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
20萬人在這裡學唱歌
關注後回復「學唱歌」獲取免費教程一份
口腔完我國傳統的歌唱理論根據漢字發音的三個特點歸納為「出聲」「引腹」「歸韻」的咬字過程是很科學的。
「出聲」部分主要由21個聲母來承擔,也稱字頭。「引腹」部分即能延長發響的韻母,也叫字腹。「歸韻」指字音的收尾。我們可以把字音發生過程概括為三個要點:咬字頭、吐字腹、收字尾。
咬字頭。字頭要閉緊或收攏,字頭咬字要重,「重」是針對口腔力量而言的。俗話說「咬字千金重,聽者自動容」,就是強調字頭咬字用力的要求和聲音效果。要求字頭適當加強口腔肌肉的摩擦力量,使「出字」噴彈有力。出字前找準口腔內閉攏的部位,噴彈出字時追求一定的爆發力,有助於帶動整個字音清楚響亮地送出口外。如「我」(W,雙唇收攏);「江」(J,舌前部與硬顎前部擠貼,i,舌面與上顎收攏)。這些全關閉或接近關閉而後衝破阻力發出來的音素不通透、不延長,但很有力量,是帶字音迅速透出口外並決定字音是否清晰致遠的基礎部分。但千萬不能把「重」理解為粗糙、笨拙的猛衝重擊,而是要以巧勁來產生重力。可以說,字正是基礎,要「正」,就要施巧勁,從而讓參與字頭髮音的口腔肌肉準確靈活地調動。
吐字腹。歌唱語言中的字腹是聲音位置的基礎,這與平時的念字發音有著很大區別。歌唱聲音的線條主要就是由各個韻母連貫而成的,聲音是否圓潤,主要取決於韻母發音的準確、連貫、流暢與否。同時,字腹又是歌唱中音色豐富變化的基礎。字腹要鬆開擴充,吐音要圓,「圓」是針對聲音共鳴而言的。「字是骨頭腔是肉」,「腔」可理解為字腹的造型,「字腹」是一個音節中開度最大、色彩最豐富、共鳴最豐滿的部分。因此,圓吐是穩定字音造型、使字頭和字尾有所依附從而達到「字正」且「腔圓」的重要條件。如「我」字中的o,「江」字中的a,「普」字中的u,這個階段發出的是音節中的唯一的元音,如「普」字中的u,有的是多個元音中最響亮的一個,如「江」字中的ia的a,都是整個字音發生過程中最響亮、持續時間最長的音素,是字音的中心和主體。字腹是發聲結合最緊密的環節,是最能發揮共鳴作用的關鍵部分。
字腹發音的口腔動作與字頭相反,不是收緊而是放鬆,儘可能讓氣流在口腔內自由流動,延長音響,充分發揮各共鳴腔體的共振作用。要做到腔圓,字腹的發音應注意咽腔部位適度打開,做到咬字吐字時,既能將字頭字腹拆開,又能圓滑地連貫起來,字腹吐圓後還要具有一定的傾向性,自然流暢,順水推舟地傾向字尾。
收字尾。字尾是字音消失前的收尾階段,是完成字音、決定字意正確表達的重要部分,這正是我們所說的「押韻」或「歸韻」。這是歌詞音樂美的基礎。如「愛」字的i,「江」字的ng,就是字尾,跟組成字頭的音素一樣,字尾都是口腔收攏至完全關閉或接近關閉而發出的音素,字尾收韻要輕,要求把穩定成型的字腹輕巧柔和地收到尾音上來,使字音有個純正、完整的結束。字尾的時值要比字腹短暫得多,力量也比字頭鬆弛輕柔得多。具體的做法是,當字音在字尾上結束時,氣流稍減弱,音量稍收小,肌肉稍放鬆,為下一個字頭的有力噴彈而積蓄力量。
事實上,只有把「咬字頭——吐字腹——收字尾」三步環環相扣,循環反覆,話語流動才會達到連貫清晰、發音準確的效果。第一期聲樂微課堂《歌唱中咬字與吐字的重要性》開始了!大家可以報名學習。
長按下方二維碼
選擇「識別二維碼」,
就可以進入報名頁面了。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也可以進入報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