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愛當作你控制欲的藉口,家長很多控制的方式,對孩子是負擔

2020-12-27 騰訊網

孩子是父母的繼承者,也是一個家庭的延續。從新生兒來到這個世界,他的身上就帶著父母的期望與熱愛,沒有父母是不愛孩子的。

只是,每位父母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可能同一個家庭之中,爸爸媽媽的育兒理念也不同。但無論是哪種父母,他們最終都是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

小的時候,我們最期盼的就是自由,覺得父母管的太多,控制欲太強。可我們當了父母以後,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逐漸忘了給孩子自由,沒有把握好愛和控制的度。

父母控制欲太強,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鄰居張姐和丈夫只有一個兒子,他們兩人都是企業中層領導,平時行為作風雷厲風行,在家裡管教孩子也是非常嚴苛。

在我印象當中,張姐家的孩子從小到大學習成績非常好,但不知道為什麼高考沒有考好,只考到了省外的二本學校。大學畢業後,張姐家兒子在外省找了工作,只有逢年過節回家看看。

現在張姐和丈夫已經快50歲了,想讓兒子回來成家立業,以後在當地工作。可無論怎麼勸說,兒子都不願意回來跟父母生活。

張姐簡直無法理解,明明是親生母子,為什麼她和孩子這幾年的關係處的就跟陌生人一樣?

張姐和丈夫當局者迷,我們這些做鄰居的旁觀者清。從小到大,張姐和丈夫對孩子的控制都非常強,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從每天吃什麼穿什麼,到選專業選學校選工作,他們從來沒問過兒子的意思。現在孩子好不容易離開父母了,終於得到了自由!

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會和張姐一樣,他們往往把愛孩子和控制孩子混為一談,可父母們認為的對孩子好,實則是限制孩子的生長和發展。

當然,家長們自己並不認為,可這種不自知的控制方法,對娃將是嚴重的打擊,尤其是以下4種。

1、利用身份控制孩子

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從小到大,他們管孩子吃管孩子住,付出了那麼多心血和金錢,所以孩子必須什麼事都要聽大人的。

當孩子和家長想法不一樣的時候,家長想讓孩子改變想法,卻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道理。有時候明明是父母做錯了,卻不允許孩子頂嘴,就憑"我是你媽/爸,你就得給我聽話"。

2、利用道德控制孩子

家長養孩子不容易,孩子自己也知道,生活中大大小小都要爸媽花錢。但是,有些家長卻認為自己給孩子花了錢,孩子就得對父母唯命是從,否則就是對不起爹媽。這種家長一直在用道德觀念控制孩子,讓他們聽話,服從安排。

3、用語言貶低控制孩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控制欲強的人總是"眼裡容不得沙子",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都愛找茬。這種人在當了父母之後,養育孩子時也是這樣,明明孩子沒有做錯什麼,可他們卻經常看人家不順眼,用語言貶低孩子。

4、扮演弱者控制孩子

這種家長的控制欲是最強的,上面所說的三類,他們扮演的都是強者角色,而這種父母認為自己付出了太多太多。在面對孩子時,總是習慣把自己歸為弱者一類,讓孩子體諒他們的付出。

表面上,這種父母對孩子的愛特別無私偉大,好像沒有要求孩子必須幹什麼。但實際上,孩子已經被他們從情感上控制了,面對父母會萌生出濃濃的愧疚感。

控制欲太強的父母會培養出怎樣的孩子?

1、性格自卑的孩子

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的控制欲太強,那孩子的性格必然不可能太強勢。這種父母一般不會誇讚孩子的優點,只會在孩子身上找錯,批評他們的不足。

可能父母以為這種方式能讓孩子進步,卻沒想到,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只會變得性格自卑,沒有自己的觀點和主見。

2、沒有創新的孩子

在如今這個時代,創新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父母都已經認識到了培養孩子創新能力的重要性。然而父母性格太過強勢,會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

其實小孩腦子裡的想法是很多的,在年幼階段就會表現出來。然而父母控制欲太強,孩子的自信必然受到打擊。在長時間的壓迫下,變得沒有自我想法,也就不會有創新能力了。

所以,養育孩子階段父母要明白愛和控制怎麼區分,不要把控制當做愛孩子,要知道被控制欲太強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長大後幸福感都比較低,也不會有太大作為。所以說,家長要懂得適當放手,讓孩子自由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不管教的勇氣》:控制欲很強的家長,潛意識裡到底藏著什麼?
    在這本書裡,他提出了很多跟傳統教育觀念大相逕庭的教育理念,勸導父母該放手就放手,不要過度插手孩子的人生,因此書名叫《不管教的勇氣》。岸見一郎不是教父母做甩鍋俠,該負擔的養育責任不承擔,對孩子放任自流。這就是打著愛你的旗號,操縱你為我做點事兒滿足我的安全感。控制欲強的人就是這樣,一邊說自己在乎你,一邊做著控制你的勾當。為什麼家長會有那麼強的控制欲?因為他們的潛意識裡往往隱藏著恐懼、擔憂和焦慮。
  • 父母的控制欲 到底有多大的「殺傷力」
    同時,這個控制欲強、時而溫柔時而歇斯底裡的媽媽形象,也將一個嚴峻的親子關係問題拋到了大眾眼前——父母的控制欲,到底有多強、多可怕?英國倫敦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積極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父母的控制行為和孩子以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關聯,家長控制欲過強,對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負面影響竟然與痛失至親而產生的負面影響程度相近。
  • 育兒視角看《包寶寶》:影片「吞噬」的愛,是家長控制欲的體現
    《包寶寶》的故事內核:父母對子女過度的控制欲影片中,媽媽一口吃調包寶寶的動作,無疑是直接殺死了自己的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們雖然沒有被自己的父母吃掉,但是父母們過強的掌控欲,在很多時候,卻是無形中滲透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悄無聲息地"吃掉了"孩子的人生。
  • 你的控制欲是哪種類型丨控制欲指數評估
    很多人以為控制欲只是出現在戀人之中,甚至認為這是比較極端的人格,這是一種誤解。在控制欲面前,沒有人是例外,但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控制欲存在問題的人卻不多,更多的人把自己控制欲的表現稱之為「關心」。其實關心和控制完全是兩碼事,「關心」關注的是對方的心理感受與情緒,而「控制」其實只是在意自己的感受與情緒。
  • 中國式家長令人窒息的控制欲,被她演活了
    與他對女兒毫無控制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前妻宋倩。中國式家長對孩子的控制欲究竟可以強到什麼地步?來看看宋倩如何為部分中國媽媽代言。——我是控制欲強的分割線——其實,說到控制欲,劇中這三對家庭,每個家庭或輕或重都有。目前看來,方家是程度最輕的。
  • 心理學家告訴你:孩子也懂「心靈控制」,千萬別讓孩子學會控制你
    孩子出現的任何行為,如果認真分析都可以找到問題的原因,孩子的習慣養成不是一個短暫的過程,孩子哭鬧,其實是孩子對家長進行「心靈控制」的一種手段。一、孩子也會「心靈控制」?孩子作為獨立的人格,也自然有他的思維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會對自己與家長的行為進行分析並進行推理,找出行為之間的內在聯繫。
  • 父母心中的控制欲,是家庭裡最大的災難
    家長控制欲過強,對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負面影響,與痛失至親產生的負面影響程度相近。竇文濤提出一個觀點,家長們之所以愛這麼逗孩子玩,其實是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對孩子的控制欲,即我讓你哭你就得哭,我讓你害怕你就得怕,我讓你笑你就得笑。父母需要隨時掌握和控制孩子的情緒,其實只不過是滿足自己對於操縱子女人生的快感和滿足。
  • 為什麼我媽的控制欲這麼強?
    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來自媽媽的控制,比如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有一種撐叫做「你媽覺得你沒吃飽」、有一種閒置叫做「你媽覺得你用得上」.即便沒有反抗,這種控制欲真的對孩子有好處嗎?不少家長認為缺乏控制的孩子容易出現品行問題,所以才對孩子嚴加控制,事實上孩子只有與親友、師長甚至陌生人保持健康聯繫時,才更可能降低孤獨感、減緩壓力並儘快適應社會生活。父母過多的心理控制只會降低孩子與社會的聯結關係,從而更容易產生不良行為。
  • 控制欲過強的人: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才會控制別人
    在對錯問題上特別擅長外歸因,自己的對錯無須討論,但別人的對錯特別重要,如果發生了不好的事情,一切都是你的問題,不是自己有問題。一個控制欲過強的人會希望外界的一切都按照他的需要和意志來運轉,如果沒有符合他的意志,他就會強制你改變,認為你必須符合他的意志和要求。 跟控制欲很強的人相處,會有很強的壓迫感、壓抑感和窒息感。
  • 疫情突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長如何轉化焦慮控制情緒?
    疫情致使所有學校都推遲了返校時間,家長與孩子接觸的時間呈幾何數增長。學校通過網絡教育平臺為孩子直播授課,使家庭成為教學前沿和戰場,致使很多家長「深受其害」!通過這種方式補救了孩子有學不能上的問題,一個多月下來,很多人通過朋友圈曬出自己被「摧殘」的模樣,深感老師的不容易和作為特殊時期家長的無奈。
  • 如何與控制欲過強的人相處?——直面控制狂
    簡而言之,一個控制欲過強的人會希望外界的一切都按照他的需要、他的意志來運轉,如果沒有符合他的需要他的意志,他就會強制你改變,認為你必須符合他的意志和要求。跟控制欲很強的人相處,會有很強的壓迫感、壓抑感和窒息感。你會覺得你的存在好像總是在面臨某種威脅,你不可以舒展地做自己,你的好壞對錯完全掌握在另一個人手裡。在很多情況下,你會覺得你身上有很多問題,為了相處融洽或者有資格存在,你務必要解決這些問題。
  • 爽爸被評論「別幹涉她」|你也是控制型父母嗎?
    優秀的她生活在母親嚴密的愛和控制裡,一度患上了抑鬱症。電視劇播出以後,很多人都在同情英子的遭遇。其實,像英子媽媽這樣的「控制型父母」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前幾天鄭爽爸出面回應「鄭爽高價出售品牌方贈品」的新聞後,不僅沒有得到想像中的理解反而被大量網友建議「你別再幹涉她的工作」。爽爸確實是娛樂圈比較高調的星爸了,鄭爽工作的生活的角角落落都有他的影子。
  • 北大吳謝宇弒母案開庭,作案動機曝光:別讓你的「控制欲」,毀掉孩子一生
    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主任、總督導徐凱文曾在一次演講中,分享了很多孩子抑鬱症自殺的案例;他針對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空心病」這個新名詞;他說我們現在很多孩子,都有「空心病」。空心病的孩子,他們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抑鬱自殺是這些孩子採用的最溫和的方式,發展嚴重的會演變成他殺。
  • 受害者認同:控制狂父母養出控制型娃,沒弄清這4點悲劇總在上演
    「控制狂」父母也會養成「控制狂」孩子雖然徐伊萬想要自己的媽媽放棄控制自己,但是自己卻變成了自己媽媽的翻版,他的婚姻最終成為一個悲劇的原因是因為自己也成為了一個愛控制妻子的丈夫徐伊萬對母親說:「你愛的是你想像中的兒子,你總想改造我。」張璐對徐伊萬說:「你愛的是你想像中的老婆,你總想改造我。」
  • 控制欲太強的家庭,是一場災難
    去年,開家長會的時候,班主任還特意囑咐過張某,你家女兒最近越來越沉默寡言,你最好多寬慰她,別對成績要求那麼多。可惜,這些信號都被忽略掉,悲劇還是不期而至。看完新聞,我心裡一陣悲涼。其實我很同情母親張某,同情她的不易,也理解對孩子的期許。但她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這樣的結果,令人惋惜。
  • 北大吳謝宇弒母案開庭,作案動機曝光:別讓你的「控制欲」,毀掉孩子一生!
    空心病的孩子,他們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抑鬱自殺是這些孩子採用的最溫和的方式,發展嚴重的會演變成他殺。這不禁讓人反思:我們這一屆家長從小被放養,犯了錯會遭到父母一頓簡單粗暴的責打,為何現在活得好好的。
  • 媽媽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這時候張牙舞爪的你,真是個無力控制自己情緒的、任性又卑鄙的媽媽。3、除了跟孩子單獨相處時學著不要藉故發脾氣,當面對外界的無形壓力時,媽媽們更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當眾讓孩子難堪。你怕別人覺得你對孩子的教育很失敗進而斷定你這個人很失敗,你覺得孩子讓你在眾人面前難堪所以必須立即懲罰他給圍觀者一個交代給自己一個臺階下,你氣急敗壞怒火中燒,一時沒控制住當眾罵了他,把外界給你的壓力轉嫁到了孩子身上。
  • 比壞脾氣更可怕的,是「控制欲」
    而被怒火控制的時候,父母也大多是失控的。所以冷靜之餘,都會反省,後悔不已,並且告誡自己下次勿犯。 關於情緒的管理,我們談過很多。今天談「控制欲」,因為我們看到一些被母親牢牢控制的孩子的表現之後。就會覺得比起「噴火媽媽」, 「一切我說了算」的媽媽更可怕。
  • 楊紫痛哭質問母親,看哭網友:父母的控制欲,毀了一個家
    小時候,為了了解女兒的一舉一動,偷看小雨日記,收買小雨的同學當「間諜」,向自己匯報小雨在學校的情況;長大了,媽媽一次一次警告小雨,不許談戀愛,在知道小雨戀愛後,跑去對男孩說,他配不上小雨,讓他離小雨越遠越好。工作後,小雨以為總算能解脫,媽媽卻一個小時就打一次電話,一旦小雨不接,就打給同事,直到打通為止……
  • 相愛的兩個人,切忌佔有欲和控制欲過強,而讓被愛的人失去了自由
    俗話說「擱到籃子裡的都是菜」,可是在你這裡就是要挑挑揀揀的選擇一番。「別人找個對象可以就像丟了寵物狗一樣報個警,分分鐘就給你找著了。"可是你能夠將就嗎?你這個把找對象當作破案的人,對愛情這麼認真的人,這麼看重愛情質量的人,一定要小心點,別一不留神把自己的愛情搞成了懸案。其實世間的事,都在於一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