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原定7月25日正式上映的鄧超第三部導演作品《銀河補習班》提檔至7月18日,我趕在7月15日晚在藍港的傳奇時代影城觀看了點映。據悉,在《銀河補習班》北京首映禮上,一位普通的3歲孩子母親在映後交流時發言,她說,「剛才老公對我說,如果我不在了,就請帶兒子來看《銀河補習班》,我想對他說的話都在這部電影裡了。」
作為多年的國產院線電影的觀察者和研究者,我習慣在觀看影片之前收集各類人群的市場反饋信息,無論是何種類型的映後意見,個人宣洩式的或是純粹學院派的,都可從一定程度反映著作品與現實觀眾之間緊密的心理連接映像。對於院線電影而言,以什麼策略如何儘可能多地爭取每一個觀眾將是它從誕生伊始便面對的最大的課題。隨後紛紜而至的映後意見則是它的市場策略優劣得失的最佳鏡像。
《銀河補習班》中設計的人物行動激發了此上那位有著父親身份的普通觀眾對男孩教育觀念的認同感,它的戲劇力量亦擁有打動有著孩子身份的成人再回首理解父愛的情感力量;作品的slogan旗幟鮮明,「獻給父親,獻給孩子」,同時意味著它有著很清晰的市場判斷和自我認知,作品的戲劇能量圍繞著當代中國兒童教育的題材,全力以赴地集中於父愛人倫的主題,以馬皓文、馬飛父子兩代人的個體生命體驗展現在當今時代環境中一個男人成為父親,一個男孩成為男人應有的美好、情深與負重,漫長歲月交織的父子命運是這個時代力爭上遊、憧憬未來的普通家庭的縮影。
父愛人倫的主題與現實主義的教育題材是《銀河補習班》針對市場的兩大利器,提檔至7月18日上映,它將成為莘莘學子暑假伊始享受親子關係的禮物,清晰、準確的市場策略將為《銀河補習班》贏得具有相當潛力的龐大市場。
再談談文首那位觀眾的觀感,什麼是一個倉促離世的父親想留言給孩子的?——他已往的人生經驗、他理想的人生經驗,以及全部的愛。這是觀眾所理解的影片內容。誠如主創鄧超和俞白眉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不是教育專家,只能從一個父親的角度去分享一些生活的經驗。」
《銀河補習班》敘事的核心蓋源於從兩位主創的作為父親的一些感受出發,去探討家庭教育的可能性,正因為如此,雖則作品主題鮮明,但敘事的邏輯更似一個一個傳遞父親教育理念的生活片段的吉光片羽的集錦,作品氣質較似情感濃鬱的父子成長歲月的散文詩。在敘事中,主要人物行動之因果關係較弱從而導致行動意義的整一性的弱化,這令不少觀眾會有影片想表達的東西多而龐雜的觀影感受。目前影片評論實則兩級分化的問題,作品敘事上的瑕疵應擔有部分責任。
然而,這並不影響它是一部動人的作品。《銀河》的閃光點在那個教育改革之前的年代裡,針對普遍的應試教育與填鴨教育,父親給予孩子的看似離經叛道的人文教育中,這些能夠打動觀眾的點滴包括一直想(KEEPTHINKING ,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擁有面對生活的勇氣,堅定信仰(橋可以塌,心裡的橋不能塌),建立自信(你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樹立理想(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相對功利主義的應試教育,《銀河補習班》中那些教育觀念的集合實質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與應試教育內核的不同在於,它的核心在於用強大的愛與信任激發人之為人應有的勇氣與能力去應對外部世界,包括我能知道什麼?我應做什麼?我可以希望什麼?我認識什麼?——這些關於人之生存根本的追問與經驗,而非教條地填充進合乎某種標準和制度的知識以求被外部世界所接納。
古典哲學家康德在著名的《純粹理性批判》與《實踐理性批判》中對人進行了研究,並以《判斷力批斷》從人類學立場來調和前兩個批判的分裂與對立,從而統一三大批斷的出發點為人類心靈能力的探討。康德在其純粹哲學領域中,正是將須解決的問題歸納為1.我能知道什麼?(形上學)2.我應做什麼?(道德倫理)3.我可以希望什麼?4.我認識什麼?
鄧曉芒在總結康德的哲學思想時曾談到,康德將哲學上升到人本學、人類學的角度,試圖構建出關於人類的活動規範,為人類生活提供普遍性原理。李澤厚先生曾翻譯過康德的名言,「恆有二者,餘畏敬焉。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人本是什麼呢?人之心理本體是有價值的,那些信念,理想,犧牲,品格,它們建立起人成為人的尊嚴所在,超越一切事業、功力、個人成就,可以超越短暫的歷史時空.
在《銀行補習班》中背過黑鍋、蹲過監獄的父親馬皓文言傳身教給予孩子的就是這樣的」樹人「的價值觀,從本源講,這種價值理念有著人本主義的正義性。從柏拉圖《理想國》到盧梭的《愛禰兒》無一不在傳遞著這種信念,「教育的目的是教會我們愛美」,這個美,是指美學,即感性學,美的教育,則是感性的開啟與適度地延展,它告訴你,人之為人,除了功利與利益攝取地切入社會爬升,還有另一種感知與體驗於生命本體的意義。
因此,康德說,美,是無目的的快樂。他明確區分美的感知與智性認知(intellectual cognition),欲望(desire),品味判斷(judgment of taste),美是超越功利的,它不是你從這個物品的存在中獲得實在的好處,而在感性於它的過程。因此,康德說人是萬物的尺度,康德說位我上者燦爛星空。
過於的中國電影中,也有不少深入人本主義教育的作品,這些作品都不應被忽略。近的有《縫紉機樂隊》,古老一點的有來自同一音樂題材「品種」的《麥兜噹噹伴我心》,這些國人佳作主題集中於美的教育,它們在主題上的進取心,令其與早幾年間的國產青春電影一下子就拉開了距離。同樣的,《銀河補習班》以電影之藝術形式在人本教育主題上的浸潤,應被影史所銘記。
我想,每一位父親,每一位孩子都可能從《銀河補習班》中獲得面對人生未知的勇氣和信心吧,在馬文終於飛向浩瀚的宇宙時,當馬皓文白首蒼蒼終於獲得一個洗清冤屈的機會時,我們都會比過去更信任自己內心的力量吧。不管時代如何變幻,時局如何更替,人之如何苟且,人之如何役役,同樣人之尊嚴並存,在宇宙中,在一望無際的燦爛星河中,我們是那麼渺小,我們又是這樣偉大。
-END-
欄目編輯 | 鄭 涵 責任編輯 | 李婉嬌 陳思潤
掃碼關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官方微信公眾號,第一時間獲取聯盟影訊、活動預告、購票渠道等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