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5】三峽大壩的「銅牆鐵壁」:神秘的三峽水陸衛士

2021-01-11 中國網


「巨變·我守衛的熱土」主題宣傳活動

「三峽工程的成功建成和運轉,使多少代中國人開發和利用三峽資源的夢想變為現實,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的重要標誌。」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三峽工程並發表重要講話,也讓億萬國人無比榮光自豪。

三峽建成不久的升船機,號稱全世界最大電梯,最大爬升重量達到1.55萬噸,最大爬升高度為113米,3000噸級船舶可坐電梯通行。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提升了長江中下遊防洪能力,迄今累計發電超過一萬一千億千瓦時,顯著改善了長江通航條件,對我國的國計民生做出重大貢獻。駐守於此的武警宜昌支隊官兵,用無畏的忠誠執著堅守著這項重要工程的安危。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武警宜昌支隊機動二中隊是一支擔負大壩安全保衛任務的機動部隊,特勤中隊中隊長彭勇所在的巡邏小組正在庫區內巡邏。據武警湖北省總隊宜昌支隊政委柏愛軍介紹,目前在庫區內,有多個這樣的巡邏小組,官兵們以步行加車巡的方式,對庫區的重點區域重點巡邏。小組四名成員各有分工,一天步行加上乘車所行進的路程要超過二十公裡。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在巡邏小組裡,還有一位特殊的成員:警犬「雷劍」。它主要負責防爆、搜救等任務。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三峽工程聞名於世,每年吸引無數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2015年,為響應「三峽工程,造福於民」的號召,景區實施「一開一免」政策,年均遊客驟增至100多萬。中外遊客在三峽大壩185觀景平臺遊覽觀光,這裡因海拔185米而得名,站在觀景平臺上,可以平視大壩。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在距離185平臺不遠的三峽大壩壩頭第一哨,正在站崗的23歲哨兵任施吉站姿挺拔,一絲不苟。對投來好奇眼神的遊客,他已經習以為常。從小懷著軍人夢想的任施吉大學畢業後便成為這裡的一員。由於哨位臨近觀景平臺,哨兵們也接受著遊客的「檢視」,一次,任施吉正在執勤,酷暑天氣下他早已汗流浹背。這時他看到一名外國遊客正在好奇地看著他。過了一會,這名遊客為他遞上一瓶水。出於規定,任施吉用流利的英語告訴遊客不能接受,遊客聽聞,也為他豎起了大拇指。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面對著熙熙攘攘的中外遊客和觀光客車,背靠宏偉壯觀的三峽大壩,哨兵們不僅守護著大壩的安全,更是展示中國軍人良好形象的窗口。每到夏天,壩面溫度高達52度,雖然哨位室內有空調,但室外熱浪滾滾,背後是空調冷氣,對身體有很大影響。服役幾年後,戰士們多少都會有一些關節炎或者腰肌勞損的疾病。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夏天烈日當空,哨兵與酷暑為伴,與汗水相依;冬天,刺骨冰冷的江風夾帶著溼氣使穿著毛衣加棉衣的哨兵,仍感到手腳麻木渾身透心涼。戰士們練就了堅韌的性格和不屈的意志。機動二中隊軍械員劉軍展示幾乎每個戰士都會有的「三件寶」 ——紅花油、護膝、護腰帶。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除了在陸地上守衛大壩的衛士們,另外一支水上尖兵也在默默守護著三峽。在三峽大壩上遊3.5公裡處,有兩個突出的部位,一個叫伍廂廟,一個叫鳳凰島。這裡常年停靠著兩艘船艇。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在100多平米的船艇上,戰士們常年漂在水面,面對著水、山、船單一的顏色,異常枯燥乏味;新戰士上船後要反覆經歷適應過程,先暈船、嘔吐,再暈船、再嘔吐。戰士如果生病,也只能用快艇進行接送,船是唯一的交通方式。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一名戰士駕駛巡邏艇進行巡邏。不管颳風下雨,戰士們就像三峽大壩的兩隻眼睛,一天  24  小時盯著江面一切可疑動向,過往船隻稱他們為「長江前哨」。每天上午下午,戰士們會對警戒水域各進行一次巡邏,確保警戒水域的絕對安全。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三峽船艇大隊大隊長黃杰用對講機聯絡情況。黃杰與戰友們恪盡職守,長期堅守在航行第一線。09年4月,三峽庫區重慶境內發生大面積地質滑坡,村民連同房屋滑入江中,長江航道受阻,情況萬分緊急。黃杰率船艇攜帶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繩等器材火速趕往事發地。經過5個小時的晝夜航行,官兵們立即投入搶救,封控航道,聯合有關部門經過近7天的奮戰,成功施救落水人員,清理漂浮物,有效地維護了航道秩序,確保了過往船隻的安全。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在船艇的不遠處,便是秭歸移民新縣城。船艇大隊的戰士們不僅守衛著三峽,也守衛著這裡的居民。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為了幫助戰士調解生活的枯燥,政委柏愛軍有一次利用檢查部隊的機會,給船上官兵帶來了一隻小貓,沒想到一月後,小貓忍受不了船體的搖晃,跳進了長江。每談及此,戰士們都唏噓不已。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在大壩下遊的青山腳下,江水之畔,還駐守著一支神秘的隊伍——武警宜昌支隊防化中隊,他們擔負著排爆、偵查、反爆炸和反核生化的任務。在短短一分鐘內,一名隊員迅速穿上全套防化服。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一名噴火兵正在進行臥姿噴火演習。在處置行動中,當不便於追擊或接近敵人時,可以通過噴火進行遠程處置。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三峽工程凝聚著幾代人的智慧、心血和汗水,駐守在這裡的官兵們,也時刻準備著用青春和熱血來捍衛它。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www.cnmediae.com)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

相關焦點

  • 宜昌——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旅遊區位於西陵峽中段、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鬥坪,距下遊宜昌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裡,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大壩旅遊區於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 三峽大壩旅遊攻略
    三峽大壩位於宜昌市的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大壩旅遊區目前對遊客開放有三個景點:罈子嶺、185平臺(觀景點)和截流紀念園;
  • 三峽大壩秭歸換乘中心「重啟」運營
    屈原故裡景區與三峽大壩隔江相望。通訊員 供圖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劉珍)8月25日,隔江相望的三峽大壩和屈原故裡景區再次「牽手」,因疫情暫停的三峽大壩旅遊區秭歸換乘中心啟動運營,遊客可以在屈原故裡景區購票,一站式遊覽三峽大壩和屈原故裡兩個5A級景區。當天上午9點,第一趟前往三峽大壩的旅遊專線車從秭歸換乘中心出發。
  • 榨菜吃多了想喝三峽水?「榨菜哥」黃世聰又來造謠三峽大壩
    「自娛自樂」的「榨菜哥」 針對目前三峽水位持續上漲,超過了防洪限制線一事,臺灣名嘴「榨菜哥」在節目造謠三峽大壩有潰堤的風險,不僅如此,他還很是有模有樣的對三峽大壩潰堤之後的後果進行了分析。
  • 「中餐廳號」開進三峽大壩
    六站七地,風駛盡帆一段探尋中國味道的長江之旅從巴東正式啟航沿江下行  踏碧波浩渺來到三峽大壩是世界上當前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此次全程在「長江三峽8」號遊輪錄製途經雄偉壯觀的三峽大壩和葛洲壩這是目前長江流域富有盛名的「兩壩一峽」的旅遊路線 跟著中餐廳號
  • 三峽大壩為何如此重要?如果一旦崩塌,上億人生活都受影響
    三峽大壩的建造位置佔據了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它的底部是非常古老的花崗巖結構,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古老又穩定的結構,這麼多年三峽經歷過1840多次地震,造成的後果也不過是一些山體下滑,並不影響三峽大壩的使用,從而長江中下遊的居民也能夠安心的生活。
  • 建於1931年的美國胡佛大壩,對比我國三峽大壩,究竟誰更勝一籌?
    我們知道雨量偏多易形成洪澇災害,那麼這時水庫大壩就顯得尤為重要。說到大壩大家一定會想到我國的三峽大壩,三峽大壩是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而我們把美國的第一大壩胡佛大壩和三峽大壩來做個對比,看看兩者究竟誰更出色。
  • 成日詛咒三峽大壩 「覺青」真是窩囊
    倘若三峽大壩真有垮的可能,那臺灣人齊聚靠念力來詛咒垮,可能還有點報仇意義。但事實勝於雄辯,三峽大壩根本垮不了。網絡粉絲團「澄清唬」就把相關論證整理得很清楚,三峽大壩使用的是重力壩,如果破洞只會滲流,不會整個潰堤。哪怕不可能的事情發生,真的大潰堤,洞庭湖可以容納洪水,降低下遊損失,水流到上海也要兩天,來得及撤離。
  • 又傳「三峽大壩變形,潰堤在即?」專家反駁:純屬惡意炒作
    眾所周知,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鎮境內,距下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裡。三峽大壩全長約3335m,壩頂高程185米,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人民幣,可以看出三峽大壩耗費了多少人的心血、還有國家的資金才建築的。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
  • 繼「炸毀三峽大壩」後,核電廠又被點名?
    此前,「綠營」議員也發表過類似的言論,那就是在當年傳得沸沸揚揚的「炸毀三峽大壩」言論。關於民進黨籍議員提出的建議,網友紛紛發文痛批。除此之外,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也現身表明態度。 民進黨籍議員提議「炸毀大陸沿岸核電站」 十多年前,美國建議臺灣當局將三峽大壩作為重點軍事目標。隨後,「綠營」人士不斷叫囂「炸毀大陸的三峽大壩」。
  • 中國最有名的三峽大壩,和美國的胡佛大壩相比,誰更優秀一些呢?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大禹治水的典故,現代社會為了防治洪水泛濫修建了諸多水壩,而中國最有名的就是三峽大壩。那麼和美國的胡佛大壩相比,三峽大壩優秀在哪裡呢?
  • 三峽大壩之後,核電廠又被點名?民進黨「喪盡人類良知」
    還記得此前臺灣綠營政客曾鼓譟「炸毀三峽大壩」的事嗎?最近又有綠營議員將「轟炸」目標盯上了大陸沿海的核電廠。早在2004年,美國國防部就曾在《中國軍事力量年度報告》中建議臺灣將三峽大壩作為軍事目標。這一反人類提議此後多次被綠營各色人物提及,尤其在綠營政論節目中多次出現。有大陸軍方人士曾指出,在戰爭中攻擊水壩等民用基礎設施嚴重違反現代戰爭的基本法則,何況三峽大壩不是普通的基礎設施,一旦遭到破壞會對平民造成重大傷亡和財產損失。
  • 三峽大壩的水位落差110米,下面的魚是如何遊到上遊的?
    在當今世界上,說到水電站一般繞不開三峽水電站,因為它不僅是我國工程量最大、發電量最大的水電站,同樣是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從1994年開始動工,到2006年正式竣工,三峽水電站歷時12年最終建成。三峽水電站的主要功能是發電,根據統計每年從三峽水電站輸送出來的電量超過1000億度,佔全國每年發電量的3%左右。
  • 2020三峽大壩變形是真的嗎有圖片?官媒專家回應
    去年7月一條關於「三峽大壩變形」的不實言論在社交媒體引起廣泛關注,並被看穿伎倆的網友們怒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也放出高分六號衛星親測圖片闢謠!針對三峽大壩變形的不實傳言,去年已經澄清過一輪了。另外,所謂的大壩變形和防大洪水之間也沒有必然關聯,拼接在一起,容易引起公眾誤解和恐慌。」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表示。  不少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紛紛向社交媒體平臺舉報該傳言為不實信息。經查證,社交媒體平臺也判定該傳言為惡意拼接的不實信息,並公示了處理結果。
  • 臺灣媒體人謝寒冰:「臺灣雄風飛彈只配給三峽大壩拍灰塵」
    一個三峽大壩不知道養活了臺灣多少的媒體節目:最近他們在討論三峽大壩「變形潰壩」之危的同時,又開始暢談他們視之為「臺灣之光」的雄風飛彈炸毀三峽大壩的可能性。不過,臺灣媒體人謝寒冰卻在一檔政論節目中表示:臺灣的雄風飛彈,只配給三峽拍灰塵。
  • 中國三峽大壩養起了「大魚」,如今是什麼樣?外媒:由衷佩服
    中國被稱為基礎設施狂魔,三峽大壩除在國內外建設高鐵外,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項目,在中國基礎設施技術方面贏得了重大榮譽,三峽大壩建設歷時15年,耗資954.6億元,可謂是一項技術難度巨大的工程。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全長約2309米,壩高185米,三峽工程已於2006年5月20日投入運行,其中32臺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的水力發電機組已經建成,整條線路均已成功建設,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和清潔能源生產基地也已建成,中國花大力氣建設「三峽工程」的原因是,它可以防止洪災和發電,造福於周圍的人和城市,同時它也是一個受歡迎的旅遊勝地,讓人讚嘆其偉大成就。
  • 他打臉:雄風飛彈只配給三峽大壩拍灰塵
    一個三峽大壩不知道養活了島內多少的媒體節目和名嘴:最近他們在討論三峽大壩「變形潰壩」之危的同時,又開始暢談他們視之為「臺灣之光」的雄風飛彈炸毀三峽大壩的可能性。不過,島內媒體人謝寒冰卻在一檔政論節目中表示:臺灣的雄風飛彈,只配給三峽拍灰塵。
  • 三峽大壩洩洪淹掉鳳凰古城?綠媒挨批改標題
    (文/觀察者網 童黎)「三峽大壩洩洪淹掉鳳凰古城、黃河水殺到錢塘江口」——在臺灣綠媒口中,三峽水能「逆流而上」直奔鳳凰古城,黃河水可以一路南下越過長江流到浙江。這樣「超越現實」的報導,連對大陸敵意濃厚的島內論壇PTT網民都大呼:地理老師在哭…… 然後,這家綠媒悄咪咪地改了標題。 今(3日)早6時,中央氣象臺宣布解除暴雨藍色預警。
  • 三峽大壩,究竟有多少力量在保護?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三峽大壩建在長江上的時候因為人的搬遷、環境等因素,爭議很大。最終,我國還是為完成這座宏偉的建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三峽工程是我國建國後最大的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這關係到我國的工業和民生,自然也一直是國人關注的問題。那麼既然三峽大壩這麼重要,那麼周圍有多少軍事力量在保護它呢?眾所周知山三峽它是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的。
  • 【大美湖北】秭歸,不僅有三峽大壩、屈原故裡,還有竹三百和芝蘭谷
    【大美湖北】秭歸,不僅有三峽大壩、屈原故裡,還有竹三百和芝蘭谷 2020-10-05 14:2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