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好人】郴州何銀寶:返鄉農民工撬動老礦區土地流轉新模式

2020-12-24 郴州新聞網

2015年5月23日,記者來到桂陽縣太和鎮榜山村,看到這裡煙、稻青青,長勢喜人,沒有一丘荒廢的農田。我們驚喜地發現,桂陽第一個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這裡誕生。

 桂陽南半縣是湖南有名的煤礦區,從2004年起,桂陽縣逐步依法關停了各種亂挖濫採的小煤礦,農民紛紛外出打工謀生,大量耕地拋荒。

太和鎮榜山村農民何銀寶也一樣,他的小煤礦被關停後到廣東打工,由於沒有手藝,根本抓不到錢。2012年何銀寶回家過春節時,看到大片荒廢的田野,心裡非常痛心,他想或許留下來種田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於是他租種了拋荒的幾十畝農田,一年下來,居然也有三四萬的收成。2013年,嘗到甜頭的何銀寶,拉攏幾個夥計,租種了本村一千多畝水田。其中有八百多畝已成灌木雜草叢生的荒野,何銀寶只得與夥計們重新奮力開墾。他們採用烤菸、水稻、油菜三熟連種模式,油菜收割後,秸稈用於做綠肥,以此調節土壤性質,有效利用綠色資源。那些沒有外出打工的農民,何銀寶以每人每天60-100元的工費請其到自己的農田裡勞動。當年他們淨賺21萬,何銀寶被評為郴州市種糧大戶。

為了更好地搞好榜山村的土地流轉,何銀寶等5人於2014年正式註冊了桂陽縣聯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防治,實現機械化生產,生產效率顯著提高,還在種子、化肥、農機等方面享受到國家優惠政策。

但是,村裡部分村民要自己耕種,原先零散的田土,不利於何銀寶的合作社進行成片的機械化耕作。何銀寶向村支書何增林求助。

何銀寶說:「我的合作社雖然流轉了村裡大部分土地,但對未入社的村民沒有實現利益均等化,在耕作上可能還使他們處於劣勢,只有通過村支兩委實行統一的土地改革,才能惠及每一位村民。」村支書何增林在了解相關政策後,於2014年冬開始推行農田「數字產權」改革。這種改革就是首先滿足其他8戶自己耕種村民的要求,讓他們按自己原先的農田畝數選擇最好的農田,首先保障他們的水利灌溉,前提是他們自己成片,也不幹擾合作社成片耕作。入社村民流轉的農田則只按自己的農田畝數每年320元每畝收取租金,他們的農田由實物變成了數據,而農田在哪個位置是不確定的。

我們來到榜山村的田野時,何銀寶帶領大夥在田間勞動,何銀寶說:「通過農田「數字產權」改革後,我們合作社所有的農田都連成了片,更加方便機械化耕作與科學性管理,生產效率顯著提高,現在勞動輕鬆多了。」

 (來源:桂陽縣文明辦)


編輯:鄧金秋

相關焦點

  • 【身邊好人】郴州唐慧:辦好殘疾人的「愛心工廠」
    2010年,她從廣東打工返鄉回到家鄉,在桂陽縣城肖家坳珍珠山創辦了一家以招收殘疾人就業為主的湖南慧慧電子有限公司,常年安排60餘名殘疾人在公司就業。經過幾年的努力拼搏和積累,公司逐步發展壯大。2015年年底,唐慧將慧慧電子廠從原來的廠址搬遷到桂陽縣工業園標準廠房。業務進一步擴大,在鞏固和發展慧慧電子廠的基礎上,為了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就業,她還投資200多萬元,新創辦和成立了慧慧服裝廠。
  • 土地流轉的目的是什麼?
    土地流轉的目的是土地集約化,成方連片的土地種植更能發揮大型農機的潛能,現在土地分產到戶,地塊大小不一,過於碎片化,種植的農作物花樣繁多,收穫和種植都不能使用大型農機,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目前農村土地流轉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現象,即親戚朋友流轉的多,專業大戶流轉的少;轉包、出租或代耕的多
  • 民生熱點企劃:農民工「回家的誘惑」
    有了一定積蓄後,他萌生了返鄉創業的想法。但當時村裡道路、溝渠等基礎設施條件很差,創業也沒什麼路子。直到2013年春節,鄧步華收到安縣向歸鄉的農民工發出的返鄉創業倡議書。鄧步華頓時來了興趣,「我回來考察了一圈,覺得幹一番事業的機會到了。」    2014年3月,鄧步華和幾個親戚合計了一番,一口氣流轉了258畝土地,成立家庭農場,發展葡萄產業。
  • 疫情之下大批農民工無奈返鄉,有人卻說這是好事,你怎麼看?
    對於農民工來說,只能返鄉待命了!於是,最近一段時間,各個車站都出現了一波一波農民工的「返鄉潮」。這無疑是不正常的。有人說,農民工返鄉未必不是好事,因為自從農民呼朋引伴進城務工以來,農村的土地逐漸荒蕪,以前的良田如今是雜草叢生,看著真是太可惜了。疫情之下,農民工在城裡無事可做,正好可以把這些土地翻耕一下,讓它長出小麥玉米,或者經濟林木。
  • 湖南建行開展專項活動 服務返鄉農民工
    春節來臨之際,湖南建行集中推出多種特色活動,更好地服務返鄉農民工。專項活動 保障鄉鎮醫保收繳「一年難得回來幾次,社保醫保在家交齊了,在外打工心裡也踏實。」回家過節的周強高興地說。專車服務 助力春運返鄉「感謝懷化建行免費接送我們返鄉過年。」1月17日,在懷化高鐵南站,剛從深圳回家的蒲女士激動地說。為解決春節期間懷化市內車輛少、乘車難的問題,懷化建行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金智惠民·踐行藍海」喜迎返鄉公益活動。
  • 土地流轉流出源頭活水
    農豐村支部書記尹繼平咧著嘴對記者說,「將來土地大部分都會集中在企業、合作社手中,流轉土地就是未來的種地模式。」農豐村的土地流轉是我市土地流轉的一個縮影。12月10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誌社主辦的「中國改革2020年度案例徵集」活動發布50個典型案例名單,我市推進農村牧區土地健康有序流轉作為優秀地方改革創新實踐案例名列其中。
  • 紅花崗區開展「情系農民工·溫暖回家路」服務返鄉農民工活動
    春運期間,為了給農民工平安返鄉、順利返崗提供優質服務,把寒流轉化為暖流,傳遞正能量。    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為過往的返鄉農民工免費贈送方便麵、春聯、福字等物品,並向他們宣傳了《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尤其對職工維權等方面知識進行詳細講解,讓農民工朋友在返鄉旅程中感受到關懷和溫暖,切實做好春節期間返鄉農民工服務工作
  • 【身邊好人】郴州吳二鳳:在山村展翅的金鳳凰
    吳二鳳,女,桂陽縣仁義鎮人,1989年中專畢業參加工作,1997年下崗後在桂陽縣城務工,2014年返鄉創業,2015年在桂陽縣仁義創辦鳳凰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2016年創辦桂陽縣仁義創業服務協會,2017年在桂陽縣仁義創辦桂陽縣優樂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
  • 情系農民工 濃濃家鄉情——市婦聯歡迎農民工兄弟姐妹返鄉過春節
    情系農民工 濃濃家鄉情——市婦聯歡迎農民工兄弟姐妹返鄉過春節 2020-12-23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80.6萬農民工返鄉興起「創業經濟」
    省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去年12月初,全省返鄉創業農民工累計80.6萬人,實現創業產值6200億元,吸納就業311.7萬人。  為何選擇返鄉創業?  「創業經濟」興起背後,是返鄉創業人數逐年增加。  「從2015年開始,全省返鄉創業農民工每年新增量5萬人左右。」省人社廳農民工工作處副處長趙華文介紹。
  • 引導返鄉農民工服務農村 鄉村振興呼喚領頭雁——訪中國人民大學...
    多渠道促進農民工  返鄉就業創業  【記者】返鄉農民工是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從農村發展現狀來看,要實現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的目標,有哪些重點工作要做?  【鄭風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還是在「三農」領域。
  • 小店經濟點亮農民工返鄉創業新生活
    閱讀提示 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不能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在當地發展小店經濟的政策推動下,或創辦小店自主創業,或進入小店打工解決就業。截至目前,重慶全市創辦返鄉創業經濟實體已累計達到38萬戶,吸納就業人員172萬人。專家認為,激發小店經濟活力,能暢通城市經濟活動的「毛細血管」,也是穩就業、推動經濟復甦的重要途徑。
  • 百名記者進百村|船山區老池鎮福龍村:近2000畝土地在流轉中煥發活力
    李四海 攝脫貧致富經船山區老池鎮福龍村路通產業興近2000畝土地在流轉中煥發活力寬敞整潔的水泥路,整齊劃一的小洋樓,漫山遍野的桑樹,不時從身邊開過的小車近年來,福龍村兩委開啟「能人回引」模式,反覆向外出的農民工及農民企業家介紹福龍村的經濟發展現狀和返鄉創業各項優惠政策,對適合他們創業的項目進行集中推介。 經過不懈努力,越來越多有能力、有資金又有返鄉創業願望的外出務工者和農民企業家把適合的產業轉移回福龍村。船山區睿曦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 這個村 流轉土地有高招(經濟聚焦)
    「又要水好,又要連片,還要能保證土地長時間穩定流轉,哪怕我是村裡人,這樣的地方也不好找。」陳鋼說,「好不容易看中了一個好地方,還要一家一戶去談流轉,難以協調一致。」 想到朋友說起過,江背鎮陽雀新村有一個村裡的土地流轉「交易所」,陳鋼決定去找村黨支部書記譚建軍聊聊看。
  • 哈增友到匯川區調研農民工返鄉入鄉創業工作
    12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司長哈增友一行到匯川區調研農民工返鄉入鄉創業工作。哈增友一行先後來到貴州夢潤農民工返鄉下鄉創業園、夢潤農民工之家、中國農民工返鄉創業創新陳列館等地,詳細了解匯川區農民工返鄉入鄉創業工作開展和相關政策、幫扶措施落實等情況。
  • 貴州畢節:博士後陳潤華的返鄉創業路(6)
    新華社照片,赫章(貴州),2020年3月22日貴州畢節:博士後陳潤華的返鄉創業路3月22日,在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雙坪鄉貴州九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中藥材種植基地,陳潤華(前)在篩選中藥材半夏種子。2017年底,因父親的一場意外變故,在上海一所高校做研究員的他辭職返鄉。2018年初,在家人支持下,陳潤華把多年的積蓄拿出來,成立了貴州九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赫章縣雙坪鄉發展中藥材種植,完成了從博士後到返鄉創業者的角色轉變。
  • 河南省2020年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園區等一批名單公示
    河南省2020年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園區、示範項目和返鄉下鄉創業助力脫貧攻堅優秀項目擬定名單公示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豫政辦〔2016〕135號)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河南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縣評審認定辦法
  • 吸引新泰1.4萬名外流農民工「回遊」
    因為地瓜種得好,左明臣還被評為泰安市首屆「十大返鄉創業農民工」。其實,左明臣只是新泰市眾多返鄉創業農民工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新泰市不斷完善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組織領導、政策扶持、平臺支撐、培訓服務的體制機制,引導在外務工人員項目回遷、資金回流,初步形成了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新格局,推動了全市農民工從「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的快速轉變。
  • 伊川縣路廟村:「歸雁創客」顯身手 返鄉創業姊妹花
    這個葡萄園的主人就是返鄉創業的路素琴。2017年春節剛過,路素琴決定回鄉創業。經過精心考察,2018年,路素琴在路廟村流轉了53畝土地,種植「陽光玫瑰葡萄」,並在葡萄大棚裡套種草莓和西瓜,開展立體種植。兩年多來,路氏精品葡萄觀光園已累計為全村帶來160餘萬元的收入,帶動105戶貧困戶脫貧。妹妹路琴琴看到回鄉創業有奔頭、有甜頭,也義無反顧地加入進來,為姐姐直播帶貨。
  • 平頂山市80後小夥兒王金圈 返鄉創業建苗圃蹚出生態致富路
    1980年出生的王金圈,是土生土長的銀王村人,他返鄉建苗圃已經16年了,把600餘畝土地變成了「錦繡田園」。王金圈小時候家境貧寒,輟學後一直在外地一家苗圃打工,成為苗木種植的行家裡手。由於父母年齡越來越大,無力打理家裡的幾畝地,2004年春節,王金圈回到了農村老家,決定發揮特長,利用自家的幾畝承包地,種植綠化苗木。  誰知,老天和他開了一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