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拿獎拿到手軟的經典香港電影,他們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2020-10-19 電影師叔

10.第31屆獲獎最多影片:《桃姐》 /評分:8.3分

  《桃姐》是2012出品的一部文藝電影,由香港許鞍華執導,劉德華、葉德嫻、王馥荔、秦海璐和黃秋生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1年9月5日在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並獲得該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 。電影是以人命名的電影,講述一位生長於大家庭的少爺羅傑(劉德華飾)與自幼照顧自己長大的家傭桃姐(葉德嫻飾)之間所發生的一段觸動人心的主僕情。

  影片放棄了煽情的手段,以極冷靜,堅決不肯往前多走一步的態度來表現這一段旅程。冷靜和克制是這部電影打動人的地方。第二次中風,躺在病床上,牧師握住劉德華和桃姐的手一起閉目向上帝禱告,這時桃姐偷偷睜開眼睛,看正在閉目祈禱的劉德華,這的確是這部電影最讓觀眾感動的一幕。

9.第2屆獲獎最多影片:《投奔怒海》 /評分;8.4分

  《投奔怒海》是由許鞍華執導,由林子祥、劉德華、馬斯晨 、繆騫人等主演的中國香港劇情片,主要講述了1975年越共解放越南,日本記者芥川在峴港現場採訪當時實況。三年後芥川重遊舊地,認識了琴娘一家,並拍攝了不少珍貴照片的故事。

  該片成為香港新浪潮的又一經典力作,並獲得1500多萬港元的票房,刷新本地文藝片票房紀錄。該片是劉德華的電影處女作。

8.第10屆獲獎最多影片:《阿飛正傳》 /評分:8.4分

  《阿飛正傳》由王家衛執導,張國榮、張曼玉、劉嘉玲、劉德華、張學友、梁朝偉主演。此片描述了一位孤傲、叛逆青年的內心世界,真實再現了香港普通青年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狀況。

  1991年,影片在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獎項。張國榮憑藉《阿飛正傳》獲得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2005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選出「100部最具代表性的中國電影」,《阿飛正傳》名列第三位。2008年,《阿飛正傳》在韓國重新上映。

7.第14屆獲獎最多影片:《重慶森林》 /評分:8.6分

  1993年,香港半山電梯正式啟用。攝影師杜可風剛巧居住在電梯附近,每天從窗口就能看到人們乘電梯在中環與半山間往來的匆匆身影。在王家衛看來,這與自己從小長大的尖沙咀有著巨大差別,於是便萌生了拍攝反映香港白天與黑夜不同生活的電影,影片《重慶森林》由此誕生。

  《重慶森林》由王家衛執導,林青霞、梁朝偉、王菲、金城武等主演。影片講述了兩個愛情故事:失戀的警察與神秘女殺手一段都市邂逅以及巡警663與快餐店女孩的愛情故事。1995年,該片獲得了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獎項。

6.第16屆最佳影片:《甜蜜蜜》 /評分:8.6分

  一部《甜蜜蜜》獲得了香港金像獎11項提名,9項大獎:最佳影片、導演(陳可辛)、編劇(岸西)、女主角(張曼玉)、男配角(曾志偉)、攝影(馬楚成)、美術指導(奚仲文)、服裝造型設計(吳裡璐)、音樂(趙增熹),那一年《甜蜜蜜》真的是風光無限。

  1996年正值香港回歸前夕,也是一代歌后鄧麗君逝世年。電影藉助這一特殊時代背景,講述了20世紀末期香港新移民的艱辛歲月,並以鄧麗君的歌曲《甜蜜蜜》貫穿始終,成功抓住兩岸三地中國人的共通情感。影片劇情始於1986年,終於1995年鄧麗君驟逝當天,在中國出現移民潮的大背景下,通過小人物的命運展現了香港回歸前十年的歷史變遷。

  1997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二位。

5.第22屆獲獎最多影片:《無間道》/ 評分:8.6分

  無間道是香港電影的救市之作,幾乎承包了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全部獎項。

  警匪題材無疑是香港電影頗善把控的類型,而《無間道》則是該類型中的巔峰之作,它將警匪的關係予以了一種互換式的呈現,緊湊且不失分寸的敘事架構,孰善孰惡所孕育而出是極佳的懸疑觀感,用宿命所渲染無法更替的悲情,人性的深度在此無間得以耐人尋味的深掘。

4.第6屆獲獎最多影片:《英雄本色》 / 評分:8.7分

  《英雄本色》由吳宇森執導,狄龍、張國榮、周潤發主演,是當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1987年這部電影在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上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等獎 。

  《英雄本色》盡情地發揮了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兄弟情」、「雙槍」等標籤式電影語彙,揭示了在善惡之間擺蕩的人性。影片並非港臺江湖黑幫的內幕暴露,亦非社會現實的反映,而是活脫脫英雄神話的再造,完全是創作者的主觀願望,感情的投射。

3.第12屆獲獎最多影片:《籠民》 / 評分:8.8分

  1993年,張之亮執導的《籠民》,一舉拿下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男配角四項大獎,拿獎本身當然說明不了什麼,但是相比同時提名的其他四部,《92黑玫瑰對黑玫瑰》,《阮玲玉》,《武狀元蘇乞兒》和《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這片子實在冷門到了一定境界。

  香港電影從來都不缺乏小人物,但是青睞的,往往是發哥那種布衣俠士或者星爺那樣的草根英雄,市井生活被當作主人公的背景,嘻笑調侃,插科打諢,遠離政府更加遠離政治。但《籠民》不同,這是一部真正把鏡頭對準了弱勢群體和社會問題的電影,以紀錄片的嚴謹和細緻加上文藝片的暗示與象徵記錄大時代中的些微小事。它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主角,而是直接將舞臺讓給眾生。

2.第34屆獲獎最多影片:《黃金時代》 / 評分:8.8分

  《黃金時代》由許鞍華執導,李檣編劇和監製,湯唯,馮紹峰,王志文,朱亞文等主演的電影。影片以民國時代為大背景,以民國傳奇女作家蕭紅特立獨行的人生以及愛情經歷為引子塑造當年一群意氣風發的熱血青年,還原了一個充滿自由理想、海闊天空的時代。

  它是一部非常詩化的電影,跟別的比電影相比完全不一樣,它有非常詩意的結構,在電影中間有一些畫面是非常詩化的,而且蕭紅這個角色也是很詩意化的。

1,第15屆獲獎最多影片:女人四十 / 評分:8.8分

  90年代,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誕生了許鞍華、王家衛、徐克、吳宇森等一批新導演,他們從電影幕後走到幕前,本著對電影的熱誠,及年輕人特有的創意和社會觸覺,拍出不少充滿個人色彩的電影作品,為香港電影打開嶄新的一頁。

  《女人四十》正是這個時期傑出電影的代表,被稱為許鞍華從影以來拍得最好的一部文藝片。在第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它一共包攬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六項大獎,稱為金像獎至今無法被人逾越的經典。

  自此後,許鞍華稱為那個粘單香港電影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相關焦點

  • 10部拿獎拿到手軟的經典香港電影,他們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該片成為香港新浪潮的又一經典力作,並獲得1500多萬港元的票房,刷新本地文藝片票房紀錄。該片是劉德華的電影處女作。此片描述了一位孤傲、叛逆青年的內心世界,真實再現了香港普通青年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狀況。  1991年,影片在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獎項。張國榮憑藉《阿飛正傳》獲得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2005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選出「100部最具代表性的中國電影」,《阿飛正傳》名列第三位。2008年,《阿飛正傳》在韓國重新上映。
  • 【盤點】張家輝經典電影top5,最後一部拿獎拿到手軟
    但你可能不知道,在香港電影界,張家輝對事業也是出了名的拼命,對演戲有著近乎偏執的熱愛。正是這份熱愛,使得這些年也為我們奉獻了許多好看的作品。 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張家輝經典電影top5,最後一部憑藉著演技,拿獎無數。
  • 「盤點」張家輝經典電影top5,最後一部拿獎拿到手軟
    但你可能不知道,在香港電影界,張家輝對事業也是出了名的拼命,對演戲有著近乎偏執的熱愛。正是這份熱愛,使得這些年也為我們奉獻了許多好看的作品。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張家輝經典電影top5,最後一部憑藉著演技,拿獎無數。
  • 畢贛導演的《路邊野餐》,拿獎拿到手軟,為何還被稱作「爛片」?
    五年前,26歲的畢贛,帶著自己的處女作《路邊野餐》橫空出世,憑藉著這部影片拿獎拿到手軟,在電影圈內一鳴驚人。但是再來看看這部電影拿到的這些獎項。那麼為什麼會有觀眾認為它是爛片呢,看過這部電影的小編認為,他們說這部電影是爛片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 《大世界》一人完成95%工作的電影,PPT動畫,拿獎拿到手軟
    看完了《刺痛我》之後決定去看《大世界》的,自亮相以來,《大世界》是一路拿獎拿到手軟,並且一舉殺進了三大電影節,甚至在柏林電影節拿的是最佳影片的提名。繁華大都會的另一邊,是不斷向內陸延伸的土地,城鄉結合部、小鎮、山村,無數看似「未開化」的人。
  • 《七十七天》後,西藏電影再發力|又一部藏文化電影拿獎拿到手軟!
    本次拍攝調集了眾多有獲獎經歷的優秀創作人員進藏,先後在米林縣、工布江達縣、巴宜區取景,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拍攝,完成本部作品。影片表現了濃鬱的西藏文化和民俗,西藏人的淳樸和真摯,集中反映了藏族精神特質及民族性格。
  • Beyond御用填詞人劉卓輝給張學友寫了這首歌,讓歌神拿獎拿到手軟
    本文導語:香港歌神張學友有無數首經典歌曲,他也曾獲獎無數,但只有這首歌才能稱之為巔峰之作,它幾乎包攬了當年香港樂壇上所有的獎項。張學友,1961年7月10日出生於香港。他從小就十分喜歡唱歌,1984年參加首屆香港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並取得了冠軍,隨後他便籤約寶麗金開始正式踏入香港樂壇。在張學友的三十幾年歌唱生涯中,他用自己獨特又深情的嗓子演繹出了一首又一首經典的歌曲。像《祝福》《餓狼傳說》《遙遠的她》《李香蘭》《只想一生跟你走》《月半彎》等歌曲至今仍深受人們的喜愛。因為自己的金曲實在太多了,張學友也是各種獎拿個不停。
  • 拿獎拿到手軟,易烊千璽又被提名最佳男主,和這幾部電影角逐影帝
    和其他電影節頒獎活動一樣,到時候能看到各大明星走紅毯,一睹他們風採。光是此次提名,《少年的你》就有11項,自然是少不了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導演獎了。,易烊千璽和周冬雨兩人憑藉這部電影也是獲獎無數,拿獎拿到手軟呀。
  • 趙薇出演《親愛的》拿獎拿到手軟,人物原型卻狀告劇組:不能原諒
    趙薇出演《親愛的》拿獎拿到手軟,人物原型卻狀告劇組:不能原諒說起趙薇在中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趙薇在結婚生下小女兒,4月之後,演藝之路也開始逐漸轉向幕後了,現在已經很少見到她在大螢屏上出現了大多數都是做一些幕後導演的工作。
  • 他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建築師,拿獎拿到手軟,改變了人類的建築審美觀
    談起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就少不了提英國著名建築師諾曼·福斯特,他是當今世界上最有成就的建築師之一,已獲685項獎勵,可謂拿獎拿到手軟,其許多作品已成為20 世紀的不朽之作,改變了人類的建築審美觀。
  • 如果王維、李白當導演,他們會不會拿獎拿到手軟?
    作為一名電影導演,能夠獲得奧斯卡金獎可能會揚名內外,而能斬獲一個坎城電影節的獎項,仿佛才是得到了最終認可,畢竟多少年來坎城一直是定義藝術電影的權威。詩意敘事、蒙太奇手法、長鏡頭……這些看似抽象的名詞構成了經典的電影場景。不過這些看似很現代的手法,對於唐朝詩人們可能並不陌生,如果穿越時空跨度,讓唐朝的詩人帶著自己的作品參加坎城電影節,或許真的會拿獎拿到手軟。
  • 22歲進邵氏拿獎拿到手軟,39歲被踢出局,73歲與妻子恩愛如初
    80、90年代的香港電影是多少人的童年回憶,不僅是那一代人,如今的年輕人對那時候的電影記憶也是格外深刻,最經典的莫過於英叔的殭屍片系列,洪金寶的武打電影。還有警匪片。大部分人的記憶中,一定都對這句「我不做大哥很多年了。」的臺詞記憶深刻。這是《英雄本色》中宋子豪說出的話,也成為了一代人心中的經典臺詞。
  • 曾經的一代俠女,出道40年拿獎到手軟,如今60歲卻仍孤身一人
    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香港電影特別的流行,特別是一些武俠片,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下曾經被大家稱為俠女的香港女演員惠英紅。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惠英紅被某位知名導演所發掘,從此有機會能在《射鵰英雄傳》中飾演穆念慈,也正是由於她的舞蹈功底,為她在電影中優美流暢的武打動作奠定了基礎,惠英紅因此大紅大紫,成為當時香港武打明星中最賺錢的一位,令大家所羨慕。
  • 她是老戲骨媽媽專業戶,高齡產子遭丈夫拋棄,拿獎拿到手軟
    她一直在拿獎的狀態中,簡直開掛了,真是拿獎拿到手軟了。在兩年之後,奚美娟又靠著《假女真情》拿到了金鷹獎。2000年的時候,參演了《紅色康乃馨》的她,靠著這部影片中的一個反派的角色拿到了飛天獎。演反派,還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這在演藝圈中已經算是比較罕見了。4年之後奚美娟又再次拿到了金鷹獎。而在2017年的時候,她終於在中美電影節上拿到了傑出成就獎。
  • 《甘十九妹》播出24年,尹劍平熬成了元芳,顏丙燕拿獎拿到手軟
    對於武俠類影視作品,我想大部分觀眾的視線都會集中在香港影視圈,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天龍八部》、《雪花神劍》等一部部既叫好又叫座的武俠作品可以說讓我們看得如痴如醉。除了中國香港之外,中國臺灣以及新加坡偶爾也會誕生幾部佳作,如《雪山飛狐》、《倚天屠龍記》、《蓮花爭霸》、《絕代雙驕》等等。
  • 拿獎拿到手軟,在香港要等一個月才能吃到的店,終於來了!
    鮨文餐廳在香港有兩家店,創辦不到三年,就不斷拿獎。人氣高到光是預約就要等上一個多月...現在,他們來深圳了!文師傅給小vi展示了精湛的刀功。師傅製作每件料理前都會用手沾下冰水,這是為了讓皮膚保持溼度,方便手握,也是為了是讓手部維持在一定的溫度。
  • IU李知恩:拿獎拿到手軟,永不止步的音樂魔王
    我們總說評價一個歌手是多方面的,而iu近乎是全能的,縱然以她的形象和其他方面造詣來說她也在她這個年紀早早地登頂了娛樂圈。IU先被人感知到的實力是唱,和所有以氣息和共腔來評判的方式完全不同,她能把音樂中的情感全部表達出來,因為這些歌都是她譜寫的,有著不可比擬的主場優勢,而且她並沒有悠長的呼吸卻憑藉技巧覆蓋這一缺陷,在每一個顫音的處理上她都表現出技近乎道的精彩把控。
  • 「拿獎拿到手軟」的明星院長落馬 牽出醫藥領域黑色利益鏈
    央視網消息:在公眾眼中,他曾「拿獎拿到手軟」,一度被業內人士稱為「中國醫管界英雄」。然而私下裡,他卻獨斷專行,以權謀私。
  • 她是一個被遺忘的絕世美人,入行多年拿獎拿到手軟,卻始終不火
    要問娛樂圈裡的女星現在誰最火,趙麗穎、楊冪、唐嫣,這些女星火是非常火爆,可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她們都屬於流量女星,自始至終沒有獲得過什麼有水準的大獎。然而娛樂圈裡有這麼一位女星,她是一個被遺忘的絕世美人,入行多年拿獎拿到手軟,卻始終不溫不火,她就是殷桃。
  • 香港電影:一個經典的時代
    97香港回歸,香港和內地的交往更為密切,到2003年,CEPA的籤訂,內地不再把港片視為進口片。2003年後,兩地合拍電影成為一種趨勢。也是在2003年後,我們統稱「華語新時代」。對於2000年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幾乎沒有關於香港電影的概念。2003年後,兩地合資片越來越多,《投名狀》、《長江七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