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繪於大約1665年,出自荷蘭黃金時代繪畫大師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之手,現藏於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畫作裡的少女如同黑夜裡的明燈,微微的光彩,不奪目不耀眼,十分溫和。
這幅畫作如今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她還藏著9個小秘密,給她增添一分神秘的色彩。
01
它不是珍珠
首先, 少女戴的並不是珍珠。
如此大小的珍珠,值不老少錢,對於當時籍籍無名的維米爾(Vermeer)來說,根本買不起。 維米爾本人出生於1632年的代爾夫特,畫這幅畫的時 候,他30歲左右,靠賣畫為生,勉強讓全家吃飽飯,買這麼昂貴的奢侈品的錢是沒有的。
這幅畫直到1995年才有了如今的名字。在那之前,它被稱為「特羅妮」(Tronie),或「有頭巾的女孩」(Girl with Turban)或「一個女孩的頭」。
有珠寶專家認為,她可能戴的是當時很時尚的威尼斯玻璃,而天文學家Vincent Icke認為少女戴的是拋光錫,只有拋光錫才有如此閃耀的光澤。
02
那個女孩是誰?
沒 人知道 。
有人說這幅畫繪於1665年,她可能是維米爾(Vermeer)的女兒,那一年她大約十二歲。 其他人則認為這幅畫的日期應該是1655年,而畫中人物則是維米爾年輕的妻子。 也有人認為她只是一個匿名模特,維米爾花錢僱她來畫一幅肖像畫而已。
根據倫勃朗專家恩斯特·范·德·威特林(Ernst van de Wetering)的說法,大多數藝術家都喜歡用實際模型製作「 Tronies」,因此可以斷定,無論她是誰,她都不是維米爾完全虛構出來的,一定有原型。
2003年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上映,在全球引起轟動。電影中,這位少女是維米爾的女傭,她在維米爾家工作時展現出強烈的藝術天分,讓維米爾驚詫不已,並讓維米爾對她產生情愫。
電影中還說維米爾親手刺穿少女的耳垂,戴上他妻子的耳環,並為她創造了這幅舉世名作。 奶 叔想說,電影很美,但大機率是虛構的。
03
她的表情是什麼意思
某些藝術評論家認為,維米爾只是在炫技而已,表現出他能很厲害地畫出人物肖像的情感,因此戴珍珠耳環的女孩並沒有對藝術家本人有額外的感情。
至於兩人之間是否真的有特殊的感情,就留給觀眾們想像了。
04
藍色的來源
頭 巾的頭帶塗有維米爾標誌性的藍色。
儘管維米爾很窮,但他在大多數畫作中都使用了非常昂貴的藍色顏料,這些顏料用天然群青或壓碎的青金石製作而成。 2012年,國立博物館修復了《讀藍色的女人》,在它的下面發現了一層銅綠色塗料,使藍色更深了。
最近的研究發現,將顏料中的寶石成分加熱到很高的溫度,能增加顏色的深度。
這幅畫價值連城也是有道理的。
05
她的睫毛
一直以來,大家看到的少女都沒有眼睫毛。
基 於此一特徵,有專家判定畫中少女並非真有其人,而是維米爾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
尖端的成像和掃描技術最近發現,維米爾其實在少女雙眼周圍都繪上了細小睫毛,只是因為畫作褪色老化,已經很難再看出來。
06
如何知曉這幅畫的作者?
現在我們都知道這幅名畫的作者是維米爾,這是他創作的30幅奇特畫作之一。
關於這位畫家,他生前並不是很有名,歷史學家對其知之甚少,而且他的許多畫都沒有籤名,所以他這一輩子畫了多少畫,我們並不知道。
幸運的是,維米爾在這幅畫上把自己的名字籤在了左上角,專家們也從畫家的筆刷中發現了幾根和畫作上一致的細毛。 可惜我們可能錯過了這位畫家其他的作品。
07
誰抄襲了她?
這個女孩被繪製在數以億計的紀念品上,從古至今模仿她的人或者藝術品層出不窮,成為世界上最出名的IP之一。
衣服、雜誌、書本、電腦桌面、帆布袋、手機殼都 有她的身影,甚至在街頭也常出現她這個形象的塗鴉。
08
維米爾畫男性肖像多還是女性肖像多?
維米爾繪畫中的女性人數多於男性: 女性被描繪40次,而男性僅出現14次。
09
她去過哪些地方
儘管維米爾如今已被稱為藝術大師,但生前窘迫的他,可能都沒怎麼出過他的故鄉代爾夫特(Delft)。
但他的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卻走了很多路。
到目前為止,她去過巴黎,華盛頓,大阪,東京,神戶,舊金山和亞特蘭大,幾乎世界上 最有名的地方她都去過。
奶粉們,你們心中最美的畫是哪一幅?
留言告訴奶叔吧!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