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寡婦李紈家為何杏花爭豔?這是曹雪芹對她極高的讚譽

2020-12-22 木石紅樓

大觀園剛落成,賈政就領著子侄和清客們一同賞遊。逛了大半個園子,寶玉唯獨對稻香村狠批了一番,理由是穿鑿扭捏,雖精緻卻不相宜。

細細想來,寶玉眼光果然不錯。花巨資打造出來的偽田園,在花柳繁華的大觀園裡,確實顯得矯揉造作。而最不相宜之處,則是黃泥矮牆、竹籬茅舍中,種著幾百株噴火蒸霞的杏花。

寡婦門前是非多,一枝紅杏出牆來,稻香村那一片豔麗的杏花,難免令人遐想連篇。可李紈明明槁木死灰,恪守婦道,曹雪芹為何還要如此安排?只要拋開「紅杏出牆」的刻板印象,我們不難發現,這一片怒放的杏花,有著多重寓意。

其中一個寓意就是:暗示了稻香村是「杏壇」,此處必有名師,必出高徒。因此,這一片杏花,也是曹雪芹對李紈和賈蘭極高的讚譽。

稻香村

「杏壇」起源於孔子。

孔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一生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賢人,可謂是桃李滿天下。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有教無類」的意思就是: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管富貴或貧賤、聰明或愚鈍、善人或惡人,以及籍貫和老幼,等等。

這徹底打破了當時社會「學在官府」的禁錮,也宣告了教育走向平民化。孔子自己的三千學生,來源就很雜。有身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的窮人顏回;也有貴族公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以及富商子貢,等等。

「因材施教」的意思就是: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為落實「因材施教」的理念,孔子時常觀察學生,以了解學生的個性。比如他了解仲由果斷、子貢精明、冉求多才多藝。

《論語》裡記載了一個故事:子路和冉有先後問了孔子同一個問題:「老師,我聽說了一個正確的主張,該馬上去做嗎?」孔子對子路說:「有父兄在,怎麼能聽說了就去做呢?」而對冉有,孔子卻回答說:「去做吧。」一旁給孔子端水的公西華就疑惑了,他問孔子:「老師,同樣的問題,為何答案不一樣啊?」孔子回答:「冉有辦事優柔寡斷,我鼓勵他行事果斷;子路辦事激進欠考慮,我鼓勵他多聽取別人的意見,三思而後行。」這個故事足以說明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

秉承著這兩個先進理念,孔子不僅培育了很多人才,還影響了後世幾千年的教育。甚至於到了今天,我們依然在使用孔子的教育理念。因此,孔子獲得了後世人「至聖先師」、「孔聖人」、「萬世師表」等尊稱。

杏壇和孔子的淵源。相傳,孔子常於杏壇講學。《莊子·雜篇·漁父第三十一》中記載:

孔子遊於緇幃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

這裡的杏壇,指的就是孔子講學的地方。

孔子講學的地方被稱為杏壇,和一個小故事有關。據說孔子認為:銀杏樹果實纍纍,寓意學生滿天下;枝幹挺拔,不旁逸斜出,寓意學生為人正直;銀杏果既可食用,又可入藥,寓意學生成為有用之材。於是,孔子就領著學生壘了一個講壇,在壇邊種下一棵銀杏,並給講壇取名為「杏壇」。

後來,人們把杏壇中的銀杏,替代為薔薇科的杏樹。比如古詩中有「講壇春暖杏花香」、「壇上杏花紅」等等詩句,說的都是講壇杏花開放。可見後人所說杏壇中的「杏」,就是開杏花的杏樹。

於是,杏花就成了光輝教育的象徵。杏花怒放的地方,就寓意此地名師出高徒。

孔子杏壇講學

稻香村滿院杏花,就暗示此處是杏壇,將來必定名師出高徒。

大觀園諸多院落,唯有稻香村遍植杏花。曹雪芹這麼寫,目的就是暗示稻香村是杏壇,此處必有名師,將來也必出高徒。

這名師,便是稻香老農李紈。高明的老師,往往懂得言傳身教,因材施教。李紈就是這樣一位名師,她以自身的博學、口才、管理能力、以及為人處世的哲學,默默影響教育著賈蘭。

李紈娘家是金陵名宦之家,其父李守中做過國子監祭酒。李家也是書香門第,家族中人人讀書。

然而李守中卻認為「女子無才便有德」,只讓李紈讀《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書,不過是教她認識幾個字,認識歷史上幾個賢女而已。

初讀此處時,我以為李紈真的沒什麼才華。後來我才發現,李紈其實也是個才女,只是礙於寡婦身份,不便於表露罷了。

孫夢泉飾演的李紈

論博學,李紈不輸釵黛。

探春提議起詩社,眾人前往秋爽齋商議。黛玉尚且謙虛說不敢,李紈卻一進門就自薦掌壇。

黛玉說大家該取個雅號,李紈立刻給自己取了個「稻香老農」的號。若不是滿腹才華,斷不能反應如此之快。接著,她又給寶釵封了個號——蘅蕪君。這兩個號都極為現成、自然、別致,隱隱透露出李紈的才華來。

她自稱不會作詩,可是回回評詩時,她都見解獨到,品位不俗。初詠白海棠時,眾人都推黛玉為首,李紈卻說:「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這評論一針見血、獨到雅致,連探春都稱讚極有道理,可見李紈絕非平庸之輩。

除了評詩,李紈自己也作詩。蘆雪庵聯詩,王熙鳳剛說完「一夜北風緊」,李紈立刻就續了句:「開門雪尚飄,入泥憐潔白。」元春省親時,李紈作的《文採風流》也新雅別致。尤其是「綠裁歌扇迷芳草,紅襯湘裙舞落梅」這句,頗有嫵媚活潑之感。

每次看到李紈評詩作詩,我都深深懷疑,除了李守中規定的女德書外,她肯定還看過不少別的書。直到看她評論薛寶琴的懷古詩,我才發現我的懷疑沒錯。

薛寶琴作了十首懷古詩,最後兩首講的是《西廂記》、《牡丹亭》中的事。當時大家看了,都連聲稱讚,唯有寶釵說:「前八首都是史鑑上有據的,後二首卻無考,我們也不大懂得。」

在當時的社會,《西廂》《牡丹》之類的書,閨閣小姐萬萬不可看,所以寶釵才假裝不懂得。李紈卻反駁寶釵說:

這兩件事雖無考,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弄出這古蹟來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時節,單是關夫子的墳,倒見了三四處。關夫子一生事業,皆是有據的,如何又有許多的墳?自然是後來人敬愛他生前為人,只怕從這敬愛上穿鑿出來,也是有的。及至看《廣輿記》上,不止關夫子的墳多,自古來有些名望的人,墳就不少,無考的古蹟更多。如今這兩首雖無考,凡說書唱戲,甚至於求的籤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語口頭,人人皆知皆說的。況且又並不是看了《西廂》《牡丹》的詞曲,怕看了邪書。這竟無妨,只管留著。

從這番話我們可知,李紈對孔子的生平事跡十分熟悉,還看過地理書《廣輿記》,至於《西廂》《牡丹》等詞曲,說不準也看過。她若不是博覽群書,斷然說不出這番話來。

這也可以理解,畢竟李家是書香門第,族中男女都讀書,家裡藏書肯定不少。李紈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即便父親不令她讀書,她也可以悄悄讀書。這應該就是她博學的緣故。

總之,李紈作詩雖不如釵黛,但她的博學卻不遜色於釵黛。

論口才,李紈不輸王熙鳳。

王熙鳳是出了名的好口才。實際上李紈的口才也很不錯,只是囿於寡婦身份,沒機會展現罷了。

李紈去找王熙鳳拉贊助時,王熙鳳玩笑著說她小氣,不肯拿出錢來給姐妹們起詩社,還把她的進帳細細算了一番。平日裡佛爺似的李紈,聽了王熙鳳算帳後,竟口若懸河般回敬了一番話:

你們聽聽,我說了一句,他就瘋了,說了兩車的無賴泥腿市俗專會打細算盤分斤撥兩的話出來。這東西虧他託生在詩書大宦名門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這樣,他還是這麼著;若是生在貧寒小戶人家,作個小子,還不知怎麼下作貧嘴惡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計了去!昨兒還打平兒呢,虧你伸的出手來!那黃湯難道灌喪了狗肚子裡去了?氣的我只要給平兒打抱不平兒。忖奪了半日,好容易『狗長尾巴尖兒』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裡不受用,因此沒來,究竟氣還未平。你今兒又招我來了。給平兒拾鞋也不要,你們兩個只該換一個過子才是。

她不能反駁自己的收入,於是先嘲笑王熙鳳「無賴泥腿市俗」,然後用平兒轉移話題。這番話說得有條有理,像繞口令似的,把一場針對她的攻擊,反守為攻轉移到對方身上。若不是思維活絡,口才極好,這話如何能說得出來?

寶玉生日夜宴上,黛玉打趣探春「命中該招貴婿」,探春笑著讓李紈打黛玉。李紈卻說:「人家不得貴婿反挨打,我也不忍的。」話音剛落,惹得眾人都笑了。李紈這句幽默話,完全不輸王熙鳳,而且還多了份優雅氣質。

若不是受寡婦身份拘泥,李紈的口才能夠展示出來,必然不輸給王熙鳳。

論管家能力,李紈也有大家風範。

作為詩社社長,她不僅評詩極為公道,而且還知人善任。迎春惜春不大會作詩,她就讓二人當副社長,分管出題和謄錄工作,以免二人沒事做而尷尬。詩社沒錢,她就讓姑娘們出頭,找王熙鳳拉贊助。之後的每次詩社,也都開展得熱鬧有趣。由此可見,李紈有很強的組織管理能力,以及大局觀。

賈母宴請劉姥姥時,李紈領著下人去綴錦閣抬桌椅。下人們在樓上抬的時候,李紈就在樓下親自看著,並叮囑下人們小心碰壞了桌椅。她見劉姥姥好奇,就叫劉姥姥上樓去見識見識。最後她考慮到賈母可能想划船,就吩咐下人們把舡上划子、篙槳、遮陽幔子都搬了下來預備著。果然,後來賈母見了船,就興奮得說要划船。此事雖小,卻也充分展示了李紈的辦事能力,以及揣摩上司心思的能力。

如果賈珠還在,榮國府自然是李紈當家。若她管理榮國府,想必會更有大家風範。

論為人處世,李紈遠比王熙鳳強。

王熙鳳是巾幗英雄,能力強口才好,但未免又太過要強了些。因為太要強,她把家裡上下都得罪光了。除了賈母和寶玉等人,家裡沒有不恨她的,特別是她未來的領導邢夫人,更是恨她恨得牙根痒痒。以她要強的性子,即便賈家不倒,她也早晚要被公婆丈夫休掉。

但李紈卻不一樣,她為人處世不卑不亢,卻又懂得審時度勢、保全自己。王熙鳳只看到李紈是個佛爺,認為她不中用,卻沒看到李紈作為寡婦的無奈。若李紈處於王熙鳳的位置,自然不需要如此低調佛系,但她也不會像王熙鳳那樣要強。

很多時候,李紈都是個低調的冷眼旁觀者。「不幹己事不開口」,這句話也適用於李紈。她從不傳是非,也不惹是非,更不會把自己拖入無畏的紛爭中去。

正因為李紈為人低調,懂得審時度勢、明哲保身,所以她才身處複雜的賈府多年,卻沒有任何是非,反而還獲得賈母和王夫人的額外照顧。

這位高徒,就是賈蘭。在李紈的言傳身教下,小小年紀的賈蘭,不僅能文能武,而且為人處世頗為老道。

原著對賈蘭的詩才描寫很少,但為數不多的兩首詩,都得到了賈政的褒獎。一次是中秋夜宴上,寶玉賈蘭賈環都做了詩。對於寶玉的詩,賈政看了只是點頭不語,而對賈蘭的詩,賈政卻是「喜不自勝」。不說賈蘭的詩比寶玉好,但能讓賈政喜不自勝,必定不比寶玉差哪去。

還一次是賈政命寶玉賈蘭賈環三人作《姽嫿詞》。當時賈政看了賈蘭的詞後,當著眾清客的面,他就笑著說:「也還難為他。」可見,賈蘭的《姽嫿詞》必然也不錯。

賈蘭的詩才,想必和李紈有關。前文我們說了,李紈雖自稱不會作詩,但其實滿腹才華。作為寡婦,李紈除了侍奉太婆婆和婆婆,以及陪伴小姑子外,大部分時間就是教育賈蘭了。以她的才華,教出賈蘭這樣有文採的學生來,一點都不奇怪。

賈蘭不僅能文,他還能武,是個十分上進的好少年。

二十六回,賈蘭還不足十歲。一日,寶玉百無聊賴,正在園子裡閒逛。突然,他看見對面山坡上,兩隻小鹿箭也似的衝下來。正當他納悶時,一個少年拿著一張小小的弓,飛也似的追下來。這個少年就是賈蘭。

賈蘭見了寶玉,立刻停下來,笑著地向寶玉問好。寶玉問他射鹿幹嘛,他回答說:「這會子不念書,閒著作什麼?所以演習演習騎射。」

看看賈蘭,不是在習文,就是在習武,多麼上進的好學生。他如此自律,豈會沒有李紈這位名師的功勞呢?

在為人處世上,賈蘭更是得了李紈的真傳。

第九回,寶玉、茗煙、秦鍾、金榮等人在學堂大鬧了一場。誰知雙方打鬧時,一方硯瓦砸在了賈蘭賈菌的座位上。原本賈蘭賈菌都置身事外,並不參與打鬧。可見硯瓦砸到自己桌上,賈菌著實忍不住了,一邊大罵,一邊準備打回去。這時,賈蘭忙按住賈菌說:「好兄弟,不與咱們相干。」賈菌才忍住了,沒參與這場爭鬥。

很多讀者說,賈蘭作為寶玉的親侄兒,見親叔叔被人欺負,居然說「不與咱們相干」,可見是個冷血之人。但我卻不這麼認為,畢竟賈蘭輩分小,年齡小,就算他想幫忙,也沒反擊能力,又何苦把自己搭進去呢?這時候,他明哲保身,不把自己也捲入紛爭中,其實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這時候的賈蘭,大約只有七八歲,處事卻已經如此老道,並非沒有淵源,李紈就曾說過同樣的話。

怡紅院夜宴時,李紈抽到一枝老梅花籤,上面寫著「霜曉寒姿」四字,以及一句詩「竹籬茅舍自甘心」,並一句註解「自飲一杯,下家擲骰。」

看了花籤,李紈說了句:「真有趣,你們擲去罷。我只自吃一杯,不問你們的廢與興。」賈蘭說的「不與咱們相干」,和李紈這句如何其相似?

抽花籤看似閨閣遊戲,但實則暗示了各人的性格和命運。李紈這句「我只自吃一杯,不問你們廢與興」,其實就是她性格的真實寫照。前文我們說了,李紈的處事哲學,就是隱忍和明哲保身。而這句話恰好就體現了她這一處事哲學。

李紈的處事哲學,自然會一點一滴影響到賈蘭。想必李紈還特意教導過賈蘭少惹事,要保護好自己。所以賈蘭小小年紀,遇到事情就如此冷靜老道,也就不足為奇了。

從判詞和判曲我們可知,在賈家家敗人亡後,李紈母子不僅得以保全,而且賈蘭還爵祿高登。賈蘭的成就,離不開李紈的悉心教導。儘管原著沒寫李紈如何教育賈蘭,但想必李紈和孔子一樣,都善於發現學生的特點,善於因材施教。

曹雪芹給稻香村安排杏花,目的之一就是:暗示此處是名師出高徒的「杏壇」,李紈就像是孔子一樣的名師,而賈蘭就像七十二賢人一樣的高徒。可以說,這一片杏花,是曹雪芹對李紈和賈蘭極高的讚譽。

結語:

稻香村那幾百株噴火蒸霞的杏花,看似突兀,實則有多重寓意。其中一個寓意就是:暗示稻香村是「杏壇」,李紈是名師,賈蘭是高徒;同時,把李紈比作像孔子一樣的老師,把賈蘭比作孔子的賢徒,這也是曹雪芹對李紈和賈蘭極高的讚譽。

相關焦點

  • 紅樓夢:李紈午睡為什麼不拉窗簾,任由僕人來往看到她的睡姿?
    「送宮花賈璉戲熙鳳」,曹雪芹詳細寫了周瑞家的送宮花一路上,遇見金陵十二釵能夠出場的所有人。除了史湘雲和妙玉還沒出場交代,其他人都被涉及。當時眾人的狀態是曹雪芹的伏筆,對未來眾人的人生是至重要的伏筆。不過李紈午睡這寥寥數語,曹雪芹從字裡行間透露出很多深意。李紈午睡為什麼會堂而皇之倒在炕上,任由周瑞家的這些奴才隔著玻璃窗看到她歪著睡覺?此事應該只有李紈會這樣。李紈窗下過道是來往賈母和王夫人院子的必經之路。路過李紈窗下的人一定會看到李紈的睡姿。
  • 巧姐被賣,李紈為何袖手旁觀?你看賈母怎麼稱呼李紈的
    被作者批判的李紈。金陵十二釵中,李紈位列倒數第二,僅在秦可卿之前。而略諳《紅樓夢》者皆知,秦可卿是犯了萬惡之首「淫」字,而且出場早,息跡快,故位列最末。可是李紈作為榮國府賈政一脈的長媳,素日行舉完全符合古代婦人要求,各種熱鬧場合亦沒少了她身影,緣何僅僅排在秦可卿之前,而連年幼的巧姐也比不上了?這就得看預示李紈命運的紅樓夢曲《晚韶華》了。
  • 紅樓夢:為何王夫人甘願每月額外補李紈十兩銀子?因為做了虧心事
    而李紈也不會每日到王夫人這裡來晨昏定省,只按時給賈母請安,顯然也是王夫人默許了的。李紈一向是個墨守成規、循規蹈矩的人,如果不是王夫人默許,她也不敢失禮。那麼王夫人為何默許李紈可以「無視她呢?」原因很簡單「避免尷尬」,王夫人本身也不是很希望日日見到李紈,一看見這個心如枯槁的女人,她就會想起自己那英年早逝的兒子賈珠來。索性,不見倒好。
  • 李紈為何失態摸平兒,其判詞「如冰水好空相妒」,又是什麼意思?
    稻香村然而在《紅樓夢》第三十九回中,卻寫了李紈酒後失態,在平兒身上胡亂地摸索,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硬的是什麼?」平兒道:「鑰匙。」李氏道:「什麼鑰匙?要緊梯己東西怕人偷了去,卻帶在身上……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總鑰匙,還要這鑰匙作什麼。」
  • 小讀《紅樓夢》,聊一聊寡婦李紈之可笑與可悲
    大家好,今天繼續來聊一聊《紅樓夢》。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這首詩是李紈的判詞。「桃李春風結子完」,其中暗點李紈之名,比喻李紈青春喪偶,生下賈蘭後丈夫賈珠就去世了。正如桃李花朵,結了果實,夭夭桃花的嬌豔春色也就走到了盡頭。
  • 小聊《紅樓夢》「金陵十二釵」星座之 | 薛寶釵是水瓶座,李紈是金牛座
    ——《紅樓夢》第五回列位看官,好久不見。你道是我們這一期「金陵十二釵與十二星座」為何更新如此之晚?說來緣由簡單:一年一度畢業季,我們的專題顧問張惠老師,忙於學生畢業事宜,要改幾十篇本科生論文和幾十篇碩士生論文。星座女神莫小奇姐姐,流火七月,要忙著給大家做假日直播分享。
  • 紅樓夢作者對心狠手辣王熙鳳滿懷同情,為何對菩薩李紈無情嘲諷?
    《紅樓夢》作者對王熙鳳同情,對李紈極盡嘲諷與詛咒為閨閣女兒立傳的《紅樓夢》,對年輕女子幾乎都是讚美之詞。對於心狠手辣的王熙鳳,作者都有喜愛和惋惜之情,唯獨對寡婦李紈極盡嘲諷與詛咒。作者說王熙鳳積陰功,給女兒「留餘慶」。卻說李紈不給兒孫積陰鷙。第五回,李紈的判詞諷刺她「枉與他人作笑談」。
  • 《紅樓夢》中的扮豬吃老虎:李紈默默無聞,卻成十二釵中唯一贏家
    賈珠的去世,讓李紈背上「寡婦」之名生活,本該屬於她的管家權,被婆婆王夫人送給了王熙鳳。李紈只能接受這一切,因為她明白婆婆王夫人的心思:兒子賈珠已死,只能將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二兒子賈寶玉身上,先讓王熙鳳管家,等將來賈寶玉成親娶了寶二奶奶,就將管家權轉交給寶二奶奶。至於李紈,她只能成為一個徹底的犧牲品。
  • 精明的絕望主婦---李紈
    但整個《紅樓夢》前八十回中李紈正面出場之處真是少之有少,很容易被大家忽略掉。如今重讀,才發現其實李紈精明細緻之處並不弱於王熙鳳、薛寶釵等人。做為世家千金,嫁入侯門,成為當家一房的大少奶奶,原本也該是如王熙鳳那樣,做為當家奶奶掌管整個賈府,無奈丈夫早逝,李紈也一夜之間由大少奶奶便成年輕寡婦,從此只能過著槁木死灰、無見無聞的日子。
  • 《紅樓夢》中李紈這一女性角色有很好詮釋
    在曹雪芹的筆下,有很多女性的角色,《紅樓夢》中的女性也是各有各的特點,我們今天來說說一個叫李紈的女性,這個女性身上蘊含的智慧,體現的女性的光輝,讓很多人都無比欽佩。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對李紈的印象不是很好。有人說她為人處世太過冷漠,也有人說他比較吝嗇,比較小氣。然而,評價一位女性,是不能夠這樣妄自揣測的,李紈身上體現的女性的光輝,我們並不能夠忽略。《紅樓夢》對她的記載是:「丈夫早夭亡,僅留一少子」。命運對這位女性是不是有些殘忍。
  • 紅樓夢:李紈沒有大奸大惡,為什麼作者對她極盡嘲諷與詛咒?
    《紅樓夢》作者對王熙鳳同情,對李紈極盡嘲諷與詛咒為閨閣女兒立傳的《紅樓夢》,對年輕女子幾乎都是讚美之詞。對於心狠手辣的王熙鳳,作者都有喜愛和惋惜之情,唯獨對寡婦李紈極盡嘲諷與詛咒。作者說王熙鳳積陰功,給女兒「留餘慶」。卻說李紈不給兒孫積陰鷙。第五回,李紈的判詞諷刺她「枉與他人作笑談」。
  • 讀懂這一點,才知曹雪芹諷刺有多狠
    紅樓夢真事隱之六|金玉良姻|作者|君箋雅侃紅樓用了五回的篇幅討論了下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隱藏的「真事」。①京城和北京都有寧榮街和寧榮二府,隱喻《紅樓夢》的背景有一次類似朱棣遷都北京的經歷。②寧榮二府的設定,寧國府隱喻明朝,榮國府借鑑清朝。
  • 李紈與王熙鳳,誰的命更好?
    (ID:hlm364)李紈與王熙鳳都是富貴人家出身的小姐,都是嫁入賈家的年輕媳婦。曹雪芹經常把她們放在一起寫,形成鮮明的對比。把這兩人的人生放在一起對比,還真不好說誰的命更好。 在人生的上半場,王熙鳳要比李紈活得精彩得多。 李紈在書中出場的時候,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卻早早青春喪偶。她打扮簡樸,不施胭脂水粉,不戴華貴豔麗的首飾,書中形容她活得跟「槁木死灰」一般。
  • 紅樓夢人物圖鑑 之 李紈
    在《紅樓夢》的十二釵中,李紈看上去存在感很低:容貌才情,有林黛玉、薛寶釵的珠玉在前;打理家務、精明計算,又有探春、王熙鳳的敏捷才幹在後;加上她的身份從一出場便是榮國府長孫賈珠的孀妻,膝下還有一個年紀不大的兒子賈蘭——身為寡嫂的李紈,似乎也並不是《紅樓夢》中盛讚的鐘靈毓秀的「女孩子」中的一位。
  • 李紈:「守中」的俗世註解
    被譽為「中華文化百科全書」的《紅樓夢》,浸潤著《道德經》的智慧,金陵十二釵之一的李紈,為「守中」做了一個極佳的俗世註解。李紈的父親叫做「守中」,曹雪芹借這位父親的名字,為李紈的一生悄然定下基調。李紈深深懂得「守中」的道理,有著自己的處世的方針,她的少言、退讓、守拙,不是不為,而是不妄為,不是聽其自然,而是順其自然。
  • 薛寶釵的雅號「蘅蕪君」,為什麼偏偏是李紈給封的呢?
    這和賈寶玉題寫對聯所表達的心跡是完全一致的。賈寶玉為蘅蕪苑撰寫匾額和對聯,暗含著漢武帝與愛妃李夫人的愛情故事,實際上也代表著他對夫人薛寶釵的懷念之情。《紅樓夢》是曹雪芹痛定思痛的產物,是他嘔心瀝血之作。我們看到薛寶釵和林黛玉位居金陵十二釵之首,作者在詞曲傳記中總把二人合二為一進行描述,正反映了他心中對薛林二人都不能割捨的愛戀情懷。
  • 寡婦李紈:我的精彩人生,是能將苦難的生活過得像花兒般美麗!
    在我國的封建社會,一提到寡婦就會讓人想到孤獨、寂寞和愁苦,甚至是生活沒有保障,無依無靠,靠山山倒,靠水水幹的一番慘狀。可是在紅樓夢中,曹雪芹描寫到這樣一位寡婦,她的生活卻與一般寡婦截然不同,她活得有滋有味,衣食無憂,生活也是絢爛多姿,豐富多彩。沒錯,她就是李紈。
  • 寶玉、湘雲偷吃鹿肉,李紈為何慌忙阻攔?她真的是出於關心嗎
    李紈是《紅樓夢》中有名的大善人,對下人能寬則寬,能不罰儘量不罰,以至於在賈府下人階層中獲得「大菩薩」的稱號,但實際的李紈恐怕根本不是如此,正如一句話所說:對每個人都很好的人,往往最無情!可抄檢大觀園發生後,寶釵甚至沒提前通知史湘雲,就匆匆搬走,直接讓史湘雲自行去跟李紈同住,姐妹之情到了關鍵時刻暴露出塑料本質;李紈也是如此,雖然她在賈府內收穫了不俗的人緣,並不能改變她內裡冷酷的本質,曹雪芹在《晚韶華》中這般描述李紈:「只這戴珠冠,披風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
  • 曹雪芹為何給《紅樓夢》女主角取名為黛玉?原來是這樣
    作為一部匠心獨運的曠世奇作,《紅樓夢》中的每一處情節、每一個人名都大有深意。那麼,曹雪芹為何給《紅樓夢》女主角取名為「林黛玉」?這個名字有什麼深意呢?首先,從寫作背景來看。相傳曹雪芹家族被抄以後,他同家人一起從南京回到北京老宅,後又遷居到西郊。
  • ​劉永:薛寶釵的雅號「蘅蕪君」,為什麼偏偏是李紈給封的呢?
    結果,大家都稱道林黛玉寫的那首詩為上,李紈卻評論說:「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蕪。」並且一錘定音,推舉薛寶釵為第一名。與其說李紈在評論詩歌,毋寧說她是在評論薛寶釵和林黛玉的為人。相對林黛玉的風流別致,李紈更為欣賞薛寶釵的含蓄渾厚。對於古代詩歌理論來說,詩品代表著人品,詩品是人品的體現。李紈對詩歌並沒有多少研究,但她這次是用人品來決定了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