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我是很喜歡宋朝的,並且有很多喜歡的人物,辛棄疾就是其中之一。所以看到這部電影之後就一直關注著,播出後就抽時間看了。不吹不黑的來說一下我最直觀的感受。
這部電影主演謝苗,可能很多人不了解他,因為最近很少在有在電視劇和電影中出現。但其實他是個童星,很早就出道了,如果喜歡香港電影或者喜歡李連杰的人,肯定知道他,因為他9歲的時候就被王晶導演選中與李連杰、邱淑貞共同主演了電影《新少林五祖》,他在裡邊飾演洪熙官的兒子——堅韌不拔,果敢懂事的洪文定。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對這個角色的印象應該會很深刻。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裡邊李連杰的扮相也很帥氣,一種流落江湖,落拓大俠的感覺,放張劇照感受一下。每次看到他這個扮相我就能想起杜牧的那句「落拓江湖載酒行」
扯遠了啊,言歸正傳!
可能會有人會覺得謝苗不適合扮演辛棄疾
我想這位網友要麼是不怎麼看書還喜歡胡說八道,要麼就是對手公司派來黑這部電影的。首先,辛棄疾本就是武人,1162年,他才22歲,本就打算徵戰沙場馬革裹屍的,只是後來無用武之地才轉而重文。可能是因為他填的詞確實好,又確實很多,所以才讓人覺得他是文人,其實他是文武全才。說他是武人裡面最有文化的、文人裡面最能打的,一點都不為過。
其次,他說把辛棄疾換成霍去病換成成龍也能成立,這句話我真是不屑於反駁。但凡對霍去病對辛棄疾有點了解的並且看過電影的,就說不出這種話。
總而言之,謝苗還是比較符合辛棄疾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設定,至少不會讓人出戲。
再補充一句,看有武術功底的人拍打戲,是真過癮。
大概盤點一下這部電影裡的幾個主要角色。
義軍:辛棄疾、耿京、賈瑞(不是紅樓夢裡的)、張安國、李霜花、榔頭
金軍:完顏速拔(這啥名字)、完顏成袂(這名字也夠隨意的)、忽爾巴
還有昔年好友,投靠金軍的義端和尚。
據我的了解,除了辛棄疾、耿京、賈瑞、張安國、義端和尚這5個人物之外,其他的全是虛構的。
看完全片之後,再看金軍人員的設定,讓我想起了2008年李仁港導演的一部大牌雲集卻相當爛的電影——《見龍卸甲》
以三國人物為架構,內容幾乎是原創的。為了給老趙雲製造一個大敵,憑空虛構了一個曹操的孫女——曹嬰
其實我一直理解不了這些編劇的思維,常山趙子龍的故事已經足夠精彩了,只需按照《三國演義》拍出來就已經很吸引人了,這些編劇是覺得自己比羅貫中更高明?
再看看《辛棄疾1162》的人員設定,是不是很像?不知道這個編劇有沒有借鑑《見龍卸甲》的故事。
另外借鑑的,還有一段音樂,以下是兩段音樂,是不是很像?
為了增強戲劇性和可看性,編劇強行加了女主。女主名字叫李霜花,按劇情發展理解,應該是辛棄疾的青梅竹馬,兩人兩情相悅卻因為家國大義而暫時未能成婚,從辛棄疾起義就一直默默地陪在辛棄疾身邊,既是紅顏知己又是戰鬥夥伴,射得一手百發百中的好弓箭,當然,跟你想的一樣,最後必須死,而且是為了救男主而死。
再來說說劇情吧。
我覺得劇情還是不錯的,節奏緊湊,製作也算精良,高於一般的網大水平。
辛棄疾起義,投靠耿京,追殺義端,聯繫南廷,張安國殺耿京投金,辛棄疾率50騎闖入敵軍營壘活捉張安國,這一主線基本上也就是辛棄疾的傳奇故事。這部電影本來就不是正劇,所以也沒必要那麼嚴苛的說這不符合史實那不符合時代,把這當個武俠片看就可以了。
其中有一段我的印象很深刻,辛棄疾去南宋朝廷得到了陸遊的幫助,並且還有一場他們倆的對話。
這一段我覺得安排的很妙。要按真實的歷史,陸遊比辛棄疾年長15歲,他們倆倒是有一次會面,只不過是在60年後,兩人都不得志的時候,那個時候山河破碎,復國無望,兩人都是年事已高卻壯志難酬。
這裡安排他們提早見面,讓兩人為了義軍和南宋正規軍的聯盟努力。
想像一下,兩位憂國憂民的詩人的第一次會面不是談詩論道而是為了對抗金兵,是不是也是一段佳話?
另外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幕是辛棄疾槍殺完顏速拔
悉金庸武俠的人,應該也知道這一幕
這兩幕是不是也很像?
最後為了我最愛的辛棄疾再說一段吧
三百年動蕩,六十載春秋
從腰間金印、頭上貂蟬到淡月疏星、魚蝦入夢
從工於謀國、以武起事到拙於謀身、以文成家
拍刀催馬本是凜然豪氣
筆走龍蛇無奈淚灑宣紙
常人之心多言真情至理
愛國之志空徒曠世奇才
只嘆少年鞍馬塵
儒冠多誤身
當滿江紅唱成清平樂
破陣子喚作水龍吟
鷓鴣天長伴西江月
念奴嬌自嘲醜奴兒
又有誰知君王天下事未了
春風白髭鬚已生的悲愁?
他不是聖鬥士,卻用一生把苟且活成了熱血
了卻君王天下事,
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每聞其詞,不禁熱淚崩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