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開示:這四句話,一定要牢記!

2020-12-22 國學雜談

印光大師,是近代佛門大德,被後人尊為淨宗第十三代祖師。他的《印光大師文鈔》,以文字般若,弘揚淨土,廣度眾生,是大師為我們留下的無上法寶,是修習佛法尤其是修習淨土法門者的最佳指南。文鈔內容豐富,共一百萬餘字,涉及佛法修學、為人處世、安身立命、治家育人等等諸多方面。

其中印光大師經常開示的四句話:「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可以作為我們一生的行為規範和準則。

一、敦倫盡分

「敦」,就是行持;「倫」,就是指五倫,君臣、父子、夫婦、朋友、兄弟五種人際關係。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裡的君臣關係,大家不要總想到古代的皇帝君主,可以理解為現在的領導與下屬的關係。國家有國家的領導,單位有單位的領導,這都可以稱為「君」。

「敦倫」,就是每個人都應該奉行的身份角色和道德職責;「盡分」,就是要盡到自己的本分職責。比如身為父母,就要教育好子女;為人子女,就要孝養父母;作為領導,就要體貼下屬;作為下屬,就要盡職盡責,尊敬領導,這都是我們的本分之事。不管你有多大的理想和抱負,首先要把本分之事做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二、閑邪存誠

就是保持一顆真誠的心,守護好我們的心念,防止心裡生出邪惡的念頭來。

《三字經》上開篇就講:「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本來都是純淨純善的,但是後來受到外界環境不良習氣的汙染,就慢慢地變得不那麼純淨了。

所以自古聖賢的教育,都是讓我們返璞歸真,恢復本性,身口意三業,都向善的一面靠攏,這樣才能成為一個有德的君子。

孔子編輯整理了《詩經》,他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歷代的教育,都是以這個為標準,就是不能讓人產生邪思邪念,要能夠培養人的真誠恭敬之心。

三、諸惡莫作

就是一切惡的事情,都不要去做。

古人說「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不要以為小的惡事不會受到什麼懲罰,做做也無妨。小惡不積,大惡不成,沒有人天生下來就是一個大惡人的,都是從一點點的惡習積累起來的,所謂「惡不積不足以滅身」,一定要防微杜漸,謹言慎行。

具體到日常生活當中,用儒家的話來講,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只要是不符合禮儀規矩,不符合道德倫理的,都不要去做。

四、諸善奉行

就是一切有利於他人,有利於眾生,有利於社會的事情,都可以隨緣盡力地去做。

《易經》上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無論大善小三,只要我們不斷地積善行德,就一定會有喜慶的事情在後面等著我們,並且會福及子孫後代。

有句話說得很好:「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我們不要計較眼前的利益得失,也不要擔心被人冤枉、陷害,只要覺得是應該做的,能夠利益他人的,就放心地去做,好人終究會有好報,這是肯定的。

相關焦點

  • 當你快熬不住了,一定要牢記這四句話
    所以,當你快熬不住了,一定要牢記這四句話,我相信,這四句話,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幫你熬出頭來。人活著要明白,迷茫有救,因為迷茫的人有追求,有追求,就一定能走出迷茫,而墮落難救,人一旦選擇了墮落,就如同陷入了泥沼,想要爬出來,可能性很小。所以,做人,可以迷茫,但決不能墮落,你迷茫,只會迷茫一時,但如果墮落的話,卻會毀一生。
  • 印光大師: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他所開示勸我們專修淨土
    印光大師: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他所開示勸我們專修淨土【印光大師開示】刻實論之,大乘法門,法法圓妙。但以機有生熟,緣有淺深,故致益有難得與易得耳。善導,彌陀化身也。(摘自《印光大師全集》)【略解】這是多麼應該令人覺醒的一段開示啊!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第二祖,是唐朝人距今一千多年,印光大師是淨土宗第十三祖,是民國時期的四大高僧之一。二位祖師相隔一千多年在勸我們要發心修淨土念佛法門,其慈心切切!悲心切切!
  • 看看印光大師的精彩開示
    我們且看印光大師的開示:「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關風化,下關祭祀,夫婦行淫,非其所禁。但當相敬如賓,為承宗祀。不可以為快樂,徇欲忘身。雖是己妻,貪樂亦犯,但其罪輕微。若非己妻,苟合交通,即名邪淫,其罪極重。」
  •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中開示,並勸我們要念佛「阿彌陀佛」的。念阿彌陀佛,具足信願,可以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所以出家人見面會互道一聲「阿彌陀佛」,在家念佛的人也會用相同的方式問候。
  • 印光大師開示:動物太多了,你放得完嗎?
    邵慧圓居士對於放生一事,苦於沒有萬全之策,寫信給印光大師說:人們常常擔心,動物放生後又會被抓捕,就連佛弟子也多懷疑,曾有人問起此事。弟子說,仗佛慈力加被,放生的動物決不會再投羅網,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總覺得沒能把道理講透徹。
  • 無始以來我們都處在四顛倒中,若想醒來,聽印光大師開示
    無始劫以來我們都處在四顛倒中,若想醒來,聽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開示】市井習氣,出家若不真修,更甚於俗。若欲遠離,先須了知世間一切諸法,悉皆是苦,是空,是無常,是無我,是不淨。則貪瞋痴三毒,無由而起矣。倘猶不能止,則以忠恕忍辱治之,則自止矣。若又不止,則設想於死,自然無邊熱惱,化為清涼矣。
  • 印光大師:世智辨聰,佛謂為八難之一者,很難往生到極樂世界
    印光大師:世智辨聰,佛謂為八難之一者,很難往生到極樂世界【印光大師開示】羅臺山之不往生墮福處,在於文字氣習重耳。此習既重,則雖曰念佛,實念念在文字裡做工夫。念佛工夫,只是支撐門面而已。(摘自《印光大師全集》)【略解】八難即:(一) 在地獄難,眾生因惡業所感,墮於地獄,長夜冥冥而受苦無間,不得見佛聞法。(二)在餓鬼難。(三)在畜生難。(四)在長壽天難,此天以五百劫為壽,即色界第四禪中之無想天。無想者,以其心想不行,如冰魚蟄蟲,外道修行多生其處,而障於見佛聞法。
  • 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開示
    印光大師(1861年夏曆十二月十二日辰時,農曆辛酉年)1940(庚辰年十一月初四),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當年在廬山修行的慧遠大師。故號"繼廬行者」。俗姓趙,名丹桂,字紹伊,號子任。陝西郃陽(今合陽)路井鎮,赤東村人。印光大師與近代高僧虛雲,太虛,諦閒等大師均為好友。
  • 印光大師開示:禮佛修行,在於內心而不在於形式,居家修行也一樣
    上一節說到很多人拜入印光大師門下,懇求收為弟子,其中有諸希賢校長和過女士。印光大師簡單詢問了諸希賢的家庭情況,便懇切地說:「諸居士,請聽老衲忠言。須知當今國民十有八九都是目不識丁的文盲,老衲時常痛心疾首。你是孝貞女,身負教書育人之重任,就應該盡心盡力教育學生。
  • 請聽印光大師開示
    請聽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開示】所言信者,須信娑婆實實是苦,極樂實實是樂。娑婆之苦,無量無邊。總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此八種苦,貴極一時,賤至乞丐,各皆有之。前七種,是過去世所感之果,諦思自知,不須詳說,說則太費筆墨。
  • 印光大師認為:附印佛學專著,傳播佛法,也是功德無量的大善舉
    他仔細端詳,這老和尚慈眉善目神情肅穆,一看就像個得道高僧的模樣,滾到嘴邊的話竟硬生生說不出來。方才寒暄幾句,忽然有人前來,一進門就頂禮,懇切地說:「大師在上,弟子專程前來親近,請求大師開示!」丁福保心裡暗暗細聽,來人自稱是福建人氏,目前在海軍部供職,經朋友介紹,得知大師在太平寺掛單,特意來請求開示。大師讓他坐下,說:「你虔心禮佛,心志可嘉。
  • 信徒們認為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轉世,但他不承認,更勸人勿謠傳
    正月十五上午,照規矩是大師給本地人開示的日子,可是本地人都在忙著鬧元宵,印光大師的關房沒有一個人前來拜謁。眼看到了中午,忽然走來一個年輕女學生請求開示。「小妹子,你有什麼疑問,儘管說出來好了。」大師和藹地讓她坐下來。
  • 印光大師以為:能否成為佛門弟子,並不在僧俗,最根本乃保持善根
    #我要上頭條#讀傳而敬師,敬師而敬佛。法布施得智慧,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請幫忙轉發本書,功德無量!南無阿彌陀佛!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覺得那女居士所想的,實在太過於荒誕,所以無法開示,女居士一再相求。
  • 印祖畫傳丨印光大師往生80周年特輯
    這對大師後來的弘法生涯帶來較大影響。大師幼年跟隨兄長學儒,以傳承孔孟之學為己任;曾附和韓歐謗佛言論。後病困數年,始悟前非,頓革先心。隨兄長在長安讀書時,萌生出家之想,因兄長阻攔,未能如願。公元1881年清光緒七年,大師在終南山南五臺蓮花洞寺,禮道純和尚出家,時年21歲。
  • 印光大師:不做虧心事,為什麼要怕鬼呢?
    有名稱:淨土開示內容:印光大師開示
  • 印光大師:父母在世時,要善巧勸諭令其持齋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印光大師:父母在世時,要善巧勸諭,令其持齋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印光大師開示】道丕有葬父之異跡(道丕,唐宗室,長安人。生始周歲,父歿王事。七歲出家。年十九,世亂谷貴,負母入華山,自辟穀,乞食奉母。(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重大區別之一是關於孝道,無論現在有多少人羨慕西方的自由,反對中國的孝道。但是,在中國無論是真孝道還是假孝道,敢做不孝之子的人還是極少數。
  • 印光大師:念念對治自身習氣毛病的才是真念佛人
    核心提示:印光大師,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生於1861年。幼時讀程朱儒書,對佛法持批判態度,後因病閱佛經,方知佛法廣博精深。21歲時前往終南山南五臺蓮花洞,禮道純和尚出家,專修淨土。22歲依印海定公律師受具足戒。
  • 印光大師認為:佛門弟子參與抗日救國,乃是解救眾生的大功德
    上一節說到圓瑛法師見印光大師眼睛不好,提出收到的信件多如牛毛,讓手下弟子代筆就可以。印光大師心生歡喜,放下手裡的筆,揉揉發脹的眼睛說:「印光老了,不中用啦!手下弟子倒也時常要求代勞,可我總是不放心,覺得還是自己動手好。以後切莫來信,就是來信,我也難以回信了。更不要介紹人前來皈依,讓他們老實念佛,就算我的開示。」
  • 這句話對我們修行同樣有意義
    學佛念佛,首先要信佛。而且不只是要信佛,還應該有自信。還應該信佛道一定能成,西方一定能生。心裡想的,和嘴巴上念叨的不一致,甚至於手裡幹的營生又是另外一回事,且莫說學佛修道,你就是社會之中立足處世都難。我們嘴巴裡面念叨著六字洪名,心裏面攀緣著世間外境。這就如同戲子上臺一般,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演了個遍。
  • 印光大師的一件小事,為何令弘一法師敬服,說他是天下緇素之楷模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覺得徒弟明空浪費糧食,是對佛祖的不敬,出言訓斥了一番。弘一法師看到明空眼裡的淚水直打轉,趕忙過去以客人的身份勸解。定眼一看,明空的碗裡果然還殘留著幾顆飯粒,只得委婉勸說:「師侄,你跟隨我師兄的日子不短了,須知道我師兄最是惜福的,容不得糟蹋半粒糧食,還是聽我師兄的話吧!」這件小事,在弘一法師心靈裡引起了強烈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