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腦子讓豬吃了嗎」,這些語言暴力,請家長別再對孩子說了

2020-12-19 雅雅媽媽說育兒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們常說,要反對家暴,通常來說是反對家裡的行為暴力,而語言暴力常常容易被忽視。家長一些所謂的"氣話""玩笑話"很有可能變成一把兇器,刺傷孩子幼小的心靈。身體上的傷害也許可以隨時間而抹去,而心靈上的傷害恐怕需要耗費一生來磨平。

01"你腦子讓豬吃了嗎",這些語言暴力,請家長別再對孩子說了

正在讀三年級的貝貝是家長們眼裡"別人家的孩子",既聽話懂事,成績又優異。可關上家裡的大門,他所要承受的暗傷只有自己清楚。

爸媽對貝貝的學習要求已經到了嚴苛的程度,這也是貝貝常年保持年級第一的原因。只要考試考低分,或者做錯一道題,貝貝馬上就會遭受到爸爸媽媽的責罵,甚至是體罰。"你腦子讓豬吃了嗎?""我怎麼會生出你這個蠢東西,這麼簡單都不會""下次再考成這樣別回家了",這樣的責罵雖然經常聽到,可每次貝貝心裡都會為之一顫。

這天下午貝貝數學的卷子發了下來,看到那個鮮紅的大叉,他難受不已,放學之後也不敢回家,拿著卷子站在家附近的馬路邊哭泣,眼見天越來越黑,他一直不敢回家。

見孩子一直不回家,媽媽便著急出來找了 ,看到貝貝遲遲不回家和手中的試卷,她氣不打一處來,罵道:"你真的是豬啊!考差了還真不回家了,怎麼會有你這樣的蠢東西,回家收拾你!"

旁邊的人看不下了,嘀咕了一句:"大姐,別對孩子說這麼惡毒的話,嚇著孩子了。"貝貝媽甩了一個"少管閒事"的眼神,路人只好閉嘴。不知道貝貝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心裡又是什麼滋味呢?

02語言暴力到底傷害了孩子什麼?

如果行為暴力是物理傷害,那麼語言暴力便是化學傷害,它從孩子的耳朵進入,一步一步侵蝕掉孩子的自尊、人格、甚至是希望,將孩子最引以為傲的摧毀殆盡。那些在充滿語言暴力家庭裡成長的孩子,多是自卑、膽怯、懦弱的,甚至會覺得自己喪失了為人的資格。

03這些話不要再對孩子說了

1."你再這樣,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

在孩子吵著買玩具不肯走時,這句話可謂百試百靈,只要一說出這句話,孩子馬上就變得乖乖的。雖然孩子被成功教育了,可家長無形中在孩子心裡埋下了一顆炸彈,孩子會因為擔心被拋棄而沒有安全感,也不敢隨意表達自己的喜好。

2."你看看別人,再看看你"

中國的父母都有一個毛病,喜歡貶低自己家的孩子去誇讚別人家的孩子,希望激勵孩子向優秀的人學習,可這個方式未免有些殘忍。自己家的孩子也是需要鼓勵的,一味打壓孩子怎麼能夠讓孩子變得優秀呢?

3."你咋跟你爸(媽)一個德行"

相信很多媽媽在氣頭上會說過這麼一句話:你怎麼跟你爸一個德行。這句話不但教育了孩子,還表達了自己對老公的不滿。而我的建議是,再生氣也不要把這句話說出口。大部分孩子是以父母為榜樣的,這句話直接毀掉了孩子的榜樣,孩子可能會跟母親一樣厭惡自己的父親,直接影響親子關係。

今日互動話題:你對孩子說過這些話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媽媽,求你別再罵我了,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改變大腦結構,對孩子影響太可怕了!
    「別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這些,都是父母責罵孩子的常規用語。有些父母不是不知道這些話會傷到孩子,也不是控制不住情緒要發洩。只是想當然地認為,不能對孩子說太多好話,要是說幾句就承受不住,以後出來社會還怎麼生活?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曾發布過這樣一則海報:一個失落的孩子,拿著26分的考試卷。
  • 這四句話「殺傷力」很強,父母再生氣也別對孩子說,容易毀了娃!
    如今,很多家長仍然堅信「打是親,罵是愛」的傳統教育理念,有些家長甚至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對孩子說話時,嚴肅而刻薄,無形中對孩子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影響,這就是所謂的語言暴力。某教育學家對1000名孩子跟蹤研究發現:經常受到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將會大幅度上升。
  • 語言暴力:一把不見血的刀,家長你還在用這把「刀」嗎?
    也許有些家長覺得語言暴力離孩子很遠,但是事實上,孩子們卻是語言暴力的最常見的忍受者。「你怎麼這麼笨啊!」「你這麼挑食,你個小饞貓!」類似這樣的負面言論父母們一定很熟悉,也許這在一些家長看來是很常見的表達,但是對孩子來說這就是語言暴力。
  • 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改變大腦結構,對孩子影響太大了 !
    「你腦袋裡裝的是什麼?」「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別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這些,都是父母責罵孩子的常規用語。有些父母,不是不知道這些話會傷到孩子,也不是控制不住情緒要發洩。身上刻的,是父母對他說的話:「你腦子讓豬吃了嗎?」「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孩子,不小心弄碎了花瓶,低著頭,不知所措。還沒等開口認錯,父母難聽的話語,如往日一般,席捲而來:「天天毛手毛腳,你上輩子是闖禍精啊?」
  • 別讓「愛的語言」變成「語言暴力」,父母要學會好好說話
    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比方說我的朋友莉莉,因為孩子把碗給打翻了就對她又罵又羞辱,怪孩子完全沒有腦子,說了幾次都不聽。對莉莉這樣的做法,我們共同認識的幼兒老師就嚴肅地表示:別讓"愛的語言"變成"語言暴力",父母要學會好好說話。 什麼是"語言暴力"? 暴力的定義,是通過攻擊別人的身體對別人造成傷害。
  • 放假不敢回家,我媽說你就死外邊吧!語言暴力對孩子危害有多大?
    你也不回家。」我很無奈的回答:「我回家幹嘛去呀,隔著手機你都和我吵,我回家你吵的更厲害……」這時,我媽語氣冰冷的說:「那你永遠別回來。」這些話對這個女孩來說只是生活中經常發生的片段而已,可是媽媽的那些狠話卻也將她越推越遠。母女的關係也變的很微妙。女孩說你知道我和我媽吵的最嚴重的時候,到什麼程度嗎?
  • 植物被罵30天後枯萎:語言暴力有多攻心?家長還不警惕嗎
    然後實驗人員找來學生們錄製正面的讚美和負面的指責,然後將這些錄音分別循環播放給植物。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遭受指責的植物枯萎了,而遭受讚美的植物卻生長的很茂盛。這樣的結果令大家非常的驚訝。這也引得人們對語言暴力的影響展開深入的思考。也許有些家長覺得語言暴力離孩子很遠,但是事實上,孩子們卻是語言暴力的最常見的忍受者。「你怎麼這麼笨啊!」
  • 罵了三十天,植物被罵死: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別想多了啊 可沒這麼暴力 就是對它進行「語言攻擊」我爸媽天天說我沒用,說我是個廢物。 從來都沒誇過我,罵我最多的就是豬腦子,豬腦子,豬腦子。 他們總是說我就知道吃、丟人、是人都比我強;他們總是對我說:「你怎麼不去死!」
  • 語言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不少父母總是忽略了這點,他們肆無忌憚地對孩子打擊、嘲諷甚至謾罵。卻不曾想,語言這種暴力,雖然不攻身,但攻心,傷害指數還特別驚人。
  • 語言暴力使孩子產生一些極端行為,家長口中的話不能亂說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會不經意間的數落孩子。在他們眼中,品格兼優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而自己的家的孩子就是一身壞毛病。「哭什麼哭,你還有臉哭?」這句話相信一些家長會感到很熟悉,這是不是你經常對孩子說的話?
  • 「媽媽,求你別罵我了」,語言暴力改變大腦結構,孩子深受其害!
    其中,語言暴力絕對是大多數家長都會選擇的教育方式。也許父母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卻是常常會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你的肆意批判,可能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每天都活在媽媽的吼叫聲裡,即使考了第一名,媽媽也會說都是她的功勞,而媽媽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你對得起我的付出嗎」。終於,孩子無法忍受「總是虧欠媽媽一樣」所帶來的壓力,在一天夜裡,跳樓自殺,以此來還債。這個結局,無疑是一個悲劇。
  • 對孩子來說:體罰是外傷,語言暴力是內傷,軟刀子扎人更可怕!
    小侄女出來的比較晚,我剛接到她,身後就傳來了一陣訓斥聲:「這次怎麼又考那麼差,你是豬嗎?」「豬都比你聰明,整天上學不知道學了些什麼!」「還有臉哭,你都快成廢物了,還好意思哭?」我轉頭看去,驚呆了!02語言暴力,在很多家庭並不少見,有些父母還會顧慮到面子問題,不會在大庭廣眾下打罵孩子,但就算如此,回到家,孩子也逃不了一頓臭罵。也許很多父母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 語言暴力的44種形式:好好說句話就這麼難嗎?
    我爸:「別看了,你知道越位是什麼意思嗎,你懂個屁。」長大的過程中受到了不少語言暴力,不管言者是不是有心,但是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感覺就像針尖刺在心上,過了很多年這些片段在記憶裡一點都沒有變模糊。每次被語言暴力後就丟了一點自信。@匿名最直接的傷害來自你認為最愛你的人。生娃五個月左右的時候,因為睡眠不足和夜奶崩潰,號啕大哭。
  • 「我這輩子都不會原諒我媽」:語言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只是想當然地認為,不能對孩子說太多好話,要是說幾句就承受不住,以後出來社會還怎麼生活?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曾發布過這樣一則海報。一個失落的孩子,拿著26分的考試卷。他眼角下垂,神情緊張,看起來十分害怕的樣子。身上刻的,是父母對他說的話:「你腦子讓豬吃了嗎?」
  • 別拿愛當作你控制欲的藉口,家長很多控制的方式,對孩子是負擔
    張姐和丈夫當局者迷,我們這些做鄰居的旁觀者清。從小到大,張姐和丈夫對孩子的控制都非常強,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從每天吃什麼穿什麼,到選專業選學校選工作,他們從來沒問過兒子的意思。現在孩子好不容易離開父母了,終於得到了自由!
  • 《小豬佩奇》豬媽媽這4句話情商高,經常對孩子說,自控又得體
    豬爸爸有些生氣時,豬媽媽會說,「你好像有些焦躁哦。」既提醒了豬爸爸,又避免產生矛盾。當有人表現好時,大家會稱讚說「做得好,豬爸爸。」而當大家遇到困難或不好的事時,豬媽媽總是會說,「別擔心,我們可以……」上面這4句話在動畫片裡出現的頻率非常高,成為了佩奇一家的「口頭禪」。
  • 「媽媽你別不理我」,家長的「情感忽視」,是對孩子最大的暴力
    01媽媽你別不理我小明在學校的畫畫比賽中得了第一名,他迫不及待的把這個消息和媽媽分享,可是媽媽卻正忙於手頭的工作。有些不耐煩的打斷了他,甚至說又不是語文考試第一名,有什麼可值得驕傲的?小明本來還想說些什麼,可是聽到媽媽的話語之後,默默的收起了拿在手上想要給媽媽看的畫,一個人回到了房間。看著畫面上一家三口開心的模樣,小明不由得流下了眼淚,因為這是他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小明媽媽對小明的態度是明顯的情感忽視,這種情況其實經常會出現在我們身邊,很多家長都會和小明媽媽一樣,無形中傷害了孩子卻不自知。
  • 網絡暴力對老師多大影響,請還教師一個公道!別再譴責老師了好嗎
    網絡暴力對老師多大影響,請還教師一個公道!別再譴責老師了好嗎?現在教育是現在最受歡迎的話題,也是最容易引起關注的話題,現在網絡傳播很強,任何事情都可以在重大的網絡事件中發酵。之前的時間,我們為了懲罰孩子還是用語言說孩子而討論了小學老師,父母吵得不可開交,網絡輿論的壓力撞到了臉,形成了兩列,我同意老師的做法和反對老師的做法,其實這孩子很調皮,老師適當地懲罰了他,但是父母認為老師的做法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了陰影,應該每天供奉嗎?你父母是怎麼想的?
  • 「惡語傷人六月寒」,孩子遭受語言暴力,父母如何做對孩子很重要
    這些真實的數據都在告訴我們,孩子的健康成長正在受到語言暴力的威脅,語言暴力就在孩子的生活中,只是你從未給察覺到。在學校,孩子可能因為上課沒有回答好問題出了洋相而被同學嘲笑;在小區,孩子可能因為弟弟妹妹的出生,而被隔壁的阿姨恐嚇到「你媽媽不愛你了」;在家裡,孩子可能因為沒有考好試而被父母劈頭蓋臉的罵一頓,甚至說道:「有你還不如沒你呢」!
  • 別對再對孩子說,你的痘痘長大後就會好了!
    青春期長痘,估計不少人都聽媽媽講過,就是「臉上的痘痘在長大之後,或者說到了上班的年紀,就會自然消失!」對於這個神奇的預判,媽媽給的答案多數是「大家都這樣」。這也是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人都認為,青春痘到了一定年紀,具體就是到了上班年紀,痘痘就會自然消失。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少家長因此對孩子的青春痘有所忽視,認為既然會自愈,就可以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