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奶球媽咪(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有女兒的家庭,一般都對女兒百般疼愛,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女兒也會犯錯誤,愛之深責之切,在面對女兒犯錯時,父母往往怒氣更盛,難免會對女兒採取過激行為,或者口不擇言,也是很正常的。
但有幾句話,對女兒來說,像無形的刀子一樣,傷人太深,再怒火攻心也不能說。
01媽媽發現女兒早戀,口不擇言,事後後悔不已
前段時間,知乎上的一條提問引起了網友的討論。
一位媽媽看見自己上初二的女兒與一名男生在街上牽手,確定女兒開始早戀。
女兒回家後,媽媽什麼都不問,直接開打。
這位媽媽把女兒褲子扒掉,用雞毛撣子抽打著女兒,還用骯髒惡毒的語言罵女兒,什麼齷齪難聽的詞語都從媽媽的嘴裡蹦出來。
女兒挨過打後,眼神麻木呆滯,媽媽才發現自己罵得太過火了,很心疼女兒,非常後悔,於是在網上求助。
看過這位媽媽的敘述,不少網友展開了對這種語言暴力的批判,覺得母親對女兒太狠了,如此咒罵自己的親生女兒,不可理喻。
單純、懵懂的青春期,美好的愛情剛剛萌芽,就被母親以這樣粗暴的方式摧毀,母親給女兒灌輸的是扭曲的羞恥感內疚感,女兒的心靈受到的巨大創傷恐怕很長時間都難以癒合。
難怪有位網友說:「如果我是你的女兒,現在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了。這是最失敗的教育典型。」
02養育女兒,有幾句話傷人於無形,再怒火攻心也不能說
在《母愛的羈絆》中,作者講到,男孩對父母的謾罵,可以採取「屏蔽」的自我保護機制。
相比起男孩,女孩的心思敏感細膩,情感豐富,受到語言攻擊後造成的內心創傷更大更深,而且會形成陰影伴隨今後的人生。
養育女兒,付出的心思要比男孩更加細緻。這幾句話是萬萬不能說的——
1)「賤貨、賤人」之類的侮辱性語言
這類帶有暗示的語言,是從女孩的性別出發,對女孩的自尊心是極大的傷害。使女孩對自身存在的價值感產生深深的懷疑,尤其是對進入青春期的女孩來說,很容易把她們逼上更加叛逆、自暴自棄的歧路。
2)哭哭哭!就知道哭!
哭是女孩對情感的基本表達。女孩本來就比男孩情感豐富,受了委屈,哭往往是第一個情緒發洩的出口。
父母看著女兒哭,會心煩氣躁,試圖阻止,越是想止住她的眼淚,她就哭得更厲害,因為父母沒有理解女兒的感受,沒有與孩子達到共情,盲目地謾罵,只會使孩子關閉自己的心門。
3)早點嫁人算了!
即使是新時代,人們也或多或少地把女性看作男性的依附。父母說這句話,背後暗含的意思就是,「早就看透了你,你一生將一事無成,早點嫁人是唯一的出路,省得給我找麻煩。」
這就等於從根源上徹底否定女孩的生存價值,早早地給女孩貼上了沒有任何可能的標籤,嚴重破壞女孩的自尊水平。
4)人家怎麼不欺負別人?
經調查發現,因為女孩的嫉妒心好勝心更強,所以絕大部分的校園暴力的施虐者和受虐者,都為女孩。
但是有不少被虐的女孩表示,剛開始遭到校園暴力,就向父母求助過,可父母的回應往往是:「人家怎麼不欺負別人,只欺負你呢?一定是你做得不對,你有問題。」
於是這些女孩就喪失了與父母繼續溝通的勇氣。導致暴力愈演愈烈,不可收拾。
當孩子求助於父母的時候,父母沒有站在孩子的一邊,反而站在施暴者的一邊,孩子唯一的安全屏障沒有了,只能選擇忍氣吞聲,就給了施暴者猖狂的機會。
5)毛病真多!
女孩有事求助於父母的時候,父母說女孩毛病多,其實是自己對孩子不耐煩的表現。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表達的意思是對女兒的嫌棄厭惡。
說多了就會發現,女兒跟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關係越來越遠,那是因為父母早已把孩子推得老遠,當父母想把孩子拉回來的時候,為時已晚。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覺得今天的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分享給身邊的朋友,讓更多的父母和孩子一起變得更好!
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見解和看法。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擴展一:因長得太甜美,5歲小蘿莉跨入豪門,被杜拜富豪收養,現狀如何?
擴展二:中學老師最反感的4種女生,即使成績優秀,老師眼裡還不如學渣
擴展三:世界各國孩子高考大盤點!都說中國孩子苦,看完你還羨慕他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