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左權民歌匯開幕式《逐夢太行》現場
《擁護八路軍》和《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亮相8月24日晚「左權民歌匯·開幕式」,觀眾再一次驚訝左權縣盲人宣傳隊的歷史,領略了草根藝術的魅力,更懂得了「左權民歌匯」策劃者的人文關懷。不僅如此,接著奉獻的兩臺《中國盲人行吟藝術節》經典節目專場,讓尋歌上太行的「民歌迷」上仿佛回到歷史的長河中,感受到了不一樣民歌表達:真聲真唱真樂器,真情真意真經典。一個「真」字,是「行吟藝術節」的大光彩!
中國盲人行吟藝術節·琴書經典專場
8月26日下午16:30,雲集五縣名藝人的《中國盲人行吟藝術節·琴書經典專場》助力「2020左權民歌匯」,正式在左權縣城將軍廣場開唱。觀眾說:「晚上比賽受關注,白天的節目更精彩!」晉中市委宣傳部任秀紅部長不止一次說:「盲藝人的歌特別勵志!他們不僅唱歷史經典,還與時代同行。他們的眼前是黑暗一片,卻為民歌匯帶來了音樂的亮色!」
藍天白雲下太行盲藝人經典演出
演出在左權縣盲人宣傳隊演奏的器樂曲《向天而歌》中正式開啟,隨著鑼鼓聲響起,兩個小男孩化妝成一男一女扭起了傳統小花戲。撲面而來的是濃鬱的太行民俗。演出分「濁源琴韻」、「哼哼皋狼」、「古韓金聲」三個篇章展開。
「濁源琴韻」,是榆社盲人宣傳隊帶來的一組琴書表演
「濁源琴韻」,是榆社盲人宣傳隊帶來的一組琴書表演,由著名盲藝人張如文和他的兩個徒弟曹玉紅、周保興演唱。三人一共演出了《吃棗糕》《打尿床》《兩頭忙》《百歲觀花》四個傳統琴書經典。
著名武鄉琴書藝人常惠斌表演了《楊七郎搬兵》傳統名段
「哼哼皋狼」以武鄉琴書為主。皋狼是武鄉的別號,而武鄉琴書以「哼哼」為特色。著名武鄉琴書藝人常惠斌表演了《楊七郎搬兵》《馬二哈刮鬍子》兩個傳統名段。劉紅權民間音樂傳習所學員、武鄉籍盲孩子張建忠表演了快板書《方便》。接著,張建忠和師父劉紅權共同表演了太原蓮花落《愣女婿拜年》。這個篇章的最後是劉紅權演唱的左權琴書《光棍苦》,這個書段曾經讓著名音樂學家田青教授聽得熱淚滂沱。
《向天而歌》作家劉紅慶擔當主持人
《中國盲人行吟藝術節》由著名音樂學家田青擔任顧問,太行盲藝人聯誼會策劃,晉中市委宣傳部任秀紅部長給予高度肯定。負責其事的弓宇傑告訴記者:「左權民歌匯」儘管花大價錢請了不少明星,但是任部長不忘記最底層的盲藝人。她建議在民歌匯期間組織兩場盲藝人的專場展示。我們兩臺節目展示的曲種有:榆社琴書、武鄉琴書、襄垣琴書、左權琴書;榆社三弦書、介休三弦書、左權三弦書;襄垣鼓書、高平鼓書。以及襄垣秧歌和左權開花調。節目都是經典,演繹都是名家。各縣盲藝人不計報酬,克服多重困難來到表演現場,觀眾的掌聲就是對他們、對傳統、對大地最好的回報。
民歌匯評委會主席田青、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張伯瑜在第二屆左權民歌匯突圍賽現場
民歌匯評委會主席田青高度評價了《中國盲人行吟藝術節》,民歌匯評委、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張伯瑜現場聆聽了演出,並登臺向常年活躍在民間的盲藝人表達了敬意。早在2014年,張伯瑜教授把盲藝人劉紅權推薦獲得「太極傳統音樂獎」。此次張伯瑜和劉紅權在左權民歌匯上相遇,傳出了一段頂級學者和草根藝人的佳話。
背著娘親看演出
8月26日下午16:30,雲集五縣名藝人的《中國盲人行吟藝術節·琴書經典專場》助力「2020左權民歌匯」,正式在左權縣城將軍廣場開唱。出於攝影的敏感,看到一個50多歲的男子推著輪椅上的老母親看盲藝人演出,但場地人多就見他背起娘親,踮起腳尖讓娘親飽滿眼福。故事雖不驚人,但有溫度,滿滿的正能量,因來不及使用相機,就匆匆用手機記錄下這個美麗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