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斯特演奏塔雷加《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
「我要賦予豎琴新生命!」
豎琴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大型彈撥樂器,其優美的外形,靈感來自古代的弓,它具有無與倫比的曼妙音色,色彩最斑斕,尤其在演奏琶音音階時更有行雲流水之境界,宛如天籟。它迷人的魅力還在於具有豐富的內涵、高雅的氣質、猶如瞬間變化的油畫、又如陰晴不定的天幕,盡顯大自然的奇景美感。塔雷加的吉他名曲《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獨樹一幟,有吉他「名曲中的名曲」之美譽。由於全曲採用輪指技巧長達3、4分鐘,給人以「珠落玉盤」的感覺,故也被稱為「珍珠曲」。法國豎琴大師梅斯特(Xavier de Maistre)用豎琴演繹的《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不僅讓樂曲變幻出無限可能,音樂尤其典雅、高貴,更讓人觸摸到歷史的記憶,令人神往。梅斯特(Xavier de Maistre)是屬於「能夠重新賦予豎琴新生命」的藝術家。他演繹的《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典雅、高貴,觸摸到歷史,令人神往。
薩維爾·狄·梅斯特(Xavier de Maistre)出生於法國土倫。9歲起學習豎琴,後轉往巴黎,拜於一代名師傑奎琳·波霍與豎琴大師凱薩琳·米歇爾門下,與豎琴名家薩巴列塔師出同門。1998年一舉拿下第四屆美國國際豎琴大賽金獎,並成為加入維也納愛樂樂團的第一位法國音樂家,擔任豎琴首席(至2010年)。
▼ 梅斯特演奏斯美塔那《沃爾塔瓦河》
梅斯特憑藉自身非凡的創意、細膩的觸感和高超的技巧,成功塑造了豎琴的美妙音響,變幻出豎琴無限的可能性,重新賦予這一樂器新的生命,並把欣賞豎琴的傳統觀念提升至另一境界,並由此成為同時代獨奏家中出類拔萃的一位。梅斯特的曲目涵蓋古今,更涉及除豎琴與獨奏曲之外的大量名作改編。梅斯特以其敏銳的開創精神,改編傳統曲目;也演奏當代作曲大師如克裡斯託夫·潘德列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卡佳·薩莉亞諾(Kaija Saariaho)專門為他創作的現代作品;還能以讓人驚嘆的準確性演奏本為大型交響樂團演奏的交響作品改編版,這是梅斯特之前的許多作曲家從未曾設想的。
▼ 梅斯特最新獨奏專輯《豎琴上的伏爾塔瓦河》
擁有全球最高人氣的法國豎琴家梅斯特,每次演出後都有樂迷問他:何時要發行一張豎琴獨奏專輯?就這樣,梅斯特便興起了錄製這張專輯的念頭。回顧梅斯特歷年的唱片,全都是由管弦樂協奏曲或室內樂樂曲組成,因此梅斯特在規劃最新專輯《豎琴上的伏爾塔瓦河-浪漫豎琴獨奏曲集》的曲目時,除了全是豎琴獨奏之外,還首次以浪漫時期經典曲目作為主打。這張專輯薈萃了美麗的俄羅斯與波希米亞風的豎琴曲,而且都是梅斯特剛出道時備受樂迷喜愛的招牌曲目。
「這張專輯中四分之三都是我與世界眾多著名指揮家多次合作的作品。這些曲目展現的豐富音色與精緻表達,正是豎琴所具備的,也是我所尋覓的獨一無二的聲音。」
梅斯特說,「由於斯拉夫靈魂深深地鑲嵌在我的音樂中,因此這張專輯的選曲很自然就形成了。斯拉夫民族與我的法國血統有著鮮明對比,但就是這種不同反而會彼此吸引。斯拉夫民族的音樂很難定義,但有一個特質就是來源於民間。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很少能找到像斯拉夫那種神奇的旋律,那樂音徵服了我。如果能有機會,我願意夢回那個年代,向無數偉大的作曲家邀約一曲豎琴獨奏曲;首選的兩位作曲家是普羅科菲耶夫和柴可夫斯基,因為我總是被他們的音樂深深打動著,仿佛他們的能給豎琴創作出顛覆性的新作。」
無論梅斯特希望向哪些作曲家邀約曲目,是德沃夏克還是斯美塔那,是普羅科菲耶夫還是柴可夫斯基,那些音樂不僅是不計其數的民間音樂,還有音樂之都——維也納的印跡。「專輯曲目也受到了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影響,我曾與他們合作演出了十年。」
「1709年,一位27歲法國青年德·梅斯特(Xavier de Maistre,與我們的豎琴演奏家姓名完全一樣)曾以自己的房間為旅遊地,寫了《鬥室之旅》(Voyage autour dema chambre)、《鬥室夜遊》(Expédition nocturne autour dema chambre):他先把門鎖上,換上一套粉紅與粉藍相間的睡衣,在沒有行李的負擔下,他先來到沙發,也就是客廳裡最大的一件家具,這趟旅程使他拋開平常的倦怠,以新奇的雙眼注視這沙發,發現了前所未見的特質,他讚嘆沙發椅腳的優雅,回憶起自己在椅墊上蜷曲的時光,夢想愛情和前程;接下來他的目光由沙發轉移到床,以旅人之眼欣賞這件複雜的家具,為了曾在此度過多個睡得香甜的夜晚心生感激……他說,旅行帶給我們快樂與否,或許要看心境而非旅遊的目的地。如果我們能把遊山玩水的那種心境帶入自己的居住地,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家和高山步道,和洪堡在南美洲看到的蝴蝶漫天的叢林一樣有趣。當你有一個旅行家的靈魂與心境時,你就算待在房間裡,都感覺自己像是在路易十六的皇宮裡,正在享受非常豪華的『法國之旅』。」只要你換上了旅行者的好奇之眼,所到之處,甚至是自己家裡就是無限驚喜的目的地!——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
這個寒假,與音樂家不見不散!古典音樂放映廳公眾號近期一直在連載景作人老師的指揮家系列,咱們這個公眾號不妨來製作一些不那麼熟悉的音樂家,這個不熟悉是指作為製作者的我們,希望大家一起接觸,歡迎大家留言指教!也可以給我們推薦您喜歡的演奏家、歌唱家!很多素材都是來自一些公眾號的積累,比如今天的內容,很多就來自星海音樂廳,因為這位豎琴演奏家已經來過星海起碼三次了!這裡對這些公眾號的積累深表感謝!讓我們能很快熟悉音樂家們的基本狀況!往期音樂家系列:1、銀鈴般聲音,新一代芭託莉丨朱莉婭‧列茲涅娃(Julia Lezhneva)的《阿里路亞》(Alleluia);2、法國假聲男高音菲利普·雅洛斯基丨「要是你每一眼都射出一箭,也是唯美的窒息。」 3、聆聽長笛大師讓-皮埃爾·朗帕爾丨「他使得全世界重新以獨奏樂器的角度來重視長笛」 4、乘著單簧管去旅行丨艾瑪·珍遜(Emma Johnson)的單簧管之旅(Voyage);5、「悲而不傷、哀而不怨」丨低男中音沈洋演唱舒伯特《冬之旅》;6、聆聽敏茨演繹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7、音樂譯文丨聆聽李帕蒂,「這是只有真正的藝術家在關注詩意和深沉的感情」;8、穆洛娃訪談丨《竊聽風雲》會提示我太多前蘇聯的歲月,它真的是這樣;9、青年音樂家(四)丨小提琴家文薇丨「你在音樂中聽什麼?」「雞皮疙瘩!」丨「我已經燒得要沒了,需要趕快補充一些能量,才能再次燃燒。」 10、青年音樂家(三)丨宋思衡丨「對我而言,音樂永遠是最值得付出的信仰。」丨看得見的音樂世界之宋思衡專訪;11、青年音樂家(二)丨楊天媧丨林耀基老師告訴我:「拉琴是自由自在的遊戲,讓手指放鬆,跟隨音樂律動,就能聽到優美琴聲,這是一種享受」;12、青年音樂家(一)丨賈然丨傅聰曾說她「天生的感覺非常好,我真的很欣賞你」丨來聆聽她的舒伯特《a小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