有錯,這也是多數人心中對婚姻的看法。

那是不是每一種婚姻發生問題時,都可以用責任來進行維持,都應該維持救贖?

或許很多人會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但實際上,可能並不準確,這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點:當事人對婚姻的態度與要求,以及當前婚姻能否滿足當事人的需求。

為何這麼說,如果當事人對待婚姻的態度如同上面例子中的夏洛特那般,婚姻僅是為了安穩的生活,對婚姻的需求不多,那麼婚姻發生問題時,用責任來維持與救贖是可取的,因為只要婚姻維持於一種安穩的狀態,就可以滿足當事人的需求,所以,在上面例子中,夏洛特與柯林斯的婚姻雖然沒有愛情,但依舊非常幸福,貝內特夫婦的婚姻看似不那麼幸福,但各自都很滿足,對於他們來說,很好的維持婚姻,是很有價值的。

《愛在日落黃昏時》劇照

而一旦,當事人對婚姻有更高的要求,不僅只是為了平穩的生活,還渴望獲取一定的幸福,幸福的來源還需要是婚姻中特有的情感因素,那麼一些不能滿足當事人需求的婚姻,勉強的維持就很難存在較大的價值,甚至於當事人處於這樣的婚姻中,對彼此很可能都是一種傷害。當然,也許會有人說,婚姻是平淡的,對婚姻不應該抱有太多的期許,否則就是欲望作祟,但實際上,未必所有的欲望都是負面的,就像影片中賽琳娜說的:「欲望的存在,有時也是生活更加美好的一種動力」所以我們不能片面的說,存有一定的欲望,是錯誤的。也不能說,對婚姻有一定的要求就不正確,只是人與人不同,每個人渴望的、追求的存有差異而已,這都屬於個人的一種選擇。

說到這裡,上面的問題也就有了答案,如果婚姻的存續,能夠滿足當事人的要求,當事人能夠從中獲取一定的幸福,那麼以責任來維繫婚姻,就是對婚姻的一種救贖,就像在《廊橋遺夢》中,弗朗西斯卡因為責任放棄與羅伯特私奔一樣,雖然二人知道他們之間「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可弗朗西斯卡回歸家庭後仍舊感覺到慶幸:「現在我只想和家人在一起,如果我走了家會變成怎樣,還能體會到家庭生活的甜蜜嗎」,這是因為原本的婚姻就具備美與滿足需求的能力,維持原本的婚姻對當事人來說,是一件十分正確的事,如果沒有責任來維持,不僅會失去婚姻與家庭,還可能會失去幸福。

《愛在日落黃昏時》劇照

可如果,婚姻的存續,不僅不能滿足當事人的要求,反而只會帶給當事人傷害,那麼以責任來維持婚姻並非對婚姻的救贖,而是對當事人的折磨與懲罰,就像《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梅湘南與安嘉和的婚姻一樣,我們能說梅湘南選擇以責任來維持婚姻的存續,是對婚姻的救贖嗎,反而這種堅持只會帶給梅湘南更多的傷害。而影片《愛在日落黃昏時》中,傑西的婚姻就與此類似,他在婚姻中感受到的只有折磨,他無法用妻子要求的方式去愛她,所以他也無法帶給妻子幸福,這種帶給彼此都是傷害的婚姻,以責任來維持,本身也是一種傷害,就像傑西說的那樣:

「我也想擁有美好的生活,我也希望她擁有美好的生活,這是她應得的。但現在我們只是假裝維繫著婚姻,責任。」

從中可以看出,責任應該是幸福的一種保障的話,那麼對於傑西而言,責任恰好是他與妻子獲取幸福的阻礙。

由此,對責任的堅持,未必一定是對婚姻的救贖,也存在是對彼此懲罰的可能,關鍵在於婚姻本身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堅持與放棄,看似敏感的話題,卻又是沉重的選擇

也許,看到這裡,一些人會對影片中的劇情存有一個疑問,如果傑西與賽琳娜九年前未曾相遇相愛,那麼傑西的婚姻是否就會幸福,賽琳娜也不會在戀愛中頻頻受傷?

就事論事,二人後續的悲劇確實與九年前的那次相遇有一定的關係,但生活就是這樣,生活中每次事件的發生都可能像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樣,對後續的生活產生一系列不受控制的影響,但生活重要的不是糾結於過去,而是如何過好當前與未來的每一天。

《愛在日落黃昏時》劇照

對於傑西與賽琳娜來說,這一次相遇,相當於多了一次重新擁有幸福的機會與可能,如果沒有這次相遇,未來可能依舊會生活下去,只是生活可能會暗淡的多。

既然多了一次選擇的機會,那麼就需要傑西做出沉重的選擇,也許有些人會對由此則放棄婚姻存有異議,認為現實生活中,可能存有很多人與傑西的婚姻類似,甚至於遠不如傑西當前的婚姻狀態,但是他們仍舊選擇在婚姻中堅持,對此,就像魯迅先生說過的一句話:「從來如此,便對麼」,我們對於問題不能過於盲從,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更要以懷疑的態度去看待問題,由此,我們不妨想一想婚姻與責任存在的意義,再來看對此存在的質疑。

婚姻存在的意義有很多,包括人類的繁衍、香火的延續、生活的需要等等,但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婚姻的意義是為了延續愛情,獲取幸福。而責任呢,在婚姻中,責任最大的意義應該是對婚姻本身存在的意義的一種保護,保證婚姻能夠正常的實現自身的價值,但是除此之外,責任還包含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對身邊人負責。所以,綜合上述,責任並不該是對單純婚姻形式穩定的保障,因為一些婚姻形式的維持在上一段已經說明,不僅不能體現婚姻自身的價值,對當事人還會帶來一定的傷害,這種情況,反而是對婚姻不負責、對人生不負責的表現。

責任應該是讓我們更嚴肅、更理性、更認真、更全面看待婚姻的存在,而非因為責任的存在,讓我們無所適從,不能理智的、嚴肅的、負責看待事情,做出選擇。

當然,可能有些人會說,道理誰都懂,做起來卻很難,何況有時還需要考慮子女的因素。其實,這種顧慮也是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的一個困擾,明知道一些婚姻不該堅持,帶給自己的只有傷害,但還是選擇為了孩子堅持,希望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以及良好的生活環境。

《愛在日落黃昏時》劇照

這種做法對與錯,不好給出一個明確絕對的答案,但是卻需要慎重的考慮一個問題:維持不幸的婚姻,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否存在有利的因素。因為很多時候,勉強的維持婚姻,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甚至會更大,這就像影片中傑西的態度那樣,他選擇維持婚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孩子,他願意為了孩子承受一切折磨,但是同樣,他不希望孩子在沒有歡笑的環境中長大,因為這樣太糟了。

上述我們討論的一切事情,並非鼓勵大家草率的放棄婚姻,只是基於影片探討一些我們可能忽略的,卻又確實可能存在問題與誤區的事情,這也是一部影片對於我們觀影者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事情。

在不幸的婚姻中,無論做出何種決定,都是一個沉重的選擇,堅持未必一定正確,但草率的放棄,很可能是不負責的行為,對此慎重,慎重。

卿心君悅,百度原創作者,高級心理健康指導師,TA說書評人,影評人。用文字溫暖你,我。

相關焦點

  • 《愛在日落黃昏時》:遺失的美好,或許正侵蝕著婚姻的幸福
    文丨卿心君悅影片《愛在日落黃昏時》是影片《愛在黎明破曉前》的延續,兩部影片拍攝時間相隔九年,影片中的劇情同樣相隔九年。九年前傑西與賽琳娜在火車上偶遇,二人的勇敢,擦燃了心中的情感火花,短暫的美好在第二天分別時,化為半年後維也納再見的約定。
  • 《愛在日落黃昏時》愛情在日落黃昏時候再次來臨,致我們浪漫的愛
    《愛在黃昏日落時》這部電影應該是和《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午夜降臨前》算是愛的三部曲吧,它是在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給《愛在黃昏日落時》作了一個很好的鋪墊,讓觀眾朋友在這部《愛在黃昏日落時》影片中看到了關於愛情關於人生的思考結症。
  • 《愛在日落黃昏時》--- 九年後的重逢
    《愛在日落黃昏時》是導演理察·林克萊特的 「愛在」 三部曲之一,講述的是九年後,當年匆匆相遇又分離的美國青年 傑西 與法國女郎 賽琳娜 在巴黎重逢的故事。距離上一部《愛在黎明破曉前》,剛好是9年,與現實時間相對應,影片中故事的時間線也剛剛好是過去了9年。於是,我們在影片中看到非常清晰的歲月痕跡:男主 伊桑.霍克 額頭上的皺紋,女主 朱莉.德爾佩 更深的眼眶。
  • 「愛情絕對不僅僅只是責任。」—《愛在日落黃昏時》
    01《愛在日落黃昏時》是一部上映於2004年的愛情劇,這部劇是由華納兄弟公司製作,由理察·林克萊特執導,伊桑·霍克和朱莉·德爾佩領銜主演,是理察三部曲之一,另外兩部分別是《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午夜降臨前》。
  • 《愛在日落黃昏時》——愛是幾字箴言
    理察·林克萊的「愛在」三部曲分別是:《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這次推薦的是其中的第二部《愛在日落黃昏時》。這部影片開頭,Jesse在巴黎一家書店宣傳新書,這本書記錄了他和Celine的故事。Celine看了這本書,並且出現在了書店。自當日一別,9年之後兩人重逢。
  • 愛在三部曲:《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時》
    《愛在黎明破曉前半年後,他們並沒有如願見到彼此。因奶奶過世,賽琳娜缺席了。沒有任何聯繫的兩人就這樣失聯了,直到九年後。這一次,他們只有一下午的時光,傑西的航班在黃昏之時離開法國。在巴黎的咖啡館,在護城河船上,在巴黎聖母院前面,他們和九年前一樣,無所不談。
  • 《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日落黃昏時
    看完影片仿佛看到了那種經歷過情感傷痛,經歷過現實打磨,最終妥協選擇了自己的內心,向著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去拿捏一段感情,濃厚,執著,熱烈,像葡萄酒,成熟熱烈,酸中有甘,後味微苦卻果香濃鬱,時過境遷卻又遇到了曾經的靈魂伴侶,陰差陽錯的無力感交織在兩人周圍,再度伴遊,時光荏苒仿佛穿越回了9年前,他不再是他,她不再是她,可他們卻還是他們,誤會的解開時女主的心理活動和表現應該是整部片子最為有意思的地方了,
  • 《愛在日落黃昏時》Before Sunset
    看了一眼看第一部的時候,還是今年四月份,現在今天看了第二部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六個月,現在是十月份了。這一部依舊是採取了長鏡頭拍攝聊天的內容。九年的時間過去,賽琳娜談過了幾次戀愛,接戲也結婚又了一個兒子。切,都變了,又好像沒有改變。他們依舊無所不談,暢所欲言,話題從青澀轉變到了成年人的角度。
  • 《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三部曲之後,再無愛情片
    《愛在》三部曲是指由美國獨立電影人理察·林克萊編劇及執導的三部愛情電影片,它們分別是於1995年上映的《愛在黎明破曉前》、2004年上映的《愛在日落黃昏時》以及2013年上映的《愛在午夜降臨前》。有人說《愛在》三部曲之後,再無愛情片。
  • 《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日落黃昏時,對愛的討論
    愛在日落黃昏時。講了一位作家和自己小說中主角所對應的現實人物在巴黎讀書見面會上相會,隨後漫步街頭、走入公園、乘坐遊船、返回公寓的調情過程和交談故事。在咖啡館討論佛學、苦行、何謂真正的自由快樂的體驗的問題上,Jesse說自己與天主教苦行僧共度過一些時間,事實上苦行僧的生活沒有那麼苦,他們不想打擾別人只想做好自己,對待外物充滿善意,生活趨於平靜。
  • 話癆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黃昏日落時》劇本出中文版了
    《愛在》三部曲被影迷戲稱為「話癆電影」、「相聲電影」,從頭到底都是對談,談人生、談世界,談愛情、談婚姻、談生活,三部電影完全靠兩位主角的表演和精彩臺詞推進,這也使得《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黃昏日落時》電影劇本具有了可讀性。
  • 電影 | 《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三部曲之後,再無愛情片
    《愛在》三部曲是指由美國獨立電影人理察·林克萊編劇及執導的三部愛情電影片,它們分別是於1995年上映的《愛在黎明破曉前》、2004年上映的《愛在日落黃昏時》以及2013年上映的《愛在午夜降臨前》。有人說《愛在》三部曲之後,再無愛情片。西少之前發了第一部《愛在黎明破曉前》,今天準備把另外兩部也發出來,給喜歡愛在系列的小夥伴做一個完整的合集。
  • 《愛在日落黃昏時》一如當初的浪漫
    Before Sunset 愛在日落黃昏時一如當初before sunrise的風格,談論話題多了有關中年婚姻、生死問題。九年後的重遇,閱歷和魅力寫在他們消瘦的身材和皺紋的臉上。-也許我們在那年的12月重遇,或許現在的我們不會為生活發牢騷。-我這次舉辦分享會,就是為了在巴黎遇見你。錯過與反省如今的家庭生活,才會明白當時的浪漫是如此可貴。
  • 《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三部曲
    他們一邊遊覽城市,一邊談論著彼此的過去 ,彼此對生活的感想,兩人了解越加深刻。他們非常珍惜這美妙的晚上,這對戀人一起經歷了很多浪漫的經歷因為他們約定在半年後再見,而此次約會將會在日出之間結束。愛在日落黃昏時 Before Sunset(2004)
  • 《愛在日落黃昏時》:愛是我們共同賦予的意義
    他一直用理想化的標準安撫自己,使他能夠在這個婚姻裡持續努力下去:「我想成為一個理想的人,我想追求那種理想的狀態,即使這樣會犧牲一部分真實的自我。我記得我當時想的是,結婚對象是誰,其實並不重要,這個人不會成為你的全部世界。真正重要的,只不過是,做出承諾,承擔責任,這樣而已。
  • [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愛情片]歐美電影資源百度雲
    ——徐志摩有人說《愛在》三部曲之後,再無愛情片~愛在黎明破曉前 Before Sunrise (1995)愛在日落黃昏時 Before Sunset (2004)愛在午夜降臨前 Before Midnight (2013)直到現在三部電影豆瓣評分都是8.8分,全部入圍豆瓣TOP250《愛在》三部曲是指由美國獨立電影人理察
  • 巴黎:愛在日落黃昏時
    如果你不著急趕飛機,就千萬別錯過日落黃昏時的巴黎。
  • 《愛在日落黃昏時》法國巴黎聖地巡禮全攻略
    因為在《愛在日落黃昏時》中,兩人坐塞納河遊船看到巴黎聖母院時男主Jesse問Celine「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一語成讖成為了神預言。去年國慶假期我去維也納做了愛在三部曲第一部《愛在黎明破曉前》的拍攝地巡禮(文章末尾附第一部連結),今年去到巴黎也就順理成章的做了二部《愛在日落黃昏時》的,找到了除私人領地外的所有拍攝點。
  • 周末觀影——《愛在日落黃昏時》
    《愛在日落黃昏時》與另外兩部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午夜降臨前》構成了一個系列,或者也可以說,一個完整的故事。
  • 《愛在日落黃昏時》:觀影后的感慨
    一個人待著也比兩個人在一起時感到孤獨要好,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三部曲,日出之前,日落之前和午夜之前。這看著像是一天的時間,卻用了18年來闡釋。雖然是虛構的愛情故事,卻有著令人相信的真實性,它將普通人對愛情的理解和遭遇完美地呈現在眼前。9年前,從白天到晚上到日出之前,這僅有的半天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