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士兵投擲手榴彈63米,俄軍士兵75米,抗戰老兵:都靠邊讓讓

2020-12-20 迷彩前沿

導語:美軍士兵投擲手榴彈63米,俄軍士兵75米,抗戰老兵:都靠邊讓讓

手榴彈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單兵作戰武器,操作十分簡單,只需要拉動保險栓,然後朝著想要投擲的方向猛甩出去即可,時間一到就會引爆,實施範圍性的殺傷。通常在覆蓋區域內,士兵即便是穿著防彈衣都沒有用,彈片能夠將人打成馬蜂窩,很長一段時間裡,手榴彈是每名士兵的噩夢,對它產生畏懼心理。

隨著時代的進步,手榴彈的樣式越來越多,威力也越來越誇張。像著名的鋼珠手雷,全身布滿幾千枚鋼珠,爆炸之後衝擊波將鋼珠推向四周,50米距離下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存活,鋼板都能夠打穿。然而要想最大規模的傷敵,手榴彈的投擲距離把控很關鍵,那麼各國士兵投擲手榴彈最大的紀錄是多少呢?解放軍榮登榜首。

美軍作為世界上最強的軍隊之一,士兵的戰鬥力是得到認可的,且壯碩的身材讓他們擁有先天性的作戰優勢,力量要更大一些。根據軍方透露的信息顯示,美軍士兵最大手榴彈投擲距離63米,採用的是卵形手榴彈,整體的質量比較輕,成績要是在美軍中作對比算是頂尖,但如果放到世界上,明顯還差得遠。

再來是看看俄軍,戰鬥民族的驍勇善戰,平時也有對手榴彈實施針對性的訓練,所以數據比美國好上不少,最高紀錄達到75米遠。這個數據明顯還是可以突破的,但俄軍沒有繼續讓士兵加大訓練力度,他們認為已經足夠滿足作戰,同時也能夠更好保護身體,畢竟傾盡全力的話很容易出現拉傷手臂的情況。

最後是解放軍,在投擲手榴彈方面,咱們可是行家中的行家,抗日戰爭時期老兵們投擲木柄手榴彈的時候就有自己的一套技巧,因為引爆的時間比較長,都會在拉線之後放幾秒鐘才會投擲出去,通過腕力的配合,最瘋狂的一次投擲出80多米的距離,後來有個猛人打破紀錄,完成102米的成就。

相對比之下可以發現,要是論投擲手榴彈,咱們一出手別的國家士兵都得靠邊站,別看亞洲人的體型偏瘦,但爆發力絕對不弱。長期的高強度訓練已經讓手臂形成肌肉記憶,為此將手榴彈遠遠的丟出去,並非是什麼難事。個人覺得紀錄的誕生本身就是用來打破,102米絕對還不是極限,你們認為呢?

相關焦點

  • 抗日神劇:手榴彈能扔200米遠,解放軍:最遠也就扔到102米
    但這數據其實也算誇張了,因為,想投擲一個手榴彈並不是那麼容易,有很多因素制約著手榴彈的投擲。那麼,有哪些因素制約了手榴彈的投擲呢? 我國自建國以來投擲手榴彈的最遠距離是102米,就是在2018年,北部戰區某教員宋福旦,用立姿投擲木柄手榴彈102米,當然,這種能人最擅長的就是投擲手榴彈,他在新兵結業時候,在考核中就投出了62.5米的優異成績,29次奪得投擲手榴彈項目比武的冠軍。這是建國幾十年都未曾被打破的記錄,而抗日神劇裡隨便200米張口就來。那手榴彈到底能不能扔到200米?當然沒有,但是那得依託擲彈筒了。
  • 李雲龍曾把手榴彈扔30米殲滅坂田聯隊,最遠能扔100多米,現在解放軍還在練嗎?
    ▲在《亮劍》中,李雲龍就曾說:30米就算是個娘們都能扔過去在一些抗日劇中,經常會看到士兵把手榴彈扔出上百米遠,這就太假了,一般士兵能投到解放軍從實戰出發,並沒有追求超過50米的手榴彈投擲距離考核標準,甚至只要達到40米就已經是優秀水平了。
  • 抗戰名器:M24式手榴彈,蘇軍使用了1.2億枚,八路軍使用8千萬枚
    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遠遜於日本侵略者,少量的坦克、火炮和飛機都是從外國購買,性能一般,作用有限。然而卻有一種武器,它雖然是仿製品,卻被缺乏重火力的中國士兵視為最可信賴的進攻和防禦武器,幾乎在所有的抗戰影片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就是仿製德國的木柄手榴彈,它的歷史還要從德國的M24型手榴彈說起。
  • 在軍隊,手榴彈要扔多少米才能及格?目前我軍最高紀錄無人能破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說到手榴彈這種武器,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畢竟它可是抗戰影視劇中的「常客」。
  • 《亮劍》李雲龍:手榴彈扔30米女人都行,真實戰場上有這麼簡單嗎
    觀眾對「亮劍」的最大的感覺是真實的,無論是服裝還是演員的表演技巧,其他的抗日影視劇都無法與其比擬。雖然,從《亮劍》播出至今已經十多年了,《亮劍》仍然是許多觀眾心目中最經典的抗日劇。李雲龍在李家坡與日軍作戰時率領獨立軍團的士兵,一次向日本投擲了3000枚手榴彈,最終直接炸毀了日本人的陣地。但是新兵投擲手榴彈時,在李雲龍的鼓勵下,將手榴彈扔到了60米外。
  • 頭條抗戰時期中日軍隊真實士兵體格對比照 真相驚人!
    這是一組抗戰中參戰雙方真實士兵形象的照片。圖中是抗戰時一張中國軍隊閱兵時小憩的照片,90%以上的士兵低於基本營養標準,士兵雖然敏捷性不差,但體力和耐力差,體內沒有基本的脂肪儲備,無法應對高強度對抗。
  • 《亮劍》裡面說手榴彈扔30米女人都行,而在軍隊中最多能扔多遠?
    例如在抗戰系列《亮劍》中,當主人公李雲龍接受任務。去炸毀敵人一個環形攻勢碉堡時,他笑著對自己的手下說道:「就這次行動炸毀這個碉堡,扔個手榴彈,就算是個娘們也能扔30米,讓我看看隊裡哪些是娘們,哪些是爺們。」
  • 手榴彈到底能扔多遠?別被影視劇騙了,扔不好能把自己炸廢了
    那時候還是需要用火點燃的手拋炸彈,要求士兵把炸彈扔的越遠越好,以免炸到自己。因此擲彈兵通常選擇最強壯高大最勇敢的士兵擔任,屬於軍隊中的精銳部隊,因為他們要在距離敵人僅有幾十米遠時,忍受著敵人的射擊進行投彈,這不是普通士兵能夠做到的。排槍時代,線列步兵都是帶著三角帽,而擲彈兵為了方便投彈都是帶著尖頂帽。戰鬥中,擲彈兵通常是被當作攻堅,扭轉戰場局面或擊垮敵人的最重要一擊來用。
  • 【獨家】中日士兵拼刺刀技術哪家強?
    「都說鬼子拼刺刀有兩下子,老子就不信這個邪。」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為了提高士兵在白刃戰中的戰鬥力,專門組織部隊用木製的步槍演練拼刺刀技術。由於條件有限,唯一的護具僅僅是在槍頭纏上一層布,因此難免在訓練中造成士兵受傷。這個細節反襯出抗戰初期日軍拼刺刀技術的領先,以及八路軍的學習趕超,是符合史實的。
  • 士兵掛在身上的手榴彈,被子彈擊中後會爆炸嗎?說了你可能不信
    大家都知道,手榴彈是一種用手投擲的彈藥,它既能殺傷有生目標,又能破壞坦克和裝甲車輛。可謂用途廣泛,而且作為步兵近距離作戰的主要裝備之一,手榴彈的性能強大,別看體積小,但爆炸力強,曾在歷次戰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
  • 在戰場上如何躲避手榴彈?趴下可不行,老兵總結出2個步驟
    上世紀上半葉,日本對我國發起了全面侵略,當時的我國備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侵略,經濟、軍事等遭到了破壞,社會發展比較落後,日本對我國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侵略,我國的很多地區都遭到了日軍的破壞,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為了不讓中華民族走向滅亡,我國全體軍民齊心協力,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 14年抗戰有多艱難?看看日軍甲種師團戰鬥力,每個士兵都是神槍手
    文/紀布話說,自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天皇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標誌著整個中華民族長達14年之久的艱苦抗戰才得以結束。可以說,抗日戰爭是一場艱苦卓絕、破釜沉舟的民族戰爭,從我國的東北地區一直延伸到內陸華南地區,我族軍民在每一場的戰鬥中都要付出數倍於小日本的慘重代價。
  • 同為步兵支援神器,日軍擲彈筒與美軍六零炮相遇,誰更狠?
    以八九式重擲彈筒為例,口徑50毫米,全重4.7公斤,全長0.61米,即可發射專用的八九式擲榴彈(重0.79公斤),也可發射九一式破片手榴彈,發射擲榴彈時最大射程670米,有效射程260米,發射手榴彈時最大射程190米,有效射程70米。
  • 扔手榴彈真的那麼簡單嗎?一不小心就要了命
    要將手榴彈準確投向目標還是需要大量練習的比如電視劇《亮劍》中就有趙剛訓練士兵投擲手榴彈隨著技術的進步現代手榴彈的威力比抗戰時可要強上不少不僅種類繁多投擲方式也各不相同說出來可能有人不信52米左右俄羅斯士兵的身體素質和美國大兵差不多他們扔手榴彈的距離可達到55米
  • 曾以「擲彈兵」為步兵精銳代名詞:二戰中的木柄手榴彈
    【話說軍世】在單兵常見裝備中,手榴彈是非常重要的單兵手投爆炸性武器,對於多數二戰相關影視作品們,我們可以看到美軍使用的是卵形手雷,而德軍比較常用的木柄手榴彈,很多認為二戰中德軍只有木柄手榴彈,其實並不是這樣,而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內,使用手榴彈的擲彈兵,都是步兵精銳代名詞。
  • 二戰唯一沒有殺死任何敵人卻獲得美軍榮譽勳章的士兵
    戴斯蒙德·道斯,戰爭期間服役於第77步兵師,第307步兵團醫療分隊,在衝繩島戰役中無任何武器的情況下救助75名傷亡士兵,是第一個拒絕使用武器,沒有殺死任何敵人記錄卻獲得美軍最高榮譽-榮譽勳章的士兵。 1942年4月自願入伍。
  • 手榴彈投擲戰術,你以為只是拉個環再扔出去那麼簡單嗎
    而在影視劇中,手榴彈投擲看起來很簡單,一拉環扔出去就得了,但實際上並沒有電視劇上描繪得那麼輕鬆。出手時機應比平地投擲略早,增大弧度,延長手榴彈在空中的飛行時間,以增大投擲距離,儘量將彈投在敵群中或敵方上坡,以便在彈著地或下滾瞬間爆炸殺傷敵人。
  • 二戰各國手榴彈有啥不同?蘇聯展現粗獷本色,美國小巧殺傷力十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蘇、中、日、德等參戰國都有手雷,我們可以從一個小小的手雷,來認識到這個國家的特色。一、美國MK2手雷。其全長11.1釐米,總重0.595千克,發射方式為5秒延遲信管;它是美軍二戰時期使用一款手榴彈,由於外形酷似菠蘿,因此也稱為菠蘿手榴彈,後被M67手榴彈取代。
  • 抗戰時期,中國生產一顆手榴彈多少錢?真實情況讓國人感到心酸
    眾所周知,在抗戰時期的時候,我國的經濟水平是比較低下的,也正是因為這樣,中國士兵所使用的武器裝備也比較落後。再加上在彈藥方面十分的缺乏,所以士兵們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子彈可以進行射擊練習,因此在長達八年的抗戰中,我國使用最多的是手榴彈。
  • 寧要木柄手榴彈,也不要三款仿蘇制手雷!是67式手榴彈更順手嗎?
    它們的劣勢更是相當明顯:體積大不說,其殺傷甚至需要取決於鑄鐵殼的厚薄(曾有彈片飛出200米外仍具殺傷力),根本談不上先進。從建國的1949年到1967年67式手榴彈正式定型間有著一段長達8年的"空窗期"嗎?顯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