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認同:控制狂父母養出控制型娃,沒弄清這4點悲劇總在上演

2021-01-13 俊麗育兒日記

《囧媽》裡的主角徐伊萬有一個特別「照顧」自己的媽媽。在徐伊萬工作打電話的時候,媽媽要給他餵水,餵食物,在有陌生女人和自己兒子搭訕的時候還要在兒子面前說人「不檢點」。甚至給徐伊萬一個成年人定時,什麼時候喝水上廁所都要跟著媽媽的時刻表來。

觀眾都說,這樣的母親太可怕了,簡直就是控制狂。

但是我的閨蜜小吳說,自從生下森森,她也逐漸有了徐伊萬母親的趨勢。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反應很少,醫生建議要定時餵奶,小吳就定時定量地給孩子餵奶。現在森森已經一歲多了,閨蜜的習慣已經保持了一年多了,我們都在勸她不要用刻板的時間來規定孩子的飯點和飯量,但是小吳還是覺得,小寶寶的生活習慣需要大人管理,所以還是不肯放手。

看看徐伊萬的母親再看看小吳,是不是覺得兩者在養育孩子上有相似之處呢?兩個母親在這段親子關係中是一個控制型的角色,我們能夠理解在幼兒期,孩子需要家長控制自己生活的原因,大部分是孩子本身不能夠自己有序地生活,但是要是一個成年人被自己的媽媽控制那就很可怕了。在電影裡,徐伊萬扮演了一個不知媽媽辛苦的孩子,對著媽媽說:「你總想改造我。」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不要控制我。

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是不會願意受到其他人的控制的。被控制著長大的孩子不會成長成一個有獨立人格的成年人。

控制型的父母讓孩子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震驚全國的藥家鑫事件是一個典型的控制型父母造成的悲劇。藥家鑫是因為故意殺人被捕的,殺人的起因是因為一起車禍,一個大學生開車撞到了行人,因為害怕賠太多錢所以索性將行人殺死,出了這個事件後,大家都在找一個大學生變成殺人犯的原因。

他的一個朋友出來說:

他的生活環境太狹窄了,以至於他沒機會接觸社會,缺乏經驗,也是他對受害者下殺手的根源:他不懂得如何處理生活中的衝突和矛盾。

藥家鑫生活在一個被控制,被約束的環境下,他的爸爸對他很嚴格,對於爸爸提出的一些他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根本不敢拒絕,由於過分壓抑,他有很嚴重的叛逆心。但是藥家鑫的父母從來不覺得這是問題,直到出了殺人事件,這對父母才開始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犯了很大一個錯誤:控制孩子,不讓孩子犯錯。

家長會控制孩子的一個理由就是孩子總會有失誤,但是家長認為自己可以讓孩子少走彎路。家長要是偶爾引導小孩子讓他們步入歧途那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控制著小孩讓他們每一步都按照自己規定的「完美路線」走路,那麼孩子就會失去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

「控制狂」父母也會養成「控制狂」孩子

雖然徐伊萬想要自己的媽媽放棄控制自己,但是自己卻變成了自己媽媽的翻版,他的婚姻最終成為一個悲劇的原因是因為自己也成為了一個愛控制妻子的丈夫

徐伊萬對母親說:「你愛的是你想像中的兒子,你總想改造我。」張璐對徐伊萬說:「你愛的是你想像中的老婆,你總想改造我。」

悲劇重複的原因是因為徐伊萬對自己的媽媽產生了「加害者認同」,他是受到媽媽控制的「受害者」,雖然自己從媽媽那裡受到了被控制的傷害,他也不喜歡自己的媽媽這麼控制自己的生活,但是他有忍不住學習自己媽媽的相處方式去控制自己的妻子,這時候,一個分裂的徐伊萬出現了,由於媽媽給自己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他擺脫不了自己的媽媽,也就擺脫不了自己的行為模式傷害自己的妻子。

為什麼父母會忍不住「控制」自己的孩子?

一,不能接受孩子「出錯」

很多家長為了「保護」孩子,會給孩子定很多條條框框,《查理與巧克力工廠》裡,德普扮演了一個甜品工廠的老闆旺卡,在他小時候,他的牙醫爸爸為了不讓孩子蛀牙,一個糖果都不讓小旺卡吃,旺卡由於家長的嚴防死守,反倒愛上了糖果,長大後建立了聞名世界的巧克力工廠。可是,就算旺卡功成名就,他也不肯回去見自己的爸爸。童年的不愉快的經驗讓這對父子形同陌路。

旺卡的父親扔掉孩子手裡討來的萬聖節糖果像極了徐伊萬的媽媽不讓徐伊萬吃那口紅燒肉,旺卡爸爸怕孩子蛀牙就不讓孩子吃糖,盧小花為了不讓徐伊萬變胖就不讓他吃肉。歸根結底,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能「出錯」。

二,家長忍不住自己的控制欲

控制欲是權利帶來的渴求,家長對孩子的控制欲主要出在要孩子「聽話」。很多家長認為「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但是有些家長在叫孩子聽話的過程中,展示出來的是自己的權利。家長在家裡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為了展現自己的權利,會不自覺地控制自己的小孩。成年人不一定會聽自己的話,但是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聽自己的話,這是家長不正確的控制欲在作祟。

家長要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

1.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孩子是會成長的,就算現在孩子有不會做的事情,將來長大了也會自己完成。相信孩子的第一步家長要有「放手」的準備。從穿衣吃飯開始,什麼時候孩子會自己穿衣吃飯了絕對不要自己再動手餵孩子吃飯喝水了。家長可以用語言催促孩子吃飯穿衣,但是不要自己動手代替孩子做這些事。

將來的孩子做的一定會比現在好,但是孩子要是得不到鍛鍊,那麼孩子就不能全方位地成長。

2.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作家武志紅在《感謝自己的不完美》中說:「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裡沒有控制欲很強的人,而不幸的家庭,都有一個控制欲很強的人。作為父母,我們不要用愛的名義去綁架孩子、控制孩子。而是應該適時放手,給予孩子信任、支持陪伴和引導,這才是更利於孩子成長的最好的教育方式。

沒有完美的孩子,我們不應該以苛刻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長中出現的額小缺點,孩子吃飯的時候會掉飯渣,穿衣服的時候可能會穿反,考試的時候不可能永遠滿分,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對家長來說是一次蛻變。總有家長不能接受平庸的自己和平庸的孩子,但是大部分人肯定是差不多的,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孩子,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家長不控制自己的孩子很重要的一個心理過程。

結語:

控制型的父母是以不平等的身份地位來教育孩子的一種表現,得不到家長尊重的孩子在未來的成長中同樣也不會尊重別人。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但是我們沒必要時時刻刻都想著「控制」自己的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孩子會有更光明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如何擺脫「控制狂父母」?
    昨晚我媽要和我視頻,看到我沒化妝又說我,還要求我今早化妝了拍照給她看,我當然不幹,所以為這事昨晚和今早一直在吵。我媽的控制欲一直很強但我也不願意聽,所以我們經常會吵架。上一次比較典型的吵架是敬酒事件。過年很多親戚一起吃飯,我本來也正常地在敬酒,我媽非要一直盯著我,在旁邊指點該給誰敬,我瞬間就覺得丟人不想敬了,然後我媽更來勁了不停嗶嗶,最後吵得很慘烈。」
  • 假如你有對控制狂父母
    一個控制狂的家長通常會給人一種非常非常愛孩子的錯覺,甚至是溺愛,有時候這個溺愛就是在投射他自己,滿足父母自己曾經缺失的,而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女主角莉迪亞的媽媽瑪麗琳將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培養莉迪亞成為醫生上,年輕時的她曾經在理科學科上碾壓男生,一心想成為獨立優秀的女性,然而在大四的時候碰上了莉迪亞的爸爸,一個華人移民二代,內向優秀也確實與眾不同。
  • 大鎖、密碼鎖,控制與反叛,解析《囧媽》裡控制型親情關係的解鎖
    然而,這種控制型的親情關係,並不是只會在徐伊萬或者徐崢身上出現,這種關係恰恰是中國式親情裡最普遍的一種。在控制型的親情關係中,父母們往往看見的是自己內心裡所期盼的子女,全然不顧現實中的子女們的真實模樣。而控制關係下的子女們在幼時,因為經濟以及體力等處於弱勢,往往不自覺地陷入「被控制」中。
  • 控制狂的特點是什麼? 你是一個控制狂嗎?
    控制狂的特點是什麼? 你是一個控制狂嗎?時間:2016-01-29 10:21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有很多人都被認為是一種控制型的人。每個人都曾在他們生命的某個時間遇過這種人A型,強迫症患者或者控制狂。另一方面,還有一種與前面所說完全相反的人,他們只是不能停止對各種事情的擔心。
  • 如何反制控制狂1
    我也不明白這些女人咋想的,反正男權總能找到蠢女人主動去給他們擋槍。但女人在這點上就真的不行,她們看待事情的時候很難從戰略角度去看。就知道使勁在哪裡爭辯對錯,有用嗎?一點沒用。而我在這點上,思維跟這些人沒什麼區別,尤其在對付我視之為敵人的人的時候。去年我就因為三哈的事情遷怒前夫,前夫無辜背鍋,被我劈頭蓋臉一頓辱罵,然後知道自己搞錯了,那又怎麼樣呢?我給他道歉嗎?怎麼可能呢?我罵完了他還要補一句蠢貨,因為他溝通態度不夠「誠懇」又被我一頓罵。那天我還把三哈揍了,揍得比較嚴重,第二天就給請了假,沒讓去上學。
  • 心理學:如何發現身邊的「控制狂」?別被他們控制了內心
    很多控制狂其實是研究人類心理的大師的,他們深諳人性的弱點,擅長偽裝,你可能無法識別他們操縱行為。所以,我們也從心理學的角度反擊,識別出操縱行為的蛛絲馬跡。下面幾個這幾個特徵,你絕對不能忽視(1)善於控制的人知道在適當的時候說什麼:是的,他們很聰明。
  • 父母的控制欲 到底有多大的「殺傷力」
    2020年4月15日,遼寧葫蘆島市,一位媽媽因為10歲左右的女兒上網課時不認真聽課,不按時做作業,還和媽媽頂嘴,媽媽一氣之下帶著女兒跳海,幸得民警相救。......在這些社會新聞中,造成家庭悲劇和極端行為的原因,歸根結底都源自於父母令孩子感到窒息的愛。父母應該嚴格教育孩子嗎?答案是肯定的。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父母有義務也有責任教育孩子。
  • 從《楚門的世界》看糾纏型父母對子女的多重控制
    控制欲強的父母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糾纏型父母,其主要特徵是父母模糊了與子女之間的界限,過分關心且投入對方的生活,從而抑制了個體化發展的失調狀態。在電影中,創造者克里斯多福給楚門創造了一個完美的世界,沒有生活的壓力,也沒有犯罪的醜惡,卻唯獨沒有給予楚門自由—知情的自由與選擇的自由。
  • 《包寶寶》:八分鐘的動畫短片,揭示了控制型父母帶給孩子的影響
    《包寶寶》是一部動畫短片,短暫的八分鐘時間,給我的內心帶來了很大的衝擊,這一部電影用動畫的形式將我們帶回到現實的生活當中,將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強烈的控制欲以及孩子內心的無奈和抗拒展現的淋漓精緻,控制型父母對孩子的愛,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 爽爸被評論「別幹涉她」|你也是控制型父母嗎?
    在爽爸看來,自己這是「為鄭爽好」,殊不知,他的行為其實是對女兒的控制。不只爽爸,幾年前,朱辰雨還因為母親對他的過度保護上過熱搜。控制型父母,其實很多!生活在控制型父母陰影之下的孩子很容易產生自我質疑、沒有主見或者走向極端處處都要反駁。
  • 冼佩瑾拍攝新歌MV 上演控制狂復仇記
    MV中切除記憶的情節讓許多人心有同感、還有許多長輩說歌詞唱出他們的心情,因為現在很多孩子都不回家只用通訊軟體與父母溝通,雖然科技的便利讓人與人之前的溝通無國界卻也拉開彼此的親密距離。在《親密的疏離》後,冼佩瑾推出輕民謠搖滾曲風的《把你丟進淡水河裡》,這首歌唱出另一半被球賽、電動佔據的無奈任性心情。雖然人在旁邊但是眼睛與心都在球賽跟電動上,覺得身邊人像是個無心人,想把他的心臟挖出來看個仔細。
  • 被低估的《囧媽》:從父母覺醒的角度,我得到了這4點教育啟示
    二刷三刷《囧媽》後,關於中國式親子關係,我得到了這4點教育啟示:」認同與不認同都是父母控制欲的延伸和觸角。「徐母對徐伊萬的種種不認同,其實都是她控制欲的延伸。在她眼裡,徐伊萬不是獨立個體,所以她可以肆意幹涉他的婚姻以及私生活。另外,父母對孩子的認同也是一種控制欲的延伸,我們用讚美和獎勵,為孩子設定行為框架,告訴他們這樣做,才能得到父母的接納。
  • 控制狂有哪些表現?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控制狂?
    控制狂有哪些表現?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控制狂?時間:2016-08-14 15:35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控制狂有哪些表現?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控制狂?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不知不覺中成了控制狂?看看以下8大特點中,自己佔了幾項吧。
  • 如何與控制欲過強的人相處?——直面控制狂
    但是假如你乖乖聽他的,你又會很壓抑,覺得自己完全被剝奪了意志,並且你不被得到尊重,你的真實的喜怒哀樂和感受沒人在意,甚至你變的膽怯、懦弱、膽小怕事。不要害怕,你與控制欲過強的人相處中體驗到的感受是非常真實的。之所以體驗到這種感受,正是因為,這些控制欲過強的人把他們自己內心迴避的情感體驗扔到了你身上,比如恐懼、弱小、無力、膽怯和懦弱。
  • 「你送禮物我很高興,但它不是我想要的」愛孩子就別做控制型父母
    孩子話還沒說完,媽媽就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不懂事,我說買這個就買這個,這倆不都一樣嗎!小女孩的母親屬於控制型的母親,這種控制型的教養方式其實對孩子成長是很不利的。1.對孩子講話永遠都是命令,不利於孩子發揮主觀能動性控制型的家長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時刻想要將孩子完全控制在自己的範圍之內。
  • 變成「控制狂」緩解不了關係焦慮
    用自給自足,而不是控制戀人的方式來獲得安全感。提升自我價值感找到自我認同方法,不靠控制戀人來提升價值感很多時候,控制感來源於對自身的不接納。正是因為覺得真正的自己不夠好,才會擔心戀人在看到我們真正的一面後會離開。
  • 孩子哭鬧不止媽媽暴跳如雷,父母如何控制好情緒,不吼不叫教好娃
    接著又說這條打底褲才買了沒幾天,責怪彤彤一點都不愛惜衣服,就是一個敗家的孩子。 彤彤看著身邊的媽媽,她應該沒想到媽媽竟然會這麼說她,想著想著又開始哭了起來,而且哭聲越來越大,身邊其他人安慰都沒用。
  • 這4種行為孩子覺得很丟臉,父母卻沾沾自喜引以為傲,你做過嗎?
    身邊有閨蜜說,自從生了娃之後,過馬路都不好意思闖紅燈了,即使是不帶娃出門,自己在上班的路上,外出辦事,都會特別注意自己的行為,遇見了更好的自己,也許這就是生娃的意義所在吧!爸媽的這4種行為,在孩子眼裡真的不上檔次,趕緊叫停吧1)當外人面批評孩子◆案例:一位母親,在公交車上把兒子全身的衣服扒光,只剩下一條內褲,只因為兒子不寫作業還頂嘴,直到有人報了警,媽媽才停止了這場「羞辱式」教育,可孩子心中的創傷是永遠也抹不掉的
  • 你為何停不下來——衝動控制障礙
    法官的宣判中還包括命令薇諾必須接受心理諮詢,因為在法庭上她的辯護律師說她患有衝動控制障礙——偷竊癖。 名人連結二:天生購物狂——張栢芝《天生購物狂》是消費社會裡的必然產物。其中張栢芝出演一個城市裡的「精神購物狂」、名牌的追崇者,經常瘋狂大肆購物以致必須要接受劉青雲扮演的精神科醫生的治療。
  • 星球上新 | PWM控制模式之電壓型控制
    文章來自星球號——《PWM控制模式之電壓型控制》作者:Pal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