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比較特殊,他很「有主見」。他故意在高考那年交白卷,考了零分,他是徐孟楠。
許多人認為他不正常,其實,他這樣做只是為了表達他對教育體制的不滿。
但是不久他就後悔了。
被淘汰後,他不得不四處打工,因為只有高中學歷,所以他只能做一些苦力,在工廠組裝零件,打包裝。雖然他想換個高薪的工作,但卻因學歷低而屢遭詬病。在飽嘗了生活的艱辛之後,他終於明白了學歷的重要性,他決定2018年考大學,經過一番努力,終於考上了一所專科學校。
交白卷的核心要比競爭對手要突出,比如韓同學的文章寫得特別好,或者李同學的計算機知識非常豐富,這些積累使他們可以繞開高考,在另一個維度與別人競爭,但是如果沒有出眾的特長,也沒有耀眼的天賦,高考就是普通人升級的最好方法,年輕人只知一知二,他們反對應試教育,反對用分數來衡量能力,但是世界從來不是無損的,任何方案只要涉及到排序,總會有人覺得不滿意,也總會發現不合理。
不管是哪一種,只要是百度一個詞,幾百萬的搜索結果,誰應該排第一,誰該排第二,每天都會有人不斷地罵算法自己也會有 bug,但是這些都沒有關係,因為搜尋引擎從來不需要做到百分之百的準確,也不需要百分之百的準確,它只需要保證誤差在一定範圍內,只要保證絕大多數人滿意就行。
規則並不完美,但是最大的好處是公平,沒有哪位工作人員一高興就把他二叔的網站排在第一位。大學入學考試也不完美,分數並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標準,但是你很難找出更好的規則,也許不一定合理,但每個人都應該遵守規則,這才是最合理的地方。假如素質考量特長加分,德智體全面評價,那根本輪不到窮,人家孩子上大學,有高考靠拼命才能考得上大學,而沒有高考靠拼命才能考得上大學,那些嘲笑衡水二中、毛坦廠中學的人都忽略了,沒有拼命的機會,他們的生活只會更糟,而不會更好。
對未來負起責任的孩子渴望學習刻苦學習的欲望更值得尊重。
生活就像一場接力賽,如果沒有出生的家庭背景,如果父母之間沒有足夠的能力,孩子唯一的出人頭地的機會就是靠自己的努力,沒有職業的貴賤,但是效率有高低,不同的效率大小決定不同的生活水平。後來那些交白卷的考生情況如何?出來社會教育你做人道理,時間在慢慢磨滅少年時的稜角,最初的輕狂蕩然無存。做了底層的工作,做了最苦最累的活兒,10年後幡然醒悟,越早知道真相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