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補習班》上映近一周,憑藉之前的提前場點映,票房已破億, 成為暑期檔票房黑馬,這部講述家庭教育的影片,無疑是暖哭了億萬觀眾。
該片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80、90年代,講述了一對父子跨越漫長時光收穫愛與成長的親情故事。馬皓文因一次意外事故而入獄,讓他遺憾地錯過了兒子七年的成長時光。用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和滿滿的愛給予兒子馬飛自由成長的空間,教會兒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對困難的勇氣。馬飛面臨學業問題,儘管在學校看來兒子沒有可塑之處,但馬皓文從未放棄,鼓勵孩子找到心中的夢想並為之努力。馬皓文與校長求情,打算用一個月時間將馬飛的學業提高,證明他不是不可救藥的學生,「學渣」也是可造之材。
在爸爸的鼓勵下,馬飛變得自信,他逐漸發現了學習的樂趣,從託底到逆襲考上飛行員,最後成為一名優秀的航天員。
父親的信任也激發了他的內在潛能和披荊斬棘的勇氣,讓他在遭遇太空故障時,有最後一搏的勇氣,也有成功脫險的智慧。
馬飛說:「他能有今天,是爸爸的愛和信任改變了他的一生。」
對於孩子而言,父母的信任與支持就是他內心成長的動力,能點燃他內心的火種,綻放出燦爛的煙火。
教育孩子是一門要用心去理解孩子的功課,每一個孩子都獨一無二,天賦使命。看得出,馬皓文是一位難得的好父親,不但對兒子傾注心血,而且懂得智慧引導。他深知,知識絕不僅僅在書本上,於是,利用工作給馬飛演示連通器原理;帶他到野外草地體會「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意境,告訴他真感情即是好文章;在洪水來臨的危急關頭,耐心引導他不懼不畏,從容應對,終化險為夷;他帶馬飛爬到山頂上看航展,領略天地間的遼闊,一睹飛機的雄姿。馬飛因此也學會了在生活中解讀課本上的知識,在思考中將知識串聯,在體驗裡讀懂生命的意義,天賦潛能得到徹底釋放。
馬皓文因參與設計的大橋突然坍塌,由英雄貶為囚犯。七年後出來,依然頻頻遭受白眼奚落。縱使人生多荒涼,也要內心繁華。他沒有自暴自棄,一蹶不振,而是臥薪嘗膽,忍辱不認輸!那一幕馬飛看在眼裡,本想放棄努力奮鬥的他偷偷留給爸爸一張紙條,寫著:爸爸,像你一樣,永遠不認輸。《說文解字》中如是詮釋「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父母的身體力行,即不言之教,會潛移默化傳承給孩子,即家風。
知名作家王麗芳說:「親子之間,最重要的不是可以教孩子什麼,而是緊緊拉住父母與孩子間那條叫「信任」的線。」
1、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
電影《銀河補習班》中,馬飛從小的夢想就是想當一名飛行員,面對這個天馬行空的夢想,爸爸不但不幹涉兒子的興趣還引導兒子,讓他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他對兒子說:「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馬飛心中的火把被點燃,他明白人要做自己喜歡的事,要有獨立的思想,長大後他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事業,實現了當飛行員的夢想。
尹建莉老師也曾說:「愛是給孩子自由,培養其獨立性,基礎和前提是信任孩子。」
教育不應該是千篇一律,成績並不能代表一切。比起那些高分成績單堆砌起來的少年時代,如何成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2、好好說話,積極正向地引導孩子
在《銀河補習班》中,有一段情節讓我感觸很深。
面對這個學渣兒子,任素汐飾演的媽媽,不止一次地當著孩子的面說:
「我是你媽,我是為你好!」
「你怎麼這麼笨!」
「你知道我這幾年為了你,幹活掙錢遭了多少罪嗎?」
當媽媽這樣定性自己,兒子反應是懊惱、厭倦,甚至已經有些無所謂、放棄人生的苗頭了。
相比之下,離開孩子很多年的鄧超卻堅信自己的兒子很聰明,他對質疑兒子的人的回應是:
「我兒子一點也不笨!」
「我希望他學的不只是知識!」
「他會是這個學校最出色的孩子!」
看到電影裡的爸爸和媽媽,其實就是現實當中兩種家長的典型代表,一種是打擊式的教育,一種是諄諄善誘。
然而,我相信,沒有孩子是會在頻頻打擊和語言暴力下成才的。縱觀那些出色的孩子,他們的家長一定是懂得如何跟孩子好好說話的。
像電影裡的鄧超一樣,用正確的溝通方式去鼓勵孩子,積極引導孩子,讓他自己去發掘對學習的興趣。
3、一萬句說教,不如「我做給你看」
盧梭在《愛彌兒》中曾提到:跟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
在這個電影裡,父親馬皓文也有句臺詞:我不需要說太多,我自己做給你看才是最好的教育。
身教永遠大於言傳,如果你想建立起親子之間的信任,讓孩子相信你說的話、記住你說的話,我想首先你一定是言行合一,以身作則的。
影片中,馬飛一直堅持自己的信念:「爸爸,我要和你一樣,永不認輸。」
父母,是孩子最棒的老師,或許,身體力行與孩子建立起的信任,才是最堅固,最有力量的吧!
來源:轉自騰訊大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