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們常說,要反對家暴,通常來說是反對家裡的行為暴力,而語言暴力常常容易被忽視。家長一些所謂的"氣話""玩笑話"很有可能變成一把兇器,刺傷孩子幼小的心靈。身體上的傷害也許可以隨時間而抹去,而心靈上的傷害恐怕需要耗費一生來磨平。
01"你腦子讓豬吃了嗎",這些語言暴力,請家長別再對孩子說了
正在讀三年級的貝貝是家長們眼裡"別人家的孩子",既聽話懂事,成績又優異。可關上家裡的大門,他所要承受的暗傷只有自己清楚。
爸媽對貝貝的學習要求已經到了嚴苛的程度,這也是貝貝常年保持年級第一的原因。只要考試考低分,或者做錯一道題,貝貝馬上就會遭受到爸爸媽媽的責罵,甚至是體罰。"你腦子讓豬吃了嗎?""我怎麼會生出你這個蠢東西,這麼簡單都不會""下次再考成這樣別回家了",這樣的責罵雖然經常聽到,可每次貝貝心裡都會為之一顫。
這天下午貝貝數學的卷子發了下來,看到那個鮮紅的大叉,他難受不已,放學之後也不敢回家,拿著卷子站在家附近的馬路邊哭泣,眼見天越來越黑,他一直不敢回家。
見孩子一直不回家,媽媽便著急出來找了 ,看到貝貝遲遲不回家和手中的試卷,她氣不打一處來,罵道:"你真的是豬啊!考差了還真不回家了,怎麼會有你這樣的蠢東西,回家收拾你!"
旁邊的人看不下了,嘀咕了一句:"大姐,別對孩子說這麼惡毒的話,嚇著孩子了。"貝貝媽甩了一個"少管閒事"的眼神,路人只好閉嘴。不知道貝貝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心裡又是什麼滋味呢?
02語言暴力到底傷害了孩子什麼?
如果行為暴力是物理傷害,那麼語言暴力便是化學傷害,它從孩子的耳朵進入,一步一步侵蝕掉孩子的自尊、人格、甚至是希望,將孩子最引以為傲的摧毀殆盡。那些在充滿語言暴力家庭裡成長的孩子,多是自卑、膽怯、懦弱的,甚至會覺得自己喪失了為人的資格。
03這些話不要再對孩子說了
1."你再這樣,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
在孩子吵著買玩具不肯走時,這句話可謂百試百靈,只要一說出這句話,孩子馬上就變得乖乖的。雖然孩子被成功教育了,可家長無形中在孩子心裡埋下了一顆炸彈,孩子會因為擔心被拋棄而沒有安全感,也不敢隨意表達自己的喜好。
2."你看看別人,再看看你"
中國的父母都有一個毛病,喜歡貶低自己家的孩子去誇讚別人家的孩子,希望激勵孩子向優秀的人學習,可這個方式未免有些殘忍。自己家的孩子也是需要鼓勵的,一味打壓孩子怎麼能夠讓孩子變得優秀呢?
3."你咋跟你爸(媽)一個德行"
相信很多媽媽在氣頭上會說過這麼一句話:你怎麼跟你爸一個德行。這句話不但教育了孩子,還表達了自己對老公的不滿。而我的建議是,再生氣也不要把這句話說出口。大部分孩子是以父母為榜樣的,這句話直接毀掉了孩子的榜樣,孩子可能會跟母親一樣厭惡自己的父親,直接影響親子關係。
今日互動話題:你對孩子說過這些話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