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什麼說李紈不積陰德

2021-02-08 淡看雲起看紅樓

《紅樓夢》前八十回中,李紈一直是一個和善的大嫂子形象。她年青守節,身如槁木,心如死灰,伺候公婆,撫養兒子,陪伴小姑,和妯娌尤氏、鳳姐也是親親熱熱、友愛和氣。對下人也是和顏悅色,沒有主子的架子。賈璉的小廝興兒說家裡下人都稱李紈為「大菩薩」。

在我們看到的情節中,李紈無論是兒媳、母親、嫂子、主人,每一種身份簡直都是完美的。但是作者在埋下伏筆的判詞和「紅樓夢曲」中,對李紈卻是滿滿的諷刺挖苦和批判。

李紈的判詞:

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李紈的「紅樓夢曲」[晚韶華]:

鏡裡恩情,更那堪夢裡功名!那美韶華去之何迅!再休提鏽帳鴛衾。只這帶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腰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後人欽敬。

判詞中說李紈「枉與他人作笑談」,是指她的行為被人嘲笑。曲詞中說「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說明在八十回後,李紈做了傷陰鷙的事。

李紈會做出什麼樣的事,以至於作者罵她不積陰德呢?

《紅樓夢》八十回後原稿的遺失,使我們難以知道作者創作的本來面目,但是我們可以從李紈的性格上分析一下。

在六十三回,怡紅院開夜宴抽花籤,是又一次對金陵十二釵命運的大盤點,呼應第五回的伏筆、讖語。

李紈抽到的籤上畫著一枝老梅,是寫著「霜曉寒姿」四字,那一面舊詩是:竹籬茅舍自甘心。注云:「自飲一杯,下家擲骰。」

李紈笑道:「真有趣,你們擲去罷。我只自吃一杯,不問你們的廢與興。」

霜曉寒姿的老梅,凌寒獨自盛開,自己抵抗住了嚴寒風霜,得以保存。躲進茅舍之中,自飲一杯,不與別人糾結。這是一種獨善其身的自私性格。

別處也有小細節寫出了李紈的這種明哲保身的性格。

蘆雪廣聯詩時,李嬸娘說寶玉和湘雲要吃生鹿肉,李紈等忙出來找著他兩個說道:「你們兩個要吃生的,我送你們到老太太那裡吃去。那怕吃一隻生鹿,撐病了不與我相干。這麼大雪,怪冷的,替我作禍呢。」

你看李紈的話,她不是擔心寶玉吃出毛病來,她擔心的是老太太責怪她。在老太太那裡,他們吃一隻生鹿她也不管,撐病了不是她的責任。

還有一次晴雯傷風了,照顧小姑子、小叔子是李紈的責任,所以回報了李紈。

李紈吩咐,如果晴雯吃兩劑藥好了便罷,若不好時,還是要快點出去為是。說時氣不好,恐沾帶了別人事小,姑娘們的身子要緊。

晴雯生氣,寶玉倒明白李紈的用意。他對晴雯說:「別生氣,這原是他的責任,唯恐太太知道了說他不是,白說一句。」

李紈嘴上說沾帶了別人事小,其實她就是怕「沾帶了別人」,傳染了寶玉,她受責備。

李紈就是這樣怕擔責任的人,她只求把自己摘出去,別人的結果好壞她不管。

有一種觀點,認為李紈的「傷陰鷙」是因為她不救巧姐。這只是一種猜測,沒有文本證據。雖然也有這種可能,但救巧姐並不是她的責任,罪過還不會大到「傷陰鷙」。我認為是另外的事讓作者對她大加斥責。

可以從李紈的住所尋到一些蛛絲馬跡。

賈政帶著寶玉大觀園題對額時,有清客給稻香村題「秦人舊舍」,意思就是秦人避亂的桃花源。

賈府被抄家後,李紈做為節婦,被網開一面,被免罪。她帶著兒子依然住在這個「秦人舊舍」,像秦人避暴秦一樣,避開了朝廷對賈家的暴風驟雨。

她不問他人廢與興,這個「他人」包括她的公婆。無論是賈政被流放,還是王夫人入獄,她都不探望,不幫助。

在傳統道德觀中,百善孝為先。李紈的行為可以說是不孝,算得上傷陰鷙了。

李紈沒有為兒子積陰德,雖然賈蘭「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腰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但很快就「昏慘慘黃泉路近」,一命嗚呼,早早的死了。李紈最後只落得個誥命的虛名,淪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

相關焦點

  • 李紈不為子孫積陰鷙:兒子賈蘭的結局不是科舉高中而是慘死戰場
    李紈這個人,作者在她身上曲筆最多。興兒說,李紈是大菩薩。可是翻遍前八十回,沒見李紈做過什麼善事。她有這個好名聲,無非是三點:第一:不管家不管事,自然沒有惡名聲。李紈原本就有照顧小姑子之職,大觀園裡就她一個成年人,可是大觀園裡管理最混亂,原因就在於李紈啥事不管,黛玉開玩笑說李紈帶頭胡鬧,李紈立刻反擊,就是因為踩到了痛處。
  • 紅樓夢:李紈沒有大奸大惡,為什麼作者對她極盡嘲諷與詛咒?
    《紅樓夢》作者對王熙鳳同情,對李紈極盡嘲諷與詛咒為閨閣女兒立傳的《紅樓夢》,對年輕女子幾乎都是讚美之詞。對於心狠手辣的王熙鳳,作者都有喜愛和惋惜之情,唯獨對寡婦李紈極盡嘲諷與詛咒。作者說王熙鳳積陰功,給女兒「留餘慶」。卻說李紈不給兒孫積陰鷙。第五回,李紈的判詞諷刺她「枉與他人作笑談」。
  • 稻香村為什麼比瀟湘館還令賈政滿意?他對李紈評價高於林黛玉
    稻香村是以後李紈的住所。與瀟湘館一樣。賈政對稻香村的評價,代表了對李紈的評價。(第十七回)賈政笑道:「倒是此處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鑿,此時一見,未免勾引起我歸農之意。我們且進去歇息歇息。」賈政對稻香村的評價要高於瀟湘館。他說瀟湘館「這一處還罷了」,是整體滿意不特別出挑。契合林黛玉的出身家世和現實身份。
  • 紅樓夢作者對心狠手辣王熙鳳滿懷同情,為何對菩薩李紈無情嘲諷?
    《紅樓夢》作者對王熙鳳同情,對李紈極盡嘲諷與詛咒為閨閣女兒立傳的《紅樓夢》,對年輕女子幾乎都是讚美之詞。對於心狠手辣的王熙鳳,作者都有喜愛和惋惜之情,唯獨對寡婦李紈極盡嘲諷與詛咒。作者說王熙鳳積陰功,給女兒「留餘慶」。卻說李紈不給兒孫積陰鷙。第五回,李紈的判詞諷刺她「枉與他人作笑談」。
  • 李紈為什麼沒有宮花?
    紅樓夢裡,周瑞家的送宮花,王熙鳳送了,三春送了,黛玉送了,但為什麼獨獨沒有李紈的份兒?
  • 《紅樓夢》:李紈為什麼在平兒身上亂摸?
  • 佛教:積「陰德」的5件事,能做到2件以上,也要恭喜你了!
    提到「陰德」,可能很多人不太明白是什麼意思。在佛教裡,「陰德」是與「陽善」同時出現的。如果一個人做好事,想要受到世人的稱讚,帶有一絲功利的念頭,這種善業叫做「陽善」。相反,如果一個人是暗地裡偷偷做了很多好事而不求回報,不計名利得失,這種善業我們稱之為「陰德」。
  • 薛寶釵的雅號「蘅蕪君」,為什麼偏偏是李紈給封的呢?
    為什麼探春說「蘅蕪君」這個封號極好?薛寶釵的這個封號又偏偏是李紈給提出來的呢?一、薛寶釵和蘅蕪苑天生的緣分「蘅蕪君」就是住在紈蕪苑的君子的意思,薛寶釵知書達理,豁達開朗,溫文爾雅,堪稱女中君子。她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深得人心,令姐妹們敬服。所以探春說封薛寶釵為「蘅蕪君」,極好。
  • 最積陰德六件事,任何人都可完成,儘量多做,福報自來!
    道家有這樣一句話:「欲得廣行陰德,慈向萬物,救人危難,度人苦厄,輕財重道,施恩布德,最為上善」。對萬物有仁慈之心,向善秉持「無所求」的心態,急人之急扶危布施,行善舉卻無需要別人知道,這就是「陰德」。生活中處處有善,以下這六件事最積陰德,任何人都能做到,我們應該知善為善,儘量多做,福報自然會綿長!一、樂善好施,扶危濟困「若為樂布施,後必得安樂」。以無求之心行布施之舉,經過點滴積累,必會積德深厚福報綿長,通俗來說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當他人身處急難之中,伸出援助之手,助人也是助己,也無需非要做驚天善舉,盡己所能即可。
  • 巧姐被賣,李紈為何袖手旁觀?你看賈母怎麼稱呼李紈的
    被作者批判的李紈。金陵十二釵中,李紈位列倒數第二,僅在秦可卿之前。而略諳《紅樓夢》者皆知,秦可卿是犯了萬惡之首「淫」字,而且出場早,息跡快,故位列最末。可是李紈作為榮國府賈政一脈的長媳,素日行舉完全符合古代婦人要求,各種熱鬧場合亦沒少了她身影,緣何僅僅排在秦可卿之前,而連年幼的巧姐也比不上了?這就得看預示李紈命運的紅樓夢曲《晚韶華》了。
  • ​劉永:薛寶釵的雅號「蘅蕪君」,為什麼偏偏是李紈給封的呢?
    文/劉永【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紅樓夢》第三十七回,大觀園成立了海棠詩社,要求詩社裡面的人都要取個雅號。賈寶玉的寡嫂李紈笑道:「我替薛大妹妹也早已想了個好的,也只三個字。」惜春、迎春都問是什麼。李紈道:「我是封她『倚蕪君』了,不知你們如何。」探春笑道:「這個封號極好。」
  • 紅樓夢:為什麼李紈厭惡妙玉,林黛玉也不吃妙玉的醋?
    李紈說不喜歡妙玉的為人?不想理他。兩位女子一個守寡,一個出家,遠離塵世紛擾,都在大觀園,李紈對妙玉沒有惺惺相惜,反倒看不上,是什麼原因?大觀園眾姐妹的頭兒是李紈,黛玉,三春姊妹,寶釵等都比李紈年紀小。李紈的言行直接影響眾姐妹的三觀。賈母安排李紈到稻香村的目的:讓李紈帶領姑娘們學會做人的品德。可見李紈的品德得到大家的公認。
  • 周瑞家的送宮花,賈璉夫婦在秘戲,作者為何非要寫李紈獨自午睡?
    可是,令人疑惑的是,在寫到王熙鳳與賈璉的午間秘戲前,作者還提及了一句李紈,文中寫道:那周瑞家的又和智能兒嘮叨了一回,便往鳳姐處來。穿過夾道子,從李紈後窗越過,隔著玻璃窗戶,見李紈在炕上歪著睡覺呢。有的人看到這段描寫,就問了,薛姨媽吩咐周瑞家的送宮花,又沒提到要給李紈送,作者為何還要多添一筆,寫出李紈睡覺的情景呢?其實,如果看懂了作者的用意,便知這一筆,非寫不可。
  • 佛教:最消耗「陰德」的5件事,別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陰德」,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福報,一個人行善積德才會有福報,有了福報,人生才會少些苦難、多些順遂。「命由己造,福自我求」,人生的福禍掌握在自己手中,福報是自己修來的,災禍也是自找的。「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行善利人是為自己積陰德,作惡造業自然是消耗自己的福報。
  • 紅樓夢第一境界~《傳記之說》李紈之人物原型
    曾在《依託作者之眼,回望紅樓夢的四重境界》中提到,紅樓夢書中,演奏的曲子有十四首。《紅樓夢引子》《飛鳥各投林》是前序和總結;另十二支曲子實唱了十位女子,一位男子,感懷了一件事情。截止到目前,人物原型已溯源了三春、湘雲、鳳姐、妙玉、巧姐,本篇的李紈是第八位。人物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宻。
  • 廣積陰德的人會有五大福報,看看你有幾個?
    道教認為,多做善事,必定會有福報;而做惡事的人則會有損陰德,甚至會禍及後人。《太上感應篇》有云:「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什麼是陰德呢,「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簡單來說,自己做了善事、好事,別人不知道,就叫陰德,這樣得到的福報才大。
  • 紅樓夢:李紈午睡為什麼不拉窗簾,任由僕人來往看到她的睡姿?
    睡覺的只有兩個人:李紈和大姐。大姐兒尚是嬰兒,多睡在所難免,李紈卻是不得不睡。別人都有事幹,李紈中午無事可幹,估計兒子賈蘭也在午睡。她的年紀又不太適合與小姑子、小叔子等小孩子遊戲,又難得不用在賈母、王夫人處伺候。唯有王熙鳳合適聚談,可鳳姐平時太忙,中午也要休息一會,李紈又不好打擾……如此不尷不尬的大好中午,李紈不睡覺又能幹什麼?
  • 李紈等詩謎以及薛小妹十首懷古詩解讀
    本文試圖立足文本解讀,根據作者提供的線索,通盤考慮,合理推論,對這十首詩謎解讀出令人信服的結論。這十首詩謎和李紈等人的謎語一氣暗示了作者家庭和自己撒手懸崖的真實情況。關鍵詞: 小說需要 制謎規範 關涉 揭示很多人都說「詩無達詁」,並以此作為自己《紅樓夢》詩詞解讀的奠基石;從而為自己洋洋灑灑的揮灑曹雪芹的詩詞並不求甚解提供理論依據。
  • 《易經》智慧: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易經》上講:「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意思是說,人的善行如果不積累,就不能成就一生的名聲;人的惡行如果不積累,就不會遭到殺身之禍。這句話中的「積」字非常關鍵。別人一說這是某某家的孩子,真有出息,不知道人家是怎麼教育出來的,父母聽了就會很開心,這是對父母、祖先最好的供養。如果我們的好名聲足夠大,大到可以影響國際社會,影響到全世界,那就是為國爭光、為民族爭光了。但這樣的人生價值,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從小到大,從每一個日常生活中的小善逐漸積累起來的。
  • 李紈與王熙鳳,誰的命更好?
    把這兩人的人生放在一起對比,還真不好說誰的命更好。 在人生的上半場,王熙鳳要比李紈活得精彩得多。 李紈在書中出場的時候,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卻早早青春喪偶。她打扮簡樸,不施胭脂水粉,不戴華貴豔麗的首飾,書中形容她活得跟「槁木死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