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多有趣 | 假如她是女傭:再看《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小編對經典電影進行查缺補漏。

無意中找到了一部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時長1小時40分鐘,幀幀都猶如油畫的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毫不誇張,這是一部非常非常非常養眼的電影,即使屠夫剁肉,傭人打掃,髒亂差的廚房環境...隨意截圖都極具藝術氣息。

電影改編自崔西·雪佛蘭的同名小說,借用維米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為背景,憑著對名畫的細緻觀察和豐富合理的想像,完全虛構了一部少女是女傭的故事。

影片可以這麼簡單描述:一位有已婚畫家與傭人模特之間相互欣賞,但又及時止損的故事。套路劇情,反倒為這件神壇之作增加了幾分煙火氣。

維米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1665年 皇家莫瑞泰斯美術館

先來說說,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因為少女好看!!!

在影片中土豪買家對畫家老婆說了大致意思為:「你老公畫的都是漂亮MM...」的一句話。

可不是嗎,約翰內斯·維米爾1665年創作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除了技法,《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自身的神秘感也很吸引人研究。特別是對少女身份的猜測,有人說是維米爾長女瑪麗亞、友人的女兒瑪格達萊娜或者是維米爾幻想出來的理想對象。

但是為什麼只有《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能被稱之為「北方的蒙娜麗莎」,並且被後人傳世所知。只能用維米爾的另外一件少女作品來做比較,你品,你細品...

維米爾《年輕女子畫像》約1665-1667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得了,咱們今天就是想借這部電影,來講講《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創作過程裡的「煙火氣息」。

一開始,畫家之女葛麗葉因為家庭落魄只能去當傭人。離去之前,父親內心有愧,贈送了自己創作的瓷片畫。為了突出女主角遺傳了極高的藝術審美,連切洋蔥、白菜、擺盤都極為漂亮,對比下就知道:

葛麗葉做菜

其他傭人做菜

在僱主(17世紀荷蘭肖像畫家維米爾)家中,生活來源就是賣維米爾的畫作,因此畫室對於這個家庭來說是個神聖的地方,就算打掃也必須要所有東西原封不動。

維米爾老婆只敢站畫室門口

維米爾的老婆並不懂繪畫,只知道珠寶。有一年,沒有經濟來源而必須要賣珠寶為生,老婆知道後大發雷霆並砸了很多瓷器和作品,被維米爾警告永久禁止入內。為了突出女主角葛麗葉的女主角光環,劇情埋了個包袱:有一次打掃時,葛麗葉跑來問畫家老婆,玻璃要不要擦,如果擦了會不會影響創作時的光線,足以證明葛麗葉是懂得繪畫的。

而維米爾的丈母娘更實際,女婿作為搖錢樹,只要有作品,不影響賺錢,私底下如何操作都可以。

男女主角的相識就是從這個畫室開始。

被同意能擦窗戶的葛麗葉,恰好被維米爾看到。靈感乍現的維米爾,以她的動作為型開始創作,這件作品不管是為劇情感情還是藝術創作都打下了基礎。

維梅爾的作品讓葛麗葉流連迷失,而葛麗葉對畫作的欣賞也打動了維梅爾。後期葛麗葉越來越懂藝術,也離不開維米爾的指導。

維米爾放在畫室的一個暗箱,被葛麗葉看到。維米爾教葛麗葉認識光線,說光也可以組成一幅畫,潛臺詞:光不只是白色。而維米爾這個罕見暗箱技術來捕捉光影和色彩的技巧,可能是他從好友,精通顯微鏡和光學透視的當時荷蘭著名的科學家盧文霍克那裡學來的。

隨後維米爾又發掘到葛麗葉對顏料的鑑賞技能,並手把手教會其如何製作和調製,畫面中的色彩如何搭配。於是有了一段經典對話:

在不斷接觸中,維米爾感覺自己終於找到了心靈上的知己,並多方維護,甚至不惜揭露女兒是小偷,也要保全葛麗葉留在家中。

葛麗葉覺得畫面上的椅子將人物局限了,於是子作主張移開了凳子

看到畫作中沒有凳子後,很開心

另一方的葛麗葉雖然欣賞維米爾,但真正萌芽情愫的,是她覺得被維米爾認可。

葛麗葉覺得作品中的下方凳子影響了畫面布局,於是自作主張移開。正在創作這件作品的維米爾,還真的接受她的主張,將作品中去掉凳子,這讓葛麗葉非常開心。

這件作品還沒結束,丈母娘就想辦法尋找新的贊助商。為了生計,丈母娘又將主意打到了土豪買家身上,並邀請其再來家中做客。

而在餐席上,土豪買家打起了葛麗葉的主意。丈母娘說了句,「你已經是他囊中之物了,我們又何嘗不是。」

但維米爾並不希望知己被糟蹋,於是經過協商溝通確定,僅畫葛麗葉的肖像,並且一定是土豪買家希望看到的樣子。

這個「希望看到的樣子」,意味就比較多了。

維米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1665年 皇家莫瑞泰斯美術館

我們看到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本就是一張小畫,它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肖像畫,而是一幅臉部特寫(Tronie)。乾淨的背景下,少女頭戴藍色頭巾,勞動者裝扮的服裝,精準的光點,少女微張的嘴唇,純淨而深邃的眼神顯得溼潤。

在影片中,維米爾起初開始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時,葛麗葉還帶著普通傭人頭套,長帽沿遮住了大部分臉部。維米爾建議她直接散發,被拒絕了。要知道,就算是維米爾的小男友在提出看她頭髮時,都被拒絕了。

維米爾只能讓她到儲藏室去換一個頭巾,才有了現在看到的造型。

另外,如何畫這微張的嘴唇。

維米爾讓葛麗葉抿唇數次,最終達到了最誘人效果。為了讓脖子吸引人注意,維米爾讓妻子試戴了珍珠耳環。妻子正因受到丈夫欣賞而開心時,維米爾反而對正在旁邊打掃的葛麗葉說了句:「葛麗葉,你看(有了珍珠耳環),頸部陰影中的光點照亮了眼睛」,而引起了妻子的極大不滿。

編劇的這一劇情推測是合理之中,原作中葛麗葉的勞動者裝扮服裝,說明其並不是能買得起畫作的人。所以可以推斷她所配戴的大尺寸珍珠耳環,很有可能並不是屬於她的。

葛麗葉其實不贊成戴珍珠耳環,除了不想被僱主夫人嫌棄,另一原因是自己沒有耳洞。但維米爾堅持,理由是「畫面構圖不平衡」,更因此而中斷創作。在說服過程中,他突然扯下作品上的布,露出的作品讓葛麗葉非常驚訝,不由說了句「都聽你的。」

丈母娘為了畫作能儘早完成,在女兒外出中,拿了珍珠耳環讓葛麗葉帶上,命令其配合完成作品,並警告不要告訴自己女兒。這件作品確實打動了葛麗葉,因此在丈母娘私下放水下,讓維米爾給自己扎耳洞,才完成了《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在影片最後,畫家的妻子知曉後大鬧了一場,絕望說了句「真是淫穢……為什麼不畫我」。而葛麗葉最終還是離開,因為她明白這間畫室只是她精神上的烏託邦。至於是否找到屠夫兒子結婚,影片中採用開放性結局。

但至少可以肯定,土豪買家對《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極為喜歡,可能是少女表情中的情感,又或許是求而不得的珍惜。

看完整個劇情,維米爾到底愛葛麗葉嗎?也許這並不算愛,而是一種欣賞、認可,剩下的只有雙方的眷念。而最美好的眷念都在《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件畫作裡。

相關焦點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維米爾其人其事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2003女主:斯嘉麗.詹森1聽說男人都喜歡斯嘉麗那類型的女人,性感尤物,多看幾眼即使人血脈賁張。《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選擇當年18歲的少女斯嘉麗來演,簡直是不二人選了,臉蛋身材有看頭,架空的畫家維米爾情史軼事,更是噱頭。
  • 藝術影片放映計劃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第一期我們分享了《草間彌生的生活》,第二期我們將帶來世界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故事。屆時恭候諸位!該片改編自作家崔西·雪佛蘭的同名小說,講述了17世紀荷蘭肖像畫家維米爾以家中的一名女傭為模特,創作出世界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故事。
  • 為什麼要戴珍珠耳環?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背後的故事
    奶酪發現與《蒙娜麗莎》齊名的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實在是太唯美了。畫面裡的少女清純甜美,那眼睛像珍珠一樣閃亮著光芒。在約翰內斯·維米爾的畫作裡,我們能感受到少女和珍珠是一樣美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也因為背後創作的故事是空白的,一部同名電影填補這一名畫背後故事的空缺。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古典唯美愛情,頌揚藝術的巔峰
    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一部具有史詩意義的作品,它是根據那幅著名的名畫故事改編而成,將作家崔西雪佛蘭的同名小說精彩的用電影的形式呈現在熒幕之上。這部電影呈現出了那個母系社會夢想與現實的阻隔。導演用極具先鋒式的審美洞察力,將這個優雅的故事呈現出了極致的美感。
  • 【推薦】【劇情 / 愛情 / 傳記】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2003)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2003)導演: 彼得·韋柏 編劇: 奧莉薇亞
  • 繪畫版的維納斯——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做為導演彼特·韋伯的處女作,一經問世便好評如潮,斬獲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三項提名和第61屆金球獎提名等其他多種獎項。而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帶珍珠耳環的少女》則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斯嘉麗。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愛而不得,其實最難受
    葛麗特是維梅爾家的女僕,由於家境貧窮被迫到維梅爾畫家家當女傭。維梅爾可是是17世紀荷蘭最厲害的畫家。《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幅畫是他(約翰內斯·維米爾)於1665年創作完成的一幅油畫。是約翰內斯·維米爾的代表作之一。現收藏於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也許一開始從名字就錯了
    也有人認為她只是一個匿名模特,維米爾花錢僱她來畫一幅肖像畫而已。  根據倫勃朗專家恩斯特·范·德·威特林(Ernst van de Wetering)的說法,大多數藝術家都喜歡用實際模型製作「 Tronies」,因此可以斷定,無論她是誰,她都不是維米爾完全虛構出來的,一定有原型。  2003年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上映,在全球引起轟動。
  • 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愛而不得,其實最心酸
    葛麗特是維梅爾家的女僕,由於家境貧窮被迫到維梅爾畫家家當女傭。維梅爾可是是17世紀荷蘭最厲害的畫家。《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幅畫是他(約翰內斯·維米爾)於1665年創作完成的一幅油畫。是約翰內斯·維米爾的代表作之一。現收藏於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你的回眸一笑,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頗具文藝氣息的影片,該片名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本片於2003年9月7日上映,由彼得韋伯執導,獲得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該畫與達文西《蒙娜麗莎》齊名,世人都為畫中的女子驚嘆不已:柔和的衣服線條,耳環的明暗變化,尤其是女子側身回首,欲言又止,似笑還嗔的回眸…畫中女子的真實身份,亦如《蒙拉麗莎》一樣,成為一個千古遺謎。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荷蘭蒙娜麗莎的慾念傳奇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荷蘭蒙娜麗莎的慾念傳奇 2019-09-18 1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和它背後一段永遠塵封的秘密
    1999 年,美國作家特蕾西·雪佛蘭 (Tracy Chevalier) 出版了《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部小說的靈感直接來源於維米爾 (Vermeer) 的一幅同名畫作。小說以 17 世紀的荷蘭代爾夫特為背景,雪佛蘭圍繞維米爾、畫中的少女和畫作本身講述了一個虛構故事。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愛過你這件事,是我最幸運的事!
    就像看完《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之後,最大的感觸無疑就是那句經典的:我愛你,與你無關!這是一幅被譽為「北方的蒙娜麗莎」的世界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而同名小說以及影片《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創作靈感正源於此。2.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痴迷斯嘉麗詹森的你,快來回顧她的經典作品
    寡姐斯嘉麗詹森的大熱電影《黑寡婦》遲遲不能上映,電影院雖然開了,但要等到她,還得到十月底。作為一個寡姐迷弟,對寡姐的生涯作品應該滾瓜爛熟於心才對,這個文章系列,就是和大家一起回顧一下寡姐的演藝生涯表現,寡姐之所以是寡姐,那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男主人與女僕的愛情,永遠沒有盡頭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一副享譽全球的世界名畫,人們對它或多或少都有所耳聞。畫中的少女優雅、氣質出眾,回眸裡儘是恬靜與溫柔。那一顆珍珠耳環的設置更是恰到好處,為畫作添上了份特別的元素。而這部電影則向我們展示了作者根據《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一幅畫,對於其背景的猜測而寫就的這一幅畫背後的故事。電影給人最深的感覺是安靜——平靜卻不平淡,是以柔和的色調光影將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娓娓道來,沒有波瀾起伏的過度渲染,是於無聲的平靜中給人心緒的波動,最終記得葛麗葉被陽光映著的清澈的淡色瞳孔。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為什麼這麼有名?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約翰內斯(揚)·維梅爾(1632~1675)《戴頭巾的少女》,又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布面油畫畫面以中純度的黃色、橙色、藍色來對少女進行描繪,檸檬黃這種極高調的顏色與佔大比重的衣服統一了色系,這樣使畫面沒有變得脆弱、易碎,看上去安靜和諧。黑色的背景烘託出少女形象的魅力,使她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光彩奪目。
  • 荷蘭·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曖昧
    裡面住著一位畫家維米爾,他畫了一幅曠世名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幅畫的背後卻有一段曖昧不明的往事。 曖昧是森嚴制度和禮教下面突出的一種適可而止的愛慕,新鮮又乾淨,不染雜質,帶著初戀般的慌亂和心動,貯藏在寧靜的夜裡。這裡的曖昧倒進了牛奶與蜜糖,充滿了浪漫和遐想。 葛麗葉是畫家維米爾家的女傭,她裹著頭巾,努力操持家務。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音樂是情緒的藝術,因情而生,緣事而發。壓抑與放肆,抿,抿,再抿,理性與壓抑交織一起,如此的痛苦無力,聽來讓人覺得心沉入冰冷的湖底,無盡的寒冷,無窮盡的黑暗。耳垂上那顆飽滿的珍珠,明暗變化,柔光流轉,是少女情慾的冠冕。柔和的衣服線條,黃色的頭巾,是夜色中綻放的花朵。藍色的顏料,是少女內心幽深隱秘的湖水。
  • 窗外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維米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1665年維米爾的用光與倫勃朗不太一樣。倫勃朗的光強調對比,過於強調對比就使得畫面有很大一部分變成黑色。《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就是一幅窗外的風景。窗外的外是指窗口在我們眼見為實的外部,其內涵則在我們的心裡。有時正是這樣的想像儼然讓我們回到了那一刻畫家所見到的風景。就此,畫面就有了一絲哲學的意味,在這樣的那麼一刻,我們跨越了時間,我們遇到了現場。藝術,是所有一切打動我們心的事物的總稱,是我們心靈的依託。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被戴口罩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被戴口罩 來源:銀川晚報     2020年0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