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集美育兒堂(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1609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很多家長經常會抱怨,自己的孩子動不動就會大聲哭鬧,不管在什麼場所,一言不合就會使出自己的「殺手鐧」,撒潑打滾各種哭鬧,家長為了讓孩子趕快停止,往往會迫於無奈去滿足孩子的各種無理要求。心理學家指出,其實孩子也懂得「心靈控制」,在他們的理解模式裡,孩子哭鬧就等同於家長滿足,這在孩子心中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的對等模式。
同事小李每次提起自己5歲的兒子默默都一臉愁容,覺得現在的小孩子真的太難纏了,每次帶他去超市都會哭鬧著買玩具,其實家裡玩具也不少了,而且好多都是買回來玩不了一兩個小時就被孩子拋在腦後,如果不買孩子就在超市裡面打滾哭鬧。甚至躺在地上不肯走,每次同事都會礙於尷尬為孩子買單。
孩子出現的任何行為,如果認真分析都可以找到問題的原因,孩子的習慣養成不是一個短暫的過程,孩子哭鬧,其實是孩子對家長進行「心靈控制」的一種手段。
一、孩子也會「心靈控制」?
孩子作為獨立的人格,也自然有他的思維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會對自己與家長的行為進行分析並進行推理,找出行為之間的內在聯繫。孩子在哭鬧時,家長常常會因為心疼孩子而去對孩子進行安撫,甚至對孩子提供一些物質或情感的滿足,讓孩子能夠儘快得到安撫,不再哭鬧。
家長的這種行為,在孩子的思維中就會形成這樣一種模式,孩子哭鬧=家長滿足。
二、哭聲=等於滿足,家長做錯了?
很多家長在孩子哭鬧時會第一時間進行安撫,他們會詢問孩子哭鬧的原因,並給予滿足,這時候家長會發現,得到滿足的孩子馬上就會停止哭鬧,家長往往此時也感到很寬慰,但有一點家長可能並沒有發現,孩子似乎變得越來越愛哭鬧,越來越任性妄為,常常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自己對孩子的滿足和安撫行為,似乎無形中助長了孩子刁蠻的氣焰,使孩子在得不到滿足時更加變本加厲地哭鬧。
家長對孩子的滿足和安撫,難道做錯了?很多家長或許會困惑,在孩子哭鬧的時候難道就應該對他置之不理嗎?
三、滿足孩子的注意事項
家長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應該選擇正確的方式進行引導,在滿足孩子的需求時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 保持原則
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長要有自己的原則,首先要分清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對於孩子的合理要求,例如正當的物質和情感需求,家長應當給予積極的回應儘量滿足,而對於孩子提出的無理要求,家長也應該秉持原則進行駁回。
2. 學會冷處理
對於孩子的無理取鬧,家長可以學會冷處理,向孩子解釋他要求的不合理性,告訴孩子即使他任性哭鬧自己也絕對不會給予滿足,孩子往往在要求被駁回的瞬間便會大聲哭鬧,希望家長會被迫進行滿足,但是,當家長採取對孩子進行冷處理不予理睬時,孩子就會感覺到自己的哭鬧並不能達成自己的所有目的,慢慢也就不會再以哭鬧的手段去要挾父母。
3. 轉移孩子注意力
家長不要在孩子哭鬧時就盲目地去滿足孩子的要求,因為孩子年齡小,有時候難免會提出一些不合理的需求,家長一味地進行滿足,只會讓孩子繼續採取哭鬧這種表達方式,家長可以在孩子哭鬧的時候適當轉移孩子注意力,比如孩子在哭鬧著要買玩具的時候,家長可以建議帶孩子去找他的好朋友玩一會兒,把孩子的注意力從玩具上轉移出來,
在孩子哭鬧時,不要急於去滿足孩子提出的要求,而是可以給孩子一些其他建議來轉移注意力,進行曲線滿足,
家長對孩子無條件的滿足,會讓自己和孩子走入一個怪圈,孩子哭鬧——家長滿足——孩子變得更愛哭鬧——家長迫於壓力繼續滿足,這樣的惡性循環如果不加以阻斷,就會一直持續下去,使家長被牢牢操控在孩子手中,家長需要在孩子哭鬧時進行正確的引導,才能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表達和溝通。
今日話題:您家有愛哭鬧的寶貝嗎?在孩子哭鬧時,您又是如何應對呢?各位寶媽,不妨分享出您的經驗吧。
我是@集美育兒堂 ,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