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愛吃野味 專家稱根源在相關法律法規未得到重視和執行

2020-12-28 東方財富網

摘要

【有人愛吃野味 專家稱根源在相關法律法規未得到重視和執行】1月22日,由北京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寧波大學、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聯合完成,在線發表在英文學術期刊《醫學病毒學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的論文,將可疑對象鎖定到蛇。(一財)

  包括鍾南山院士在內的多位專家,在接受採訪時,多次提及新型冠狀病毒的最初來源,很可能與野生動物有關。

  1月22日,由北京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寧波大學、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聯合完成,在線發表在英文學術期刊《醫學病毒學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的論文,將可疑對象鎖定到蛇。

  而在一張網傳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商鋪「大眾畜牧野味」的圖片上,售賣的野味種類多達42種,包括竹鼠、狗狸獾、豬狸獾、果子狸、狐狸、樹熊、孔雀、大雁等,均可活殺現宰,速凍冰鮮,送貨上門。

  1月22日,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武漢要嚴格農貿市場管理,禁止活禽銷售,嚴禁野生動物和活禽進武漢市,並且要把好進口和出口關。

  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法學教授錢葉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野味消費的背後,是中國人所謂的飲食文化傳統和動物防疫法律意識、動物保護意識的淡薄,既有愚昧,認為吃野味有利於身體康健;也有虛榮,認為吃野味是一種擁有特權的身份象徵;更多的是殘忍,僅僅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

  她認為,經歷2003年SARS後,國人仍然存在對野味的偏好,根源在於《動物防疫法》、《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未能得到重視和執行。唯嚴格執行法律,以國家強制力嚴厲打擊才有可能改變國人的消費習慣和動物觀,保障公共衛生安全。

  事實上,無論是可食用的還是不可食用的動物,在進入市場前都必須受到《動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規政策的約束,以預防包括人畜共患病在內的動物疫病的發生。然而,在歷次與動物有關的疫情防控中,這些都一直被忽視。

  對於野生動物是否能夠進入食品市場,《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三十條規定,禁止生產、經營使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製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沒有合法來源證明的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製作的食品。禁止為食用非法購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可見,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生產、經營和購買都是法律禁止的行為。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必須是合法捕獲的才能進入食品市場。

  此外,《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第九條規定,合法捕獲野生動物的,應當在捕獲後3天內向捕獲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

  錢葉芳稱,如果上述法律法規得到嚴格執行,因食用動物發生的人畜共患傳染病就能在最大限度內得到控制。然而,野生動物被捕獲後申報檢疫的極少,市場監管嚴重缺位。

  另外,國內不少地方也一直存在活禽銷售的行為。儘管各地的活禽交易管理辦法已出臺多年,但「地下雞市」一直存在。當然,集飼養、宰殺、銷售為一體的活禽供應鏈發展仍不夠成熟。

  為有效防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擴散,1月21日,河南省發布緊急通知,即日起全面禁止市場銷售活禽。通知強調,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此次關閉活禽市場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手段。

  在新疆,從1月8日起,1月16日、20日、21日,農業農村部接連接到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經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確診,當地野生天鵝發生H5N6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錢葉芳表示,從理論上來說,人畜共患病的病毒源頭可能是任何動物,野生動物、伴侶動物和農場動物都有可能。

  在法律中,對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防疫要求。比如,對合法捕獲的野生動物,依法進行檢疫才可飼養、運輸、經營;對農場動物可食用的基本保障是可以制定屠宰檢疫規程,進行檢疫檢驗避免疫情的發生和食品安全。原農業部對各類食用動物制定了屠宰檢疫規程,諸如《生豬屠宰檢疫規程》、《牛屠宰檢疫規程》、《家禽屠宰檢疫規程》等等。對伴侶動物,比較特殊的是犬與貓,可飼養而不可食用。犬、貓在各國均獲得「非食品來源」的法律地位。我國也不例外。

  錢葉芳稱,法律得不到執行,就不可能被遵守。就本次疫情而言,要求動物檢疫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行動起來,查處各地的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市場,檢疫後放生。就未來的人畜共患病預防而言,錢葉芳稱,應當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禁止一切以食用為目的的野生動物交易行為;嚴格執行農場動物防疫規程,取締各地的貓狗肉館,查處以食用為目的的伴侶動物養殖、收購、運輸、屠宰和銷售的各類場所;與國際接軌,建立流浪動物收容機構,嚴格執行強制防疫制度,最大限度消滅人畜共患病。

  1月2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下發《關於加強野生動物市場監管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

  通知指出,各地林草、農業農村和市場監管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和職責分工,突出飼養、繁育、運輸、出售、購買等環節,加強檢驗檢疫力度。

  通知要求,對未經檢疫合格的野生動物,一律嚴禁進入市場。突出農貿市場、超市、餐飲等重點場所以及網站,開展聯合檢查,加強隱患排查,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法違規交易,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DF075)

相關焦點

  • 嚴格執法才能讓「野味」徹底絕跡
    這些攤檔、攤檔經營者、消費者及其行為,不僅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也涉嫌違反國家和地方相關衛生、工商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市場管理政策,曾屢屢被投訴、曝光和責令整改,但卻「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死灰復燃。
  • 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重要文件學習提綱
    編者按  為更好地迎接和配合中央第五環保督察組對四川環保工作的督察工作,讓廣大市民深入了解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和重要文件精神,本報特刊發《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
  • 野味獵人講述內幕:一天捕獵幾十隻 野生動物越來越少
    事實上,禁食野味的「戰鬥」已打響多日。1月下旬至今,多地嚴查野生動物販賣案件,部分省市也出臺禁止濫食和交易野生動物的地方法規。新京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不少地方,早已形成了獵人進山捕獵、供貨商「洗白」轉賣的野味產業。產業鏈的源頭,獵人的角色不可或缺。
  • 法律、法規、規章中的「公開與不(予)公開」相關規定
    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材料,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保密。當事人和其他訴訟代理人有權按著規定查閱、複製本案庭審材料,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內容除外。第四十三條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不得公開開庭時出示。
  • 禁食「野味」的黑白名單:什麼動物可以吃?
    「需要有法規界定,與野生動物在遺傳上相隔多少代,可以算作是養殖的野生動物,比如在野外撿到一個鳥蛋,人工孵化了,算不算野生動物?吃了違法嗎?」對愛吃「野味」的人來說,按照法規和最新的政策,當下「什麼動物能吃」是很複雜的問題。
  • 最高法副院長:全面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
    其中,立法環節方面,江必新在文章中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疫情防控相關立法,加強配套制度建設,完善處罰程序,強化公共安全保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體系。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上述要求,在立法環節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 全面實用 《智慧財產權法律法規彙編》正式發布
    近日,由《智慧財產權法律法規彙編》編委會主辦,智慧財產權出版社、《中華商標》雜誌社和奧肯國際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肯國際」)協辦的2017年智慧財產權新年論壇暨《智慧財產權法律法規彙編》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中國智慧財產權培訓中心隆重舉行。
  • 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與執行中的問題應予重視_蚌埠市人民政府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有效執行,有利於提高單位內部管理水平,強化廉政風險防控,保護國有資產安全完整。近年審計發現,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內控制度建設和執行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應重視解決。一是內控制度不健全。
  • 野味肺炎:「野味」真正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導致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被專家指由武漢市華南海鮮批發市場(以下簡稱「華南海鮮市場」)銷售的「野味「傳播。 調查發現,華南海鮮市場存在大量新型冠狀病毒。中國疾控中心從華南海鮮市場的585份環境樣本中,檢測到33份樣品含有新型冠狀病毒核酸,並成功在陽性環境標本中分離病毒。
  • 野味真的好吃嗎,為什麼有人喜歡吃野味?看完你就明白了
    野味真的好吃嗎,為什麼有人喜歡吃野味?看完你就明白了!我是一個美食博主,平時就愛好在廚房裡倒騰各種美食。以前最大的愛好,就是希望有大把的空閒時間,好在廚房裡折騰一些喜歡的美食,然後看著家人把它們都吃光光。這次因為這個肺炎,算是遂了心願,但是卻讓我有點厭倦廚房了。
  • 拒絕野味,從我做起,楚雄元謀一男子捕鳥不成反被「捕」
    3月3日是第7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我們讚頌野生動植物的美麗和多樣性同時,也提醒我們:必須立即加大打擊野生動植物犯罪的力度,拒絕吃野味以及購買野生動物製品。可是!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時期,這時候依然有人敢頂風作案,非法捕獵野生動物!
  • 中國野味是一場壯陽和權利的千年輪迴,很多人賭命也要吃
    很快疫情重災區武漢採取了封城舉措,一個高傳染性的新冠肺炎病毒快速發酵,感染和死亡人數目前已超非典。 從廣東到湖北,兩次疫情都被認為與野生動物相關。非典之後,愛吃野味的廣東人痛定思痛,反思喜吃野生動物的風氣。當年正好碰上《廣東省愛國衛生工作條例》提交審議,原本沒有涉及野生動物的內容,但臨時增加了野生動物的內容。儘管只有50個字,但如何表述卻引起了整個社會的討論。
  • 輿論風暴中的野味生意:部分店鋪曾化名業味,有電商仍曬獵殺煉油
    疫情爆發後,各地和相關企業開始採取行動,三部門發布打擊野生動物違法、違規交易,多地嚴禁銷售活禽和野生動物。1月24日,南都記者電話採訪了解到,武漢多家野味餐館暫停營業,有商家表示復工時間待定,但野味「肯定沒了,只有一些家常菜」。多家電商及外賣平臺也明確表示,抵制野味食品的銷售。
  • 失控的野味
    有人形容廣東人什麼都愛吃,尤其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林木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廣東依山傍水,還臨海,物資豐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廣東人偏愛原汁原味。林木說,相比豬、牛、羊、魚,野味的口感更原始純正,沒有摻雜飼料和激素,「在口感和心理上,感覺純天然、無汙染。」
  • 加強黨內法規基礎理論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報廣州12月17日電 (記者李永傑)近日,由暨南大學黨內法規研究中心主辦的「黨內法規基礎理論與制度建設」高端學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行。  中國政法大學黨內法規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芹表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體現了黨對法治建設的重視達到全新的高度。如何理解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獨特之處是每一位法學學者需要回答的問題。  武漢大學黨內法規研究中心副主任祝捷提出,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黨內法規建設主要採取內部立法的形式。
  • 學習法律法規 加強學思踐悟
    原標題:學習法律法規 加強學思踐悟   昨日上午,廈門港口
  • 疫情防控期間相關的公民義務和法律責任解答,專訪張華律師
    疫情防控期間相關的公民義務和法律責任解答,專訪張華律師 2020-02-06 1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到底什麼算是「野味」?竹鼠等野生動物如何進入白名單?
    專家:需經檢疫且不影響野外種群 牛蛙、中華鱉(甲魚)等動物日前獲得了農業農村部的「免禁金牌」後,一時讓許多「吃貨」和養殖戶鬆了口氣。 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的決定只是正式修法前的臨時決定,業界有不少聲音呼籲,修訂後的相關法律文件可增設「白名單」,列入可供食用的動物。 那麼,哪些動物可以被列入白名單呢?繼牛蛙、甲魚之後,還有哪些動物可以登上餐桌?
  • 廣東律師40年 | 為完善我國精神損害賠償法律法規提供重要參考和借鑑
    判決後,張某鵬、南海市供電局和儒林二中均表示不服並上訴至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一宗人身傷害官司引發全國罕有的高額賠償,判決被告賠償原告的人身損害賠償是否合理?30萬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是否過高?一系列問題都在當時引發了廣大法律從業人員、專家、學者的熱烈討論,因為當時的30萬元精神損害賠償在廣東省尚屬首例,更是破了全國紀錄。
  • 歷史個人信息法律法規大全
    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公開其收集、使用規則,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信息。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洩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經營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費者個人信息洩露、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信息洩露、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