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稍稍喘了口氣的我司,終於抽空繼續開始了內部訪問。誓要把導師們的寶藏統統挖出來。
本次我們請了傳統行業市場的代表,Isobel老師。
Q:之前我們採訪過Haley老師,她是新媒體行業的市場代表,這個行業的marketing工作對於畢業生來說還不算特別難找,但是相對於傳統行業來說,marketing就非常難了找工作了。這是為什麼呢?
A:主要還是招人確實是真的少。我是我們團隊裡最年輕的,可想而知他們對於畢業生確實沒有什麼需求。
比如說我們公司,全球員工好幾萬人。但是只有幾支marketing團隊,比如歐洲區、北美區這樣。每個區一個團隊。整個亞太地區只有一個團隊,主要團隊駐紮在澳大利亞,其他國家或地區只安排一個人,中國一人、日本一人、新加坡一人...這個人負責整個國家市場的運作。
而且公司並不是說非常著急一定要在什麼期限內招到這個人,招不到合適的寧願不招,有些國家的市場就一直空在那沒人做,寧缺毋濫,對招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Q:那麼其他行業呢?也是這樣少的團隊嗎?
A:網際網路和新媒體行業會好一點,但是其他的行業和我們差不多甚至更少。一般正兒八經有marketing部門的公司,招聘的人數就不多。國內的話,很多私企和國企都沒有正經的marketing部門。有些是叫品宣、有些叫企業文化部之類的。
現在學市場和不學市場的人都想做市場,可偏偏企業招人少,又更喜歡有經驗的人,不太喜歡招畢業生,這樣就造成了競爭壓力巨大。
Q:如果條件這麼困難,還是很想去做市場呢?
A:如果真的想在marketing行業好好紮根的話,實力耐心運氣缺一不可。可以考慮曲線救國,比如先找一家中小型企業的市場部門努力學習,等有經驗了再跳去大的平臺。或者在本科期間抓住各種實習機會努力拿return offer。
如果不能一步到位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就慢慢來咯。
Q:聽說湯森路透這次的申請也非常不容易,過程很長,有沒有什麼可以和大家分享的?
A:我這個是experience level的申請,和畢業生還是不同的。不過還是可以說說考點。
整個申請流程是5輪面試,周期長達20多天,每次面試時間都在一個小時以上。
第一輪HR面——考察motivation、在崗穩定性
第二輪異國同級別manager面——考察跨時區工作能力以及與海外團隊溝通協作的能力
第三輪大boss面——考察與合作部門的合作能力,以及對部門關係的理解
第四輪現場寫分析報告——考察業務硬實力
第五輪部門大boss終面——綜合評判+員工匹配度
(找工作很多時候跟談戀愛是一個道理,雙方得看對眼才能更好地合作)
Q:之前Mia老師也說過,申請過程中經歷的每個環節都是和你將來的日常工作息息相關的,都是每天要用的能力。你這個申請環節也是,都是完全和工作相關的內容。
A :是的,每一輪面試實際上都是在為日後的工作做鋪墊,考察的這些東西也都是日後實實在在地要用到的。我們以前在招聘畢業生時也是這樣,得看你是不是能融入團隊、和團隊的價值觀氣場合不合、你是不是真的有能力能勝任這份工作。
FC有話說
希望大家能踏踏實實自己準備,提高各方面能力。就算你真的靠種種方法(買答案、演戲)入職了,你的真實實力在日後的工作中還是會暴露無遺,不要以為成功入職了就穩妥了哦,工作之後還有各種大大小小的考核,考核不成被fire掉的人也不是少數。
所以請大家少動點歪心思,只有踏踏實實地提升自己才是正事。投個十幾二十家公司才拿一張offer是很正常的,不要灰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