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召「拒絕野味」的你,真的知道什麼是「野味」嗎?

2021-02-17 奧食卡愷賢廚道

點擊上方「奧食卡愷賢廚道」關注並置頂

跟我一起煉匠心,關註上圖二維碼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修得匠人精神,將使餐飲人無往不勝!

昨天小編在一個叫「深科技」的公眾號上看到一篇文章引起了我們關注,文章標題是這樣的:華南海鮮市場不是病毒發源地,中科院團隊基因追蹤「零號病人」再進一步

上下拉動 看更多| 

此文章發出沒發久,閱讀量迅速達到10萬+,文中內容比較專業,讀起來以點難懂,但大概的意思是說;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不是病毒發源地,作者推測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型冠狀病毒是從其他地方傳入進來,在市場中發生快速傳播蔓延到市場之外。

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無論是2003年的SARS 非典,還是現在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都與【野味】脫離不了關係

前不久,小編也看過這樣一則新聞報導:

來源:指尖瀋陽、沈報全媒體記者 王立軍

2月3日晚上,撫順市市場監管局和順城區市場監管局聯合突擊檢查位於撫順市順城區新城路中段撫順市順城區鑫月燒烤碳烤鴿店,執法人員現場發現廚房正在為顧客烤鴿子,加工間內還有兩個籠子裝有活鴿子,執法人員要求其提供相關手續,該店無法提供進貨來源和檢疫證明

執法人員在檢查點餐票中還發現,該店在2月1日和2月3日中午也曾為顧客提供過烤鴿子。

該店為牟取不法利益,無視疫情防控期間有關公告要求,違法經營國家為防病需要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不履行法定進貨查驗義務,為聚餐顧客非法提供未經檢疫的食物,嚴重危害公共場所安全和消費者人身健康,執法人員依法查封其經營場所。

這則報導在平時可能不會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在這「特殊「時期,卻是吸引大家的廣泛關注,究其原因,我想可能也是涉及「野味「吧,

可能很多廚師朋友會問了,怎麼現在烤個鴿子都屬違法了?鴿子也是「野味「嗎?到底哪些食物屬於野生動物呢?在大家的認知中,可能野生動物是這些,注意:以下動物說的是野生,家養寵物不在此範圍! 如寵物刺蝟! 

                                               

                                               

                                               

                                               

                                               

                                               

                                               

                                               

其實以上這些,只是野生動物類種中的冰山一角,按照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的分類,我國的陸生脊椎野生動物有2960種,有408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981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有1438種三有保護動物,看到這些數字,我們是不是頭都大了,這麼多誰分得清啊?分不清沒關係,但我們可以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樣的動物屬於野生動物?

按照教科書定義,野生動物是指在大自然的環境下生長且未被馴化的動物。動物在此時此刻是生長在人工環境還是自然環境,是一目了然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野生動物是一個物種和種群的概念。動物園裡飼養的熊貓屬於野生動物,這是因為飼養熊貓身上的遺傳物質和在野外的熊貓種群並無區別,人工餵養只是為了能讓這個種群更好地延續。

讓人為難的還有這「馴化」的含義。馴化是人類把野生動植物培育成家養動物和栽培植物的過程。按照《畜牧法》修訂的《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中,有雞、鴨、鵝、豬、牛、馬、駝、羊等家禽家畜。而有些動物是否能被馴化則是很模糊的。江河湖海裡面的魚蝦貝蟹屬於野生動物麼?

人們往水裡投撒人工繁殖所得的苗種進行養殖,或者進行增殖放流(向水域裡人為投放漁業生物的卵子、幼體或成體,以恢復或增加種群的數量,改善和優化水域的群落結構),這些活動所得的產物依然可以算作野生動物,因為它們的生產環境和食物來源都是野生的。

「鳥籠裡的畫眉鳥」屬於野生動物,因為畫眉人工繁育很困難,市場上流通的基本都是野外捕捉的個體;「朋友家養的烏龜或蟒蛇」都是野生動物,蟒蛇和70%的龜鱉類動物都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度假村裡的羊駝」不是野生動物,因為在南美洲羊駝有著數千年的馴化歷史;「公園裡漫步的孔雀」也是野生動物。孔雀能夠做到人工繁育,但是做不到被馴化。

那麼「野味」是否也可以理解成就是以這些野生動物來做食材麼?這樣一來,基本沒有人能做到不吃魚蝦貝蟹,何談拒絕野味呢?一般大家都認為「野味」需要把魚類和水生無脊椎動物排除在外的。因此,對於「野味」的討論往往局限了陸生野生動物,以及一些水裡和陸地都會生活的兩棲爬行類動物。

在現有的法律條文中,對於野味的限制那就要看《野生動物保護法》。它只涉及三類動物: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省級重點保護動物,還有「三有」動物(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法律第三十條這樣規定:「禁止生產、經營使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製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沒有合法來源證明的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製作的食品。禁止為食用非法購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也就是國家一級和二級保護動物,無論是人工養殖和野外捕捉,都是明令禁止食用的。2017年6月,國家林業局發布了《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一批)》,國內的本土物種有馬鹿(二級)、梅花鹿(一級)和虎紋蛙(二級)三種,也意味這三種是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的物種,因此得到豁免,它們人工繁殖出來的可以食用。

儘管哪些野生動物獲得了人工繁育許可是明確的,但這裡存在著「洗白」的問題。像是林蛙,養殖費用昂貴。所謂的養殖戶基本就是在林子裡圍上一塊帶溪流的地,再往裡面投餵飼料。而即使有人工繁育許可,檢驗檢疫環節也可能出現問題。而事實上,我國有能力進行檢疫的動物非常有限。農業農村部只頒布了生豬、家禽、反芻動物、馬屬動物、犬、貓、兔、蜜蜂等10種動物的產地檢疫規程。那麼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目前在市場上不在產地檢疫規程中的那些「野生動物」又是怎麼上市的呢?

現有《野生動物保護法》只規定了三類陸生脊椎野生動物: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三有動物 – 即有生態、科學和社會價值的動物(省級重點和三有動物合稱「非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剩下的「三無」動物,即沒在任何保護名錄裡的物種,是不受該法限制的。所有上述類型的野生動物都可以通過鬆緊不一的途徑合法進入市場,但同時也規定:所有進入市場的野生動物要求都要有合格的檢疫證明。

下圖是一張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對陸生脊椎動物所規定的合法貿易路徑圖: 

陸生脊椎野生動物有多少種合法途徑可以進入市場?

(註:這裡我們沒有把歸農業部門管的水生獸類和兩爬單獨挑揀出來。)


大家是不是看得有些雲裡霧裡,沒關係,小奧還是和大家來歸納總結一下吧!

上圖可以看出來,整個野生動物貿易路徑過程中有涉及到三個部門:

林草部門(負責向企業和個人發放捕獵、馴養和經營許可或專用標識)、

農業部門(負責檢疫)

市場監督部門(負責發放營業執照)。

讓我們來設想一下實際發生的場景:

市場監督部門去各種抽查檢查販賣野味的集市和花鳥市場的時候,只會看有沒有林草部門發的經營利用許可證工商部門發的營業執照,理論上還有農業部門發的檢疫證.

但農業部門制定的檢疫標準都是針對家養動物,絕大部分野生動物因為缺乏對疾病和病原的研究也只能按照最接近的家養動物來,很多野生動物類群(比如竹鼠)沒有檢疫標準可參考。這幾個證齊了就合法了嗎?顯然不是。但市場監督部門一般不會管了,再往前查,是森林公安的職責。

森林公安什麼時候會來查呢?一般是有人舉報的時候才會來。假設理想的情況是舉報的信息森林公安百分之百都來查了,他們怎麼查呢?市場監督部門在抽查時只會看這三個證依次是:經營利用許可證、營業執照、檢疫證

然而就算這幾個證間均齊全還是不能百分之百證明其合法性。

他們要查的不光有經營利用許可證,還有人工繁育許可證或者獵捕證是否和賣的東西對得上。聽起來簡單,但你可以來試試這道考題。

你知道賣的所有東西是什麼物種嗎?

哪些屬於保護動物,哪些不屬於?

哪些屬於國家重點,哪些不屬於?

我國的陸生脊椎野生動物2960種,408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981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1438種三有保護動物,這三類不同的保護級別,要查的證、要遵守的規定都不一樣,更何況這三類互相之間還有大量重疊物種!而不在任何保護名錄中的動物,我們經過核對各種版本的名錄,發現還有991種之多!這道題我估計別說森林公安了,連動物學博士都答不上來。

另外還有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洗白問題。現有的法律體系對野外捕捉的保護動物管理更加嚴格,野捕的重點保護物種不能進入醫藥以外的市場,但這個問題都可以通過繁育來洗白。市場上的一塊肉,誰能看出來到底是繁育的還是野外捕捉的動物呢?這些問題加起來,給警察黍稷們出的,簡直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還有如今大量的網絡交易,網絡平臺即使有心好好監督,接到舉報也都去認真處理,可是同樣會碰到這些問題:賣某些物種就一定違法嗎?證件齊全就一定合法嗎?

我國此次新冠疫情的發生,所有人把發病的源頭都指向了野生動物,而事實上,問題的本身,應該在人的身上,在而不是野生動物身上,野生動物本身並沒有原罪!通過此次的疫情,我們一定要吸取教訓,在法律層面上,要從捕捉、運輸和交易等 整個漫長的鏈條去完善相關法律。從源頭抓起來。

然而在現階段,無法搞清哪些「野味」真正合法時,我們應該怎麼來吃呢?很多人說「一刀切」,其實這也有些不合實際。因為人類對於野生動物的利用還有著很多方面。

從產業的經濟規模來看,獲得許可的野生動物主要是用作中醫藥和皮草這兩個板塊(梅花鹿和鱷魚就是獲得審批數量最大的兩種動物)。為了食物用途而進行的人工繁育只佔10%左右,正是這10%,卻和人類的公共安全緊密相關。「吃」只是終端,它牽涉到野外捕捉、運輸和交易整個漫長的鏈條,病毒傳播的風險潛藏於每個環節。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爆發後,由「吃」入手,來規範野生動物的保護和利用,是最為緊迫,也是最為可行的。

——END ——

本文內容參考自: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由奧食卡愷賢廚道整理編輯(部分內容及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我們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同時也歡迎大家分享到朋友圈,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奧食卡愷賢廚道。

《餐本道》平臺《大董與意境菜專欄》已經開課了,掃碼進入學習吧!

《餐本道》平臺《世界廚王:戈登拉姆齊專欄(百集烹飪秘笈合輯)》已經開課了,掃碼進入學習吧!

奧食卡愷賢廚道

每天都有廚藝乾貨更新

19萬+廚師都在看

你還不來關注嗎?

相關焦點

  • 天天響應號召「拒絕野味」的你 真的知道什麼是「野味」嗎?
    很多人回答,那個因為吃野味,將新冠病毒率先帶到武漢的人,想跟他好好聊聊人生。雖然這只是網友的一句氣話,但是在全國各地,禁止吃野味的呼聲卻越來越高。不過有一個問題,大家天天嘴上喊著「拒絕野味」,知道什麼是「野味」嗎?2月14日,天津打響了「野味全面禁令」的第一槍。天津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決定,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野味」的官方翻譯是什麼你知道嗎?
    據專家推測,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寄主很有可能是野生動物,不管是什麼野生動物,「拒絕野味」已經成為了共識。那麼,大家知道「野味」用英語怎麼說嗎?來看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的一篇報導:(翻譯:中國主流媒體也在社交平臺上發起了「控制食慾,拒絕野味」的活動。在農曆新年之前,要強調食用野生動物的危害。)
  • 野味真的好吃嗎,為什麼有人喜歡吃野味?看完你就明白了
    野味真的好吃嗎,為什麼有人喜歡吃野味?看完你就明白了!我是一個美食博主,平時就愛好在廚房裡倒騰各種美食。以前最大的愛好,就是希望有大把的空閒時間,好在廚房裡折騰一些喜歡的美食,然後看著家人把它們都吃光光。這次因為這個肺炎,算是遂了心願,但是卻讓我有點厭倦廚房了。
  • 野味肺炎:「野味」真正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此時大家都在呼籲不要吃野味了,還稱這次的肺炎應該叫做「野味肺炎」。那麼,到底什麼是野味?野味有什麼風險?如何避免吃到野味呢?01什麼是野味?古人云:「食色性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一些人對吃的追求也開始多樣化。
  • 沒想到,「野味」也分有證無證!那什麼「野味」能吃?
    疫情期間,革除濫食野味陋習已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不過," 野味 " 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到底哪些動物才算 " 野味 "?可能很多人至今沒弄清楚。今天,就給大家來一場 " 野味科普 "!到底什麼算是 " 野味 "?
  • 男子手繪「拒絕野味」蝙蝠頭盔,炫酷又拉風
    在山東省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奎山街道西河村,村民宋成軍做的這個「拒絕野味」蝙蝠頭盔,「設計感」爆棚,讓人們知道了什麼是「高手在民間」。(圖/宋成軍提供 文/明之 圖片因手機原因,有些模糊,特殊時期,小編不能上門拍攝,請網友們諒解。)
  • 拒絕野味,你我做起!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拒絕野味管住嘴」已成為全民共識,然而近日有網友指出,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動物小百科》中存在可以吃野味的不當表述。怕了嗎!還敢吃野味嗎!許多畜禽和人類的疫病,如愛滋病、禽流感、新城疫、鼠疫、口蹄疫、狂犬病、尼帕病、猴天花病、西尼羅河熱、登革熱等都來源於野生動物,或者其主要宿主和傳播媒介就是野生動物。據不完全統計,現已發現的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人獸共患病有200多種。
  • 人以什麼理由不食野味
    文/徐賁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教授古人早就知道野味是美味,但古人有不吃野味的禁忌。古人知道野味是美味的,但他們並沒有放任自己,而是把吃野味當作一種舌尖上的禁忌、一種人應該克制的欲望,認為「貪食」是一種不節制的欲望,對於身體和靈魂都是罪惡和危險的。猶太人和穆斯林遵守嚴格的飲食戒律,他們清楚知道可以吃什麼,不可以吃什麼,在吃之前會問自己,這是「潔食」(kosher)嗎?如果不是,那麼就不吃。
  • 疫情成了野味餐館的寒冬,野味經濟是否就此終結?
    說起吃野味,我直到20歲之前都沒有什麼直觀的感受,因為我生長在北方,生活中唯一的野味可能就是山上的蘑菇和野菜了。後來我當兵到了廣西,才發現一個讓我一時不能接受的事實,有的人真的應了相聲裡的說法,「兩條腿的除了人不吃,四條腿的除了板凳不吃,剩下的皆可吃」。從蛇、龜甚至貓都有人吃,真的讓我有些接受不了。
  • 杜絕「疫從口入」,先得讓大家知道「啥是野味」
    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記者王若辰)2月27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杜絕「疫從口入」,先得讓大家知道「啥是野味」》的評論。疫情籠罩下,革除濫食野味陋習已成大多數人的共識。除了問卷中令人「傻傻分不清楚」的選項,很多網友也表達出自己的困惑:很多地方都有人工養殖的蛇和竹鼠,它們算不算野味?如何給孩子解釋「為什麼不能吃野生動物,但可以吃豬牛羊雞鴨魚?」……可見,對於「啥是野味」,不少人還模稜兩可。
  • 百度上線 「拒絕野味」提醒,誤傷電影《土撥鼠之日》
    IT之家2月13日消息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後,百度便上線了「拒絕野味」提示。當用戶通過百度搜索「野味」或其他野生動物時,便會在最顯眼的位置看到「拒絕野味,守護家人健康安全」這句話。百度表示,上線這一提示旨在提醒大家從自身做起,拒絕野味。
  • 親子小食DIY——拒絕野味,我們在行動【一實幼大三班】
    聰明的你一定從電視上、從大人的口中聽到了一個新鮮詞——新型冠狀病毒。那是一種可怕的病毒,人一旦染上就會生病,嚴重的甚至會危及生命。所以我們要遠離人群密集的地方,勤洗手,戴口罩。    那你們知道這種病毒是怎麼到我們身邊的嗎?一些貪吃的人們偷吃了不能吃的野生動物,比如蝙蝠、果子狸等,把它們身上的病毒都帶到了我們身邊。
  • 在國慶假期裡,被吃掉的悲催野味們
    究其原因,人們到底為什麼吃野味?一是好奇,這完全是純粹的無知和獵奇心態,覺得沒吃過的東西就得嘗一嘗,遇事就問能好怎。二是迷信,這部分人深信野生的東西就是健康的、無公害的、純天然的,好吃而且大補……但是野味真的有我們平常食用的雞鴨魚肉好吃嗎?不見得。
  • 飯店裡的哪些「野味」真心不能吃?
    在我國,大多數人對「野味」都是來者不拒的,中國人吃「野味」的民俗歷史悠久,很多老百姓早已習以為常。但近年來,隨著野生動物數量的逐漸減少,國家法律對野生動物保護的日益增強,吃「野味」的法律風險也越來越大。曾有媒體報導了一則因吃「野味」鋃鐺入獄的新聞。
  • 「野味」的英文不是wild food,官方定的這個詞,你小學就認識!
    game 那你該問了 這不是「遊戲」的意思嗎 怎麼成了「野味」了 一起來看英文解釋
  • 失控的野味
    ━━━━━擺上餐桌的竹鼠在鍾南山將「竹鼠」和新型冠狀病毒聯繫起來之前,在廣州工作的林木對於回清遠老家過年充滿期待,其中包括擺上餐桌的各種野味。野味是廣東人的心頭愛。有人形容廣東人什麼都愛吃,尤其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林木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廣東依山傍水,還臨海,物資豐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廣東人偏愛原汁原味。林木說,相比豬、牛、羊、魚,野味的口感更原始純正,沒有摻雜飼料和激素,「在口感和心理上,感覺純天然、無汙染。」
  • 3.15專題一:拒絕「野味」抵制野生動物交易
    原標題:3.15專題一:信陽市場監管局信陽市消協消費警示:拒絕「野味」 抵制野生動物交易編者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信陽市場監管局、信陽市消費者協會將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積極響應2020年「凝聚你我力量」消費維權年主題,採取可行的方式和融媒體平臺等渠道分期發布消費警示、提示,從多個層面開展紀念宣傳活動,加強消費教育引導,幫助消費者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增強依法維權主動性,推動形成消費維權領域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新局面。
  • 野菜,野味與冶豔
    野菜,野味與冶豔,有些像風騷,風格及風情。野菜之野,味苦回甘。野味之香,蕩於鄉野,冶豔之色,濃於心頭。
  • 「野味病毒肺炎」?!證據確鑿!新型冠狀病毒來自野生動物
    面對「野味」,我們還能如此健忘嗎?熱評發展到如此地步,讓人無比痛心,某些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對野味的痴迷和貪婪,釀下了如此大的惡果,讓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目前還沒有看到惡果的下限。
  • 百度聯合果殼上線「拒絕野味」搜索頁特效彩蛋 呈現相關科普知識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百度最新資訊 > 正文 百度聯合果殼上線「拒絕野味」搜索頁特效彩蛋 呈現相關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