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悅
一般來說,婚姻與愛情並不會成為對立的存在,二者可以並存,也可以獨立(止步於婚姻的愛情,或無愛婚姻),可一旦一段不幸的婚姻面對另一段愛情的碰撞時,就很可能會出現對立的狀態。
影片《愛在日落黃昏時》,就是一部蘊含此類問題的影片,主角傑西與賽琳娜九年前在旅途中偶遇相愛,約定半年後維也納相見,因突發事件,賽琳娜沒能赴約,致使短暫的美好戛然而止。九年後,二人重逢,傑西早已成家,可婚姻並不幸福,而賽琳娜在愛情中頻頻受傷,始終未婚。短暫的相遇,重燃曾經的美好,當不幸的婚姻碰上錯過的愛情,二人的糾結與矛盾,內心的反抗與鬥爭,就是這篇文章基於影片將要探討的問題。
責任,是婚姻的保護傘,還是婚姻的最後遮羞布?
影片的劇情開始於九年後二人的重逢,傑西成為了一名暢銷書作家(以九年前二人相愛的故事為創作素材),而賽琳娜是國際環保組織的工作人員,這一次重逢,源於傑西來到賽琳娜所在的城市巴黎舉辦圖書籤售會,之所以選此為最後一站,從整部劇情中可以看出,是傑西希望以此可以與賽琳娜相遇。
二人再次重逢,早已褪去了九年前的青澀稚嫩,對人生、未來都有了全新的理解與認知。相遇的當晚,傑西即將離開巴黎返回美國,賽琳娜在下午的意外出現給予了傑西難言的驚喜,在所剩不多的交流時間裡,二人在相互試探中了解到九年前失約的真相,當前各自的生活,以及二人對曾經美好的態度。
九年前,賽琳娜之所以失約,是因為祖母突然去世,但因二人分別時未留聯繫方式,讓兩人對此耿耿於懷,傑西質疑賽琳娜未能赴約的原因,賽琳娜遺憾未能赴約失去了再見的可能,在過去的九年裡,二人都曾努力的尋找過對方,只是緣分弄人,雖曾一度居住在同一城市,卻無緣相見。
慢慢的,二人放棄了尋找,傑西失望下,隨便結了婚,賽琳娜返回巴黎,開始了工作。
婚後傑西生活並不幸福,多次努力無法改變現狀後,對婚姻失去了希望,將注意力轉移到寫作上,用三四年的時間,細膩的描寫了那一晚的故事,以九年前的美好慰藉當前生活的不滿,就像傑西對賽琳娜說的:
「我的生活每時每刻全像是地獄。」
而賽琳娜雖多次處於戀愛關係中,卻始終沒有收穫幸福,皆以失敗告終,直到看到傑西寫的書,才找到問題的源頭所在,賽琳娜說:
「直到我讀了你寫的那本書,它讓我想起了,我曾經真正的浪漫過,我對於世界有過多少希望,而我現在已經完全不相信任何愛情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所有的浪漫,都在一夜之間消耗光了。」
九年過去了,原以為早已結束的情感,卻一直在各自心中佔據著重要位置。
隨著劇情的發展,二人對彼此的情,逐漸的心知肚明,二人該如何選擇,卻成為了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賽琳娜尚好,畢竟未步入婚姻,而傑西則比較矛盾,已經成熟的傑西懂得責任的意義,二人若選擇相愛,傑西勢必要選擇結束婚姻,這種行為,或許是不負責任的。
從上述描述中,或許會有一些人誤以為這是婚姻與婚外情碰撞的問題,但實際上,傑西與賽琳娜的問題與此存有本質區別,婚外情多指在婚姻內出軌,也就是一方在婚姻中不滿足於現狀或沒經得住外界誘惑,從而在婚姻存續期間發生精神或肉體出軌的現象,就像《包法利夫人》中,艾瑪在與包法利婚姻存續期間發生的一系列肉體、精神出軌的行為。
而傑西和賽琳娜則與之不同,雖看似未曾忘記對方,但在各自選擇婚姻愛情時,都在一定程度上投入了完全的精力與熱情,也就是說,他們都以為那段感情早已結束,渴望開始全新的生活,只是後續的生活付出了努力,仍舊無法獲取幸福,才在各自心中重燃熄滅的情感。但即便如此,兩人原本也並沒有抱有太大的希望,畢竟時間流逝,對方可能已經開始了幸福的生活,畢竟茫茫人海,兩人相遇的可能也十分渺茫。
未曾想到的是,命運又讓二人再次相遇,如果此時一方生活的幸福,二人間的情感確實會存有婚外情的嫌疑,但相遇後隨之發現,彼此生活的都不幸福,這讓兩個原本對婚姻愛情不再相信的人,重新升起了渴望與期待。
兩個人都渴望生活的更加幸福,不願白白的虛度一生,然而擺在二人面前最大的阻礙,是傑西所處於的婚姻,而維繫這段婚姻的,早已不是愛情,而是單純的責任,傑西對於自己婚姻以及未來人生的結局已有所感知:
「在52歲時離了婚,落著淚,承認從來就沒有愛過自己的伴侶,感覺自己的生活好像完全被吸塵器吸走一樣,一片空虛。」
他不願意自己成為這樣的人,可似乎這又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在《廊橋遺夢》中,弗朗西斯卡的女兒洛琳也有同樣的困惑:
「使我不安的,是我四十多歲了,而這段乏味的婚姻,維持了二十多年,因為他們教我,要堅守承諾,人們說,正常人不會離婚的。」
列昂尼多娃說:「婚姻的基礎是愛情,是依戀,是尊重」,梁實秋也說:「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乃是人間無可比擬的幸福」,可當在一段婚姻中失去了所有,只能靠責任來維持時,責任對於婚姻究竟意味著什麼,是對婚姻起保護作用的保護傘,還是對婚姻起掩蓋作用的遮羞布?
或許,這才是這類問題的關鍵。
對責任的堅持,是對婚姻的救贖,還是對彼此的懲罰?
對於婚姻而言,起延續作用的因素有許多,但未必愛情就是必備的因素,看似這句話與理想中的婚姻價值觀念相悖,但又確實是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一種現象。
在《傲慢與偏見》中,貝內特夫婦維持婚姻的就不是愛情,貝內特先生對從婚姻中獲取愛情失望後,將期待寄託于田園美景中,而維持夏洛特與柯林斯的婚姻的也不是愛情,夏洛特步入婚姻就是為了穩定的生活,所以在她眼中愛情對於婚姻而言,並不重要。除了上述的情況,也有部分人延續婚姻的全憑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子女的責任……因為,婚姻的延續未必一定需要愛情,所以憑藉除愛情外的因素,以責任之類延續婚姻,貌似並沒有錯,這也是多數人心中對婚姻的看法。
那是不是每一種婚姻發生問題時,都可以用責任來進行維持,都應該維持救贖?
或許很多人會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但實際上,可能並不準確,這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點:當事人對婚姻的態度與要求,以及當前婚姻能否滿足當事人的需求。
為何這麼說,如果當事人對待婚姻的態度如同上面例子中的夏洛特那般,婚姻僅是為了安穩的生活,對婚姻的需求不多,那麼婚姻發生問題時,用責任來維持與救贖是可取的,因為只要婚姻維持於一種安穩的狀態,就可以滿足當事人的需求,所以,在上面例子中,夏洛特與柯林斯的婚姻雖然沒有愛情,但依舊非常幸福,貝內特夫婦的婚姻看似不那麼幸福,但各自都很滿足,對於他們來說,很好的維持婚姻,是很有價值的。
而一旦,當事人對婚姻有更高的要求,不僅只是為了平穩的生活,還渴望獲取一定的幸福,幸福的來源還需要是婚姻中特有的情感因素,那麼一些不能滿足當事人需求的婚姻,勉強的維持就很難存在較大的價值,甚至於當事人處於這樣的婚姻中,對彼此很可能都是一種傷害。當然,也許會有人說,婚姻是平淡的,對婚姻不應該抱有太多的期許,否則就是欲望作祟,但實際上,未必所有的欲望都是負面的,就像影片中賽琳娜說的:「欲望的存在,有時也是生活更加美好的一種動力」,所以我們不能片面的說,存有一定的欲望,是錯誤的。也不能說,對婚姻有一定的要求就不正確,只是人與人不同,每個人渴望的、追求的存有差異而已,這都屬於個人的一種選擇。
說到這裡,上面的問題也就有了答案,如果婚姻的存續,能夠滿足當事人的要求,當事人能夠從中獲取一定的幸福,那麼以責任來維繫婚姻,就是對婚姻的一種救贖,就像在《廊橋遺夢》中,弗朗西斯卡因為責任放棄與羅伯特私奔一樣,雖然二人知道他們之間「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可弗朗西斯卡回歸家庭後仍舊感覺到慶幸:「現在我只想和家人在一起,如果我走了家會變成怎樣,還能體會到家庭生活的甜蜜嗎」,這是因為原本的婚姻就具備美與滿足需求的能力,維持原本的婚姻對當事人來說,是一件十分正確的事,如果沒有責任來維持,不僅會失去婚姻與家庭,還可能會失去幸福。
可如果,婚姻的存續,不僅不能滿足當事人的要求,反而只會帶給當事人傷害,那麼以責任來維持婚姻並非對婚姻的救贖,而是對當事人的折磨與懲罰,就像《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梅湘南與安嘉和的婚姻一樣,我們能說梅湘南選擇以責任來維持婚姻的存續,是對婚姻的救贖嗎,反而這種堅持只會帶給梅湘南更多的傷害。而影片《愛在日落黃昏時》中,傑西的婚姻就與此類似,他在婚姻中感受到的只有折磨,他無法用妻子要求的方式去愛她,所以他也無法帶給妻子幸福,這種帶給彼此都是傷害的婚姻,以責任來維持,本身也是一種傷害,就像傑西說的那樣:
「我也想擁有美好的生活,我也希望她擁有美好的生活,這是她應得的。但現在我們只是假裝維繫著婚姻,責任。」
從中可以看出,責任應該是幸福的一種保障的話,那麼對於傑西而言,責任恰好是他與妻子獲取幸福的阻礙。
由此,對責任的堅持,未必一定是對婚姻的救贖,也存在是對彼此懲罰的可能,關鍵在於婚姻本身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堅持與放棄,看似敏感的話題,卻又是沉重的選擇
也許,看到這裡,一些人會對影片中的劇情存有一個疑問,如果傑西與賽琳娜九年前未曾相遇相愛,那麼傑西的婚姻是否就會幸福,賽琳娜也不會在戀愛中頻頻受傷?
就事論事,二人後續的悲劇確實與九年前的那次相遇有一定的關係,但生活就是這樣,生活中每次事件的發生都可能像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樣,對後續的生活產生一系列不受控制的影響,但生活重要的不是糾結於過去,而是如何過好當前與未來的每一天。
對於傑西與賽琳娜來說,這一次相遇,相當於多了一次重新擁有幸福的機會與可能,如果沒有這次相遇,未來可能依舊會生活下去,只是生活可能會暗淡的多。
既然多了一次選擇的機會,那麼就需要傑西做出沉重的選擇,也許有些人會對由此則放棄婚姻存有異議,認為現實生活中,可能存有很多人與傑西的婚姻類似,甚至於遠不如傑西當前的婚姻狀態,但是他們仍舊選擇在婚姻中堅持,對此,就像魯迅先生說過的一句話:「從來如此,便對麼」,我們對於問題不能過於盲從,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更要以懷疑的態度去看待問題,由此,我們不妨想一想婚姻與責任存在的意義,再來看對此存在的質疑。
婚姻存在的意義有很多,包括人類的繁衍、香火的延續、生活的需要等等,但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婚姻的意義是為了延續愛情,獲取幸福。而責任呢,在婚姻中,責任最大的意義應該是對婚姻本身存在的意義的一種保護,保證婚姻能夠正常的實現自身的價值,但是除此之外,責任還包含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對身邊人負責。所以,綜合上述,責任並不該是對單純婚姻形式穩定的保障,因為一些婚姻形式的維持在上一段已經說明,不僅不能體現婚姻自身的價值,對當事人還會帶來一定的傷害,這種情況,反而是對婚姻不負責、對人生不負責的表現。
責任應該是讓我們更嚴肅、更理性、更認真、更全面看待婚姻的存在,而非因為責任的存在,讓我們無所適從,不能理智的、嚴肅的、負責看待事情,做出選擇。
當然,可能有些人會說,道理誰都懂,做起來卻很難,何況有時還需要考慮子女的因素。其實,這種顧慮也是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的一個困擾,明知道一些婚姻不該堅持,帶給自己的只有傷害,但還是選擇為了孩子堅持,希望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以及良好的生活環境。
這種做法對與錯,不好給出一個明確絕對的答案,但是卻需要慎重的考慮一個問題:維持不幸的婚姻,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否存在有利的因素。因為很多時候,勉強的維持婚姻,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甚至會更大,這就像影片中傑西的態度那樣,他選擇維持婚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孩子,他願意為了孩子承受一切折磨,但是同樣,他不希望孩子在沒有歡笑的環境中長大,因為這樣太糟了。
上述我們討論的一切事情,並非鼓勵大家草率的放棄婚姻,只是基於影片探討一些我們可能忽略的,卻又確實可能存在問題與誤區的事情,這也是一部影片對於我們觀影者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事情。
在不幸的婚姻中,無論做出何種決定,都是一個沉重的選擇,堅持未必一定正確,但草率的放棄,很可能是不負責的行為,對此慎重,慎重。
卿心君悅,百度原創作者,高級心理健康指導師,TA說書評人,影評人。用文字溫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