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野味

2020-12-25 新京報官微

17年來,國家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和銷售不斷加嚴。不過,監管困難重重,非法捕獵和銷售多年未禁,風險仍存。

文4285字,閱讀約需8分鐘

臘月二十七這天,林木決定放棄春節回老家打竹鼠吃。

前一晚,一則「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來自野生動物」的信息,多次在他手機屏幕彈窗出現。作出以上論斷的,是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

鍾南山在接受央視連線時說,此次肺炎疫情的病原很大可能來自野生動物,「比如竹鼠」。

這起可能由野生動物引發的新疫情迅速蔓延,截至21日晚,各地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已超300例。

一些人很自然地回想起17年前的SARS,同樣因野生動物引發。

17年來,國家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和銷售不斷加嚴。不過,監管困難重重,非法捕獵和銷售多年未禁,風險仍存。

━━━━━

擺上餐桌的竹鼠

在鍾南山將「竹鼠」和新型冠狀病毒聯繫起來之前,在廣州工作的林木對於回清遠老家過年充滿期待,其中包括擺上餐桌的各種野味。

野味是廣東人的心頭愛。有人形容廣東人什麼都愛吃,尤其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

林木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

廣東依山傍水,還臨海,物資豐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廣東人偏愛原汁原味。林木說,相比豬、牛、羊、魚,野味的口感更原始純正,沒有摻雜飼料和激素,「在口感和心理上,感覺純天然、無汙染。」

在各式野味中,林木偏好竹鼠。

竹鼠因吃竹而得名,原本屬珍貴野生動物,全世界共有3屬6種。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部分竹鼠瀕臨滅絕或極為少見,例如花白竹鼠,屬於保護動物。不過,由於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我國已實現竹鼠規模化養殖。

以前吃竹鼠,林木一般都和朋友上山去捕。如今常年在外工作,無暇打竹鼠,只有過年才偶爾吃到。

幾天前,媽媽跟林木說,過年了,專門備了一些竹鼠、野兔和蛇,等他回家一起吃。21日下午,林木給媽媽打電話說,野味別做了,原本自己過年回家打竹鼠,他也放棄了。

距離這通電話數小時前,廣東發布春節消費提示,呼籲市民不食用野生動物,避免接觸不明來源的病菌。

就在前一晚,鍾南山院士表示,此次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很大可能來自野生動物,比如竹鼠等。

而這些野生動物,很大可能來自此次肺炎疫情的最初暴發地,武漢華南海鮮市場。

多方信息顯示,華南海鮮市場不僅賣海鮮,也賣「野味兒」。有網友發文稱,華南海鮮市場有野雞、蛇、土撥鼠等動物宰殺出售。

據武漢市市場監管局2019年9月25日發布的野生動物市場專項整治行動消息,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有近8家商戶售賣野生動物,包括虎斑蛙、蛇、刺蝟等。

在當天的行動中,執法人員逐一檢查了這些商戶的野生動物經營許可審批文件、營業許可證,並嚴禁其經營未獲審批的野生動物。

不過,當天未發現違法經營行為。

網傳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大眾畜牧野味」價目表。

━━━━━

明賣的野味

聽說這個捲入輿論和監管漩渦的市場賣竹鼠,林木並不稀奇。

1月21日,新京報記者來到華南海鮮市場,此前因售賣多種野味備受爭議的「大眾畜牧野味」商鋪,目前已閉店。

網傳這家大眾畜牧野味的菜單上,品名上百種,包括竹鼠、狗狸獾、豬狸獾、果子狸、狐狸、樹熊、孔雀、大雁等,均可活殺現宰,速凍冰鮮,送貨上門。

市場一名商鋪老闆說,自己此前曾到過「大眾畜牧」店中,店裡以售賣羊肉等常見肉類為主。另有一名商鋪老闆說,市場休業前,「大眾畜牧」一直正常營業,「這家店確實售賣野味。」

另一位李姓老闆透露,市場售賣野生動物的攤位,主要集中在西區中部一條長廊,「偷著賣那多少是有的。」

華南海鮮市場的髒亂差,長期被詬病。

據悉,華南海鮮市場是武漢最大的海鮮批發市場,批零兼營,是武漢市民和酒店餐館採購海鮮和野味的主要市場。

衛星地圖顯示,市場距離漢口火車站不足一公裡,是武漢市人流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周邊有多家快捷酒店,道路南側緊鄰兩個大型商超、多個住宅區,以及醫院、學校等人流密集場所。

天眼查信息顯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主營業務為市場物業管理、停車場經營;水產品、初級農產品的批發兼零售;食品銷售。

市場位於武漢市江漢區發展大道207號,據媒體報導,這裡東、西兩個區域共有28條街,共計約有650餘個攤位,從業人員1500餘人。

「去過幾次,汙水橫流,蒼蠅蠻多」,有網友在論壇中這樣投訴。2017年,還有網友就是否有拆遷計劃在《領導留言板》提問,江漢區委督查室回應稱,華南海鮮市場目前暫未列入江漢區「十三五」(2016-2020年)「三舊」改造規劃範圍。

今年1月1日,武漢市江漢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武漢市江漢區衛生健康局聯合發布公告,對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實行休市,進行環境衛生整治,開市時間另行通知。

1月21日,武漢市宣布繼續加大華南海鮮批發市場休市後管控力度,24小時管控市場及其周邊出入口。加大農(集)貿市場及各類經營場所排查。

新京報記者多次探訪華南海鮮市場發現,目前市場保持關閉,警方拉起警戒線,多名身穿白色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在現場檢查並進行防疫工作。

不過,宿主究竟是誰,仍是未知數。

1月21日,華南海鮮市場,網傳圖片所涉店鋪已閉店。攝影/新京報記者 許雯

━━━━━

SARS的前車之鑑

野生動物可能帶來的又一次疫情,將人們的記憶拉到17年前的SARS。

林木的家,緊挨著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2002年底,全球首例SARS病人就在該醫院被確診。

「一開始不以為然,後來快速蔓延並出現死亡病例,都陷入恐慌。」林木回憶,當時傳言中能預防非典的白醋、鹽和板藍根瞬間被瘋搶,價格翻了幾十倍不說,還全線斷貨。

他家在廣州,工作在深圳,每天乘高鐵通勤。他清晰記得,當時在進站口、單位門口,都要測體溫。如果身邊有人發燒,大家便一起勸他趕緊去醫院檢測。

2002年年底,在我國廣東首次爆發的SARS,是本世紀初最嚴重的一次傳染病,5個月內傳播到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造成了8000人感染,死亡病例接近800人。

一開始,醫學界認為SARS是從果子狸而來。廣東2004年年初發布一條禁令,全面捕殺野生動物市場的果子狸,取締野生動物交易,關閉野生動物市場。

專家說,這個政策對控制SARS後期傳播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在那之後,廣東再沒有出現SARS新增病例。

到後來,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多年跟蹤研究發現,果子狸只是SARS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真正源頭是雲南省一些巖洞裡的蝙蝠。SARS病毒是經過幾個蝙蝠體內SARS樣冠狀病毒重組而來,偶然情況下感染了果子狸,再傳染給人。

為何兩次嚴重疫情的新型病毒,都指向野生動物?

此次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同為冠狀病毒。北京大學醫學部病原生物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彭宜紅接受採訪時表示,野生動物是冠狀病毒的常見宿主。

這類病原通常由蝙蝠等野生動物傳染給哺乳動物,哺乳動物傳染給人類。攜帶病原體的動物分泌物,可經呼吸道黏膜進入人體。比如,手上沾染了病原體,再去摸鼻子、揉眼睛,病毒都可以在黏膜細胞上大量增殖而進入體內發病。

果殼科普作家張博然分析,野生動物遠居野外,不常與人類接觸,身上攜帶的細菌和病毒研究程度遠不如人類傳染病充分,一旦被感染,很難迅速找到治療方案。一旦具備傳染性,更是難以控制。

「病毒還存在變異的可能。一些本寄居在動物身上的病毒在變異之後也會寄居在人類身上,同樣難以短時間內破解。」張博然指出,在傳染性方面,不僅食用野生動物存在風險,接觸過野生動物的人可能也會被傳染。「傳染病的風險,主要就是靠近和接觸,包括捕捉和出售,逛野味市場,買回去拔毛加工之類的流程。」

「建議大家儘量不要食用野生動物,官方也要加強宣傳食用野生動物的危害。」張博然說。

眼下,只有找到宿主動物,並徹底進行源頭整治,才能大概率防止疫情發生。

昨日,研究者最新進展顯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及SARS樣冠狀病毒群在進化上非常「親密」,擁有共同的外類群,可以推斷它們的共同祖先是一類寄生於蝙蝠的冠狀病毒。

研究者推測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原生宿主為蝙蝠,不過從蝙蝠到人可能還存在更多的中間宿主。

━━━━━

野味文化暗網

今年元旦期間,林木回了趟家,約好了三五朋友,打算過年一起上山打竹鼠。

有人說目前野外竹鼠數量極少,林木卻說,只要掌握了方法,一個小時就能打到數十隻。

「我們一般傍晚先上山摸底,找好竹鼠的洞,洞口放一些誘餌和老鼠夾。天一黑,竹鼠全出來了。」林木說,類似華南海鮮城中的野味店,嶺南地區還有不少。

野味究竟能否交易販賣?

根據我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經營利用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應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註冊,取得相關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審批文件。

此外,暹羅鱷、虎紋蛙等9種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可以憑專用標識出售、購買。

「也就是說,從業者首先必須取得相關的售賣資格許可,同時售賣的必須是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物種。」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一名工作人員說。

該工作人員坦言,目前對野生動物經營的監管依然存在很大難度,「被售賣的野生動物來源很難確定,是野生的還是人工繁育的,來源只有經營者自己清楚。」據他分析,如果偷著賣,渠道來源就存疑,有可能存在非法獵捕等違法違規行為。有些商家可能存在沒有辦理相關經營利用許可證和養殖許可證的違規行為,售賣野生動物是否經過正規的檢疫系統檢測,是否有相關衛生檢疫部門的許可,也無法得知。

顯而易見,這些都將加劇風險。

長期來,國家相關部門對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行為開展集中打擊。

數據顯示,2017年春季,全國森林公安機關開展了為期70天的「利劍行動」,集中打擊、偵破了一大批破壞森林和野生動物資源的大案要案。行動期間,收繳野生動物10萬餘頭(只),2018年該行動收繳野生動物12萬餘頭。

為何屢禁不止?原國家林業局2017年曾分析認為,高額利潤驅使野生動物案件依然高發。少數公眾「野味文化」根深蒂固,致使需求不斷加大,非法市場暗自形成。

另外,由於違法分子作案地點不固定、作案時間短,林政執法部門難以及時打擊,處罰力度低,使得不法分子心存僥倖。象牙、犀牛角等價格昂貴的野生動物製品受到追捧,非法收購、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案件有所增加。

1月21日下午,廣東舉行首場肺炎疫情發布會,明確提出,將嚴管嚴控野生動物市場,堅決取締違法售賣野生動物行為。

林木感覺,經歷過SARS,一部分廣東人可能對野味不那麼熱衷了,學會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但很多人仍以食野味為樂趣,不願輕易改變飲食習慣。

昨晚,林木的朋友又給他打來電話,問他過年是否回家一起打竹鼠。

得知林木因肺炎疫情而放棄後,朋友有些詫異,笑著問,「吃這麼多年不也沒事兒?」

━━━━━

三部門:對未經檢疫合格的野生動物,一律嚴禁進入市場

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官博消息,1月2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下發《關於加強野生動物市場監管 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林草、農業農村和市場監管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和職責分工,突出飼養、繁育、運輸、出售、購買等環節,加強檢驗檢疫力度。

對未經檢疫合格的野生動物,一律嚴禁進入市場。突出農貿市場、超市、餐飲等重點場所以及網站,開展聯合檢查,加強隱患排查,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法違規交易,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

新京報記者 鄧琦 許雯 吳嬌穎 沙雪良 應悅 馬瑾倩 編輯 張暢

值班編輯 李二號

相關焦點

  • 失控的野味,失控的災難‖文/夢女孩
    失控的野味,失控的災難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不可預防是人民對於「新鮮事物」也同時充滿著奇怪的佔有欲,已達到他們的滿足感,野味之所以失控,就是因為他們沒有理性的對待野味。
  • 野味肺炎:「野味」真正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此時大家都在呼籲不要吃野味了,還稱這次的肺炎應該叫做「野味肺炎」。那麼,到底什麼是野味?野味有什麼風險?如何避免吃到野味呢?01什麼是野味?古人云:「食色性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一些人對吃的追求也開始多樣化。
  • 疫情成了野味餐館的寒冬,野味經濟是否就此終結?
    說起吃野味,我直到20歲之前都沒有什麼直觀的感受,因為我生長在北方,生活中唯一的野味可能就是山上的蘑菇和野菜了。後來我當兵到了廣西,才發現一個讓我一時不能接受的事實,有的人真的應了相聲裡的說法,「兩條腿的除了人不吃,四條腿的除了板凳不吃,剩下的皆可吃」。從蛇、龜甚至貓都有人吃,真的讓我有些接受不了。
  • 沒想到,「野味」也分有證無證!那什麼「野味」能吃?
    疫情期間,革除濫食野味陋習已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不過," 野味 " 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到底哪些動物才算 " 野味 "?可能很多人至今沒弄清楚。今天,就給大家來一場 " 野味科普 "!到底什麼算是 " 野味 "?
  • 天天響應號召「拒絕野味」的你 真的知道什麼是「野味」嗎?
    很多人回答,那個因為吃野味,將新冠病毒率先帶到武漢的人,想跟他好好聊聊人生。雖然這只是網友的一句氣話,但是在全國各地,禁止吃野味的呼聲卻越來越高。不過有一個問題,大家天天嘴上喊著「拒絕野味」,知道什麼是「野味」嗎?2月14日,天津打響了「野味全面禁令」的第一槍。天津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決定,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日本人吃什麼樣的野味?
    但是海鮮之外,在日本能吃野味的地方也並不少,野味甚至成為一些餐廳的招牌,其中不少還相當有聲譽。 在大型旅遊網站樂天旅遊根據口碑評選的日本「十大野味餐廳」中,名為「白山眺望白山麓料理之宿望嶽苑」的餐廳的熊肉鍋、野豬鍋與野味鐵板燒是特色;名為「十津川溫泉靜響之宿山水」的旅館則提供了鹿肉陶罐派、甲魚鍋、鳥肉等特別的肉類料理,有很高的口碑。
  • 野菜,野味與冶豔
    野菜,野味與冶豔,有些像風騷,風格及風情。野菜之野,味苦回甘。野味之香,蕩於鄉野,冶豔之色,濃於心頭。
  • 瘋狂的食譜:人類野味小史
    這兩種野味的口味固重,滋味如何倒也不難想見……來自李時珍的警告為什麼古人餐桌上會出現如此之多的野味呢?「菇毛飲血」的時代,人本就是靠獵取野生動物為食的,當時吃的自然都是野味(當然,早期人類也是野生動物口中的「野味」)。
  • 野味真的好吃嗎,為什麼有人喜歡吃野味?看完你就明白了
    野味真的好吃嗎,為什麼有人喜歡吃野味?看完你就明白了!我是一個美食博主,平時就愛好在廚房裡倒騰各種美食。以前最大的愛好,就是希望有大把的空閒時間,好在廚房裡折騰一些喜歡的美食,然後看著家人把它們都吃光光。這次因為這個肺炎,算是遂了心願,但是卻讓我有點厭倦廚房了。
  • 號召「拒絕野味」的你,真的知道什麼是「野味」嗎?
    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無論是2003年的SARS 非典,還是現在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都與【野味】脫離不了關係這則報導在平時可能不會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在這「特殊「時期,卻是吸引大家的廣泛關注,究其原因,我想可能也是涉及「野味「吧,可能很多廚師朋友會問了,怎麼現在烤個鴿子都屬違法了?
  • 大眾點評下架廣州野味店 廣東發布一號通告禁止野味交易
    新京報訊(記者 陸一夫 肖瑋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擴散,近期廣州的野味市場和蛇店的生意受到影響。新京報記者獲悉,日前大眾點評已向廣州的相關野味餐廳發出通知,為避免產生輿論風險,平臺將對經營野味的餐廳進行下架處理,並建議考慮調整相關菜品。
  • 「野味」的官方翻譯是什麼你知道嗎?
    據專家推測,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寄主很有可能是野生動物,不管是什麼野生動物,「拒絕野味」已經成為了共識。那麼,大家知道「野味」用英語怎麼說嗎?來看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的一篇報導:(翻譯:中國主流媒體也在社交平臺上發起了「控制食慾,拒絕野味」的活動。在農曆新年之前,要強調食用野生動物的危害。)
  • 嚴格執法才能讓「野味」徹底絕跡
    這一方面表明,以食用為目的,獵捕、製售和販賣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者膽子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也說明,這類製品的消費者乃至整個社會,潛移默化地形成了「吃點野味沒什麼」,甚至「能吃野味是一種體面」。不少調查發現,儘管各地野味市場「喊打喊殺」不少,但懲處往往浮於表面,導致野味交易、消費非但未得到有效遏制,價格反倒一漲再漲。
  • 人以什麼理由不食野味
    文/徐賁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教授古人早就知道野味是美味,但古人有不吃野味的禁忌。古人知道野味是美味的,但他們並沒有放任自己,而是把吃野味當作一種舌尖上的禁忌、一種人應該克制的欲望,認為「貪食」是一種不節制的欲望,對於身體和靈魂都是罪惡和危險的。猶太人和穆斯林遵守嚴格的飲食戒律,他們清楚知道可以吃什麼,不可以吃什麼,在吃之前會問自己,這是「潔食」(kosher)嗎?如果不是,那麼就不吃。
  • 中國人為什麼愛吃野味?來自李時珍的警告!
    這兩種野味的口味固重,滋味如何倒也不難想見……3來自李時珍的警告為什麼古人餐桌上會出現如此之多的野味呢?「菇毛飲血」的時代,人本就是靠獵取野生動物為食的,當時吃的自然都是野味(當然,早期人類也是野生動物口中的「野味」)。
  • 飯店裡的哪些「野味」真心不能吃?
    在我國,大多數人對「野味」都是來者不拒的,中國人吃「野味」的民俗歷史悠久,很多老百姓早已習以為常。但近年來,隨著野生動物數量的逐漸減少,國家法律對野生動物保護的日益增強,吃「野味」的法律風險也越來越大。曾有媒體報導了一則因吃「野味」鋃鐺入獄的新聞。
  • YUKAWATAN水の野味
    這位濱田統之先生作為獲得的這枚銅牌的第一位日本人(應該也是第一位亞洲人),採用了一個極具創意的美食主題:水中的野味。了解法餐的人都知道應季吃野味(Gibier)是美食家的一大樂趣。英文稱作Game meat,顧名思義是通過狩獵獲取的美味,可以聯想到鹿、野兔、野鴨……可是水中的野味是什麼?美食世界盃的裁判們滿腦子問號地品嘗了YUKAWATAN主廚的料理,然後給了他魚這個分類的最高分和總分的銅牌。
  • 在國慶假期裡,被吃掉的悲催野味們
    來到國慶假期的第三天,我們可能得聊聊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野味。再次提起這個名詞似乎有些老調重彈,畢竟年初的疫情來勢洶洶,人們濫食野生動物的行為也前所未有地受到了社會關注,大家紛紛對吃野味的陋習表示強烈譴責。
  • 「野味」的官方翻譯來了!沒有 wild 也沒有 animal
    這時想到罪魁禍首——吃野味帶來這場災難的人好想讓他們通通去疫區做義工病源爆發後蝙蝠、果子狸等成了眾矢之的可這些成為野味的動物有什麼錯錯的只是殘忍吃掉他們還要怪到他們頭上的醜惡生靈那麼,吃野味,「野味」用英文可以怎麼表達?
  • 國家正式確定「野味」的英文翻譯,想不到竟是這個詞!
    有網友提出能否改名為「野味肺炎」? 一方面指出此次肺炎的源頭是「野味」,另一方面也有利於警鐘長鳴。我文章裡評論說「野味肺炎」有點像調侃,網友們叫叫還可以,國家層面定這個名字顯得不太嚴肅。另一個問題是,「野味」不太好翻,不利於外國朋友理解。昨天就有人在文章下面給我留言了,說「野味」還是能翻譯的:他說野味單詞是「game」,是「外文局」發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