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節為啥選在秋色平分時?丨歷史喵話「秋分」

2021-01-10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芳源

「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今天,我們迎來秋分。何謂「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秋分,處於整個秋季的正中間,又是晝夜等長的一天。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云:「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平分了晝夜、寒暑與秋天,自然也平分了這無邊秋色。

平分秋色,指雙方不分高下、旗鼓相當。那麼問題來了,一年中秋分與春分相對應,怎麼人們只說「平分秋色」,卻不說「平分春色」呢?

秋分時節,桂子飄香遠

其實,詩詞中也有「平分春色」的說法。如宋代詞人趙長卿說「是平分春色,夢草池塘,暖風簾幕」,明代詩人王縝說「佔斷名園成獨步,平分春色正當時」。清代詞人顧貞觀在描寫春分的詩詞中,也有「誰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之句。

只不過,「平分秋色」更為著名,流傳更廣。戰國時,楚國宋玉在《楚辭·九辯》中說「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廩秋」,平分四季便與秋有了聯繫。後來,唐代詩人韓愈說「窮秋感平分,新月憐半破」,宋代詩人李樸說「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裡明」,平分秋色的說法便一直沿用下來。

描寫秋分的詩詞中,還有兩句格外有名,一句是北宋詞人謝逸的「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另一句是清代詞人顧太清的「吹來何處桂花香,恰今日、平分秋色」,兩句詩都提到了秋分時盛開的花——桂花。

秋分時節,風清露冷,桂花開得金燦燦、香噴噴。朱淑真誇道「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李清照贊曰「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秋分,古時的「祭月節」

「天光如水,月光如鏡,一片清輝皎潔……」秋分之夜,月色澄明,格外動人,這一天的習俗也與月有關。

古人云:「春分陽氣方永,秋分陰氣向長。」因春分與秋分為一年中陽氣與陰氣逐漸旺盛之時,於是古人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習俗。

《禮記》云:「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作為古代祭祀儀典,祭日與祭月在歷代都很受重視。如今,故宮東側的日壇與西側的月壇,就分別是明清兩代祭祀日月的場所。在古代,民間也廣有拜月之俗,我國許多地方遺留的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蹟,就是最好的見證。

雖說秋分是最初的「祭月節」,但並非每年的秋分都有圓月,因此,祭月、拜月、賞月的習俗漸漸被人們調整到了中秋佳節。

別光顧著豎蛋,快來吃秋菜、吃肥蟹、吃湯圓

秋分時晝夜均分,陰陽協調,人們認為這一天最為「平衡」,於是留下比賽「豎蛋」的習俗——將光滑的雞蛋輕輕豎於桌上,能成功豎起者為勝。

平衡,對古人而言,意味著天地交泰,象徵身體健康、生活和諧。在我國嶺南地區,秋分時吃「秋菜」的習俗就與祈求健康有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又名「秋碧蒿」。每逢秋分,人們將採來的「秋菜」與魚片「滾湯」,做成「秋湯」,寓意家宅安寧、家人安康——「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除了「秋菜」,秋分時的美食還有許多——在南京,桂花盛開時烹製的鹽水鴨色味最佳,被稱為「桂花鴨」,是秋分最流行的一道菜品;「秋風起,蟹腳癢」,金秋時節,蟹肥菊黃,品嘗黃多油滿的肥蟹更是一大樂事。

民以食為天,而飲食又與農業生產密不可分。人們於正月十五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可你知道為何秋分時人們也要吃湯圓嗎?原來,此時人們煮湯圓不僅自己吃,還要插在細竹籤上,放在田間地頭給麻雀吃,寓意「粘雀子嘴」——麻雀的嘴被湯圓粘住,還會再來破壞莊稼嗎?

平分秋色:一半憂傷、一半喜悅

「琴彈南呂調,風色已高清。雲散飄颻影,雷收振怒聲。」秋分時節有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此時雷聲漸漸消失,小蟲藏入洞中蟄伏,河湖中的水也在變少,有的地方已經乾涸。這一切都在訴說,歲月的腳步已走過初秋、走向深秋,繼續向著嚴冬走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秋日天氣轉涼,陽氣消減,人們看到萬木蕭條、落葉飄零,難免觸景傷情,感嘆物換星移、韶光易逝,產生傷秋、悲秋之情,就像人們說的那樣——「愁」為心上「秋」。

於是,詩詞裡的秋天,有「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沉鬱,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感傷,有「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的哀愁,有「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孤獨,亦有「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的荒涼肅殺……

但同時,秋季天高氣爽,涼風習習,秋雲飄逸,秋水如鏡,楓葉似火,稻穀金黃……色彩斑斕的秋景,令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

於是,詩詞裡的秋天,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豁達,有「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的酣暢,有「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的開闊,有「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的爽朗,更有「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豪邁……

而站在秋季中點的秋分,將這幅秋日的絢麗畫卷分為兩半:一半是憂愁與傷感,一半是喜悅與從容。其中蘊含的大美,等待著我們靜下心來,細細體會。

「秋牛圖」裡,有最美好的祝福

春種秋收,春華秋實。秋分是充滿詩意的時節,也是收穫累累果實的時節。

「秋分無生田,準備動刀鐮。」當前正是秋糧收穫的季節,祖國大地到處是豐收景象。人們忙著搶收、搶曬秋糧,無論是在田野還是在庭院,到處一片金黃。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此時又是華北等地播種冬小麥的時節,在南方,人們則忙著播種水稻。

秋分,吹響了今年豐收的號角,也播種著來年豐收的希望。在這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之際,用一句俗語形容農人的忙碌最為貼切——「秋忙秋忙,繡女也要出閨房。」

人們在忙碌之餘,還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秋分習俗,如「送秋牛圖」。在古代,人們在秋分這天,會在紅紙或黃紙上印出全年的農曆節氣,以及農夫耕田的圖案,這便是「秋牛圖」。

此圖由能言善唱的人挨家挨戶送至各家,送圖之人會說一些鼓勵秋耕和不違農時的吉祥話,言詞雖脫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這「說秋」之人便被稱為「秋官」。

在古代,牛是從事農耕活動的主要「勞動力」,「送秋牛圖」表達了人們祈求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豐收節,一起慶豐收嘍

秋分,我國最早確立的節氣之一。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古人就用「土圭」測日影法確定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古老的秋分,如今被我們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自2018年起,我國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一節日的設立,順應了億萬農民的期待,提升了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體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節日,是社會記憶的載體。順應天時、朝耕暮耘、時和歲豐……我國千百年來的農耕社會,孕育出多姿多彩的農耕文化。豐收節的設立,能喚起人們逐漸淡化的農耕記憶,匯聚起人們對那座山、那片水、那塊田的情感依託,從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慶祝豐收,也須不忘勤儉節約的好傳統。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但豐收絕不是浪費的理由。一粒糧從種到收,背後是農人付出的無數心血。敬天惜糧,本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豐年不忘飢苦,富歲當思節約」,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只有保持勤儉,才能昌盛興旺。

在今年的豐收節,提倡節約糧食有著特殊的意義。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長江流域嚴重洪澇災害、東北地區夏伏旱、連續颱風侵襲,廣大農民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誤農時抓生產,堅持抗災奪豐收。正因如此,我們更要珍惜糧食,確保顆粒歸倉,不讓每一滴辛勤的汗水白流。

秋,禾穀熟也。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讓我們一起慶祝豐收、致敬勤勞,珍惜每一粒吸收天地日月精華、飽含農民辛勤汗水的糧食!

相關焦點

  • 歷史喵話「寒露」丨秋天裡的第一杯奶茶,究竟何時品?
    歷史喵話「寒露」丨秋天裡的第一杯奶茶,究竟何時品?而奶茶,最初則起源於歷史上一次「茶」與「奶」的巧妙碰撞。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原標題:《歷史喵話「寒露」丨秋天裡的第一杯奶茶,究竟何時品?》
  • 夜讀丨秋分:晝夜均 寒暑平 思念中
    朗誦丨敬一丹  講解丨宋英傑配樂丨巫娜 - 水墨琴音 作者/宋英傑《天氣預報》節目悠揚的背景音樂
  • 金風送爽,喜迎秋分——記容縣第三幼兒園秋分系列活動
    「秋分」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六個節氣。每年9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便進入了「秋分」節氣。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為了幫助孩子們了解「秋分」節氣的習俗,感受農民豐收節的喜悅,2020年9月22日容縣第三幼兒園開展了「豐收節」主題自助餐活動。
  • 秋分到了,4個習俗你了解嗎?秋分為啥要豎蛋吃秋菜?你怎麼看?
    一年有兩次晝夜平分的時刻,春分和秋分。在二十四節氣中,這兩個節氣同樣是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現在到了9月22日,一年一度的秋分節氣正式來臨。對於生活在北半球的我們來說,秋分節氣之後,白天越來越短,夜晚越來越長。
  • 2020年秋分時間幾點幾分 9月22日今天秋分節氣具體時間
    2020年9月22日秋分節氣具體時間>>  新華社天津9月20日電(記者周潤健)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9月22日21時31分迎來「秋分」節氣。此時節,西風吹,衫袖冷,桂樹婆娑桂香飄。
  • 夜讀丨秋分: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9月22日21時31分,迎「秋分」節氣。秋分:平分秋色作者丨宋英傑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秋分時節,天氣給人的感覺,兩個字:爽、朗。秋分被認為是晝夜均等,寒暑平衡的中間點,是「平分秋色」之時。但各地的溫涼更迭大不相同。秋分時節,北方已不是新涼,而是輕寒。而塞北秋分時已見初霜,「秋分前後有風霜」,所以「秋分送霜,催衣添裝」。 對於江南而言,通常是「冷至春分,熱至秋分」。南方往往依然暑熱未消,還難以把每隻秋老虎都關進籠子裡。
  • 今日秋分丨莫負好時光
    風起白蘋初日晚,霜雕紅葉欲秋分。今天21點31分迎來了秋分節氣晝夜均長,寒暑平分今年秋分也是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此刻許多農家人仍忙碌在金黃的田野裡祝賀你們的豐收《中秋對月》——(唐)李頻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
  • 今日秋分
    故園應露白涼夜又秋分月皎空山靜天清一雁聞今日21時30分我們在涼風習習中迎來秋分節氣這一天太陽達到黃經180°陰陽相半,晝夜均長寒暑平分,故名「秋分」「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
  • 秋分至,慶豐收!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今天,我們迎來了 二十四節氣中位列十六的「秋分」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 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這一天 太陽幾乎直射赤道 各地晝夜等長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 古往今來秋分寄託著中國人 對於自然的敬畏和大地母親的感恩 先和人民網小編倫倫一起 走進月壇 感受秋分時節的美吧 早在4000年前
  • 秋分,分的是什麼?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從秋分開始,天氣會一天比一天冷。如果說立秋,處暑,白露節氣,多少還有著夏天的暑熱,那麼過了秋分,便是真正秋天的味道,秋涼,秋燥,秋悲,秋乏……那秋分僅僅是天氣變得愈加分明嗎?
  • 節氣話養生 | 秋分,分的是什麼?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從秋分開始,天氣會一天比一天冷。如果說立秋,處暑,白露節氣,多少還有著夏天的暑熱,那麼過了秋分,便是真正秋天的味道,秋涼,秋燥,秋悲,秋乏……那秋分僅僅是天氣變得愈加分明嗎?
  • 新月多異動秋分看確認
    來源:金池jinchill每日點評;9/17 新月多異動 秋分看確認尚無技術依據,由此判斷:新月多異動,秋分看確認;技術分析:滬指放量夾心餅乾,佐證暗箱操作;分時帶量下滑,尾市翹尾,必有假手;空頭排列,5日略有上翹,不排除虛構雙底釣魚;分時三點一線指標存在做線空間,但量能明顯不足,充其量閃一把;22日秋分前後對大盤保持高度警惕;趨勢研判
  • 秋分至,海南的秋,是什麼顏色的?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9月22日21時31分迎來「秋分」節氣。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過後,氣溫下降。秋分也是「中國農民豐收節」,這一天農民都會載歌載舞,慶祝豐收,期盼來年莊稼五穀豐登!晝夜均,寒暑平。一場雨,一朝寒。秋分到了!送走了炎炎夏日,迎來了涼爽的秋天。
  • 最美家鄉——郫都區花園鎮首屆農民豐收節暨豆花文化旅遊節
    繼十九大黨中央提出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後,今年國務院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
  • 9月22日迎「秋分」,俗語「秋分西北風,臘月冬不淨」,啥意思?
    9月22日將迎來今年第16個節氣,秋分!如今的秋分已經不僅是24節氣之一,更是作為農民豐收節而被慶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分,八月中,解見春分。其實,關於秋分,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寒暑平,晝夜均」,由於農曆中秋季的開始於「立秋」結束於「霜降」,共計90日,而秋分恰好平分秋季。而「晝夜均」則是因為,秋分時節,太陽運行到黃經180°,也就是赤道,此時北半球晝夜平均,自此以來,夜長晝短。
  • 糟了,今天的「秋分」是雨天,又要讓農村人發愁了,為什麼?
    「秋分下雨農民愁」是一句農村老話,提醒農村人一定要注意「秋分」這天的氣候變化:如晴,則是好事;如雨,則對當前的農事活動產生不利。「秋分」是什麼?這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一個節氣,也是國家設置的「農民豐收節」。
  • 「百佳農民」獲表彰,宜昌市歡慶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今年9月23日,農曆秋分時節,我國將迎來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一個屬於億萬農民的節日,也是全國人民一同慶賀豐收、享受豐收果實的節日。9月21日,宜昌市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第六屆湖北宜昌柑橘節在夷陵區開幕,國內外客商、電商代表,各地農民群眾代表等齊聚官莊,共慶豐收。
  • 時令東莞丨今日秋分,探秘東莞特色農業園,打卡如畫田園風光
    今年秋分時間:2020年9月22日  星期二  庚子年農曆八月初六暑退秋澄氣轉涼日光夜色兩均長 秋分是24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也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之一古籍《春秋繁露》記載「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劃分四季
  • 哦,不,今天的「秋分」是雨天,這會讓農村人再次擔心,為什麼?
    「秋分下雨農民愁」是農村的一句老話,他提醒農村人民要注意「秋分」上的氣候變化:如果是晴天,那是好的;如果是雨,對當前的農業活動是有害的。「秋分」是什麼?不用說,他是24個節氣之一,國家也把他定為「農民豐收節」。
  • 綠都·雲棲山莊丨山居二十四節氣之秋分
    如果說秋天是一副畫卷,那麼秋分便是最美的開篇。庭院是秋最好的見證者,一入深秋,庭院就被自然界中的色彩裝扮成一幅秋日豐收圖。秋風漸起,片片落葉述不盡無限禪意。平心拾得三分閒,閒坐庭院中,賞景品茗。空山瞰景解煩憂,在琴音悠長中,來一場人生論道。品一盞清醇的秋茶,感悟悠悠歲月,品嘗瀰漫在時光荏苒中的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