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梆子現代戲《太行娘親》帶來的啟示

2021-03-04 山西戲劇網

山西晉城市上黨梆子劇院有限公司創演的上黨梆子現代戲《太行娘親》,用發源並流行於山西上黨地區、擁有昆梆羅卷黃五種聲腔的上黨梆子,精彩地演繹了抗戰時期革命根據地軍民魚水真情的感人故事。劇目著重刻畫了太行山革命根據地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趙氏的轉變成長史,最終她為了保護八路軍的後代,勇敢機智地與日本軍官、漢奸進行周旋,最終抱著自己的親孫子英勇犧牲,緬懷和歌頌了眾多為民族解放戰爭默默付出的可親、可敬、可愛的太行奶娘。全劇情節推進流暢、結構合理緊湊、情感跌宕起伏、唱腔悅耳動情、表演生動熨帖,對於廣大觀眾而言是一場劇種特色鮮明、地域風格濃烈、酣暢淋漓、盪氣迴腸的美的享受。

現實題材創作困難比較大,一來戲曲唱念做打的表演手段和豐富的程式技巧不好化用;二來從現實生活走向藝術創作存在著藝術化的重要過程,同時又要受到真實性的制約。革命題材、英模題材就更加難上加難,如何讓觀眾真正地走進他們的生活中,如何真實真切地感染觀眾是個核心問題。優秀現代戲《太行娘親》的創演為我們帶來了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

第一,《太行娘親》從平凡中突顯崇高,從行動中照亮精神,塑造的主要人物真實、普通,起點不高、有缺點、有成長、不拔高。


沒有現場看過這部作品的人也許一聽劇名或簡介便會帶著陳見認為這類的故事、這樣的英雄人物以及相關的舞臺劇已經很多,而且多數作品塑造的人物都存在「假大空」的弊病,這個戲也難脫窠臼。其實不然,該劇卻絲毫不存在這些問題,甚至在文本的寫作、情節的鋪墊及劇情走向上都別具匠心,趙氏在劇中是一個真真實實的不那麼崇高甚至還有些瑕疵的普通山村婦人。

劇目入戲很快,絕不拖泥帶水,序幕簡短地介紹了1941年日本鬼子在太行上寒柳村斷崖嶺屠殺了轉移途中的八路軍,僅有一名小嬰兒(後取名為「鐵牛」)倖存被張伯救回。緊接著,鐵蛋滿月、奶養鐵牛、鬼子掃蕩、追奪鐵牛、太行娘親五場戲依次展開。第一場,一開場便洋溢出了滿月酒的喜慶與熱鬧,趙氏提著酒罈、抱著大酒瓶,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大笑著上場,一副喜氣洋洋、精明幹練的當家女人的形象展現在舞臺上。這與序幕中的悲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劇情一轉日本人衝進來抓走了所有的男丁,場面頓時又轉入了大悲。一悲一喜,悲喜交乘,強化了戲劇的強烈對比,藝術感染力和衝擊力也獲得了極大的豐富。當天傍晚張伯、田嬸送來八路軍倖存的嬰兒讓趙氏兒媳梨花餵養,她偏執狹隘地怕自己受牽連,不願意餵養,更何況自己家三代單傳只有這麼一個孫子,兒子又被日本人抓走了,孫子就是自己的命。此處,劇作家沒有天然地把這位英雄娘親的形象拉高,而是真實地描摹了她的心理——戰亂年代沒吃少喝,兒媳婦也沒什麼奶水,自己家孩子還管不了,哪能管得了別人呢?此時的趙氏有些自私,雖然洪醫生救過她兒媳她也不同意餵養孩子;她心裡又有些害怕,剛剛在後山看到鬼子殺害小孩的場景令她難以忘懷,所以不肯收養。這些想法在第三場中與兒媳婦梨花的對話中又進一步得到了強化,她對梨花說鐵蛋和鐵牛兩個孩子不能一樣!——「俺告訴你:這倆孩子哭了,你先哄鐵蛋;睏了,你先抱鐵蛋;餓了,你先奶鐵蛋!記住了,老祖宗看著哪」!鐵蛋是自己的親孫子,理應先緊著他來。這種樸素的小農觀念、燒香拜佛近於愚昧、自私的農村婆婆,寫得真實、生動。趙氏內心還是善良的,當發現鐵牛發燒生病時她立即張羅給孩子退燒,讓張伯給孩子喝生薑蘿蔔紅糖水,還去斷崖嶺給孩子叫魂。趙氏的原型確是來源於生活中低起點的農婦,著實可恨又有些可愛。直至,張伯為救他們一家人引開了敵人壯烈犧牲、八路軍炸了鬼子軍火庫救回了被抓走的村裡壯丁時,王營長一聲「英雄娘親」,喚醒了趙氏的良知,其思想觀念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她由不想奶養鐵牛到親自追趕鐵牛一定要替王營長撫養孩子,直至最後面對日本大佐和偽軍的侵擾,為了全村人能活命、為了保護好八路後代毅然犧牲了自己和心愛的孫子,令觀眾深深地為之感動。

毋庸置疑,結局是如此的不人性,如此的殘忍,可這違反人性的罪名應該是日本法西斯該承當的,絕不是這位奶娘和孩子,以及以此為代表的千千萬萬個解放區的老百姓!


第二,該劇絕非僅僅依靠劇本來講故事,而是通過二度創作在舞臺呈現方面尤其通過主要演員的唱念做舞演繹了主人公趙氏的感人事跡。


隨著一聲聲大笑,趙氏內應「來了來了」拎著酒出場,「孫兒滿月我笑笑笑……哈哈——(猛地憋住)睡也笑、醒也笑、進屋笑、出門笑,把氣笑岔!……防蚊叮、防蟲咬、防熱防冷、防病防痛、防跌防撞,為鐵蛋,俺不吃不睡心也歡」!這段二十句的唱腔,唱出了趙氏盼孫子的焦急、滿月席上的喜悅以及精明強幹、乾脆利索的性格。陳素琴的這段唱腔不僅突出了主人公的鮮明性格,其充滿感情的動聽演唱先聲奪人,同時作為戲的第一段唱又給了她一個漂亮的碰頭彩,展現了其過硬的唱功。現場的觀眾抱以熱烈掌聲的同時也迅速被上黨梆子的華美唱腔與生動表演緊緊地帶入劇情中。第四場,趙氏對著張伯的墳墓進行自我的回顧和反省,長達28句的大段唱腔,發自肺腑、酣暢淋漓,又別具意境,她最後發誓:「從此後,鐵牛就是親骨肉,俺當不起英雄,就當個正經奶奶勝親娘哪!」劇中,趙氏與兒媳梨花、兒子根旺、王營長、崗村少佐等的獨唱、對唱、輪唱等都準確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且富有藝術感染力。

陳素琴在劇中的表演爐火純青、精彩紛呈。第二場趙氏去後山換小米,目睹了敵人用機槍掃射殺死村民及孩子,嚇得連滾帶爬、魂飛魄散,她演得精準逼真,運用搶背、跪搓、烏龍絞柱等戲曲化的手段,結合動聽感人的唱腔邊唱邊跑,淋漓盡致地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惡暴行,同時把趙氏緊張恐懼的內心作了全面的展露。這段戲是非常吃功的,唱、念、做、打綜合運用,陳素琴演得一氣呵成、氣韻生動,既充滿生活化的特點又不乏藝術化的處理和強化;既尊重上黨梆子的傳統、充分吸收加以運用,又注重吻合劇情、貼近人物進行新的組合甚至部分創造。這樣的藝術實踐和創作理念不僅是這部現代戲獲得廣泛認可的原因,同時也是戲曲藝術不斷傳承發展的重要方向。當然,戲曲藝術是綜合性的藝術,劇中的飾演梨花、趙根旺、王營長、張伯、田嬸的演員無論是唱還是表演都很出色,各部門有序配合、共同完成了一場精彩的演出。

第三,《太行娘親》主創人員繼承傳統,充分保持和張揚上黨梆子的劇種特性,突顯出別具一格的地域風格。


「高不過太行山與天同黨,美不過家鄉戲五種聲腔」,晉東南地區的老百姓對上黨梆子的深厚感情可見一斑。上黨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唱腔雄渾粗獷、高亢激越、板式豐富、起伏跌宕、感染力很強。梆子腔高亢嘹亮,老百姓聽的就是這股勁和充滿地域風格的家鄉味。這部作品除了在唱腔設計、作曲上強化劇目的劇種特色,劇作家李莉、張裕從唱詞的書寫、語彙的運用、話語結構上也保持上黨方言的魅力,如「小孫孫」「甚」「咯吵」「嫩莖莖」等。為了把上黨地區的方言土語,充滿生活情趣和鄉土氣息的語言及生活融入戲裡,編劇深入生活展開了深入的採風、體驗生活;排練場上導演、演員等不斷地加強、調整演出本,唱念增加晉城方言的特點,最終使得劇目獨具太行韻味、上黨風情。

應該說,傳統深厚、手段豐富的上黨梆子其高亢激越、委婉催情的藝術特色強化了戲的地域風格;反過來,本土化的故事情節,地域化的生活、人物,以及地域性的語言、語調,為上黨梆子地域性的劇種特點的張揚也奠定了基礎,二者可謂相得益彰。這些對劇種特色、地域特點的強調和發揮都應該為之點讚,值得戲曲界廣泛學習和推廣。主演等能在導演的把握和指導下,深入戲劇情境、把握人物性格、揣摩角色情感,並進行自身的創造和熟練運用,反映了劇組紮實的創作過程和嚴謹的專業態度。該劇歷時三年演出逾120場,在北京、上海、太原、晉城等地召開了13次研討會及5次劇本討論會約100人次,認真聽取各界意見並作深入修改,至今已是第五版。這些扎紮實實的研究試驗和點滴的辛苦沒有白白浪費,團隊精心的藝術創造及不懈的努力和默默付出最終化作臺山精彩紛呈的演出、真實可愛的人物和扣人心弦的情感。太行人默默無聞的樸實形象,數百位不懼敵寇、辛勤奉獻的太行娘親的光輝事跡及大愛精神,通過具體真實的行動和典型的事件外化出來。這是藝術應該充分運用和發揚的獨特手段,是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和深厚思想內涵感染了觀眾。

「寒柳根根苦唉,土疙瘩裡埋。長出了那個嫩莖莖,孩兒呀,全靠娘親奶」,這首主題曲餘音繞梁,久久為之感動。上黨梆子《太行娘親》中的娘親形象,可親、可敬、可愛,真正走入了廣大觀眾的內心。晉城市上黨梆子劇院成立於抗戰時期,其前身「太南勝利劇團」在抗戰、解放戰爭時期上演了大量的現代戲,這為劇團及劇種都積累了深厚的傳統和豐富的經驗,我們期待該院更多優秀的歷史劇和現代戲劇目帶給大家新的精彩和驚喜!

(作者系青年戲劇評論家,供職於福建京劇院)

電子郵箱:Chnjinju@yeah.net

相關焦點

  • 上黨梆子表演藝術家張愛珍
    中國戲曲學院梅花獎獲得者高級研修班結業。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曾獲中國戲劇第九屆「梅花獎」;中國戲曲第二屆「金三角」調演優秀表演獎;中國唱片第三屆「金唱片獎」獲得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黨梆子代表性傳承人;創立上黨梆子「愛珍腔」;創辦上黨梆子張愛珍傳習工作室。現任晉城市上黨戲劇研究院副院長。
  • 上黨梆子電影《斬花堂》張愛珍 原銀生 郭孝明 郝建鳳 馬正瑞 宋小雲 劉晉苗 李維娥 張慶春 趙春旺
    可惜十年沒有出新戲,不過張老師為我們帶來了她的個人演唱會,一個人,從頭唱到尾,和張火丁的演唱會一樣,太過癮了!又上了央視戲曲的白燕升的《戲苑百家》,訪談中她眼含熱淚,我看哭啦!現場看了《打金枝》和《蝶戀花》片段!
  • 【大眾劇院】豫劇、上黨梆子《吳漢殺妻》共賞
    川劇有《經堂殺妻》、漢劇、徽劇、同州梆子、河北梆子、京劇均有《斬經堂》,秦腔、紹興文戲有《散潼關》,卷戲、湘劇、楚劇有《吳漢殺妻》,宜黃腔有《雙救駕》。雖大都有收吳漢事件,但情節差異很大。懷調有此劇目。見《後漢書·吳漢列傳》。下面請欣賞上黨梆子《吳漢殺妻》張愛珍 郭孝敏主演 很美!很美!
  • 體會 ▏懂得太行女人的心事 ——我在《沁嶺花開》中的表演體會
    先是一個全國勞模——申紀蘭(《西溝女兒》中飾演申紀蘭),後是一個全國勞模——畢臘英(《深山臘梅》中飾演畢臘英),再以後是太行娘親「趙氏」(《太行娘親》中飾演趙氏),直到今天的農村扶貧對象「山花」(《沁嶺花開》中飾演李山花)。其中的那些「山路」,那些起伏,那些痛楚,那些歡欣,現在想來,依然陣陣心動,久久難平。我明白,這些都是我在舞臺上塑造的一個個角色,但是,我更願意把她們視作我的「親人」。
  • 此情綿綿無窮期 ——觀上黨梆子《魂斷西湖》
    上黨梆子《魂斷西湖》劇照 本文圖片均由@東方旭 攝影「做人自敢撼天地,做鬼不忘民生疾。啊,壯哉,壯哉,李慧娘,其情綿綿無窮期,無窮期,無窮期!」這是一個陰霾驅盡卻遭逢生離死別、既喜且悲、悲喜交加的令人唏噓的悲劇性結局,正是這種迥異於中國古代傳統劇目皆大歡喜的大團圓結局、迥異於外國經典劇目一味傷感的大悲摧收官的別出心裁的匠心,造成了上黨梆子新編歷史劇《魂斷西湖》高潮陡起、盪氣迴腸、回味無窮、餘音繞梁的獨特的戲劇藝術效果。
  • 講好山西故事 助推全省演藝行業復工復演 《黃河·長城·太行...
    7月17日晚,由山西省文旅廳、山西廣播電視臺、山西演藝集團主辦的《黃河·長城·太行》交響音樂會在山西大劇院音樂廳舉行,為省城觀眾傾情奉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音樂盛宴。舉辦這場交響音樂會,既是主辦單位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文旅品牌的決策部署,實施精品戰略,講好山西故事的重要舉措,又是推動全省演藝行業加快復工復演、助力決戰脫貧攻堅的具體行動。  本場音樂會以豐富的想像,細膩的手法,鮮明的對比,昂揚的旋律,恢宏的氣勢詮釋「黃河之魂在山西,長城博覽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
  • 盲藝人真情撼動太行,背娘親看演出傳佳話
    不僅如此,接著奉獻的兩臺《中國盲人行吟藝術節》經典節目專場,讓尋歌上太行的「民歌迷」上仿佛回到歷史的長河中,感受到了不一樣民歌表達:真聲真唱真樂器,真情真意真經典。一個「真」字,是「行吟藝術節」的大光彩!
  • 北路梆子的「領頭雁」
    她是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忻州市北路梆子戲劇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成鳳英。在首屆山西藝術節開幕之後,記者採訪了她。  記者/李海燕   忻府區新建路,忻州劇院的劇場裡。  梆子鏗鏹激越的樂音,只開了一盞的場燈,北路梆子現代戲《我的撓羊漢》正在進行去年首演後的第二次排練。
  • 梆子戲《母親》走進常熟理工學院掀起「紅色感動」
    12月11日,2020年度江蘇戲曲名作高校巡演在常熟理工學院上演,江蘇省梆子劇院帶來的大型原創梆子現代戲《母親》在青年學子心中留下了深深激蕩。對於淮海戰役中的「小推車」,很多青年學子並不陌生。而《母親》中的這一段唱段,則是當年這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的真實寫照。
  • 【劇目推介】梆子戲經典劇目——《花打朝》
    」,一般簡稱梆子戲。       宿州市梆子劇團始建於1949年,自創團以來,創作和移植的劇目多達100多部,其中《採桑女》、《紅色三少女》赴京在懷仁堂演出,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等領導的親切接見。2001年,該團創作演出的大型現代戲《大樹參天》應邀參加第六屆中國「映山紅」戲劇節,獲五個一等獎,四個二等獎和演出金獎的好成績。2002年應邀晉京作匯報演出,演出劇目《大樹參天》、《穆桂英大破天門陣》。
  • 青春的上黨,激情飛揚!
    在位於上黨區中元體育場的起跑儀式現場,處處洋溢著青春的熱情,精彩的武術表演、啦啦操、輪滑表演、威風鑼鼓等文體表演讓氣氛更加熱烈。區委書記王現敏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青年運動會『山西燃氣杯』長治市上黨區火炬傳遞開始!」
  • 北路梆子表演藝術家賈桂林
    忻州北路梆子劇院名譽院長。歷任忻縣地區北路梆子劇團團長、忻縣地區戲曲學校校長等職.曾在1960年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賈桂林是一位享譽全國的北路梆子著名表演藝術家,她把北路梆子旦角表演和演唱提到一個相當高的藝術境地,她的一生為北路梆子的復興和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秦腔打擊樂《梆子、牙子、鼓錘》三者之間的關係及作用?
    在秦腔文武場面上,打擊樂《梆子、牙子、鼓錘》三者之間在擊打頻次關係上是:牙子的樂點———比梆子點點稠———比鼓錘點點稀,也就是說梆子、牙子、鼓錘三者相比較而言,梆子點點稀少<<<牙子點點居中<<<鼓錘點點較多。
  • 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一場關鍵較量的立體呈現
    >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劇照。近日,為了紀念上黨戰役勝利75周年,航拍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在中央電視臺國防軍事頻道播出。紀錄片包含《山雨欲來》《上黨鏖兵》《東方破曉》三集,通過戰場模擬仿真、親歷者回顧、革命後代還原、軍事專家講解、空中全幅拍攝等手法,全景而立體地再現了曾經在上黨地區(今山西省長治市轄區)上演的那場關鍵較量。
  • 北路梆子一代宗師-「小電燈」賈桂林
    從早期的《算糧》錄音中,可以聽到賈桂林的唱腔和早期的中路梆子唱法相差無幾,和後來的唱法有所區別的。1956年北路梆子到省城匯報演出之後,又唱進了北京城,和當年山陝梆子一樣,再一次轟動京城。北京電臺做了戲曲錄音專題節目,各大報紙媒體刊載了北路梆子演出文章,首都文藝界專家學者與北路梆子結下深厚的友誼。
  • 踵繼前賢,發潛顯幽 ——讀王潞偉博士《上黨神廟劇場研究》
    同時,上黨神廟劇場內遺存了大量的戲曲碑刻、舞臺題記,上黨民間也發現了多種明、清賽社禮節抄本,並且迎神賽社活動及樂戶傳人、上黨梆子、上黨落子等『活』的文化藝術形態至今留存,這些珍貴的資料為還原上黨地區神廟劇場的演劇實況提供了重要依據。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這無疑是中國古代神廟劇場史與演出史上的一個縮影」。
  • 上黨戰役解放軍以少敵多,殲滅國軍11個師35700多人
    8月中旬,國軍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出動4個師又1個挺進縱隊,進佔我解放區上黨地區,企圖以此侵佔全部晉東南解放區。為保衛解放區,配合重慶談判,軍委指示晉冀魯豫軍區劉鄧首長,堅決自衛反擊,殲滅侵入上黨地區之敵,要打得乾淨利落,務求首戰必勝,給敵人以沉重打擊。
  • 2020菏澤巨野縣山東梆子劇團招聘演職人員現場審查及考試公告
    按照《巨野縣文化和旅遊局2020年巨野縣山東梆子劇團公開招聘演職人員公告》的要求,巨野縣文化和旅遊局公開招聘工作領導小組對應聘人員的報名資格進行了初審,現將資格初審合格人員名單及現場資格審查和考試相關事項公告如下:一、現場資格審查資格初審合格人員應按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到指定地點參加現場資格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