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前八十回中,李紈一直是一個和善的大嫂子形象。她年青守節,身如槁木,心如死灰,伺候公婆,撫養兒子,陪伴小姑,和妯娌尤氏、鳳姐也是親親熱熱、友愛和氣。對下人也是和顏悅色,沒有主子的架子。賈璉的小廝興兒說家裡下人都稱李紈為「大菩薩」。
在我們看到的情節中,李紈無論是兒媳、母親、嫂子、主人,每一種身份簡直都是完美的。但是作者在埋下伏筆的判詞和「紅樓夢曲」中,對李紈卻是滿滿的諷刺挖苦和批判。
李紈的判詞:
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李紈的「紅樓夢曲」[晚韶華]:
鏡裡恩情,更那堪夢裡功名!那美韶華去之何迅!再休提鏽帳鴛衾。只這帶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腰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後人欽敬。
判詞中說李紈「枉與他人作笑談」,是指她的行為被人嘲笑。曲詞中說「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說明在八十回後,李紈做了傷陰鷙的事。
李紈會做出什麼樣的事,以至於作者罵她不積陰德呢?
《紅樓夢》八十回後原稿的遺失,使我們難以知道作者創作的本來面目,但是我們可以從李紈的性格上分析一下。
在六十三回,怡紅院開夜宴抽花籤,是又一次對金陵十二釵命運的大盤點,呼應第五回的伏筆、讖語。
李紈抽到的籤上畫著一枝老梅,是寫著「霜曉寒姿」四字,那一面舊詩是:竹籬茅舍自甘心。注云:「自飲一杯,下家擲骰。」
李紈笑道:「真有趣,你們擲去罷。我只自吃一杯,不問你們的廢與興。」
霜曉寒姿的老梅,凌寒獨自盛開,自己抵抗住了嚴寒風霜,得以保存。躲進茅舍之中,自飲一杯,不與別人糾結。這是一種獨善其身的自私性格。
別處也有小細節寫出了李紈的這種明哲保身的性格。
蘆雪廣聯詩時,李嬸娘說寶玉和湘雲要吃生鹿肉,李紈等忙出來找著他兩個說道:「你們兩個要吃生的,我送你們到老太太那裡吃去。那怕吃一隻生鹿,撐病了不與我相干。這麼大雪,怪冷的,替我作禍呢。」
你看李紈的話,她不是擔心寶玉吃出毛病來,她擔心的是老太太責怪她。在老太太那裡,他們吃一隻生鹿她也不管,撐病了不是她的責任。
還有一次晴雯傷風了,照顧小姑子、小叔子是李紈的責任,所以回報了李紈。
李紈吩咐,如果晴雯吃兩劑藥好了便罷,若不好時,還是要快點出去為是。說時氣不好,恐沾帶了別人事小,姑娘們的身子要緊。
晴雯生氣,寶玉倒明白李紈的用意。他對晴雯說:「別生氣,這原是他的責任,唯恐太太知道了說他不是,白說一句。」
李紈嘴上說沾帶了別人事小,其實她就是怕「沾帶了別人」,傳染了寶玉,她受責備。
李紈就是這樣怕擔責任的人,她只求把自己摘出去,別人的結果好壞她不管。
有一種觀點,認為李紈的「傷陰鷙」是因為她不救巧姐。這只是一種猜測,沒有文本證據。雖然也有這種可能,但救巧姐並不是她的責任,罪過還不會大到「傷陰鷙」。我認為是另外的事讓作者對她大加斥責。
可以從李紈的住所尋到一些蛛絲馬跡。
賈政帶著寶玉大觀園題對額時,有清客給稻香村題「秦人舊舍」,意思就是秦人避亂的桃花源。
賈府被抄家後,李紈做為節婦,被網開一面,被免罪。她帶著兒子依然住在這個「秦人舊舍」,像秦人避暴秦一樣,避開了朝廷對賈家的暴風驟雨。
她不問他人廢與興,這個「他人」包括她的公婆。無論是賈政被流放,還是王夫人入獄,她都不探望,不幫助。
在傳統道德觀中,百善孝為先。李紈的行為可以說是不孝,算得上傷陰鷙了。
李紈沒有為兒子積陰德,雖然賈蘭「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腰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但很快就「昏慘慘黃泉路近」,一命嗚呼,早早的死了。李紈最後只落得個誥命的虛名,淪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