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醫美騙貸大案:分期平臺與美容院長勾結,兩個月騙600萬

2020-12-23 支付百科

從上遊的分期平臺、醫美機構到下遊的中介、借款人,醫美騙貸產業鏈成功繞過助貸機構和銀行的風控,一聲不響地將消費分期資金套現並轉移。

撰文 |陳大柴

出品 |消費金融頻道

作為現金貸領域中吸金能力較強的醫美分期場景,在經歷2016年、2017年騙貸危機後一蹶不振。去年年底一則關於醫美分期騙貸的案件被公布,將產於醫美場景的騙貸產業鏈和盤託出。

據相關刑事判決書,分期平臺即科金融的員工呂某等人,利用授信審核之便,與武漢市武昌區明星醫療美容門診部院長彭某等人勾結,製造虛假的醫療美容服務套餐,尋找意向客戶並籤訂醫美分期協議。

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騙貸人通過即科金融的即分期平臺騙取南粵銀行貸款總額共計623.33萬元,其中涉案的虛擬醫美客戶達183人。這些所謂的醫美分期借款人大部分從未向銀行申請過美容消費貸款,也沒有在明星醫療美容產生實際消費,只是拿了即科金融和明星醫療美容院長承諾的貸後返傭。

明星醫療美容是即科金融的合作商戶之一,雙方就個人美容消費貸款達成協議。借款人的消費貸款審批通過後,資金提供方接受借款人的委託將貸款金額直接發放到明星醫療美容的對公帳戶,明星醫療美容即可向客戶提供商品或服務。

據涉案人供述,實際上暗藏醫美場景中的騙貸鏈條並不複雜。即科金融審核通過借款人的貸款申請後,明星醫療美容便會收到南粵銀行下發的貸款,從騙貸鏈條上的醫美機構、分期平臺員工、服務撮合中介、借款人等上下遊各方逐級提取貸款分成。

具體來看,按照事前約定的騙貸協議,明星醫療美容從收到的貸款中扣除25%,然後將剩餘的75%劃轉至即科金融員工的個人帳戶中。即科金融員工再截留劃轉金額的5%,將剩下70%轉交給下遊中介方。中介方扣除10%的中介費用後,最終把剩餘的60%貸款金額轉給合同借款人。

在這場騙貸風波中,受損最大的為借款人和資金方南粵銀行。有借款人回憶稱,因為自己資金周轉需求才去找醫美分期的口子。中介評估借款人的資質之後,向其確定最大授信金額,同時也會說明門診部和中介也要從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借款人被層層剝利之後,實際到手金額僅為60%左右,但其還款仍需按照原有借款額度還款。

資金方南粵銀行更是深陷騙貸泥淖。南粵銀行與即科金融在2015年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南粵銀行提供資金,即科金融提供客戶數據等助貸服務,雙方共同開展醫美分期等消費金融業務。直至平臺發生大面積逾期,南粵銀行才知曉放出去的款項被騙貸團夥捲走。

醫美分期從業者透露,醫美分期場景之所以會被騙貸中介盯上,大概率是因為醫美分期授信額度高,初期發展的時候場景相對開放,授信審核條件較為寬鬆,這就為騙貸中介提供了可乘之機。不過從2018年至今,醫美分期市場由野蠻擴張逐漸回歸理性,頭部平臺的風控都在不斷加強,內源性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醫療美容場景以客單價高、市場需求強的特點,曾在2016和2017年一路狂飆形成風口,短短兩年時間,市場就邁入千億級時代。這個由醫美機構、醫美分期平臺和數據諮詢公司一起吹起來的泡沫,很快就被終結。曾有文章指出2016年醫美分期放款額60億中的15億被中介勾結醫美機構騙走。

醫美分期相關數據顯示,醫美分期機構的數量在鼎盛時期達到1000餘家,覆蓋的客群延伸至大學生群體。行業洗牌之後,醫美分期平臺數量已降至30餘家,僅剩度小滿、麼麼貸、任買、捷信等頭部玩家。2019年,知名醫美分期平臺喬融金服被曝業務暫停、員工被強制遣散。

消費金融領域中的醫美分期場景,風控一直是核心問題。在趨利模式下,大量分散且無抵押的長尾用戶流入,與此同時,線上貸款申請受在線化、無紙化、快速化等特點制約,難以有效識別客戶身份以及貸款用途;線下駐店的方式又有騙貸團夥相互勾結幹擾,同樣難防範欺詐風險。

在醫美分期市場鼎盛時期,多數分期平臺放款審核通過率能達70%以上。經過騙貸危機後,麥芽分期、星計劃、麼麼貸等分期平臺紛紛下調通過率,有平臺甚至將通過率壓低至30%。同時,分期平臺對B端經營風險和欺詐風險進行嚴格監控,採取黑名單制度,更願意與藝星、美萊、蕾特恩、欣奕除疤、天津痘博士等頭部醫美機構合作。

對於那些挺過來的醫美分期平臺,資金方在授信時會對分期平臺的風控能力重點審核。面對醫美這個仍有潛力的市場,城商行或小貸公司選擇給分期平臺提供資金,但會重點考核醫美分期機構的經營數據和壞帳數據。

風控能力是當前醫美分期機構的生存根基。它決定了資金方是否願意出錢,同時也決定了借出去的錢是否安全。

相關焦點

  • 分期平臺員工與醫美門診部院長相互勾結 兩個月騙走南粵銀行貸款...
    每經記者:肖樂 每經編輯:廖丹183人在兩個月時間裡從廣東南粵銀行騙取了623萬元的貸款,如何做到的?日前,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了一則裁判文書,揭開了醫美騙貸的操作手法和利益鏈條。武漢市武昌區明星醫療美容門診部(下稱「明星門診部」)是即科金融的合作商戶之一,明星門診部院長彭某、明星門診部股東李某融便是這起醫美騙貸案的重要參與者。合夥進行騙貸的還有原即科金融客戶經理袁某、原即科金融客戶專員李某一、原武漢理工大學學生輔導員呂某。此外,還涉及多名中介人員。
  • 金融機構違規推廣更縱容騙貸風險:醫療美容分期貸混水誰來清?
    原標題:【追蹤】金融機構違規推廣,更縱容了騙貸風險:醫療美容分期貸這潭混水究竟誰來清?  去年12月27日至30日,上觀新聞連續發布《整形醫院內設「銀行營業點」?醫療美容分期貸款「疑點重重》、《專家:醫美分期貸款諸多隱患值得高度警惕》、《「坐診」整形醫院的諮詢師、網紅……手術方案為何由你們定?》等稿件,關注醫療美容分期貸款市場的亂象。
  • 靠夜場姑娘起家,輕鬆月入200萬,幫派暗戰,有人離鄉潛逃,揭秘醫美中介江湖,電影都不敢這麼拍!
    其實,醫美中介群體早已有之。傳統醫美市場,價格極為不透明,是一門暴利生意。因此中介開始出現,他們負責給醫院拉客戶,每單拿高達50%的提成。2016年,醫美場景被認為是「場景+分期」中的最佳場景,並裹挾進創投風潮中。大量的醫美分期平臺出現,給用戶提供分期整形服務。
  • 中整協與即科集團聯合倡導:打擊醫美套路貸 助力行業規範化
    作為國內領先的場景金融科技平臺,即科集團在堅持合規開展醫美消費分期業務的同時,始終通過自身的企業社會責任努力「兼濟」整個醫美行業,與中國整形美容協會(以下簡稱「中整協」)聯合倡導,打擊「工作貸」(也叫「高薪貸」)、 「學生貸」等醫美套路貸 ,以科技助力行業的規範化發展。
  • 《中國醫療美容機構經營院長》新書發布:當代醫美進階管理必讀書籍!
    背景:後疫情時代,中國醫療美容機構的經營管理者該如何把握新的市場變革?聯合麗格集團攜手中國經濟出版社,推出行業進階實戰型專著《中國醫療美容機構經營院長》,並於8月份出版發行與讀者見面,這也是聯合麗格集團對中國醫美行業的又一次獻禮!
  • 新氧上線醫美分期產品「氧分唄」旗下子公司只提供技術服務
    新氧作為中國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第一股,為了能夠讓用戶更方便地為顏值付費,剛剛上線了醫美分期服務「氧分唄」,定位於「消費醫療 生活美容分期」,入口位於新氧醫美APP「我的」—「小工具」。新氧內部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該產品是新氧近期剛剛上線的,目前已經投入使用。
  • 一美科技:展望2020年醫美行業的3個「巨變」!
    在19年年中《醫美白皮書》裡面有一個讓人感覺到細思極恐的數據:在國內,資質齊全的醫美醫師數量不到2萬,而非法從業者的數量就已經超過15萬!有很多小機構沒有金剛鑽,也攬瓷器活。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市場的沉澱,這些機構唯一的下場就是出局,這是毫不讓人意外的。
  • 深圳格瑞斯醫療美容 通過審核參與「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
    2020年8月8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通知:為進一步規範醫療美容行業,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監督發[2020]4號),要求積極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加強行業會員自律自查和培訓指導。
  • 哈爾濱雅美醫療美容 通過審核參與「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
    因此,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聯合央廣網開展「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旨在通過多方參與、合力監督的形式,督促醫美行業全產業鏈自我監督,引導醫療美容機構自願籤署行業自律承諾書,承諾遵守行業合規自律規範,做到資質合規、醫生合規、產品合規、分期合規。
  • 醫美「暴利」背後:刷單、虛假買家秀、套路貸坑你沒商量
    下遊則是客戶,以及新氧與更美等連接醫美機構與客戶的美容整形電商平臺。根據WIND提供的數據,上述醫美行業中上遊上市公司去年年報主營構成項目毛利率除新華錦為31.27%外,其餘公司毛利率在50%以上,其中毛利率最高的是雙鷺藥業77.5%。
  • 北京順義別墅區迎來輕醫美整形美容連鎖機構
    本次開幕慶典儀式受到了醫美行業專家協會、各大醫美APP平臺、多家權威媒體的參與和報導。中華醫學會北京醫學美學美容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醫學美容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黃寺美容外科醫院創始人丁芷林院長,臺灣雅偲醫療集團CEO萬堡城先生,中國人保豐臺支公司副總經理劉麒女士等重要嘉賓蒞臨現場,並為唯顏醫美順義別墅區醫院  開幕儀式剪彩。
  • 新氧金星談醫美行業發展、網際網路美容平臺等話題
    中新網12月23日電 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典於近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回顧了2020年行業發展,並展望2021年趨勢方向。在討論環節,醫美服務線上化趨勢成為現場關注焦點。
  • 醫美「胸」險
    今年3月,一直羞於向家人啟齒的小琳和嫂子說出了自己的困擾,做生活美容的嫂子給小琳推薦了一家醫美機構。「自己的親嫂子還會騙自己嗎?」小琳想。生活美容機構向醫美機構導流也是目前國內常見的一種醫美獲客方式,很多美容院、美甲店成為醫美機構的渠道商,以一定的優惠推薦來店顧客去合作的醫美機構進行醫美項目。
  • 溫州柏薈醫療美容 通過審核參與「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
    2020年8月8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通知:為進一步規範醫療美容行業,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監督發[2020]4號),要求積極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加強行業會員自律自查和培訓指導。
  • 徒手整骨、換血排毒、無證打針,暴利「黑醫美」毀你沒商量
    新氧《2018年醫美行業白皮書》指出,中國醫美黑市機構數量是正規機構的10倍以上,共有超過10萬家非法執業的工作室、美容院等機構,因美容整形毀容的投訴平均每年近4萬起。不同於其他行業,醫美本質上是一種醫療行為,具有天然的風險屬性,而如今卻在不負責任的鼓吹炒作下變成一種「快消品」。無限沸騰的醫美市場,表面再如何光鮮,也掩蓋不了陰影裡的罪惡:金錢換美麗,財去人安樂(死)。
  • 「醫美貸」陷阱:應聘高薪工作,先要貸款整容
    應聘者在貸款完成醫美手術後,或聯繫不到公司,或被解僱,但貸款只能繼續償還。還有不少人,面臨整容失敗的風險。 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統計,2019年由於醫療美容導致毀容的投訴記錄達到2萬件。與此同時,在黑貓投訴、21CN聚投訴等消費者投訴服務平臺上,年輕人因被誘導貸款而投訴醫美機構的帖子隨處可見。
  • 長沙久喜醫療美容 通過審核參與「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
    因此,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聯合央廣網開展「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旨在通過多方參與、合力監督的形式,督促醫美行業全產業鏈自我監督,引導醫療美容機構自願籤署行業自律承諾書,承諾遵守行業合規自律規範,做到資質合規、醫生合規、產品合規、分期合規。
  • 醫美貸套路貸死灰復燃?深圳多家醫美機構不顧禁令仍鋌而走險
    前兩天,體育健康特搜組報導了深圳王獅醫療美容門診部違規開展醫美貸套路貸被警方調查的新聞,然而事情過去還不到一周,又有一位周女士給我們報料,說她在深圳美恆醫療美容門診部也遭遇了醫美貸套路貸的問題。
  • 福州星悅醫療美容 通過審核參與「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
    2020年8月8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通知:為進一步規範醫療美容行業,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監督發[2020]4號),要求積極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加強行業會員自律自查和培訓指導。
  • 花16萬美臉,進門就中套路,醫美的收割有多瘋狂?
    而張萍並非「富二代」,工資也遠遠算不上高收入,她用於醫美的錢絕大部分來自於信用卡及度小滿貸款平臺。巨額開銷的背後,固然存在年齡焦慮、衝動消費等因素,但機構的誘導性宣傳、醫美分期的低門檻、價格不透明等也難逃干係。「只要你有一種怕老和想美的心態,就很容易被機構『收割』。」張萍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