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被罵30天後枯萎:語言暴力有多攻心?家長還不警惕嗎

2021-02-08 朗朗育兒課堂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近來在網絡上看到一項植物被罵30天後死後的實驗,實驗發生在阿聯。

人們在商場裡挑選了兩株同樣茂盛的植物放置在同樣的環境中。然後實驗人員找來學生們錄製正面的讚美和負面的指責,然後將這些錄音分別循環播放給植物。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遭受指責的植物枯萎了,而遭受讚美的植物卻生長的很茂盛。這樣的結果令大家非常的驚訝。

這也引得人們對語言暴力的影響展開深入的思考。

也許有些家長覺得語言暴力離孩子很遠,但是事實上,孩子們卻是語言暴力的最常見的忍受者。

「你怎麼這麼笨啊!」「你這麼挑食,你個小饞貓!」

類似這樣的負面言論父母們一定很熟悉,也許這在一些家長看來是很常見的表達,但是對孩子來說這就是語言暴力。

司空見慣並不代表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語言暴力有多攻心?

遠遠比父母想像的要嚴重許多。我們不去過多的質疑植物是否有情感,但是我們確定孩子是有情感的,那麼對於語言暴力,家長還不警惕嗎

01 為什麼家長會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

前幾天看到一篇闡述「踢貓效應」的文章,文章裡對「踢貓效應」做出了很清晰的描述。

這是一種心理效應,我們用一個故事的形式來進行講述。

爸爸在公司裡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心情很糟糕,回到家長看到孩子在沙發上蹦下跳,於是把壞情緒發洩到了孩子身上。孩子在轉身回房間的時候又看到了角落裡的貓,於是用腳踢了貓一下。貓受到驚訝跑了出去,正在開車的司機為了躲避橫穿街道的貓,不小心把街邊的孩子碰傷了。

事實上,一切最開始只是源於爸爸的壞情緒。

當父母不能夠管控好自己的壞情緒時,很容易輕易地把壞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因為孩子相對父母來說是弱勢的,面對父母的情緒發洩,孩子沒有反抗的能力。

當父母信奉嚴厲的教育更加能夠樹立自己的權威,能夠使孩子更加便於管教時,孩子自然就成了語言暴力的受害者。

在父母看來,指責性的語言並不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相比棍棒教育要柔和的多。

所以很多家長青睞這樣的教育方式,但是家長們忽略了,語言暴力帶給孩子的傷害是在心裡,比起棍棒教育來說更加難以癒合。

當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沒有進行過思考和學習時,很容易在教育上缺乏同理心。

當父母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事物的時候,教育理念難免會有一定的局限性。

家長們缺乏對教育方式的探索,推重嚴厲的語言指責實則是一種教育的偷懶。

02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

青少年心理研究專家表示,青少年時期的犯罪和其童年所遭遇的語言暴力大有關係。

相對於體罰來說,語言暴力因為不會造成身體上的傷害而被父母們忽視其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很多父母想當然的認為孩子不會把那些指責的話放在心上。而孩子們也不懂如何消化語言暴力所帶來的傷害。

在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形成的時期,孩子對父母的評價非常的關注,並且會在潛意識裡按照父母的評價成長。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之為標籤效應,尤其是負面評價更加容易對孩子造成影響。

長期經受語言暴力的孩子在待人接物上也會受到影響,因為受到父母的苛責,孩子在人際交往中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無法與同伴建立融洽的相處關係。

甚至會有攻擊性的行為產生,因為沒有被溫柔的對待,孩子也不懂得如何去溫柔待人。

語言暴力就像是一把無形的刀子,雖然表現上看不見傷害,但是對孩子的影響卻很深遠。

不能夠控制情緒的父母也培養不出擁有理智情感的孩子。

輕易否定孩子的父母也培養不出樂觀自信的孩子。

父母不分場合的指責讓孩子的自尊心備受打擊,進而在自我認知上有所模糊,過分的否定自我,進而產生自卑的心理。

有些家長會有孩子是自己的私產這樣的固化認知,對孩子沒有給予充分的尊重。

當孩子有想要傾訴的內容時,這些父母會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來應對。對孩子的想法進行批判和指責,一次來建立家長的權威或者是急於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事實上,父母這樣的做法反而對孩子的成長設置了限制,並不利於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那麼家長們要如何避免在家庭教育中使用語言暴力呢?

03 家長應該如何避免「語言暴力」?

父母教育需要同理心

在教育理念的傳輸過程中,父母也需要保持對孩子的同理心。

從孩子的角度進行考慮,以孩子容易接納的方式展開。

父母的同理心是對孩子最溫柔的疼愛,讓孩子不必刻意討好,不必處於自我否定中,保證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是父母教育的責任。

教育孩子時儘量採用低聲的語氣

很多家長在教育的時候會很容易情緒激動,認為大聲的訓斥會讓孩子有所收斂,但是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反而會讓教育的目的有所削弱。

當父母低聲的語氣和孩子進行溝通時,孩子的內容接受度更高,父母也更能夠保持情緒上的理智。

在批評的時候要注意措辭

批評孩子有利於孩子的錯誤行為糾正,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批評都會讓孩子難以接受。注意批評時的措辭,恰當的措辭會孩子更加願意配合。

當然,這需要父母對孩子的觀察和了解,對孩子的脾氣秉性有一定的掌握。

當父母詞嚴厲色的吼罵孩子時,孩子並不能夠順利的接受到教育的理念傳輸。

曾經有一個試驗是將父母的指責和訓斥錄製下來,讓孩子們闡述錄製的內容。

很多孩子都手足無措,並不能闡述清楚。

也就是說,在父母大聲訓斥的時候,孩子是不能思考的,這並不利於教育問題的解決。

大家對父母的語言暴力有哪些看法呢?在教育中有哪些好的教育方式選擇呢?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語言暴力:一把不見血的刀,家長你還在用這把「刀」嗎?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近來在網絡上看到一項植物被罵30天後死後的實驗,實驗發生在阿聯。人們在商場裡挑選了兩株同樣茂盛的植物放置在同樣的環境中。然後實驗人員找來學生們錄製正面的讚美和負面的指責,然後將這些錄音分別循環播放給植物。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遭受指責的植物枯萎了,而遭受讚美的植物卻生長的很茂盛。這樣的結果令大家非常的驚訝。這也引得人們對語言暴力的影響展開深入的思考。
  • 罵了三十天,植物被罵死: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講真,你這貨還活著嗎?」 真是玩命誇你都不嫌多 就這樣持續進行了30天 最後的實驗結果可以說是
  • 被罵了30天的植物終於死了:語言到底有多恐怖的能量?
    植物怎麼個霸凌法,難不成還要打它一頓?別想多了,實驗可沒這麼暴力。「你長得一點都不綠!」「你看起來像快爛了一樣」「你一點都不招人喜歡,要你有什麼用!」「講真,你這貨還活著嗎?」左邊那盆被屈辱對待了30天的植物,活生生被罵「枯」了。而右邊那株每天誇獎的,則長得好好的、綠油油的。
  • 那盆被罵30天的植物,終於死了——語言到底有多恐怖的能量?
    然而,只能說「同樹不同命」拉近點鏡頭能看見:左邊那盆上寫著「這株植物被霸凌」右邊則是「這株植物被褒獎」植物怎麼個霸凌法?難不成還要打它一頓?別想多了,實驗可沒這麼暴力。此處心疼這盆植物一分鐘……相比起來,右邊這株受到的待遇,就是殿堂級的了。
  • 語言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不少父母總是忽略了這點,他們肆無忌憚地對孩子打擊、嘲諷甚至謾罵。卻不曾想,語言這種暴力,雖然不攻身,但攻心,傷害指數還特別驚人。
  • 這棵植物竟被「罵」死了——揭示語言能量的驚人秘密
    「這個世界因你而改變」就這樣持續進行了30天。最後的實驗結果可以說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左邊那盆被罵了30天的植物,活生生給罵「枯」了。而右邊那株每天誇獎的,則長得好好的。足以可見:語言暴力的威力有多恐怖!連孩子們都悟出了一個道理:「如果植物都能被影響,那人肯定也會的!」
  • 一棵被人類「罵死」的樹——生活裡無處不在的語言暴力
    然而同樹不同命,左邊那盆上寫著,「這株植物被霸凌」,並對它進行「語言攻擊」;右邊則是,「這株植物被褒獎」,所有看到它的人,要對它進行溢美之詞的讚美。不論是語言攻擊的那棵悲劇樹,還是接受讚美的那棵幸運兒,都提前錄好音,然後把音頻在植物「耳邊」循環播放。人們罵起那棵悲劇樹,也是夠狠的——「你就是廢物,你一無是處!」
  • 「你腦子讓豬吃了嗎」,這些語言暴力,請家長別再對孩子說了
    我們常說,要反對家暴,通常來說是反對家裡的行為暴力,而語言暴力常常容易被忽視。家長一些所謂的"氣話""玩笑話"很有可能變成一把兇器,刺傷孩子幼小的心靈。身體上的傷害也許可以隨時間而抹去,而心靈上的傷害恐怕需要耗費一生來磨平。
  • 「才罵了30天,它居然死了?」一組可怕的實驗告訴家長:逼死孩子的不是拳頭,是舌頭……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父母的一句「你怎麼次次不如那個誰誰誰」「你怎麼這麼笨,這都能出錯」,越發地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根本不愛自己,渾身都是刺骨的冰冷。
  • 「媽媽,求你別罵我了」,語言暴力改變大腦結構,孩子深受其害!
    每個父母在教育孩子上都有自己的見解和方式。其中,語言暴力絕對是大多數家長都會選擇的教育方式。也許父母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卻是常常會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你的肆意批判,可能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 「我這輩子都不會原諒我媽」:語言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卻不曾想,語言這種暴力,雖然不攻身,但攻心,傷害指數還特別驚人。希望警示家長,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嚴重傷害。但仍有不少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只是譁眾取寵罷了。語言暴力怎麼可能傷害到孩子身體呢?但以下兩項研究,可能會讓你對語言暴力的傷害,有新的認知。
  • 語言的威力有多恐怖?!
    左邊那盆被罵了30天的植物,活生生給罵「枯」了。足以可見:語言的威力有多恐怖!一個名為《語言暴力能造成多大的傷害》的教育短片,讓人看得心驚。從來都沒誇過我,罵我最多的就是豬腦子,豬腦子,豬腦子。他們總是說我就知道吃、丟人、是人都比我強;他們總是對我說:「你怎麼不去死!」
  • 《延禧攻略》演員被罵到崩潰:語言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語言暴力真的可以殺人語言暴力究竟有多可怕呢?這些話常見嗎?在生活中,類似這樣的場景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有時,只是我們無心的一句話,卻給別人造成了不可逆的傷害。暴力不光指身體傷害,精神上的傷害才是不可逆的,不要去惡意揣測別人,也別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他人。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沒經歷過語言暴力的人,永遠不知道其中痛苦的滋味。你的無心之言,很可能變成一把利劍刺向別人的心。
  • 媽媽,求你別再罵我了,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改變大腦結構,對孩子影響太可怕了!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不少父母總是忽略了這點,他們肆無忌憚地對孩子打擊、嘲諷甚至謾罵。卻不曾想,語言暴力雖然不攻身,但攻心,傷害指數還特別驚人。
  • 養育女兒,有幾句話傷人於無形,再怒火攻心也不能說
    但有幾句話,對女兒來說,像無形的刀子一樣,傷人太深,再怒火攻心也不能說。這位媽媽把女兒褲子扒掉,用雞毛撣子抽打著女兒,還用骯髒惡毒的語言罵女兒,什麼齷齪難聽的詞語都從媽媽的嘴裡蹦出來。女兒挨過打後,眼神麻木呆滯,媽媽才發現自己罵得太過火了,很心疼女兒,非常後悔,於是在網上求助。
  • 別讓「愛的語言」變成「語言暴力」,父母要學會好好說話
    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比方說我的朋友莉莉,因為孩子把碗給打翻了就對她又罵又羞辱,怪孩子完全沒有腦子,說了幾次都不聽。 "語言暴力"會對孩子造成哪些不良影響? :自暴自棄 語言暴力就像是一劑毒藥,會不斷蠶食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的態度,甚至讓孩子最終變得自暴自棄不願意面對生活,更不想提升自己。
  • 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改變大腦結構,對孩子影響太大了 !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不少父母總是忽略了這點,他們肆無忌憚地對孩子打擊、嘲諷甚至謾罵。卻不曾想,語言暴力雖然不攻身,但攻心,傷害指數還特別驚人。
  • 誇獎對孩子影響有多大?日本一平凡女孩,被誇50天後堪比整容
    課程到第30天的時候,女孩甚至開始留意自己的外表,還買了時尚雜誌,甚至學起了化妝。還開始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開始把一團糟的房間整理收拾的乾乾淨淨。到第45天的時候,女孩已經習慣在朋友面前嘗試補妝,還會向朋友請教化妝的技巧,再也不是畏畏縮縮了。
  • 「陪罵代罵林有有」?媒體:別助長網絡暴力
    前段時間《三十而已》熱播,劇中的「小三」林有有氣壞了不少觀眾,某二手交易平臺甚至出現了「陪罵/代罵林有有」等服務,一家賣家明碼標價10元陪罵30分鐘,還有賣家提供3種代罵模式供選擇——聆聽型:客服聽你罵;進攻型:客服幫你罵;互動型:客服和你一起罵。
  • 語言暴力的44種形式:好好說句話就這麼難嗎?
    可是從他的語言暴力中,我變得越來越畏手畏腳,不敢大膽做事,變得沒有那麼自信,說話小小聲,總害怕自己說錯一句話,一個字。現在出來工作,有了收入,自己能自給自足,慢慢在變的有點自信,可以和別人正常聲量交流了。雖然成長的需要暴力一直對我有影響,但是我也在努力的擺脫它,讓自己不要變成一個語言暴力者,不讓屠龍人終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