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混血兒的死,一首深情的《草帽歌》,一部日本傷痕電影

2020-12-28 相聲小品電影電視

日本著名導演佐藤純彌說過一段話:人在奮鬥的頭十年裡是為了解決生存問題,隨後的十年是為了賺錢,第三個十年則開始反思曾經做過的事情。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這樣的。

如果換成一個國家,似乎佐藤純彌的話也可以適用,這個國家是二戰後的日本。

戰後的日本人為了生存做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然後經濟經過快速發展不僅解決了溫飽也再次成為經濟強國,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時,很多日本人開始反思過去,也出現了他們的傷痕文學。

在反思日本戰後歷史上,做的比較好的電影就是《人證》,也就是《人間的證明》,筆者更願意叫它《人性的證明》。

一、一部不那麼出色的推理電影

《人證》改編自日本社會派推理小說家森村誠一的小說《人性的證明》,這部小說的創作靈感來自於日本著名詩人和詞作家西條八十的《草帽歌》,這部小說也是森村誠一「證明三部曲」的首部和成名作。

《人證》的開頭還是不錯的,短時間內,一個在日本社會並不多見的黑人被殺,身邊留有一部西條八十的舊詩集。一個做招待的女孩在雨夜被撞隨後失蹤。

不過,該片出場人物很少,因此觀眾並不難猜到誰是兇手,要看的只是解謎過程。然後劇情迅速分成三條線糾纏在一起走下去。

兇手八杉恭子和混血兒喬尼的關係是一條線,八杉恭子的兒子恭平撞死了人逃亡美國是一條線,警察棟居心中關於父親在當年被美軍士兵打死的回憶是第三條線(國內公映版本好像刪除了棟居父親是因為救八杉恭子被打死的這個細節)

可以說,這三條線推理難度都不大,謎底也很快被揭開,比如阿鍾老太太的表妹直接一句「那個女人叫八杉恭子」就把所有謎團給公布了,因此如果你是衝著推理破案來的,那這部電影恐怕會讓你失望。

《人證》的成功主要是因為該片中有濃厚的歷史傷痕和關於人性的反思。

二、影片內外滲透的歷史傷痕

《人性的證明》,這本小說最開始定調的兩個字就是「證明」,原因是作者森村誠一早年的經歷,那時候他很窮,用積蓄買了一條美軍軍用褲,沒想到正趕上美軍打擊黑市交易,稽查隊發現森村誠一穿著軍褲就斷定他是黑市交易來的,於是不需要什麼程序當街讓他脫下來,周圍的人都在圍觀,那一刻森村誠一死去的心都有,這份屈辱並不只來自於當街脫褲,更多是因為他無法證明自己有資格在公開場合穿這條褲子。

美軍、圍觀、屈辱和證明,這是電影《人證》裡的幾個要素,在森村誠一的親身經歷裡都可以找到。

影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就三個,八杉恭子、喬尼和棟居。

在電影中,喬尼是一個日美混血兒,父親是美國黑人士兵威利,母親是日本酒吧女招待八杉恭子。他很小就隨父親回到美國,在紐約黑人區窮困潦倒,老威利用碰瓷訛來的六千美元送他回日本找媽媽。但已經功成名就的八杉恭子無法和喬尼相認,在糾纏中八杉恭子用刀刺了喬尼。

喬尼是一個不可不扣的悲劇人物,飾演他的日本歌星喬山中和喬尼的命運相似,他的父親也是美國軍人,但父親走之後把他留給了母親。在喬山中上小學時母親病死,成為孤兒的喬山中由於混血兒的身份在日本社會備受歧視連工作都找不到只能去打拳,後來才逐漸步入歌壇。

正因為喬山中有著和喬尼相似的命運,因此他被找來飾演這個角色,並且獻唱了那首充滿感情的《草帽歌》。

片中警察棟居也有一段悲慘的歷史,他的父親曾在街頭制止美軍強暴八杉恭子,結果就在一幫日本人的圍觀下被美軍打死,年幼的棟居心裡埋下了陰影。

事實上飾演棟居的松田優作曾在拍攝該片時嚮導演佐藤純彌坦言,他的母親當年也曾在美軍軍營附近做過酒吧女招待,對這段歷史他深有感觸。

可能就是因為這浸透影片內外的歷史傷痕,才讓該片用了一種難言的吸引力,讓人忍不住去探詢。

三、被內涵的日美關係

《人證》一開始確實是被當成人性反思電影看的,但該片中存在不少內涵的元素,尤其是在日美關係上。

比如八杉恭子的兩個兒子,和美國黑人威利生的喬尼,代表著戰後日本人在美國管制下的黑暗歷史,就像佐藤純彌說的生存的十年,為了生存不得不做一些委屈的事情。

八杉恭子和現任丈夫結婚時很窮,兩人通過奮鬥最終成為富豪和社會名流,這就像佐藤純彌說的賺錢的十年。

恭平是八杉恭子和現任丈夫生的兒子,但這個兒子卻是一個紈絝子弟,對待自己父親受賄和養情人的事情嗤之以鼻,對八杉恭子的隱忍也看不起。這樣的狀態更像是七十年代暴發戶一樣的日本社會,是需要反思的十年。

還有警察棟居的歷史,他去紐約辦案的時候,發現協助他辦案的美國警察肖夫坦就是當年殺害自己父親的兇手之一。

雖然確定了兇手,但棟居卻只能將仇恨隱忍,只有在肖夫坦打死持槍拒捕的恭平時他才發洩了一回:你殺了多少日本人了?

案子辦完之後,棟居在肖夫坦的家裡用肖夫坦的槍瞄準了鏡子裡的殺父仇人,然後扣動了扳機。

這就像日本人對美國的感情,一方面他們認為戰後美國人給了日本人太多的屈辱和傷害(殺父)。另一方面美國人也在幫助日本人(協助辦案),由於美國的強大,日本人敢怒不敢言,最後只能採取射擊鏡子裡仇人的方式找一個心理上的平衡。

可以說,整部電影都瀰漫著一股日本人對待美國人的複雜情緒,幾乎毫不掩飾。

四、《人證》的延伸

在案件、人性和情緒三個大脈絡引導下,《人證》的劇情顯得充滿吸引力又符合邏輯,而在該片主要脈絡之外,還有一些劇情上的延伸。

比如為什麼喬尼的父親是黑人威利?為什麼那個殺死棟居父親的美國兵叫肖夫坦?

其實,威利代表的就是美國黑人階層,肖夫坦這個名字代表的是美國的愛爾蘭人,恰好,這兩部分人在美國都曾是弱勢群體。

換句話說,兩個在美國的弱勢群體成員借著戰爭的機會到了日本作威作福,讓日本人成了更弱勢的群體。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該片裡除了棟居之外,幾乎所有的弱勢群體都死了。混血兒喬尼死於母親無法面對的歷史,八杉恭子死於對自己的悔恨,恭平死於一個美國警察,當年的佔領軍威利死於衰老、貧窮和思念。

就連那個殺了棟居父親和恭平的美國警察肖夫坦,最後也死於同樣是弱勢群體的黑人流氓,其被殺死的「罪名」是幫助日本人。劇情在這裡好像畫了一個圈。

同時,該片還有一些小細節,比如肖夫坦的上司說過,他不喜歡日本人,因為他的弟弟死於珍珠港。

阿鐘太太的表妹是從滿洲回到日本的,沒有地方去,就在阿鐘太太的酒吧裡工作,在那裡認識了八杉恭子。

看似不起眼的兩個小細節,其實也交代了日美關係的重大起因,中國和珍珠港。

可能有中國觀眾看到這裡會覺得不舒服,為什麼該片裡日本人把自己打扮得就像一個受害者?他們明明是因為侵略才落到這步田地的,怪不得誰。

這話沒錯,不過我們可以用割裂的眼光看待《人證》,卻不能用割裂的眼光看待作者森村誠一,他在成名後寫過不少書,其中有兩本叫《人性的證明新編》和《食人魔窟》,這兩本書的核心主題是,用推理小說和寫實文學的方式揭露日本731部隊在中國犯下的罪惡。

就像我們國家在八十年代流行的傷痕文學一樣,《人證》體現的也是日本在七十年代反思的傷痕,肯定是會有一些局限性的。

六、催人淚下的《草帽歌》

如果《人證》按照一般的推理小說結局,真相大白就是結束的話,那麼該片的魅力將減色不少。

影片的最後,身為警察的棟居選擇讓罪犯八杉恭子自行了斷無疑是一個充滿人性的行為,據說棟居這裡本來有一句臺詞:母親,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後來被導演刪掉了,松田優作也認為刪得好,這裡應該就是凝視、沉默和淚水。

在悠揚的《草帽歌》旋律中,喬山中用他滄桑的嗓音唱響了一首催人淚下的歌曲,這首歌也將整部影片推向高潮。

也許你不懂英文,也許你不懂日語,但《草帽歌》裡的「mama」是全世界都能聽懂的語言。

《追捕》和《生死戀》在我國火得一塌糊塗,但在日本的票房卻相當一般。《人證》不一樣,這部電影不僅在我國很火,在日本同樣高居當年票房榜第二,是一部叫好又賣座的電影。《草帽歌》也被很多大陸歌手反覆翻唱,成為八十年代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過了這麼多年,《草帽歌》依然魅力不減,這裡面有著深厚的感情和純真的人性,在一部人性扭曲的電影裡更顯得彌足珍貴。

《人證》的最後一個鏡頭也許是巧合,佐藤純彌非常喜歡用大的標誌性的建築去代表自己的電影,《追捕》最後一個鏡頭是東京的國會大廈,《人證》的最後一個鏡頭是美國的代表,曼哈頓和世貿雙子塔。

END

相關焦點

  • 世界經典歌曲:日本電影《人證》主題歌《草帽歌》 感動人心
    《草帽歌》(straw hat),是一首著名的日本電影歌曲,創作於上世紀的1977年,西條八十作詞,大野雄二作曲,由日本歌手喬中山演唱
  • 崔健演唱日本電影《人證》主題曲《草帽歌》
    《草帽歌》為1977年日本電影《人證》主題曲,是由日本歌手喬山中演唱的一首歌曲。由西條八十、角川春樹、喬山中作詞,由大野雄二作曲。
  • 一部電影,一個故事,一首歌
    電影和音樂是人類用來訴說故事的載體,當一段段動人旋律和一幀幀光影圖片相遇,美好的事情便發生了。因為一部電影,愛上一首樂曲,又因為一段音樂,重溫那部電影。這些電影或許你已經看過了,那熟悉的旋律定會讓你想起那些銀幕畫裡和畫外的人,又會重新找回那時、那刻、那人、那情、所帶來的感動。
  • 《追捕》與《杜丘之歌》 一首歌想起一部電影
    《追捕》與《杜丘之歌》 一首歌想起一部電影 時間:2017.11.2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顧影 分享到:
  • 愛上這裡,只要一首歌、一本書、一部電影......
    可能只要一首歌、一本書、一部電影.許多觀眾看完後都表示「哭成狗」,尤其是對於電影中的臺詞「給他一個家,讓他來去自由」感觸很深。不論父母和孩子間有多大的矛盾,父母其實永遠都在默默等待孩子回家。/ 希臘 /一首歌:《Never On Sunday》by Manos Hadjidakis
  • 小編們的私聊:你因一首歌看一部電影,還是因一部電影聽一首歌?
    衝著一首《Try》,我看了電影《Fame》(2009),主要講述一班熱愛藝術表演的年輕人都渴望讓自己一舉成名的故事,裡面沒有很大起伏的精彩情節,但我很喜歡看裡面每一part平淡真實的現實考驗,來打擊這班不輕易氣餒,擁有夢想的年輕人!後來我問小編S和小編X,「你因一首歌看一部電影,還是因一部電影聽一首歌?」
  • 悼念日本導演佐藤純彌
    1975年,他憑藉驚悚電影《新幹線大爆破》受到關注。而1976 年在日本上映《追捕》,兩年後更是俘虜了大批的中國影迷。《追捕》根據小說《涉過憤怒的河》改編,是一部風格獨特的偵破片,情節曲折,懸念叢生,極富節奏感。
  • 薛之謙:老闆給我們寫的一首歌,是我一輩子的傷痕!
    ||薛之謙:老闆給我們寫的一首歌,是我一輩子的傷痕!提起薛之謙,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個在綜藝節目中各種搞怪逗笑的藝人,有的時候也會有一些逗比日常!可以說,很多人說起薛之謙,第一想到的也許不是他的歌,而是他搞笑的演技!
  • 《K歌情人》因為一首歌愛上一部電影!
    因為一首歌愛上一部電影,偶得《Way back into Love》從此記住了《K歌情人》,不知道何時起,聽歌開始讀起歌詞來。就像片中蘇菲說得那樣:「旋律就像一個人的第一印象,想要了解一個人就要聽歌詞「,一首歌的第一印象一定是旋律,不管是洗腦的,亦或是抒情的,爛大街的歌隨口都能哼上一兩句,但卻極少去了解歌詞背後的故事。K歌情人,講述了一個歌詞背後的故事,從來創作就是艱難的,除非靈感迸發,有感而發。
  • 悼念日本導演佐藤純彌!
    1975年,他憑藉驚悚電影《新幹線大爆破》受到關注。而1976 年在日本上映《追捕》,兩年後更是俘虜了大批的中國影迷。《追捕》根據小說《涉過憤怒的河》改編,是一部風格獨特的偵破片,情節曲折,懸念叢生,極富節奏感。
  • 歌曲真人化:為了一首歌,拍了一部電影
    其中還有一種類型就是衍生片,比如接下來要介紹的這類由音樂尤其是流行歌曲衍生而出的電影,如果我們比較熟悉「動漫真人化」的話,這類歌曲衍生電影就是「歌曲真人化」,將屬於一首歌曲的意境,通過畫面和一段愛情或勵志故事呈現出來,這和音樂傳記類電影還是有所不同的。在近十年的日本電影中,這類基於一首歌曲改編而成的電影比較知名的有以下幾部,小林按照時間順序進行介紹,看看有沒有你的心頭愛呢。
  • 周星馳在電影中,唯一一次深情彈唱,唱的卻是一個日本女人與戰爭
    很少能在星爺的電影中看到他這麼優雅的一面,這也應該是他在電影裡唯一一次彈著鋼琴唱歌的畫面。看過電影的人都被星爺唱歌的樣子圈粉,而這首歌也因為這一幕被更多人知道。這首歌的歌名我們也應該很熟悉,就是歌神張學友的經典曲目《李香蘭》。
  • 日本電影金曲《追捕》《人證》,令人回味的旋律
    這些日本經典電影,具有強烈的吸引力,許多人無法自拔的沉迷其中。日本電影一定是最能傳達日本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內核的藝術。影片最後那頂飛下山崖的草帽,寄託著兒子對母親的回憶,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山谷裡呼喚,呼喚再也無法重來的時光。整首歌抑揚有序,餘音繚繞,那一聲聲「媽媽」的深情呼喚,深深打動了每個人的心靈。
  • 拯救歌荒,陳奕迅最深情的三首歌,你被哪一首所打動
    說到陳奕迅,我想大家都比較熟悉了,無論是誰,多多少少都會聽過他幾首歌,因為他的歌都太經典了,今天在這裡就給大家推薦三首陳奕迅最深情的歌,不知道你會被哪一首打動呢?
  • 回聲——譯製電影時代的經典音樂
    民歌愛爾蘭是小主人公在他母親的記憶裡唱的一首歌。它充滿深情,讓爺爺在黑暗中流淚,成為整部電影中最動人的部分。死亡即死亡《橋》1968(原南斯拉夫)翻譯:北京電影製片廠配音:魯飛雷明關長柱侯冠群李連生等《橋》是一部簡單而緊湊的南斯拉夫之前的電影,講述了大橋在二戰一支遊擊隊炸毀德軍撤退後的悲慘故事。
  • 聆聽打擾一下樂團足以置身冰火兩重天,一部電影一首歌一個視界
    曾記得大學禮堂放映過一部電影——《剪刀手愛德華》,剛播了一會兒的時候,前排不明方位就隱隱傳出了抽泣聲,想來對方可能是天生淚點極低,才忍不住抽泣吧。而當電影進行到愛德華想擁抱那個女孩,卻因為身體異樣而怕傷害女孩而不能擁抱的時候,整場就徹底失控了,很多人都哭得稀裡譁啦,使得那天的大禮堂被弄很特別。誰也沒想制止誰的情緒,估計不哭不鬧的人背後肯定會閒言碎語說何必呢?
  • 用一首歌送給「生病」的武漢,首先想到哪一首?
    武漢伢《武漢伢》用最深情的旋律,將武漢的每一個角落,通過武漢人的視角一一描述,歌詞裡的美食、黃鶴樓、大橋、童年記憶,都是武漢人從小到大,無論走到哪裡都惦記的根。那夜病魔襲來,你忘記了安危,在最險要的關頭,是你把我奪回今天陽光明媚,外面輕風在吹,我從惡夢中醒來,與你默默面對我知道那一陣陣廝殺,把你拼得傷痕累累,我知道那一天天救護,讓你累得身心憔悴我不知你的防護衣下,身軀可被病毒包圍,我不知你的口罩後面,臉上是否藏著淚水最美的期待《最美的期待》有著陽光般的溫暖與力量,由南徵北戰NZBZ創作詞曲,他們以「青年人要為夢想和愛
  • 因為一首歌愛上一部電影,這也是一部最好的民謠電影
    在電影《醉鄉民謠》中奧斯卡·艾薩克飾演就是這樣一個無法適應自己生活的人。《醉鄉民謠》也是科恩兄弟迄今為止最傷感的電影,我們看到了一位民謠歌手在錯誤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成功的感人旅程。他不能從過去的歌中創造未來,他矛盾地活在當下。
  • 一部遊戲一首歌,還有一個故事
    | 一首由日本人創作、中國人演唱的英文歌曲1999年,在中國各大小城市的電腦城和商場中,不好人都會聽到一首曲風溫婉旋律優美的英文歌曲,它就是《Eyes on me》。作為演唱者的王菲,在當時國內正值最火的階段,即便唱的是英文也有粉絲很快認出她的聲音。
  • 這部經典日本電影,40多年前風靡中國,現在才知道我們都看錯了
    )和《草帽歌》也是家喻戶曉,為國人廣為傳唱,甚至當時國內多個聯歡晚會中的相聲、小品等節目也曾以兩部電影中的歌曲和情節為內容創作。《人證》情節簡介:故事發生在日本東京皇家飯店,精彩的服裝設計大會正進入高潮。著名服裝設計師八杉恭子也在為服裝設計大會緊張地忙碌著。而此時,酒店的電梯裡竟然被發現有一名黑人青年被刺死。黑人的遺物只有一本《西條八十詩集》和死前所說的「草帽」,警方馬上展開了調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