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這裡
這裡,是四川
從遠到近,從古至今
用聲音記錄四川人文自然
為天府書寫親切又磅礴的民間歷史
每天晚上20:00
四川新聞頻率FM106.1
主題文化聲音紀錄片《這裡是四川》
北川羌族生活在成都平原向藏東高原過渡的高山峽谷地帶,因為境內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在莽莽大山深處,至今仍然保留著樸素的風情和獨特的藝術。在羌人創造的各種藝術中,羌族水磨漆具有很高的藝術地位。北川至今仍然有民間藝人較為完好地保存著這門技藝的原始風貌,可謂民間漆藝的「活化石」。
羌漆歷史悠久,可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的夏商時期。《史記》記載:「漆之為用也,始於書竹簡,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畫其內」。而北川是大禹故裡,據此可知,古羌水磨漆工藝在北川民間流傳了5000年歷史。
「水磨漆」,顧名思義——就是用水磨製作而成的一種漆器工藝,它具有其它漆器工藝所沒有的特點。羌族水磨漆藝繼承和發揚了祖先流傳下來的傳統工藝,產品古樸典雅,工藝精湛,色彩絢麗,富麗堂皇,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堪稱中國漆器一絕。
2009年7月,羌族水磨漆藝被列為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經過北川水磨漆藝人幾十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現已製作出不少質量上乘的水磨漆家具及工藝作品,給人們以美的享受。
然而其傳承發展至今,卻面臨日漸消亡的危險境地。目前完整掌握北川水磨漆藝的唯一傳承人,僅有朱紅志一人。
6月22日今晚20:00
鎖定四川新聞頻率FM106.1
《這裡是四川》
探訪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羌族水磨漆藝
五千年「絕活」或成「絕唱」?
尋找即將消失的羌族技藝
用時間的砂紙 打磨守藝之心
羌族水磨漆工藝代表性傳承人 朱紅志
朱紅志是羌族人,他17歲與水磨漆工藝結緣,2009年被命名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羌族水磨漆藝代表性傳承人。
朱紅志結合羌族民族繪畫特色,開創了擦色、貼金、鑲嵌、漆雕、堆漆等工藝,努力突破傳統水磨漆的局限,廣泛地與金石篆刻藝術、書法繪畫藝術結合,豐富了水磨漆的內涵。
FM106.1四川新聞頻率2017年度重磅策劃——主題文化聲音紀錄片《這裡是四川》,用聲音記錄四川人文自然,勾勒由古蜀傳承至今的精神地圖,為天府書寫親切又磅礴的民間歷史。
《這裡是四川》將呈現從歷史發展中天府之國龐大而細膩的文化、精神、氣度,指引四川未來的去處。
2017年6月12日起,每天20:00,用耳朵聆聽,用心感受,一部為四川人、新四川人呈現的四川情懷歷史。
每天,有百萬聽眾/粉絲通過「四川新聞頻率FM106.1」品牌
了解世界上的「新聞,不止於新聞」
·通過電波,全川百萬高質財智階層鎖頻收聽;
·超十萬粉絲通過九大公眾微信號(你也是之一哦)知曉廣播之外的信息;
·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網易新聞客戶端客戶端,你都能找到「四川新聞頻率FM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