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一個經典的時代

2021-01-10 漫談光影

97香港回歸,香港和內地的交往更為密切,到2003年,CEPA的籤訂,內地不再把港片視為進口片。

2003年後,兩地合拍電影成為一種趨勢。

也是在2003年後,我們統稱「華語新時代」。

對於2000年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幾乎沒有關於香港電影的概念。

2003年後,兩地合資片越來越多,《投名狀》、《長江七號》等等。

內地電影和香港電影的界限越發模糊,傳統港片裡的元素正在逐漸消失。

可是對於80後、90後這代人來說,香港電影早已融合在這一代人的血肉裡。

60年代的邵氏,70年代的嘉禾,80年代的新藝城,90年代的銀河映像。

這幾個電影公司的名稱,究竟有著多少人的童年。

邵氏主將:胡金銓、張徹、劉家良。

嘉禾主將:以洪金寶、成龍為代表的七小福以及早期的李小龍。

嘉禾主將:以許冠文為代表的許氏兄弟。

新藝城七怪:麥嘉、石天、黃百鳴、曾志偉、泰迪羅賓、徐克、施南生。

其後的吳宇森、王家衛、銀河鐵三角「杜韋遊」等等。

那是一群了不起的人,他們抒寫了一個輝煌的時代,同時他們也是見證了一個時代的歷史的人。

香港電影雖不復當年那般繁榮,但港片已經深深的融進了一代人的血肉裡,因為那是一個讓人無比懷念的時代。

林正英的殭屍道長。

小馬哥的風衣墨鏡。

聶小倩的空靈哀怨。

令狐衝的慷慨豪邁。

《龍門客棧》的快意恩仇。

《東邪西毒》的喃喃自語。

《大話西遊》的他好像一條狗。

李小龍,七小福的功夫天下。

吳宇森、銀河映像的槍聲四起。

王家衛的上海情懷。

徐克胡金銓的江湖世界。

許氏兄弟和周星馳的笑聲漫天。

黃霑張國榮的不老旋律。

香港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殖民歷史、移民歷史,造就了香港文化的多元化。

而上世紀的英政府又不像新加坡,對文化採取專政的政策。

文化上的多元化極大的發揮了創作上的自由,雖然香港電影有分級制度,但依然無法阻止香港電影人拍片類型之廣泛。

上世紀的香港電影,無疑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

香港,有著多元化的文化,政府對文化採取放任政策。

在80年代,經濟的高速騰飛以及一批西方留學的電影人學成歸來。

邵逸夫的無線藝員訓練班從80年代開始,不斷向香港電影輸入臺前幕後的各種人才。

80年代,香港電影新浪潮之後,同時獨立製片的新起。

在電影創作上開始自主化,題材呈現多元化和風格多樣化。

在80年代,香港電影開始步入黃金10年,各種類型片層出不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洪金寶的靈幻功夫喜劇《鬼打鬼》。

成龍的功夫喜劇《蛇形刁手》。

很有淵源的警匪喜劇在80年代再次席捲而來,其中以吳耀漢捲毛的《神勇雙響炮》為代表。

新藝城的鬼怪喜劇《小生怕怕》;合家歡喜劇《八星報喜》;校園喜劇《開心鬼》;摩登喜劇《鬼馬智多星》。

都市動作喜劇《福星系列》和《最佳拍檔系列》。

還有王晶的賭片,吳宇森的槍戰片,徐克的武俠,王家衛陳可辛的文藝片等等。

即使那個時期的香港電影毫不羞恥的抄襲西方電影元素,像《最佳拍檔》抄襲西方的白頭神探、007。

但香港電影結合本土題材,香港電影人以其獨特的創新理念,在本土化的同時又不乏創新與突破,拍攝出一批極具震憾性又讓人耳目一新的電影。

《倩女幽魂》、《英雄本色》、《賭神》、《最佳拍檔》、《阿郎的故事》、《蜀山》、《監獄風雲》、《笑傲江湖》、《黃飛鴻》等等。

對於演員。

那個時候,明星制度只是剛剛興起,還沒有現在這麼猖獗。

那個年代的電影演員幾乎都是從草根走上來,明白生活的各種酸甜苦辣,他們知曉吃苦的重要性。雖然沒有特技,但他們有演技。

而成龍洪金寶,藝高人膽大,各種玩命特技。這不單單是吃苦敬業所能表達的。

成龍洪金寶的匠人精神可以說代表著那個年代的香港藝人。

那個時期江山代有才人出,從邵氏到嘉禾再到新藝城,僧多粥少,龍爭虎鬥,正有著激烈殘酷的江湖紛爭,才誕生出這麼多經典的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是頭腦的風暴,是創意的盛宴,將大眾娛樂發揮到極致。

像徐克的《刀馬旦》中,葉倩文讓林青霞他們在家中住宿,怎料早上午馬來到房中,眾人有的躲,有的避,各種東躲西竄,每一個鏡頭都精心設計把喜劇效果推到極致。

《九品芝麻官》能把一個「廉」字和「窮」字聯想在一起。

《黃飛鴻笑傳》中,毛舜筠飾演的十三姨在上吊,在尋找十三姨的曾志偉、吳孟達、任達華他們就是看不到在上吊的十三姨。

香港電影,沒有西裝革履的都市人士,不會為精英人士譜寫壯歌。

他們敢拿各種經典權威來惡搞,敢大玩各種黃色笑話。

香港電影中,只有看似粗俗,實則親暱實在的小市民。

他們敢於自嘲,敢於突破,敢大說各種低級笑話,敢在鏡頭前毫不忌諱的挖著鼻孔。

它們極盡一切,只為給觀眾帶來最大的快樂。

情節只求簡單易懂,表演要足夠誇張搞怪,主人公一定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故事一定是市井小民的生活故事。

香港電影看似庸俗毫無內涵,但在各種嬉笑怒罵中卻道盡世態炎涼;在各種玩耍打鬧中譜寫一出市井小民的人生百態。

只是從90年代開始,香港電影不斷走下坡路。

即使有周星馳和銀河映像為香港電影帶來最後一波「繁榮」,但香港電影的衰落已成既定的事實。

直至現在,傳統的香港電影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是更新的大華語電影或是後港片。

香港電影已經走過最輝煌的年代,曾經帶給幾代人最純粹的快樂的香港電影,早已化作歷史中的某一頁。

時間無法回溯,昔日無法重來,曾經的香港電影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締造了一個不可取代的經典時代。

這個時代是無法複製,也是難以超越的。

正因此,更懷念曾經的香港電影。

相關焦點

  • 10部拿獎拿到手軟的經典香港電影,他們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該片成為香港新浪潮的又一經典力作,並獲得1500多萬港元的票房,刷新本地文藝片票房紀錄。該片是劉德華的電影處女作。張國榮憑藉《阿飛正傳》獲得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2005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選出「100部最具代表性的中國電影」,《阿飛正傳》名列第三位。2008年,《阿飛正傳》在韓國重新上映。
  • 10部拿獎拿到手軟的經典香港電影,他們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該片成為香港新浪潮的又一經典力作,並獲得1500多萬港元的票房,刷新本地文藝片票房紀錄。該片是劉德華的電影處女作。  1996年正值香港回歸前夕,也是一代歌后鄧麗君逝世翌年。電影藉助這一特殊時代背景,講述了20世紀末期香港新移民的艱辛歲月,並以鄧麗君的歌曲《甜蜜蜜》貫穿始終,成功抓住兩岸三地中國人的共通情感。影片劇情始於1986年,終於1995年鄧麗君驟逝當天,在中國出現移民潮的大背景下,通過小人物的命運展現了香港回歸前十年的歷史變遷。
  • 香港電影教父離去,帶走一個時代
    「春三十娘」藍潔瑛人們總是懼怕時代的逝去,於是他們常常將恐懼記錄下來,名狀曰:「一個時代過去了」。 彷徨時吶喊多次,可恐懼依舊不散。 這一次,我不想再跳入慌張的人群中,只想靜靜凝視時代划過每個人靈魂後,留下的那道長長痕跡。 唏噓之世我想講一個「小人物」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名叫鄒文懷。 1927年10月8日,鄒文懷在香港出生。
  • 香港經典電影《英雄本色》,一個時代的三個英雄
    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這部電影,只知道電影院的我看過,電視上面播的我也會看,反正是百看不厭。從最初的欣賞帥哥與槍林彈雨式的情節,到現在去找尋更多的電影所反映的現實生活,從電影中刨析真實的人生與夢想。想一想,這之間經過了多少年呀,我已經由一個小毛孩,長成了一個大毛孩了。
  • 香港十大經典電影
    上乘電影作品的魅力就在於,它與時間的逝去沒有關係,今天看這部電影,仍然是一部令人熱血沸騰的作品。它比美國著名的黑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還要早幾年,而它比《肖申克的救贖》的經典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它代表著香港電影最鼎盛的時代,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部關於黑獄的電影至少可以放進同類型監獄題材的世界10大電影裡去,而它在華語電影圈裡也絕對是槓鼎之作了。
  • 香港三級電影的四個時代 十大導演及十大經典
    六十年代香港色情片的代表作,值得一提的有1969年由洋人拍攝的獨立港片《舢舨》,女主角傅儀在片中有極度大膽的演出,曾在本地掀起一時的話題,卻始終未能造成潮流,色情仍是禁忌話題。  二、百花齊放的90年代初期  香港三級電影的黃金時代其實也處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也就是大家記憶中的所謂「錄象帶」時代。
  • 香港十大經典文藝電影
    電影面世以來,就存在藝術和商業的爭議,電影到底是為大眾而生,還是為小眾而存在,很難界定。很少有電影能夠兼顧藝術與商業的平衡。文藝電影大多因其曲高而和寡,商業電影因其娛樂性而和者眾。文藝電影或聚焦社會,或描述人性,或探討藝術,因濃厚的藝術屬性而只被少數人銘記。但當大多數商業電影隨時代的變遷而逐漸消逝時,那些文藝片卻因時代的緣故而沉澱為永恆的經典。
  • 香港三級電影的四個時代
    香港三級電影的四個時代十大導演及十大經典《玉蒲團》香港三級電影的四個時代十大導演及十大經典
  • 香港電影時代,「三級片」與女神們的故事
    如果要去研究華語娛樂圈,那麼香港必然是一個無法繞開的地方。作為曾是中國文娛行業最發達的地方,從上世紀60年代到2010年以前,香港這個中國的娛樂先鋒地,都對整個華語地區產生無比深遠的影響。無論是當年膾炙人口的粵語歌曲,還是一部又一部經典的香港電影,香港都曾一路引領著整個中國,甚至站在整個亞洲娛樂界前段。而談及香港,香港電影一直都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
  • 香港十大經典系列電影
    香港電影八九十年代素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無數資本湧入電影市場,無數電影人嘔心瀝血,拍出電影無數,其中經典系列電影頗多。本文以三部電影為門檻條件,盤點下香港電影中那些精彩的系列電影。《黃飛鴻》的家國情懷,亂世之中的俠者之風,現在很少有電影能望其項背。徐克擅長營造的亂世正是英雄電影的最佳時代,「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黃飛鴻成為經典熒幕形象之一。瀟灑飄逸的動作,大氣凜然的俠客形象,使李連杰成為黃飛鴻的代言人。將軍令《男兒當自強》響起時,誰不熱血沸騰?
  • 香港黑幫史詩電影,我只認《跛豪》,那是一個時代的傳奇
    他製造的電影被一出來馬上就被模仿,已經是那個時代的慣例,所以《跛豪》一出,很快,向華強的「永盛」公司便把劉德華請來打造《五億探長雷洛傳》。《追龍》,雖然有劉德華參演,但很多影迷仍表示擔心,怕王晶玷汙了經典。
  • 香港十大經典愛情電影
    香港電影導演以其特有的細膩編織出一個個愛情故事,跨越了地域,超越了時空,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兩位巨星發哥和紅姑在那個電影璀璨的時代留下了愛情的印跡。轉自百度:徐克運用先進的電影特技,使得《倩女幽魂》從影片內容到形式都達到了極致。該片集武俠、神怪、驚悚、搞笑、愛情於一身,開創了香港特技神怪片的先河。影片主幹雖是一段悽婉的人鬼戀情,但在表現手法上在當時卻相當另類,加上視覺效果的登峰造極使得這部電影幾乎引領了香港鬼怪片的一個時代。
  • 90年代香港的五大經典電影
    90年代香港的五大經典電影90年代可以說是香港電影的時代,很多經典神作都是出自香港。這些電影有的改變了當時人們的愛情觀,有的激發了當時青少年的叛逆思想,可以說當時我們的青春裡到處都是他們的身影。甜蜜蜜愛情電影改革開放初期,黎小軍(黎明)告別女友小婷(楊恭如)從無錫來到香港討生活,期望有天掙到大錢把小婷接來與之風風光光地成婚,沒料想日子會比想像中的難熬許多....
  • 90年代十大香港經典電影
    周末來了,不妨回顧十部最經典的港片!導演:吳宇森《英雄本色》成就了兩個男人,一個是被稱為票房毒藥的周潤發,另一個就是被稱為無片可拍的吳宇森,兩個失意的男人走到了一起,再加上徐老怪的幫助,一部經典影片就這樣誕生了。《英雄本色》把槍戰的方式發揚光大,代表了香港電影槍戰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槍戰片的最高成就。
  • 回顧美好的港片時代!Netflix 超過40 部經典香港電影推薦
    而在Netflix 上也能看到許多經典膾炙人口的香港電影,現在就一起來回顧港片美好的黃金時代吧!,被遊手好閒的混混陳小刀(劉德華飾)所救,後來持續遭人追殺,最後恢復記憶重返賭壇的故事……隨後劉德華的角色成為了賭神的徒弟人稱「賭俠」,隨後又加入由周星馳所飾演的「賭聖」,形成了一個「賭」電影宇宙!
  • 有一種電影叫香港,這些經典的香港電影你看過幾部?
    提起了香港電影,大多數人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賭神》系列、周星馳的經典搞笑電影、各種英雄槍戰片等等等.,一直到2003年再無經典純港片,伴隨我們長大的都有哪些電影?這個時代不適合懷舊,唯有向前。 九十年代 香港的整個九十年代,影視作品堪稱百花齊放,我們看的大部分香港電影都聚集在這個時代,文青喜歡的王家衛也是這時候嶄露頭角
  • 90年代香港那些經典電影,重溫經典!
    90年代香港那些經典電影,重溫經典!90年代可以說是香港電影的時代,很多經典神作都是出自香港。這些電影有的改變了當時人們的愛情觀,有的激發了當時青少年的叛逆思想,可以說當時我們的青春裡到處都是他們的身影。
  • 【電影評析】《無雙》:香港電影時代空白的一次填補!
    多元創新的類型雜糅香港警匪片一直是一種很有活力的類型,它將強盜片、動作片、黑幫片、驚險片、偵探片中的敘事特徵融合發展,匯集多種類型元素滲入其中,形成具有多種風格的類型電影。觀眾處在觀影娛樂時代,需要在一部電影中獲得多種心理滿足,麥莊兩位導演深諳這一商業電影創作規律,並在進行類型融合的基礎上,通過創新思維來製造新效果。
  • 香港十大經典賭片電影
    賭片是電影中重要的類型,賭片以其詭譎的賭術和騙術, 再配以精彩絕倫的劇情而在世界範圍內擁有大量的影迷。香港賭片更是香港電影繞不過去的一個片種。這些賭片以其眼花繚亂的牌技,精湛酷帥的賭術,再加上深具香港特色的功夫和槍戰,成為上個世紀香港最賣座的電影類型之一,給那個黃金電影時代留下了諸多寶貴的電影影像。
  • 電影 | 那些經典的香港恐怖電影
    在萬聖節之際,搜集整理了許多經典港式鬼片,鬼片在香港電影影壇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