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紈等詩謎以及薛小妹十首懷古詩解讀
——作者家庭及撒手懸崖情況的提示
王鈺報
內容提要:《紅樓夢》第五十一回,薛小妹十首懷古詩是以詩謎的形式出現的,然而對於這十首懷古詩詩謎的謎底的解讀,可謂眾說紛紜,因為作者沒有明確謎底,目前各類說法沒有一類是令人信服的答案。本文試圖立足文本解讀,根據作者提供的線索,通盤考慮,合理推論,對這十首詩謎解讀出令人信服的結論。這十首詩謎和李紈等人的謎語一氣暗示了作者家庭和自己撒手懸崖的真實情況。
關鍵詞: 小說需要 制謎規範 關涉 揭示
很多人都說「詩無達詁」,並以此作為自己《紅樓夢》詩詞解讀的奠基石;從而為自己洋洋灑灑的揮灑曹雪芹的詩詞並不求甚解提供理論依據。我認為,這是不嚴謹的研究態度。作者擬詩題字,自有自己當時的處境和心境,我們的解詩自然應與作者的處境、心境一致才可以找到最佳的答案。雖然說由於詩歌的特殊性,它的訓解是因為讀詩者的心意而有所不同;但是總可以找到最適合作者處境和心境的答案。而《紅樓夢》的詩歌由於作者寫作小說的需要,她所要表達的作者的處境、心境以及大意都一定會在小說文本之中有所體現;沿著小說文本提示的思路解釋,才是正確的方法。薛小妹的懷古詩,既是詩又是謎,對它的解讀歷來爭議很多。對這些解讀我覺著大都不能切合詩謎本身的文意,而且與文本也相去太遠。在此,筆者試圖立足文本大意,緊緊扣住謎語本身進行詳細剖析,力求得出最可信服的答案。
薛小妹這十首懷古詩,我們的判斷是清晰的。首先就是詩謎是作者沿著小說的結構和主題需要創作的,在這樣的環境下解讀這些詩是完全可以「達詁」的,更何況這十首詩是謎語詩,她本身就應有答案;另外,合理的和準確的解讀這些詩,對於讀出《紅樓夢》的大意,讀出作者的處境和心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些詩詞的解讀或許會成為進入紅樓殿堂的開門轉、金鑰匙。
不可否認有些小說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出現的一些詩可能並不會關涉小說主題,僅僅是敘事或「急奏章」的湊數,但是這種可能在《紅樓夢》的創作中卻是不可能的。《紅樓夢》第一回有脂批說:「這是第一首詩,後文香奩閨情皆不落空。餘謂雪芹撰此書中亦為傳詩之意。」這是這部書中,脂硯齋對於作者詩歌的一次直接評價。脂硯齋為什麼這麼說?是作者的詩歌寫得好呢?還是除此機會這些詩歌就不可以流傳了嗎?我們要去臆測批者的答案顯然是困難的,但是我們的警覺確實可以充分地啟動我們的思考,會為我們提供好多的可能性選擇。而其中一條重要的答案就是,「後文香奩閨情皆不落空」,文中的詩歌都是和文內故事關涉的,是服務於文章表達的重要內容,傳書的目的和手段都是關涉書中的詩歌的。那麼,我們嘗試解讀這些謎語詩,也許可以找到一條進入《紅樓夢》殿堂的捷徑,從而解讀出作者真實的處境和心境。同樣道理,我們的解讀如果與文本大意不關涉或者相反,那就是錯誤的。因此,我們可以知道這些詩謎是可以確切解讀的;解讀的方法就是必須與文本關涉。所以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謎語的猜法問題。
(一)謎語的製法與猜法
但凡製作謎語,都會有基本的製法和要求;猜謎語就要根據制謎者制謎的基本規範和謎面的意思,沿著自己的解法猜去,才猜的準的,否則,都是瞎猜漫擬了。《紅樓夢》裡這些詩謎有沒有規範一些基本的製法與猜法呢?有的。
在《紅樓夢》這部書第五十回「蘆雪庵爭聯即景詩、暖香烏雅制春燈謎」一回裡,先有黛玉、湘雲等即景聯詩;之後,次日眾姊妹齊集暖香塢。書中寫到:
李紈因笑向眾人道:……昨兒老太太只叫作燈謎,回家和琦兒、玟兒睡不著,我就編了兩個《四書》的。他們兩個每人也編了兩個。眾人聽了,都笑道「這倒該作的。先說了,我們猜猜。」李紈笑道「『觀音未有世家傳』,打《四書》一句。」湘雲緊接著就說「在止於至善」,寶釵說:你也想想 「世家傳」三個字的意思再猜。李紈笑道:「再想。」黛玉道「哦,是了。是『雖善無徵』」。大家說這句是了。李紈又道「一池春草草何名」。湘雲忙道「這一定是『蒲蘆也』,再不是不成?」李紈笑道:「這難為你猜。玟兒的呢是『是水向石邊流出冷』,打一古人名。」探春笑道「可是山濤?」李玟笑道:「是,」李紈又道:「琦兒的是『螢』字,打一個字。」眾人猜了半日,寶琴笑道:「這個意思卻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琦笑道:「恰是了。」眾人笑道:「『螢』與『花』何幹?」黛玉笑道:「這個妙得很。螢可不是草化的?」眾人會意,都笑說:「好。」寶釵到:「這些雖好,不和老太太的意思,不如作些淺近的物兒,大家雅俗共賞才好。」眾人都道:「也要作些淺近的俗物才是。」湘雲笑道:「我編了一隻《點絳唇》,恰是俗物,你們猜猜。」說著便念道:「溪壑分離,紅塵遊戲,真何趣?名利猶虛,後世終難繼。」眾人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戲人的。寶玉笑了半日,道:「都不是,我猜著了,一定是耍的猴兒。」湘雲笑道:「正是這個了。」眾人道:「前頭倒好,末後一句怎麼解?」湘雲道:「哪一個耍的猴兒不是剁了尾巴去的?」①2006年10月第一版《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第五十回蘆雪庵爭聯即景詩 暖香塢雅制春燈謎 第397頁。
這一番敘述五個謎語,有謎題,有謎面,有規範,有猜法,有答案。這不是無謂的敘述,是與後面的謎語一脈相承的,它就是個引子和規範。目的是通過這些謎語,解剖麻雀,為了大家正確解讀後面的謎語立個笵兒。理解了上面的諸子女的猜法和制謎的規範、謎的隱意,就會明白後面十三首詩謎的答案和隱意了,不按照這樣的規範去猜謎,就不會得出準確的答案。同樣,作為文章敘事手法,也顯得錯落有致,高低起伏,層次分明;不至於一氣到底,波瀾不驚。
李紈的第一個謎語「觀音沒有世家傳」。看看書中介紹怎麼個製法與猜法吧。李紈的制謎先有一句俗語,然後界定出謎底的要求——「《四書》中的一句話」。湘雲是根據李紈的製作要求「《四書》的一句」和謎面的字義,猜出「在止於至善」。按照李紈的要求和字面意義,這個答案是通的。但是,寶釵說是不對的。為什麼?寶釵說:你也看看世家傳?黛玉緊接著改成了「雖善無徵」。大家說,這次猜對了。為什麼這次對了呢?這不奇怪嗎?恰恰不奇怪,這樣的包袱,突出了下麵條件的重要性。說明,這一類謎語除了謎面的條件,還必須有以下條件,都符合方才正確。這就牽扯到了這些謎語猜法的基本規範了,那就是在多個相似的答案中關涉制謎者的身世處境的答案才是正確答案。而這個答案所指之處,就是李紈雖然有很好的修養和優越的生活,但是沒有後代繼承。自己的兒子應該僅僅做了「騎馬和射箭」的侍衛一類武官,而不是織造或者工部侍郎一類文職。而這個做武職的兒子沒有能夠承家繼業就夭亡了。這個答案大家都說是了。其他答案即使再怎麼通達,也是不對的。猜對這個謎語一方面要符合制迷者的要求,第二方面就是要關涉制謎者自身身世際遇。這就是這首謎語的製作與猜謎的基本的範。而這些謎語的解讀,對於準確的弄懂《紅樓夢》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下所有謎語皆遵循此例。大家要警覺,一定要警覺,李紈的兒子夭亡了,她沒有後代繼承。大家再看看通部文中李紈的敘述,不論是衣著、性格、住所、詩詞、判詞、夢曲,一個共同的暗示都是所以子榮母貴,但兒子做了武官,以後死了,晚景孤苦悽涼。這太關鍵了。這是第一個謎語,是個範。其後的所有謎語都按照這個範。重要的一點是,關涉身世、家事。
第二首「一池春草草何名」。書中說「湘雲馬上猜出第二個謎語」是「蒲蘆也」。李玟說對了。為什麼呢?因為湘雲這次是根據這個規範去猜的,也因為「蒲蘆也」首先是《四書》中的話。第一,「子曰:『夫政也者,蒲蘆也』。」第二,鄭玄之「蒲盧,蜾嬴,謂土蜂也。《詩》曰:『螟蛉有子,蜾嬴負之。』螟蛉,桑蟲也,蒲盧取桑蟲之子去而變化之,以成為己子,政之於百姓,若蒲盧之於桑蟲然。」不論鄭玄所論正確與否,蒲蘆之謂已然存在了。這就是直接指向了李紈的身世際遇:不是僅僅「未有世家傳」,她還過繼了「螟蛉子」。這個答案對不對呢?答案得到了李紈認可的。這再一次驗證了上一首謎語的結論。這也再次強調了此處制迷與猜謎的方法。這兩個謎語很驚人,而且各人都對這些謎語的答案是認可的。它們道出了李紈身世的秘密,李紈兒子身世——騎馬射箭的武將,他早年夭亡,沒能承家繼業;李紈後來又過繼了兒子。目前很多的解讀中,紛紛猜了這是李紈自況,卻也沒有想到李紈自況者何,只是想當然的漫猜亂擬,沒有邏輯的推演和縝密的論證。大家想一想,這個李紈會指向誰?在曹寅家誰會如謎語中所指向的處境和身世。思想起來,也許你會大吃一驚的。這多麼的清楚啊!她是曹寅寡妻——李夫人。
原來作者有這麼周密的玄機啊!李紈竟然就是曹寅寡妻的代言人,李紈代之曹寅寡妻李氏設譬,她的親兒子曹顒長大後做了康熙侍衛,就是賈蘭喜歡的騎馬射箭的侍衛,也曾顯赫一時,但是其實他早死了,做侍衛時就死了。她「雖善無徵」,那麼現世的繼承了江寧織造、並且有了兒子的曹顒是誰?(他應該是假曹顒之名存世的螟蛉子,這人是誰?當然包括曹,是李氏的「蒲蘆」之子。這是一個大關鍵,關鍵中之關鍵是第一個人是誰?我在黃海數字出版社2015年版《真心紅樓》一書中有論述。)這正是說李氏其實是沒有後人的。第二個謎語是說李紈收了個螟蛉子——蒲蘆也。大家記住,李紈是代曹寅寡妻李氏——代言的。這其實就是說,李氏後來收養了某人以及曹做「蒲蘆子」。切切!到這兒,我們應該看到這些謎語的目的是什麼了:告訴你作者家真實的情況。目前流行的,把李紈認成曹寅孫媳的都是毫無實據的假說啊。
李玟的謎語接著寫到山濤。山濤棄道投靠司馬師,做了晉朝官職。按照上文規範,這個謎語關涉誰呢?誰曾經立下隱者之心,後來又放棄修行做官了呢?理論上,只能是李紈那個「蒲蘆之子」。藉此暗示李紈螟蛉子,從普通包衣之家的孩子,轉身繼承了「金玉良緣」;他們就象山濤一樣棄道為清朝官之意。山濤的出現再次和李紈收繼子繼承「金玉良緣」相印證。緊接著「綺兒的是個『螢』字,打一個字。」眾人猜了半日,寶琴笑道:「這個意思卻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綺笑道:「恰是了。」眾人道:「螢與花何幹?」黛玉笑道:「妙得很!螢可不是草化的?」眾人會意,都笑了說;「好!」這個謎語可謂驚心動魄,「腐草化螢」 ,黛玉揭示了謎底的由來,這個由來關涉書中人物的話,此人之後就是賈家必然落敗,然而落敗之後還會有一朵鮮花開放。結合作者的故事,此人之後,曹家必衰敗,就如腐草一般;但是,在此衰敗裡卻可以看透世道,悟出真理,寫出偉大的《石頭記》,就是所謂衰敗之後,腐草化螢 ,草化為花。這就是「山濤」與「腐草化螢」的基本含義。也告訴大家作《石頭記》這部書的人正是這個「蒲蘆之子」,《紅樓夢》的作者是曹寅寡妻李氏的第一個繼子。這是非常重要的提示。然而,這些謎語步步緊扣,層層延展,毫無差池,怎麼能否定的了作者如此周密的安排。
此節最後一個謎語是結語,湘雲用俗物制謎,謎語用詩詞的形式出現,這就進一步靠近薛寶琴的謎語形式了,為後文薛小妹詩謎立範。這個謎語由湘雲制,所以必由賈寶玉猜出。謎語就是指,賈家的官運自此終結。斷尾的猴子在此揭示,俗語言「富不過三」的周期律。此謎的大義就是,這些在朝當官為宰的芸芸眾生不過是滾滾紅塵中演戲的猴子,是被皇家耍的猴子,都是被人剁去了尾巴的,必然好景不長,終不會有世家傳。寫出了封建官僚制度和曹家富貴一樣,終將滅亡的命運。猴子的象徵意義,在《紅樓夢》裡不是一次出現,第二十二回賈母制謎「猴子身輕站樹梢」;曹寅家常說的「樹倒猢猻散」等語。這謎語就是這樣的規範,它依靠一段詩詞,揭示一個道理,指向一個俗物;通過這個俗物暗喻一番道理、一個歷史的真實存在。最後這首詩謎,就是具體的為後文立標的。要學習李紈、李琦、黛玉、寶釵、湘雲的猜法和製法才是。為了進一步展露這些謎語的製作和猜謎規範,書中還進一步展示了三首更加接近薛小妹的詩謎。
緊接著,書中寫道。李紈道:「昨日姨媽說,琴妹妹見得世面多走的道路也多,你正該編迷兒……」在此,用李紈一句話輕輕過度到薛寶琴,十分自然、婉轉,不見接茬的。但是,寶琴自去尋思呢,話鋒一轉,寶釵倒先有了一個。眾人猜時,寶玉也有了一個,黛玉也寫了一個。此所謂,輕波微瀾,好看煞!卻正道出三個主人公。這三個人的謎語,自是他們生命的自況呢!請聽解!
寶釵的是:鏤檀鍥梓一層層,豈系良工堆砌成?雖是半天風雨過,何曾聞得梵鈴聲!這些詩謎便採用了和薛小妹一樣的七言絕句,謎底要求都是俗物。詩謎的結構便是,第一句揭示物的形狀,後一句接住深化,從而指向謎底的物象;後段接住謎物物象轉如意義的探索,引向作者家庭歷史等人物關涉。這是以上謎語製作和猜法的進一步展露和深化。她的謎底的確如一些先生猜的,是松塔。松塔有形,正如「鏤檀鍥梓一層層」。下一句深化「豈系良工堆砌成」?這是上天製造的,不是人工雕刻的。後文轉意。但是,苦守孤山,縱有風雨飄搖,卻與真佛無緣,也就是「何曾聞得梵鈴聲」,孤苦伶仃,堪念堪憐!後一句進一步結合謎物的特徵,妙合了人物的經歷。所以,謎物是如層層「鏤檀鍥梓」做成的梵鈴模樣的天然的塔狀物,獨居風雨飄搖中,沒得到真經。後一層妙合寶釵一生,她和賈寶玉結了婚,也有了孩子;但是,最後夫妻分散,孤苦一生。寶釵就是那個吃飯穿衣,養家餬口的苦難妻子。寶玉離家出走做了道士,「寶釵」自己苦守囑託,不見夫君到來!「何曾聞得梵鈴聲」。
接著,寶玉和黛玉的詩謎和寶釵的一般,解法和前一首也是一致的。寶玉的詩謎是:天上人間兩渺茫,琅節過謹隄防。鸞音鶴信須凝睇,好把唏噓答上蒼。寶玉訴說出自己的心酸,也就是作者的辛酸:我被逼出家,雖有誓言,可是咫尺天涯不敢相見。真如天上人間一般,我的妻子啊,天上飛過的鸞音鶴信你千萬不要放過,那是我為你捎去的誠心的問候和無限的慚愧。這個謎語謎底屬鴿信一類都可。黛玉的是:騄駬何勞縛紫繩?馳城逐塹勢猙獰。主人指示風雷動,鰲背三山獨立名。黛玉卻是天上的神馬騄駬,自由奔放,無拘無束,馳城逐塹威武猙獰,她必然做海上仙山上自由獨立的神仙。黛玉就是作者自己的威武、自由、高尚的心靈,自己寧願隱居仙山作自由自在的神仙不願做他人帳前俯首帖耳的富貴奴才的錚錚傲骨。很多人不明白,林黛玉病弱如此,怎麼有這樣的暗示。其實,諸位不明白的是,林黛玉代表的是自由的靈魂,這個自由的靈魂是與封建道德叛逆的勇士___騄駬。所以物件卻是走馬燈。這三首詩結合以上謎語已經再次為後文如何猜謎做好鋪墊。凡是不是如此猜法的都屬錯誤。當下有很多先生認為是暗示女子命運的,但是他們怎麼也道不出是何物件來,只是想當然耳。那怎麼可以呢?
以上諸事鋪墊已過,輕輕由探春帶過,薛小妹款款出場,自然流暢。請看薛小妹十首懷古詩如何!且看我一首一首的講過。
有人說過,前幾首都給了答案,這幾首為什麼不給呢?其實,這恰恰是作者的創作技巧和小說結構所必須的。三段謎語,表現形式不同,而且層層關涉,花樣翻新,不落俗套。另外重要的,還可以暗藏行蹤,啟發智慧者的無窮想像力。真是美奐美輪,讓人嘆為觀止。
二、薛小妹懷古詩解讀
上面的謎語我們已經知道它們通過自己特殊的結構,隱秘的表述了作者家的真實情況;並且進一步為後文中薛小妹十首懷古詩展示制謎和猜謎的方法。薛小妹所制懷古詩謎怎麼解讀呢?
這十首詩謎承接上文,並且和上文謎語一樣的結構和功能,通過隱秘的方式揭示作者家庭的情況。我們在解讀這些詩謎時一樣要遵守上文的基本方法。
赤壁懷古
赤壁深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
宣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雄在內遊。
這首詩被很多先生講過,講法很多,我知道的比較有意思的有說是影藏曹性家譜②(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曹祖義著《紅樓夢與大孤山》、薛寶琴十首懷古詩「解味」)的,有猜樂器的,有猜「冰地」的等等,不一而足。但凡此種種,皆系漫猜。前面諸多演繹,逐步鋪墊,作者基本上把解讀這些詩謎的方法講清楚了。這十首詩謎就是沿著前文講述的方法製作的,解讀這些詩謎也要象前文一樣,才能解出正確謎底。要象解「觀音沒有世家傳」那首詩謎一樣,在多個相似的答案中,找出邏輯最為合理,並且與前文相符的答案才是正確的答案。同樣這些詩謎的製作方法同上,謎底打一俗物。猜謎方法也如上文。這一首很有意思,那個猜是「冰地」的稍微互一點題了;「冰地」在形上靠近了詩歌第一句的意思,已經比好多先生進步了。但是,在多個相似的答案中,只有鏡子最為合理。鏡子扣住形似,接下一句深入到細節,就是「物可以僅僅留下形貌」。所以,它是鏡子。第三句關涉文中內容,就是所謂風月寶鑑,是一部歷史,一部家國盛衰史。它照見盛衰生死,照見悲歡離合,照見「滾滾長江東逝水」。這就扣緊了這部書的主旨,扣緊了家族的盛衰歷史。這一首寫明的是此書主旨,是十首詩謎之首。這首詩第一句扣題提示形態,第二三句是語義,第四一句照應首句。大意是 那深埋的銅鏡,像「赤壁」一般光華的銅鏡,照見水光山色,卻不見水的流動,無數的英雄在鏡子裡閃來過去,不會留下一點痕跡。曹孟德公,大戰赤壁何其英明,何其英雄啊!徒留姓名而已。我的祖父曹璽、繼父曹寅也曾輝煌一時,可是現在你在哪兒呢,你的孩子離散哭號,你看到了嗎?大江依舊東流去,浪淘盡千古風流。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了噢!細細想來,不正是古今之鑑,世事之鑑,人生之鑑嗎!開首以曹操赤壁大戰開端,接住曹寅家事,揭開了本書的主題:風月寶鑑。這是唯一契合主題的答案。
交趾懷古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
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這首詩謎結構同前一首是一樣的,第一句也是講形態,第二句照應並深化。是說用銅做的錢幣,那才是國家的洪鐘大呂,內正紀綱,外播四海,交通運轉,國之本也。馬援馳騁疆場、張良運籌帷幄,那鐵做的兵器哪裡有銅做的金錢重要啊。這首詩謎的大意就是這個意思。詩中把馬援與張良並列,泛指文諫武戰的一類功臣;但重點突出了兩類為官態度的巨大差異。這兒才是扣緊主題的思想意義。
馬援是帶兵的將軍,張良是「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裡外」的謀士。且看看馬援的故事。
王莽末年,由於王莽暴虐,民不聊生,綠林、赤眉作亂,局勢混亂。經過一番爭鋒,中原留下了兩股比較強大的勢力。一股是漢光武劉秀,另一股是在四川稱為成家皇帝的公孫述。馬援為割據隴西的隗囂的部下。因隗囂勢力較弱,考慮到在兩個皇帝之間選一個投靠。先派馬援去見公孫述,因馬援與公孫述是同鄉,素來比較要好,以為公孫述會熱情接待。想不到公孫述卻完全以一個皇帝的架勢接見他,使他感到公孫述不是一個能做大事的人,與隗囂說,公孫述不過是一「井底蛙」。後來劉秀以詔書昭隗囂,隗囂讓馬援到洛陽去見劉秀,劉秀在宣德殿穿戴著普通人的頭巾笑著迎接他,對馬援說:「卿遨遊兩帝間,今見卿,使人大慚。」援頓首辭謝,因曰:「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矣!臣與公孫述同縣,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後進臣。臣今遠來,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簡易若是!」帝復笑曰:「卿非刺客,顧說客耳。」援曰:「天下反覆,盜名字者不可勝數;今見狴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馬援對朝廷忠心耿耿,一直處於報效國家的心理狀態之中。公元44年,馬援剛從平定交趾的戰爭中回到洛陽,北方烏桓、匈奴不斷侵犯邊境。馬援請求帶兵出戰說:「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從此,「馬革裹屍」就成為英雄要戰死沙場的誓言。公元48年,武陵郡(湖南省常德市)蠻族部落,攻克臨沅,東漢政府派李嵩,馬成討伐,不能取勝。馬援要求出徵,光武憐他年老。不肯答應。馬援說「我還能身穿盔甲,上馬作戰。」劉秀要求騎給他看,馬援在馬上據鞍四顧,表示仍可擔當重任。劉秀笑說:「矍鑠哉是翁!(好個神採飛揚的老漢!)」遂派馬援率領宮廷禁衛官副司令(中郎將)馬武、歇舒籠統軍四萬人,南下攻擊武陵五溪。在這一次戰爭很是艱苦,天氣酷熱,軍中發生瘟疫,馬援也被感染,病死軍中。 馬援沒有像張良那樣,對待封建皇室有關的人物或事件採取明哲保身的做法。不經意地怠慢了漢光武的駙馬梁松。在馬援去世後,梁松進行報復,羅織罪狀。把馬援徵戰交趾時,為了防病吃的薏米,班師時帶回,說成是馬援收集的一車珍珠。使馬援死後得到不白之冤。馬援妻子兒女驚恐萬狀,以至不敢把馬援的棺柩運回祖墳安葬。親友沒有一個人敢來弔喪。馬援的侄兒馬嚴,跟馬援的妻子,嬸侄二人,自己用繩索捆在一起,跪到宮門口請罪。回家後前後上書六次,劉秀不予理睬。
再看張良如何。張良在輔佐劉邦成為漢高祖,自己被封為留侯後,就有意地淡出朝政,進入出家的境界。他說:「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仇強泰,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耳。」意思是,自己從祖父起就輔佐韓王,當時為了報秦滅韓的仇,不惜用萬金買通了一個勇士,想用大鐵錐殺秦始皇。後用自己三寸不爛之舌,為漢高祖出謀劃策得了天下,現在被封為萬戶侯。作為一個出身布衣的的人來說,已經到了極高的位置了,我張良已經很滿足了。我願意拋棄一切人間富貴,像赤松子那樣歸隱,修身養性終此一生。在劉邦寵信戚夫人,想廢太子,呂后讓呂澤去問張良,張良認為自己只是在劉邦困難之時,出謀劃策,現在已得天下,太子的事是皇上家事,自己已是「檻外人」不能再問「檻內事」。呂澤再三請教,張良就想出一個辦法,推薦了當時隱居在商山的四個老人,讓呂澤去請商山四皓來輔佐太子,張良就不用參與皇家事務而解決了漢高祖的宮廷之爭,自己並沒有重回官場之中。
為什麼這首詩名為交趾懷古呢?除了平定交趾是最困難艱苦的戰爭外,主要在於選中了在於在這次戰役中馬援受小人陷害受了不白之冤。馬援雖然戰功卓著,忠心耿耿;但是,不知進退,愚忠。《石頭記》作者要對比馬援與張良來懷古,吐露出「伴君如伴虎」的感慨。在群雄爭天下的時候,馬援與張良都是沒有得天下時的皇帝的朋友,得了天下,坐在最高位置上的君王,對功高蓋主的功臣,就有一種不可言傳的陰暗心理。與皇帝很接近的臣子,要學張良,不可學馬援。這首詩就是從曹璽、曹寅做鹽運使講起了,他們父子四人兢兢業業為皇家聚斂錢財,徵糧納稅功勞巨大啊!但是到頭來卻正如馬援一樣被誣陷抄家治罪。皇帝是無情的,正如康熙雍正之流,利用你徵收鹽稅,滿足私慾,到頭來還是落得馬援的下場;莫如學張良修道而去。曹寅在《子猷摘諸葛菜感題二捷句》中有詩句:「忽念南中桑葉長,錯將薏苡謗明珠」、「長安近日多通草,處處真花似假花」。便是對功勞巨大的曹璽父親、曹寅自己的未來遭遇明確表達出隱隱的擔憂。這也是作者對曹璽和曹寅愚忠如馬援的內心感慨,所以這首詩名為「交趾懷古」,感慨馬援的身世際遇。這也暗示了這個曹雪芹先祖的開端是從曹璽直追曹操,曹雪芹的近祖不追曹士選,應該是有玄機的。
有先生說這首詩謎謎底是映射賈元春的命運,哪兒有呢?馬援與張良與賈元春有什麼關係呢?金鐘的確在南齊時宮中做過宮禁女子的起居之聲,但大家都知道那只是金鐘,與「金鏞」是兩碼事。張衡在《東京賦》裡的確有「春日載陽,合射闢雍。設業射虡,宮懸金鏞」之說,但這裡的「金鏞」是皇帝的禮樂之器,並非普通的金鐘啊,也非指宮女之用。以此作為元妃內宮之用「金鏞」那是大錯特錯的。而且始終明確的講「銅鑄金鏞」,而非「銅柱金鐘」,這是兩個概念。「銅鑄金鏞」是指用銅鑄造的國之重器啊!它才可以「聲傳海外播戎羌」,那不論是「形」還是「意」都是銅錢,怎麼會是內宮的女子聲音呢?還不丟死人嗎?怎麼可以聲明遠傳海外功用播撒戎羌呢?所以,這絕非映射元春之意,其他各首也都不是這種作用的。而整個詩謎的寓意是映射皇家「情可輕」的,不是宣揚宮女音聲。反而道出的恰恰是「懸崖撒手」的思想基礎,是對先祖不知道及時歸隱的慨嘆。
鐘山懷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無端被召出凡塵
牽連大抵難休絕,莫怨他人嘲笑頻。
這一首表面上看是寫周顒故事。鐘山之懷就是對周顒之懷,這不需懷疑,然而所懷者何?眾所周知,南齊時的周顒,據說原來隱居在鐘山,後因受皇帝詔去做官,再回到鐘山時,孔稚圭(公元448-501)寫了一篇《北山移文》,假借鐘山之神與草堂之神的口吻,對這位借隱居之名,行做官之實的周顒大肆諷刺。此詩之詠便記述了這一段故事。根據上文的制謎和猜謎方法審視這首詩謎,會有什麼結果呢?你會發現,可不是那麼簡單。不是僅僅存諷刺之意,而是借周顒化蝶揭示一段歷史故事。這首詩謎的故事與像突出相似點就是「化蝶」——無端被召出凡塵。這首詩謎的謎底是蠶。第一句還是寫形的。蠶是繭殼內的隱者,名利何曾伴汝身就是寫此蠶繭的形態。有一天,突然破繭成蝶,無端被詔出來了,做官去了。這正如鐘山隱者周顒一樣。下一句說,繭殼蠶絲牽連無休無止,可以做出華麗的衣裳。可是蠶繭徒落了一個枉與他人作嫁衣的笑談而已。這一首詩,是講了曹家祖孫三代四人作為皇帝家奴,做織造,忠心耿耿。這當中有一人是普通包衣,有隱者之志,卻被過繼曹寅,無端化蝶,做了官,象周顒一樣。但是那徒為他人做嫁衣而已。 到頭來禍牽自身,無休無止。這人會是誰呢?承繼金玉良緣,無端被康熙賜官化蝶,最終成自縛之繭的形象比喻。這首詩謎提示一個極其重要的信息,就是作者家有一人「化甬成蝶」,繼承「金玉良緣」,做官去了。事實上,這個人就是曹頔假曹顒之名做了江寧織造③。這首詩謎透漏的作者的思想基礎還是濃厚的「懸崖撒手」的隱士情懷。
淮陰懷古
壯士須防被犬欺,三齊位定蓋棺時。
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
這一首就更有意思了。卻很多識士不知呢?這第一句明說就是打狗棒嘛!首句點題,直指打狗棒是壯士落難討飯時防惡犬之物;結句照應,有了這根打狗棒我花子就有飯吃了。這一首詩謎謎底雖然簡單,但是含義可是極其不簡單了噢!淮陰侯韓信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韓信為漢室天下浴血奮戰,功勞巨大。號稱漢三傑之一。漢高祖定鼎後,一再貶謫,直至殺害。想曹璽一家,自大清定鼎以來,凡此百年,鞍馬勞頓,浴血奮戰。做家奴,奉奶血,徵錢糧,燒茶織衣,充當耳目,低三下四。到頭來,恩斷義絕,屠殺功臣,落得個抄家坐獄,妻離子散的下場。用時,號稱情同母子,親如兄弟;不用時,枷號抄家,變賣家人。此情皇家的情就是輕且蔽。哪兒有淮陰侯韓信那麼仗義知恩呢!但是作者堅信,他們就是像韓信一樣心胸豪邁的壯士,死且死吧,蓋棺定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歷史自有公論。詞句悲壯,嗚咽有聞。到這兒,作者通過韓信對自己自祖曹璽至繼父曹寅,以及自己的命運做了深入的總結,對自己一家人遭到的皇家給予迫害予以高聲控訴。之後,詩謎進入了第二階段的設計,對發生這個事件的原因進行了剖析;對作者個人的結局做了敘述。
廣陵懷古
蟬噪鴉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
只緣佔得風流號,惹得紛紛口舌多。
前幾首詩謎,通過世俗的物件,通俗的故事,寫了曹家真實的家史故事,人物經歷,悲慘命運。以下幾首詩著重訴述情因後果了。這首詩謎的謎底是屏風。第一句寫了屏風上面畫著紅花綠柳,金蟬烏雀,轉眼就可以走過去了。同時也是寫了屏風的形狀。末句還是照應首句,是說屏風後邊隱藏了多少淫穢的事呢!只叫人口舌不斷。中間兩句,一如前詩。借懷廣陵故事,映射康熙。大意是說,康熙極盡奢華卻落得個被弒的下場。也寫雍正一如楊廣弒父親、屠兄弟,血濺屏風,佔盡風流奢華,此事坊間已經口舌紛紛了,你能抵賴得了嗎?此詩清楚地寫道,坊間傳言雍正殺父弒兄,宮廷內亂,導致牽連功臣,終至曹家家道敗落。說出了曹寅一家敗落的根本原因就是康熙被雍正殺害,雍正篡位奪權。這是作者給出的總結和剖析,事實證明這個剖析是符合歷史事實的;曹寅之家的落敗的直接原因就是康熙死亡雍正篡權,所謂「樹倒猢猻散」。
桃葉渡懷古
衰草閒花映池淺,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棟梁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六朝故事在《紅樓夢》裡已經不是一次使用了,足見作者對奢侈頹靡是多麼的刻骨銘心的痛苦,對家事淪落有多麼的難過。這一首詩謎的謎底就是圖畫。首句寫圖畫的形象,淺淺的池塘邊一蓬衰草倚伴著一株枯萎的桃樹,慘澹的影子倒映在池塘裡。結句還是照應首句,告訴大家這是一幅悽涼的圖畫,孤單單的掛在記憶的牆上。中間兩句,講出詩意。煌煌百年的曹家大院,如今已經荒廢了;熱熱鬧鬧的紛紛揚揚的一家人,兄弟、愛人,特別是我那心愛的人兒,已經離散。一如那六朝故事一樣,雕梁畫棟今何在?過去的浮華已經隨水 而去;曾經的愛人,已經離散了。牆頭心裡那副小照還在,可是我的愛人你在哪兒。在此就是借解詠桃葉與獻之的故事,記詠自己的拋棄妻子出家隱居的故事。這明確就是作者假死隱居的直接證據,也與書中賈寶玉與薛寶釵最終分離的故事相符。作者自比六朝名士,心中隱藏了大志,他們都具有人性的瀟灑,而為此哪怕委屈也會憤然前行的個性。「六朝棟梁」之比,非撒手懸崖出家做了道士的作者不可,非身懷大志、佯狂與倨、立志作出《紅樓夢》的作者不可。這與「獻之」有一比的。這首寫出的是作者離家出走的個人內在原因。
青冢懷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撥盡曲中愁。
漢家制度實堪嘆,橒櫟應慚萬古羞。
這一首詩謎的謎底就是墨斗。為什麼?講法還是和以前的寫法一樣的,第一句寫了墨斗的形狀就是墨水裝在鬥子裡,不會流動。末句還是對應首句,末句「樗櫟應慚萬古羞」的樗櫟是兩種樹,古人認為這兩種樹不能成材。《莊子·內篇·齊物論第二》中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樗櫟啊!你們應該感到慚愧,因為你們從古至今因為不中繩墨而無法為皇上認可啊!這就是再一次照應首句墨斗。中間兩句意義重大,揭示了曹家敗亡的又一重要原因。墨汁在墨斗裡是黑的,而且不會流動;然而,當冰絲一般的鬥線走過墨汁,什麼是非曲直都在兩指撥弄間變了模樣。皇帝的這個制度啊,卻是令人嘆息,怎麼一個畫工就可以挑撥的了君臣的關係。就如這個墨斗,它的黑汁怎麼就可以染出誰是成才誰是樗櫟呢!此詩借昭君被誣陷隱寫了曹家被小人誣告抹黑,終至敗落的外在原因。
馬嵬懷古
寂寞脂痕漬汗光,溫柔一旦付東洋。
只因遺得風流跡,此日衣衾尚有香。
此詩一詠三嘆,只聽得涕淚四流肝腸斷。這一首說的是汗巾子。首句寫手中襟上寂寞的方巾擦滿了美人的摻著胭脂的汗水,斑斑駁駁的樣子,同樣是形狀;結句照應,因為汗巾子裝在美人兜裡或者衣襟上,至如今還留下香味。這首詩裡風流跡也可照應。第二三兩句是寫君王無情,所謂秦可卿是也。正如唐明皇一樣,七夕對天發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永做連理枝。當大難來臨,海誓山盟音還在,一尺白綾氣消絕。我們曹家,至今還記得「此吾家老人也」話語,還記著寫著「宣瑞堂」的匾額,雖然今天依舊衣襟留香;今天卻如那溫柔已盡的楊貴妃,一尺白綾賜死了。此詩對楊貴妃之懷,極言「最是無情帝王家」,道出了曹寅家敗落實為「君情可輕」的深層原因。
蒲東寺懷古
小紅骨踐最身輕,私掖偷攜強撮成。
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
這一首詩寫懷古,其實無古可懷,只是戲中故事。此後兩首為第三階段,是作者出家後的結局。它的寫法與前幾首有所不同,重在摹寫謎底物件的形狀和屬性。但意義同樣深遠。 這首詩謎的謎底是紅絲繩做的腰帶。首句寫腰帶柔軟無骨、色紅身輕的形狀;第二句說是婦人用絲線私掖偷攜撮成的;第三句寫婦人經常用它系褲子;第四句說,只要用來系褲子,就已經和它一起行走,你走到哪它跟到哪了,這是就腰帶形象而言和屬性而言。戲劇裡的故事,就是小紅為張生和崔鶯鶯撮合婚事,期間曾被老婦人吊起拷問。詩雖是如此,意義同樣深遠,並且十分玄秘。它隱寫了作者假死出家。為什麼用無古可懷的戲中之事隱寫此事呢?主要還是為了藏得更深一點罷了。畢竟假死出家是重大的秘密。這首詩可與秦可卿淫喪天香樓對看,同時結合馮唐之子馮紫英引薦,張友士看病,張道士大幻仙人,瑞珠觸柱而死,薛寶釵、賈探春、賈寶玉的詩等文本內容對看才好。大意是說,我看穿了皇家虛情假意的面目,即秦家之情實在輕蔽,在長家計之後,經過馮紫英引線、張友士診斷、張道士替身,大換先人,遮天出家而去了。這都是「小紅」引線的功勞。就如那夫人系褲子的腰帶,也如小紅做的紅媒,在朋友的幫助下離家出走。這首詩謎道出的是作者「假死出家」、「撒手懸崖」的真實歷史情況。
梅花觀懷古
不在梅邊在柳邊,個中誰拾畫嬋娟。
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
這首詩和前一首詩是一個結構,是說風箏已經隨著季節和風向,從冬天刮到了春天;那個美人的風箏已經從梅邊刮到了柳邊了,這一年的佳期已經到了,他們如約來了,又團聚了。謎底是風箏,美人風箏。此地也是無古可懷,故事的大意是,杜麗娘因情所感,抑鬱而終。死後把自己葬在梅花觀,自己的的畫像埋入牡丹亭邊。三年後這副圖畫被書生柳夢梅拾得,柳夢梅十分愛慕這個畫中的杜麗娘,杜麗娘的魂魄被柳夢梅的感情感動,與柳夢梅相聚相愛。於是叫柳夢梅開館,杜麗娘復活。所以這齣戲也叫《還魂記》。這首詩謎就是要告訴讀者,作者曾經假死出家到了梅花觀,以後又還魂來到了柳夢梅的身邊。這首詩也要與書中故事情節對看才會懂得。要與,薛寶釵、秦可卿、史湘雲故事,和《丁郎認父》故事對看。書中多次說到隔年期,還要回來。這個與周汝昌探軼可是不一樣的。這是作者家的故事的結尾,在以後又像杜麗娘一樣還魂,夫妻團圓。這兒隱寫了作者老來夫妻團聚的歷史事實,與書中薛寶釵、史湘雲的故事是一致的。
整個暖香塢薛小妹十首懷古詩「謎語」,謎底已經揭開,所隱寫的事情、人物也都講了出來,大體上就是敘述了作者家的真實故事。整個暖香塢詩謎是有著嚴密的邏輯結構、完整的故事敘述的整體,不是毫無關係雞零狗碎的拼湊,都是為了敘述故事、揭示隱秘的需要而設的。循著這些詩歌的解讀我們不由得就會進入《紅樓夢》的殿堂。
①2006年10月第一版《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第五十回蘆雪庵爭聯即景詩 暖香塢雅制春燈謎 第397頁。
②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曹祖義著《紅樓夢與大孤山》:薛寶琴十首懷古詩「解味」。
③王鈺報著黃海數字出版社2015年出版《真心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