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琴一直是件讓人很頭疼的事情,很多同學都在選購豎琴上遇到各種各樣的天平座問題,今天通過一個不專業的視頻向大家拋磚引玉。
先看視頻
L&H Odgen vs Salvi Aida
現在已經很少看到Aida(愛益達),估計是有了新的代替琴型吧。所以,這個視頻也僅供大家參考參考。裡面彈奏了綠袖子,彈得也不怎麼樣。她視頻裡說Odgen有著更好的共鳴,更喜歡的音色。可見她是更喜歡Odgen這款琴的。
Odgen
Aida
以下簡單和大家聊聊
品牌
多了解品牌看看大師們的用琴
· 大牌子就那幾個,優點質量好,缺點(有的人覺得)貴,這裡我想拿女人們喜歡的中等價位包包來舉例子
· 中小品牌豎琴或豎琴工坊多得去了,有可能的話大家可以先看看實物,或者找比較有誠信的,或中立的了解以下
· 如果遇到向你兜售琴的同學,大家也無需太過抗拒,可以多了解品牌和琴的基本信息
· 哦,對了,豎琴是消耗品,不保值
· 不同的品牌設計理念也不一樣,雖然目前各個琴商都推出了五顏六色的琴,但是藝術性也是一把琴的重要之處
· 售後服務
預算
尊重自己的現實生活並努力賺錢
· 豎琴比起一般樂器來講,起步確實會比較高,但天花板也相對底和透明,畢竟如果要買大品牌豎琴的話,還是可以入的了手的,不像鋼琴提琴的動不動就過十萬,而且會有灰度空間也實在巨大。
· 如果是給孩子學,一般家庭收入不高的,還是放棄吧,老老實實學個吉他什麼的,反正不也是撥弦嘛
· 如果是成人想自己學,個人建議還是有點追求,小編大概統計了下,買小琴一般用了2-5個月工資居多,這麼一算貌似還行吧?努力下還是有的
· 但不要忘記
· 如果只想玩玩的,那還是把錢省了吃喝玩樂吧,那會更開心,或買份好點的禮物送爸媽or愛你的人
使用
思考自身實際使用情況
· 練琴地點:家裡、學校、琴房、樂團、室外等,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
· 練琴時長和強度?
· 小琴也分兩種:好搬和不好搬的。一般買22弦、27弦的朋友都是為了攜帶方便,不過個人覺得,也沒能帶幾次嘛?
· 雖說現在打車很方便,但家裡有沒有車有時候會影響到買30+弦的琴
琴體
· 尺寸:長寬高,支架高?腳高?
· 重量,含包含配件重量?
· 琴弦配置
· 木材:這個下次專門講講
· 顏色
配件
· (個人覺得)椅子是最重要又最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小琴高度一直是個不穩定因素,因為,有人喜歡坐著彈,有人喜歡站著彈,每個人選用的椅子和墊琴的標準不一會導致很多練琴問題
· 板子(Tuning Key),不同品牌豎琴使用的板子不一樣,一定要謹慎選用,買的時候要問清楚,試清楚。上次,居然還聽說有偽劣產品存在,真是無奇不有,選錯配件會實實在在給你心愛的琴帶來10000點傷害
· 琴弦,買琴之前一定要檢查清楚,當然,斷弦一直是個謎之話題,需要幫忙請私我
· 調音器,Casio、Korg、Seiko、Yamaha、Intelli等等等等,能不用國產儘量別用,不是我不愛國,而是國貨調音器實在太差勁、太醜陋、也不精準。聽說有一款Boss級的調音器,有機會入一臺給大家寫寫評測。音叉?沒有絕對音準的同學,就不要傻了,何況音叉一般是A:La。
音色
因人而異不要迷信
· 一般來說,影響小琴客觀因素有三:琴弦、聲板、共鳴箱、連接配件;主觀因素:彈奏方法。我們經常聽到一句不懂什麼意思的話:聲音很暖、很飽滿、很有張力、很豐富。解析一下:每個樂器的振動傳遞方式都不一樣,好的樂器,聲板可以均勻振動,共鳴箱隨之振動同時,可比較充分講聲音傳出。豎琴也好,提琴也好,很多樂器為什麼說共鳴效果差,因為製作工藝差,很多振動經過不均勻區域產生中斷,輕則是聲音迅速衰弱,重則產生噪音
· 當然,每個人的耳朵都不一樣,音色在所有樂器裡都是個討論不清楚的話題。對於這個話題,我已經早在月前就和幾個聲學朋友開始進行研究了:),有結果後會告訴大家
決心
承擔自己所做決策&練琴!
分享兩段1樓南非mm的彈唱視頻:
Embracable You
You take my breath away
最後我想說:
認識的老師們給我分享了一系列因為價格引起的疑心重、不相信任何人、自信心爆炸、抄低價不買琴學生&家長故事,聽得讓人觸目驚心呀。音樂本來講究的是一種美好嚮往,如果太追求利益,那還是請先好好努力工作吧,或許吃喝玩樂會開心些。豎琴雖然相對不便宜,但是卻可以給你許許多多美好的理由讓你去喜歡上它。
後續會po更多豎琴比較視頻出來給各位,請大家密切關注,當然有需要豎琴方面資訊信息的,可以直接私公眾帳號,有問必答。
好了大家喜歡請轉發!我就不囉嗦了,
by the way!記得練琴呀!
歡迎投稿,歡迎交流,需要幫忙也可以m
I will do my best to work with you.
音樂湖網站:musichool.com
官方微博:Musichool
also歡迎老師、同學、家長、各界人士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