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改變村民零散的種植方式,2019年,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八一鄉農豐村實施600畝土地大破大立,將村民零散的土地連成片,配套了渠和路。
今年上半年,農豐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牽頭,引進朝天椒種植項目,以每畝地每年800元的價格從村民手中流轉了500畝土地,為重慶老乾媽食品公司種植朝天椒。
今年6月份,記者在農豐村採訪,遇到十餘位村民正在為長勢旺盛的朝天椒鋤草,一位村民告訴記者,打工鋤草一天工資150元,前一段時間栽種苗時他幹了十天,淨賺1500元。
「光朝天椒這個項目,一年最少用3000個日工,一個日工150元,村民就能賺45萬。」農豐村支部書記尹繼平咧著嘴對記者說,「將來土地大部分都會集中在企業、合作社手中,流轉土地就是未來的種地模式。」
農豐村的土地流轉是我市土地流轉的一個縮影。12月10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誌社主辦的「中國改革2020年度案例徵集」活動發布50個典型案例名單,我市推進農村牧區土地健康有序流轉作為優秀地方改革創新實踐案例名列其中。
全市29.24%土地實現流轉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累計流轉土地面積321.59萬畝, 佔實際耕地面積1100萬畝的29.24%。流轉總戶數9.68萬戶,籤訂流轉合同6.09萬份,合同面積220.55萬畝,主要通過四種類型進行流轉——
種養大戶引領型。種養大戶流轉土地實行規模化、機械化經營,在自己增收的同時帶動周邊農戶共同致富,這種類型的土地流轉面積達250.1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77.8%。
企業租賃經營型。以中泰、鮮農、秋林、聖牧高科等公司為代表的龍頭企業或農牧業公司通過租賃的方式集中土地進行規模經營,建立標準化原料和飼草料基地。這種類型的土地流轉面積達54.01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16.8%。
合作經濟組織帶動型。農牧民通過組建專業合作社提高組織化程度,增強抵禦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的能力,組建的合作社集中流轉土地開展規模經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這種類型的土地流轉面積達14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4.4%。
家庭農牧場集中經營型。家庭農牧場通過轉包、租賃形式集中土地,發展規模經營。這種類型的土地流轉面積達3.48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1%。
建立保障機制,引導土地流轉
按照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關於引導農村牧區土地草原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牧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實施意見》要求,市委、政府2019年3月和2020年2月先後出臺了《關於引導農村牧區土地草原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牧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實施意見》和《巴彥淖爾市推進土地流轉實施辦法(試行)》等文件和政策,積極引導各類組織和個人參與土地流轉,促進流轉主體多元化,使土地流轉從以前單一的農戶之間小範圍流轉向農牧業企業、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等參與方向發展,推動農牧業產業規模化、專業化經營。
目前,全市已建立了市、旗縣區、鄉鎮三級土地流轉服務中心,主要做好流轉前的供求信息收集、發布,流轉中的規範合同籤訂,建立流轉臺帳,流轉後的合同匯總、登記和備案等工作。為了推動土地流轉快速發展,各旗縣區都將土地整理、中低產田改造、菜籃子工程、設施農業、規模化養殖和新農村建設等項目向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種養大戶傾斜,不僅加強了農牧業生產的基礎設施建設,而且提高了建設標準,擴大了建設規模,有些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納入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商品生產基地範圍。
土地流轉,流出農業生產源頭活水
2019年,烏拉特中旗邦聯農牧專業合作社流轉了2000畝耕地用於花生種植。通過產業效益分析,玉米市場價格0.75元/斤,畝產2200斤,毛收入1650元/畝,支出600元/畝,純收入1050元/畝;花生市場價格4元/斤,畝產580斤,毛收入2320元/畝,支出860元/畝、純收入1460元/畝,每畝收入較常規農作物增加410元,實現農業增收82萬元。
巴彥淖爾市鮮農農牧業專業合作社以每年每畝800元流轉農戶耕地,公司與農戶籤訂土地流轉合同後,由鮮農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設計建造溫室,建成後長期低價承包給流轉土地農民及貧困戶、下崗職工、返鄉創業大學生種植,公司提供免費的技術服務和低於市場價的生產資料,對溫室採取統一管理並負責所產蔬菜的收購、包裝及銷售,實現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見效。流轉土地農民也可在園區務工,從事溫室建造、農作物種植、蔬菜分揀包裝等工作,人均年工資性收入3萬元左右。
土地流轉,流出農業生產源頭活水
我市土地流轉使農村部分土地向種地能手適度集中,實現了土地分散經營向規模化、專業化經營的過渡,改變了過去農戶粗耕、粗種,地塊零星分散不便耕作和一家一戶難以解決的問題,催生出一大批新型種養專業大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和農牧業龍頭企業,輻射帶動周邊農村、農民的發展,促進農業開發。
土地的集中流轉也使得農牧民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使農牧民得到了生產技術、信息、銷售等方面的快捷服務,對加快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和農村牧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目前,我市各旗縣區均設立了電商產業園區,以「天賦河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大力發展農畜產品網絡銷售。依託乳肉、炒貨、糧油、瓜果蔬菜等特色產業,利用羊畜產品電子交易平臺、「易供銷」電商平臺、渤海商品交易所、巴美聚划算等平臺開展電商銷售。線上線下農畜產品營銷同步推進。
我市支持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建立國際市場營銷渠道和信息平臺,重點開拓蒙古、俄羅斯、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全市優質特色農畜產品現已成為自治區農畜產品出口的「主力軍」,出口商品涉及86個國家和地區,深受海外消費者青睞。
農村土地流轉推動了農牧業結構調整,促進了特色農牧業發展,強化了農村牧區經濟的市場導向。隨著農牧業適度規模經營推進,特色鎮、專業村不斷湧現,初步形成了一批區域特點明顯、產業特色鮮明、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板塊,促進農牧業結構不斷優化,增強農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有力地帶動了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
農村土地流轉使一部分不願從事種植業生產的農民、從事非農產業的農民逐步讓出農村土地經營權,從土地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轉移到二、三產業。
從轉出方看,一方面增加了地權流轉收入,另一方面外出務工也獲得新的經濟來源。我市土地流轉費用每畝200~800元之間,參與流轉的農戶戶均1年可獲得流轉收入6000~10000元,土地流轉後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有的外出務工,有的被規模經營企業、合作社或種養殖大戶返聘,有的自主創業,從事餐飲服務、汽車修理、建築等行業,收入比以前成倍增加。
來源:巴彥淖爾日報記者 楊志利
圖片:楊志利 齊鴻雁 焦世聰 胡東育 呂園
[責任編輯: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