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心中的控制欲,是家庭裡最大的災難

2021-02-10 明教育

 01 

今年國慶節,我與媽媽爆發了自我生完孩子以來最大的一次矛盾,這次衝突之大,不僅導致媽媽對我動了手,也讓我終於下定決心,離開她,離開這個家。

事情的起因是我3歲的兒子。

國慶期間,因為先生要出差三天,所以我帶著孩子回到了娘家,因為本就在一個城市,所以跟父母的來往也很密切。

十月一日當晚10點,我給孩子講完了故事書,跟他約定好,再玩10分鐘玩具就熄燈睡覺了。

1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兒子很乖的開始收拾自己的玩具,這時,媽媽衝了進來,並開始衝我和兒子大吼:

「幾點了還不睡!都11點了!不睡覺想幹嘛!」

兒子跟我都嚇了一跳,我很不滿的解釋:「他下午睡到快6點才起來,這才10點他肯定睡不著,而且,這不是已經開始…」

媽媽不聽我的解釋,繼續衝我發洩不滿,「我以前帶淘淘的時候,我們從來都是9點半睡覺的,你看你帶個孩子,啥都不讓人滿意,你說你幹啥能行!」

我內心的憤怒徹底被媽媽點燃了,從小到大,她總能用各種譏諷、侮辱性的話語來羞辱我。

在情緒平復後,她都會說這是「為我好」,而每當我下定決心離開家後,她又一次一次的打電話,用親情和眼淚將我綁架回來。

周而復始,年復一年。

我收拾好東西,帶著兒子準備走,老爸過來勸我,說大過節的,又是晚上,先睡覺,有什麼事明天早上再說,媽媽依然在一旁不依不饒的說:

「讓她走,看她有多大的本事!不過說好了,孩子得給我留下,淘淘跟著你,我不放心!

那一夜,我摟著兒子,默默的哭了一晚上,而這樣的場景,曾經無數次出現在我成長的畫面裡。

 02 

知乎上有一篇高贊回答,題目是:「一個女人真的可以毀了三代人嗎?」

下面五花八門的答案不外乎是自己強勢的奶奶、外婆或者是婆婆、媽媽怎樣用強勢的姿態和打著「為你好」的旗幟,360度全方位無死角的控制著子女的人生,窺探著他人的隱私。

倫敦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父母的控制行為,和孩子以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關聯。

家長控制欲過強,對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負面影響,與痛失至親產生的負面影響程度相近。

過度的控制,是孩子獨立的絆腳石,讓他沒有機會面對生活中的困難,難以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連社交戀愛,都不敢去嘗試,離開父母后,極易活成一座孤島。

前一期的《圓桌派》中,嘉賓們在討論一個話題,為什麼有些父母愛說孩子不是親生的,是垃圾箱裡撿來的?

竇文濤提出一個觀點,家長們之所以愛這麼逗孩子玩,其實是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對孩子的控制欲,即我讓你哭你就得哭,我讓你害怕你就得怕,我讓你笑你就得笑。

父母需要隨時掌握和控制孩子的情緒,其實只不過是滿足自己對於操縱子女人生的快感和滿足。

之前熱播的青春劇《小歡喜》看的我是感同身受,熱淚盈眶。

其中有一個場景尤其讓我揪心。英子為了圓自己的夢想,決定報考南京大學天文系。

媽媽宋倩卻堅決反對,甚至還私下直接改了女兒的高考志願。

面對這種讓人無法呼吸的控制欲,絕望的英子來到海邊,想要跳海徹底擺脫媽媽的控制。

她哭著對媽媽說:

「因為你對我太好了,給我做飯吃,照顧我的生活,我覺得我不配,不配得到你對我這麼好。」

「因為你,我已經34天沒有睡過一個好覺了,我現在只想要逃離你!」

許多沒有看過劇的觀眾,可能會覺得英子是個被父母慣壞、不知感恩的孩子,殊不知這樣的父母其實就在你我身邊。

宋倩的控制欲到底有多強呢?

為了能隨時知道女兒在房間裡幹什麼,她把女兒臥室裡的圍牆改造成透明玻璃;她嚴格控制英子的飲食,麻辣燙、麥當勞等這些垃圾食品一律禁止,每天還要喝各種養生的藥膳。在高考誓師大會上,英子在氣球上寫下「中國國家航天局」的心願,最終在宋倩的逼迫之下,改成了:清華、北大二選一,高考分數700分…...有朋友曾分享過她和母親的相處模式,她母親一絲一毫的情緒波動,都會影響她的一舉一動。當母親焦慮時,她會惴惴不安,不知所措,肯定是因為自己哪裡做錯了,才會惹得母親不開心。當母親開始生氣時,她會更加害怕的不知所錯,因為根據幼時的成長經歷,她一定是做了讓母親不滿意的事情,或者沒有達到母親希望的結果。如果吵架了,她的媽媽就會說,都是因為生了你,我的生活才一團糟。她無法控制自己的這些負面情緒,所以希望控制孩子的行為,來改變她的心情。這樣的父母,完全無視孩子作為獨立人格的存在,孩子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成為他們所希望成為的「成功人士」。他們「以愛為名」,用父母的權威逼迫著孩子按照他們要求的目標成長,很多父母甚至察覺不到自己是在控制孩子的人生,而會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為你好」。而如果孩子沒有辦法達到目標,他們則會將所有原因歸結於孩子不服管教。如果達到了目標,則全部歸功於自己的控制,完全抹殺孩子自身價值的實現。中國父母的控制欲大多和奉獻捆綁在一起,他們那麼想你聽他們的話,又那麼怕你不聽他們的話。「磁爆步兵」楊永信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他身後有許多焦慮到失控的中國父母給他撐腰,他們無法靠自己的手段控制住孩子,只能藉助外力讓孩子變成聽話的「乖寶寶」。要想擺脫控制欲強的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堅定地分清邊界,即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自己的選擇買單。明確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別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而作為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要培養他的獨立動手能力,只要孩子可以做到的事情,堅決不代勞。不要以心疼孩子、怕孩子走彎路為藉口,將舐犢情深填滿孩子所有的私人空間。父母最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那顆自以為對孩子好的心。英國心理學家克萊爾曾說: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一個能決定自己人生的孩子,是幸福的,因為他擁有了選擇自己人生的自由。一個能讓孩子自己做選擇的父母,是明智的,因為他們放棄了自己的控制欲,敢於讓孩子過自己的人生。

文章來源:騰訊文化

圖片來源:DE未來訓練營

明教育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因微信公號改版,為防錯過明教育的推送
請【星標】或文末點【在看】

相關焦點

  • 《小歡喜》宋倩女兒跳河:父母的控制欲,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災難
    可能英子心裡也清楚,如果再不逃離媽媽的控制,她往後的人生事業婚姻孩子,都將會被死死掌控著,完全失去自我,失去選擇。因為作為媽媽,宋倩的控制欲太可怕了——為了被孩子,製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備戰高考。經常會聽到父母找各種理由,以愛的名義控制自己:我都是為了你好;你不要再和某某來往了,會把他帶壞的;你要學理科,有技能才能找好的工作;……傾盡所有的付出,愛得缺少界限感,就會變得控制欲太強,這似乎是很多中國父母的通病。
  • 徐崢被「囧媽」逼到崩潰:父母的控制,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災難
    聽過很多看過囧系列電影的觀眾說,爆笑之後,都是哭得稀裡譁啦。 今年這部《囧媽》也不出意外,全片以母子搭乘火車的旅行為引,勾勒出了中年危機、中式家庭關係及眾生群像。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發表在《積極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父母的控制行為和孩子以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關聯,家長控制欲過強,對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負面影響竟然與痛失至親對人們產生的負面影響程度相近。一方拼命控制,一方瘋狂逃離,這樣的親子關係,註定充滿危機。
  • 控制欲太強的家庭,是一場災難
    孩子就像一顆幼苗,健全的心理,完整的人格才是埋在土裡的根。只有根扎得足夠牢實,樹才會枝繁葉茂。相反,你眼裡只有孩子的所謂「優秀」,用嚴苛的手段控制孩子成長的每一步,最後的結果肯定是揠苗助長。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因,孩子是果。種什麼因,便得什麼果。
  • 《小歡喜》揭示中國式教育:控制欲過強的父母,才是孩子終生的災難
    最近一段時間看了熱播電視劇《小歡喜》,被這部劇真實的劇情吸引的同時我感覺到了中國式父母的控制欲。英子喜歡關於航天的東西,而宋倩覺得高三學生的生活裡只應該有學習,不可以再做任何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生活中有千千萬萬個宋倩這樣控制欲很強的母親,表面上是以愛為名為了孩子好,實則就是對孩子的親情綁架。對子女的精神重壓,每一個父母都愛孩子,在愛中我們也會犯各種錯誤,有些錯誤卻不知不覺地變成了「毒藥」,變成了孩子終生的災難。
  • 控制欲太強的父母、都是什麼心理?「你還小」是教育裡最大的錯誤
    不是生孩子的疼痛、也不是帶孩子的勞苦,而是傾盡一切付出之後的背叛拋棄,儘管朋友的母親在經歷離異痛苦之後表現得很堅強,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崩潰舉止,但是內心受到的傷害是不容小覷的,尤其是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渴望獨立的時候,她母親內心的傷害欲被重演,所以才會通過控制去獲得「被需要」的安全感。
  • 父母的控制欲 到底有多大的「殺傷力」
    同時,這個控制欲強、時而溫柔時而歇斯底裡的媽媽形象,也將一個嚴峻的親子關係問題拋到了大眾眼前——父母的控制欲,到底有多強、多可怕?英國倫敦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積極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父母的控制行為和孩子以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關聯,家長控制欲過強,對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負面影響竟然與痛失至親而產生的負面影響程度相近。
  • 楊紫痛哭質問母親,看哭網友:父母的控制欲,毀了一個家
    最後她崩潰地問媽媽:「媽媽我不明白我做錯了什麼,你要這樣對我,你要這麼折磨我,我不明白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在書中她詳細分享了自己曾對孩子們錯誤的管教。在嚴格的控制下,兩個孩子猶如機器,按時按點運轉。本以為這樣做會讓孩子們更優秀,可不想,她這樣的控制卻逼瘋了兩個孩子。
  • 《不管教的勇氣》:控制欲很強的家長,潛意識裡到底藏著什麼?
    控制欲強的人就是這樣,一邊說自己在乎你,一邊做著控制你的勾當。為什麼家長會有那麼強的控制欲?因為他們的潛意識裡往往隱藏著恐懼、擔憂和焦慮。控制欲過強的人會希望外界的一切都按照他的需要他的意志來運轉,如果沒有符合他的需要他的意志,他就會強制你改變,認為你必須符合他的意志和要求。
  • 潑硫酸餵水銀,婚外畸戀引發悲劇:控制欲太強的感情,是一場災難
    劉曉娟美滿的家庭和個人前途,就這樣被葬送在她自己手中。而這一切,都是源於她無法克制的瘋狂的控制欲。在和馬俊交往期間,劉曉娟不僅要求吃喝玩樂要由她說了算,而且自作主張在馬俊小腿上紋了自己的名字。比如假裝幫她寄信給父母,然後告訴她她的父母根本不回信;假裝找她父母要贖金,然後說她父母不打錢。總之就是全方位摧毀她的自尊和信念,無條件服從她。但綁匪不知道的是,娜塔莎一直對他懷恨在心。
  • 一個家庭最大的災難,不是窮,而是......
    而一個家庭中,最讓人措手不及的災難,往往不是來自貧窮,而是家庭成員的這三種行為,一旦出現,後果不堪設想。孟子有云:「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一個人的德行和他所獲得的地位財富,一定是相互匹配的,而孝居百行之首,自然是衡量一個人品德最關鍵的標準。從前,有一位年輕人特別信佛,可他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他想要找的佛。
  • 齊明月父母離婚:女人太強勢,對一個家庭來說是種毀滅性的災難
    齊明月一家吃散夥飯,年過半百的齊父齊母最終選擇離婚,月亮在大結局前夕成了離異家庭的孩子。在這部電視劇中,齊母也是控制欲特別強的存在,從小到大明月的每一件事情都被她安排得明明白白。讀過這麼一句話:一個家庭過得好與壞主要取決於女人,女人是水,潤物無聲,女人是月在暗淡的夜空守候著整個家。女人多事,男人無聲,女人太強勢,男人萎靡。一個家庭中女人太強勢,對家庭其實是種災難!
  • 一個家庭最大的災難,不是窮,而是來自這三種行為......
    作者:橙子來源:勵志語錄(ID:lizhi743)
  • 別拿愛當作你控制欲的藉口,家長很多控制的方式,對孩子是負擔
    孩子是父母的繼承者,也是一個家庭的延續。從新生兒來到這個世界,他的身上就帶著父母的期望與熱愛,沒有父母是不愛孩子的。 只是,每位父母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可能同一個家庭之中,爸爸媽媽的育兒理念也不同。但無論是哪種父母,他們最終都是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
  • ▷一個家庭最大的災難,不是貧窮,不是出軌,而是......
    但若是夫妻之間整日針鋒相對,父子之間時時怨恨不止,兄弟之間毫無親情可言,就是家庭走向衰敗的開始。一個家最難念的經是親人關係不睦,最大的災難是一家人失了和氣。01家庭不和,爭吵不休,人心不聚沒有和氣的家,就像是失去屋頂的房子,再也給不了人安全感。 家的存在,意味著什麼?
  • 你的控制欲是哪種類型丨控制欲指數評估
    01關於控制欲,也許你有些誤解所謂控制欲,是指我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人和事達成想要的結果,以滿足自己內心的期望。每個人生來都有控制欲,還是嬰兒的我們就覺得世界圍著自己轉,母親是自己的專屬。很多人以為控制欲只是出現在戀人之中,甚至認為這是比較極端的人格,這是一種誤解。在控制欲面前,沒有人是例外,但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控制欲存在問題的人卻不多,更多的人把自己控制欲的表現稱之為「關心」。其實關心和控制完全是兩碼事,「關心」關注的是對方的心理感受與情緒,而「控制」其實只是在意自己的感受與情緒。
  • 父母的控制欲從何來?怎麼解?《囧媽》沒給的答案,我們來細剖析
    多疑、強迫症、控制欲,是人內心根生蒂固的癥結,它代表了一個人看待周遭乃至世界的方法和角度,不是一兩次危機下的本能反應就可促其頓悟改變的,但影片處理得過於理想化,或許這也是為什麼觀眾對這部電影並不太買帳的原因之一。父母「控制欲」下的吶喊:我這輩子都是為你活的,但你卻這麼不乖!
  • 控制欲過強的人: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才會控制別人
    一個控制欲過強的人會希望外界的一切都按照他的需要和意志來運轉,如果沒有符合他的意志,他就會強制你改變,認為你必須符合他的意志和要求。 跟控制欲很強的人相處,會有很強的壓迫感、壓抑感和窒息感。 你會覺得你的存在好像總是在面臨某種威脅,你不可以舒展地做自己,你的好壞對錯完全掌握在另一個人手裡。
  • 為什麼我媽的控制欲這麼強?
    很遺憾,媽媽們的控制並不會帶來幸福感,因為這種控制叫做「控制欲」,屬於人際控制的一種。能帶來幸福感的是人際控制裡稱為「控制感」的東西。所有人都希望擁有「控制感」,並將其維持在一定的水平。所以失去控制感變成了人類最大的恐懼之一。一個人的安全感越低,追求對生活控制感的欲望就越強,這種欲望就發展成了「控制欲」。
  • 《愛的釐米》最討厭的不是重男輕女的他,而是控制欲超強的她
    如今現正在熱播各大網絡衛視的電視劇《愛的釐米》相信所有看了的人第一感覺是「憤怒」,它折射了中國很多的原生態家庭。劇中的關雨晴,她在一個有著嚴重「重男輕女」封建思想的家庭中長大。在各位觀眾眼裡,關爸重男輕女的態度雖然有些讓人討厭,但是與徐清風的媽媽相比卻好很多,徐清風的媽媽就是典型的控制欲超強的家長,而在很多年輕人眼中與其被父母忽視,也不願意在被父母掌控中生活,沒有追求自由的權利。
  • 中國式家長令人窒息的控制欲,被她演活了
    與他對女兒毫無控制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前妻宋倩。中國式家長對孩子的控制欲究竟可以強到什麼地步?來看看宋倩如何為部分中國媽媽代言。——我是控制欲強的分割線——其實,說到控制欲,劇中這三對家庭,每個家庭或輕或重都有。目前看來,方家是程度最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