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岔湖景區有人放生蛇?假的!專家稱應該是黃鱔

2020-12-19 紅星新聞

近日,網上一段視頻流傳,稱四川簡陽三岔湖景區有人放生蛇,很多釣魚的漁友發現了蛇。6月23日上午,紅星新聞記者聯繫到三岔湖景區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否認了視頻中有人在三岔湖放生蛇一事,並稱放生活動需要通過報備,在政府以及相關單位辦理手續。

↑視頻中,男子手持在三岔湖抓到的「蛇」,專家證實應該是黃鱔

紅星新聞記者看到,這段流傳的視頻共分為幾個小段,一段是一群釣友發現三岔湖有「蛇」,其中一位釣友抓住了一條「蛇」。另一段視頻疑似有人在船上放生,向湖中投了一袋的蛇。還有一段視頻是有釣友的魚竿上有「蛇」爬出。

6月23日上午,紅星新聞記者聯繫到三岔湖景區的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表示:「不是三岔湖景區。三岔湖沒有這種島,湖水也不是這個顏色。我們昨天看了這個視頻,也核實了。領導說了,沒有這回事。」該工作人員還表示,放生活動需要通過報備,並在政府以及相關單位辦理手續。

↑三岔湖工作人員表示另一小段視頻中的湖水不是三岔湖景區

下午,紅星新聞再次撥打了三岔街道的值班電話,接電話的工作人員告知,「三岔湖放生蛇的消息是假的,我們已經接到很多電話了,視頻中放生的地點不是三岔湖。據我所知,目前也沒有接到市民反映三岔湖有蛇。」

紅星新聞將視頻提供給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魏文燕,她通過視頻畫面判斷男子手中抓的不是蛇,應該是黃鱔。「視頻中湖裡遊動的是不是蛇難以辨認,視頻不清晰,僅從遊動姿態,蛇與黃鱔水中遊動差不多。但是岸上人手中捏的從體型、體色看應該是黃鱔。」

作為一般市民,如何辨別蛇和黃鱔?魏文燕解釋:「從外觀看,黃鱔體細長呈蛇形,頭長而圓,尾尖細,體表潤滑有黏液,沒有鱗片。而蛇細長,身體表面覆蓋鱗片便於爬行,頭部因蛇的品種不同而有差異。」

魏文燕還說,「顏色上,黃鱔一般是腹部土黃色,背部黑灰色、有黑斑點,而蛇品種不同,顏色不同。主要還是看有沒有鱗片,有沒有黏液。」

至於另一群人疑似放生的視頻,魏文燕判斷稱:「這個(視頻中)的遊動姿態應該是蛇。但這裡不是三岔湖吧,看水系不像。」而這一地點,三岔街道的工作人員也進行了闢謠,並非是三岔湖。

紅星新聞記者 胡挺 顏雪 實習生 王康力 圖據網絡

編輯 於曼歌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網傳成都三岔湖有人放生蛇?假的! 水庫管理方已報案
    6月22日,一則消息在成都人的「朋友圈」流傳:有人在成都市東部新區的三岔湖中放生蛇類,造成三岔湖湖區內大量蛇類出現。  這是真的嗎?記者昨日走訪四川省都江堰龍泉山灌區管理處三岔水庫管理局(以下簡稱水庫管理局),該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庫區實行24小時巡邏制度,未發現有人放生蛇類。他們已經就網傳「謠言」向當地派出所報案。
  • 有人在廈門山區放生十幾條蛇?近期蛇類頻繁出沒,遇上了注意...
    近日,廈門某偏遠山區有人放生了十幾條蛇!端午節臨近又到了蛇耍朋友、懷孕、生娃的季節看到這些蜿蜒爬行的傢伙還真是讓人心裡有些怕怕的放生的這些蛇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情況是這樣的↓↓↓放生十幾條近期捕捉的無毒蛇包括大蟒蛇、大王蛇、水律蛇等6月4日上午連續忙碌了多天的市自然資源規劃局捕蛇專家、志願者阿寶帶著十幾條近期救助回來的無毒蛇
  • 餘姚人在茭白田抓到2米長"黃金蛇" 專家鑑定是白化的錦蛇後放生四明山
    受訪者提供「有人在餘姚城郊磨刀橋路旁的茭白田裡,抓到一條通體金黃色的蛇。村裡人都說從未見到過這種蛇。」昨天,市民趙先生給新聞熱線來電,他從抓蛇人那裡買下了這條罕見的「黃金蛇」,打算放生。在放生前,希望請專家鑑定一下蛇的身份。
  • 民間故事:捕撈放生黃鱔,錯把蛇當成黃鱔,蛇咬了狗,狗咬傷他
    在清清河畔,一座藥王廟屹立在河邊,河水清澈,荷花在微風中綻開,那河裡放生魚兒快樂的遊著。在藥王廟這條河邊經常有放生的善男善女,他們有的為了祭奠自己逝去的親人,有的是為了亡靈而禱告。藥王廟的主持經常教育放生的人:「我們的輪迴流轉時間太漫長了,每一個眾生都是和我們彼此做過父母、兒子、兄弟、姐妹,所以我們放生魚類和鱔魚,讓一切眾生都得到生存的自由,把它們放生了從此遠離傷害,徹底成為賢善人。」我們救了眾生,實際就是救護自己使自己斷除孤寡、貧窮、災難,而且能成就長壽、健康、富貴、安樂。
  • 放蛇......是放生還是搞破壞?
    期望您:上周,一段「放蛇」的視頻刷爆了釣魚圈(視頻附下),幾百條蛇被分成幾袋倒入河中,看得小編頓時雞皮疙瘩掉一地
  • 男子放生眼鏡蛇不幸被咬:毒發身亡
    買蛇去放生,反被蛇咬,寓言中「農夫與蛇」的故事竟在現實中上演了。可怕的,這是條要命的毒蛇。昨日上午,導報記者接到線索稱:一名男子買毒蛇去山上放生時,不幸被咬到,毒性發作,不治身亡。導報記者趕往中山醫院急診搶救室時,這名男子一動不動躺在病床上,腳底泛白。
  • 家中驚現蛇影 梁平消防捕蛇放生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記者 鄧新華3月26日,梁平消防指揮中心接到報警:位於雙桂路工行家屬院一住戶臥室內發現有蛇,嚴重威脅到了居民的人身安全。消防員火速出警,到達現場後經詢問報警人和偵查發現,蛇潛伏於室內角落的一行李箱上,頭部呈三角形,全身為深褐色斑紋。據多年抓蛇的豐富經驗,消防員當即認出這是一條矛頭蝮,是一種劇毒性蛇類。根據現場情況,消防員立即做好現場警戒,並展開逮捕。
  • 十堰男子小區內看見好大一條蛇!有人說它劇毒,專家說...
    有網友看到後評論,這種蛇在十堰叫「紅花野雞槓」,有一句俗語為「今咬明兒抬槓」,就是用來形容這種蛇類毒性大。事實真的如此嗎?記者就此採訪了市野保站專家。這種蛇是赤鏈蛇,雖然可產生「毒液」,但因為齒狀模糊、毒牙著生在後槽牙的特殊性,無法將少到可以忽略不計的「毒液」注射到被咬者體內,所以對人畜無害,也常被視作無毒蛇,我市比較常見。竹谿縣蔣家堰鎮一居民小區樓道盤臥一條大蛇,嚇壞小區眾人。這條蛇2米多長,身體腹部灰白,背部有黑色梯狀橫紋,尾部黑色縱紋,本地稱黃漢蛇。
  • 四川,乃天府之國,位居中國之西南,古稱蜀;風光秀麗,人傑地靈……
    四川,乃天府之國,位居中國之西南,古稱蜀;諸江相伴,崇山相依,物產豐富,風景悠美,具有得天獨厚的特色文化相隨;時代革新,四川立足於發展,著眼於長久,迅速拉開了新裡程;高新科技的崛起,網絡時代的興起,加快了四川前進的步伐。
  • 三岔湖飛來了一群小精靈
    12月20日,冬至前一天,成都東部新區三岔湖飛來了一群可愛的小客人,它們在湖水裡嬉戲、覓食、頻繁起飛、降落,雪白的身體在清澈的湖水裡拍打出一串串晶瑩的小浪花——這些是來自西伯利亞的紅嘴鷗
  • 民警與蛇「大戰」數分鐘將其捕獲放生
    9月5日凌晨2時39分許,四川綿陽高新區一居民上廁所時發現一條大蛇。綿陽公安巡邏六大隊接到報警後趕到現場,民警與蛇搏鬥數分鐘後成功將蛇捕獲,隨後帶到野外放生。報警人範某某介紹,當時他準備上廁所,發現水管靠牆那一面,有一條嬰兒手臂粗的大蛇。
  • 別讓放生變殺生,盲目放生威脅動物生存,需科學引導
    6月1日起實施的新版《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禁止擅自實施放生行動,違者將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為此,「如何科學、依法放生」再度成為熱議話題。盲目放生威脅動物生存「隨意放生已對生態平衡造成嚴重危害。」
  • 擔心放生的魚餓死,他們竟向江裡大量扔饅頭!網友:把江當自家魚缸了?
    最近,廣西南寧的一些市民發現,有人將大量饅頭、麵包往江裡扔,稱要救助江裡的魚,怕它們餓著?負責此處的保潔員陸秀桃稱,一大早她和同事三人花了一個多小時,才把殘留在江邊的食物清理乾淨。而近段時間,已經多次發生這樣私自投餵的情況。「饅頭還有那個豆沙包,臺階從上面這裡到這裡,都是米、麵條,現在還有殘留有一點點米。」陸秀桃說。記者發現,岸邊漂浮著一層白色食物碎屑,水質特別渾濁。
  • 美女公園放生多種毒蛇 網友:這是故意殺人(圖)
    8月11日,一篇公園裡放生大量毒蛇的微博在網上流傳,通過照片可以看到,蛇的數量種類繁多,其中不乏眼鏡蛇等劇毒蛇類,如此令人悚然的圖文一經發布就引發大量網友圍觀,包括各種大V意見領袖們紛紛轉發評論,以下是新聞晨報微博原文:
  • 合肥一小區驚現這種蛇!專家說:不用怕……
    鄭從容介紹,這條蛇長約1.1米,體重為140g,按照年齡來推算,應該在2至3歲。 「玉米錦蛇屬於外來物種,原產地為美國的東南部。」鄭從容說,這種蛇之所以被稱作「玉米錦蛇」,並不是因為它愛吃玉米,而是它的老家——美國是一個玉米種植大國,每年有大量新收玉米堆積於糧倉之內。這種蛇就經常出沒於玉米地或者糧倉附近,幫助人類消滅前來偷吃的老鼠,久而久之,人們就乾脆用「玉米」為其命名。 既然是外來物種,為何會出現在小區附近呢?
  • 黃鱔趣憶
    抓黃鱔最佳的時間應該是春天或春夏之交,這時天氣回暖,黃鱔冬眠醒來,便出來覓食了。恰巧在這個時候,農村人過完春節,甚至還沒過完元宵,就準備春耕的事宜了,他們除了準備播種外,主要的工作就是將曬了一冬的水田放足水將田泥浸透、浸軟,然後用鐵耙將較大的泥塊耙碎、耙爛,等待春耕。
  • 有人愛吃野味 專家稱根源在相關法律法規未得到重視和執行
    摘要 【有人愛吃野味 專家稱根源在相關法律法規未得到重視和執行】1月22日,由北京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寧波大學、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聯合完成,在線發表在英文學術期刊《醫學病毒學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的論文
  • 全國景區劃分報告出爐:地學旅遊或成景區發展硬核 四川屬「元老級...
    龐大的數量基礎彰顯地學旅遊在景區中的重要地位。數十年來,地學旅遊為中國景區默默貢獻,促進地方旅遊產業發展。報告稱,未來一定會有更多景區憑藉地學旅遊的才華和顏值,成為5A、4A景區,地學旅遊的獨特魅力,也將在中國景區、中國文旅持續綻放。
  • 四川方言裡的「豬」
    而在四川方言裡,讀音發生些許變化,將二聲的留,讀作一聲的溜。因此「溜溜」便成了「婁婁」的同音借字,從而賦予了豬的含義。《民國南溪縣誌》中,還記載著南溪當地稱牙豬(公豬)為「牙溜」,並指出:「溜,平聲,呼豕也。」  「溜溜」是四川方言對豬的稱謂,也是四川鄉間村婦喚豬就食的聲音。
  • 成都小夥網售南美寵物蛇 因是瀕危動物被刑拘
    養蛇販蛇家裡搜出10條蟒蛇  20多歲的葉天(化名)在成都經營著一家服裝店,但他更多的時間都花在自己的寵物身上。對葉天來講,貓、狗當寵物已落伍,他的新寵是蛇。2005年,葉天還是一名大學生,為追尋另類、個性,他嘗試著養蛇當寵物。之後,葉天經常和網友在某論壇上交流經驗,也會和網友交換寵物蛇玩。葉天發現,這裡面有利潤可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