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邶風·谷風原文
習習[1]谷風[2],以陰以雨。
黽勉[3]同心,不宜有怒。
採葑[4]採菲[5],無以[6]下體[7]。
德音[8]莫違,及爾同死。
行道遲遲[9],中心有違[10]。
不遠伊[11]邇[12],薄[13]送我畿[14]。
誰謂荼[15]苦,其甘如薺[16]。
宴爾[17]新昏[18],如兄如弟。
涇[19]以渭濁,湜湜[20]其沚[21]。
宴爾新昏,不我屑[22]以。
毋逝[23]我梁[24],毋發[25]我笱[26]。
我躬[27]不閱[28],遑[29]恤[30]我後。
就[31]其深矣,方[32]之舟之。
就其淺矣,泳之遊之。
何有何亡[33],黽勉求之。
凡民有喪[34],匍匐[35]救之。
不我能慉[36],反以我為讎[37]。
既阻我德[38],賈用不售[39]。
昔育恐育鞫[40],及爾顛覆[41]。
既生既育,比[42]予於毒[43]。
我有旨[44]蓄,亦以御冬。
宴爾新昏,以我御窮。
有洸[45]有潰[46],既詒我肄[47]。
不念昔者,伊餘來塈[48]。
谷風朗讀
谷風注釋及注音
[1]習習:微風和煦貌。
[2]谷風:東風,生長之風。
[3]黽〔mǐn〕勉:勉勵,盡力。
[4]葑〔fēng〕:又名蔓菁、蕪菁等,形似蘿蔔,根莖可食。
[5]菲:蘿蔔一類的蔬菜。
[6]以:用。
[7]下體:指植物的根莖。
[8]德音:善言。
[9]遲遲:徐行貌。
[10]違:恨。
[11]伊:表判斷,是,卻是。
[12]邇〔ěr〕:近。
[13]薄:句首語氣助詞,無實義。
[14]畿〔jī〕:門檻,門內。
[15]荼〔tú〕:一種苦菜。
[16]薺:薺菜,一說甜菜。
[17]宴爾:安樂,後用以指代新婚。
[18]昏:同「婚」。
[19]涇:涇水,後文「渭」指渭水。
[20]湜湜〔shí shí〕:水清澈貌。
[21]沚〔zhǐ〕:水中的小洲,一說同「底」。
[22]屑:清潔,整潔。
[23]逝:去,往。
[24]梁:堤堰,魚堰。
[25]發〔bō〕:通「撥」,除去。一說打開。
[26]笱〔gǒu〕:安放在堰口的竹製捕魚器。
[27]躬:自身,親自。
[28]閱:容,容許。
[29]遑〔huáng〕:何,怎能。
[30]恤:憂心,顧慮。
[31]就:趨向,靠近。
[32]方:竹木編成的筏,此指以船筏渡河。
[33]亡〔wú〕:通「無」,沒有。
[34]喪〔sāng〕:禍難。
[35]匍匐:本指手足伏地而行,此指盡力。
[36]慉〔xù〕:起,扶持。
[37]讎〔chóu〕:同「仇」,仇敵。
[38]既阻我德:已經拒絕我的心意。阻,拒絕。德,善意,心意。
[39]賈〔ɡǔ〕用不售:東西售賣不出去。賈,賣。用,東西,貨物。
[40]育恐育鞫〔jū〕:生於恐懼窮困之中。育,生活。鞫,貧窮。
[41]顛覆:艱難,困頓。
[42]比:比擬,指視為、看作。
[43]毒:毒草,毒物。
[44]旨:美味的食品。
[45]洸〔guāng〕:水面波光粼粼貌。
[46]潰:水衝流貌。
[47]既詒〔yí〕我肄〔yì〕:將勞苦之事全留給我。既,盡。詒,留。肄,勞苦之事。
[48]伊餘來塈〔jì〕:撫慰於我。伊,句首語助詞,無實義,一說唯。來,語氣助詞,無實義。塈,安撫、撫慰,一說愛。
谷風翻譯
和煦的東風拂來,天色轉陰而降雨。
二人勤勉同心力,本不應該有怒氣。
採摘蔓青和蘿蔔,卻不使用其根莖。
美好話語莫背棄,與你偕共赴死門。
緩緩走在道路上,心中含有怨恨意。
路途不遠離得近,送我直至門檻內。
誰說荼菜味道苦,其味甘甜如薺菜。
安然快樂新婚時,你我親密如兄弟。
涇因渭入變渾濁,水中小洲卻清澄。
安然快樂新婚時,卻不將我潔淨飾。
不要去往我魚堰,不要打開我漁器。
我自身就不被容,何能顧及我後嗣?
接近河流淵深處,船筏小舟來渡河。
接近河流微淺處,浮遊即可渡過去。
什麼擁有什麼無,勤勉有加以求之。
但凡百姓有困難,盡心盡力救濟他。
不能支持輔佐我,反倒視我為仇敵。
既已拒絕我心意,猶如東西賣不出。
往昔生活懼貧寒,與你一同度患難。
生活既已有好轉,卻視我為惡毒物。
我有美食積蓄好,也是為了御嚴冬。
安然快樂新婚時,卻以我來御貧窮。
波光粼粼水衝流,勞苦之事全給我。
全然不念往昔情,還憶彼時慰我心。
谷風賞析
《谷風》一詩,與前面的《江有汜》《日月》《終風》等詩類似,也是以棄婦口吻表達被棄的痛苦,斥責丈夫的無情。《毛詩序》亦認為此為「刺夫婦失道」之詩,表現的是「衛人化其上,淫於新昏而棄其舊室,夫婦離絕,國俗傷敗焉」。與《氓》中女子的堅決果敢不同,此詩中的女子雖然愁怨萬分,卻始終沒有憤恨激烈的指斥,從始至終都保持了一種溫和柔弱的氣質。
全詩共有六章,每章八句,共有四十八句,篇幅較長,且各章在結構上均保持一定獨立性。全詩採用倒敘手法,第一章以習習東風、成陰致雨的意象起興,使全詩的意境已經籠罩了一層淡淡的憂愁。採摘葑菲卻不要根莖,比喻對方丟棄根本,視寶為廢,也比喻「黽勉同心」「及爾同死」的美好誓言最終都化為夢幻泡影,畢竟成空。第二、三章中以荼苦薺甘、涇濁渭清和「宴爾新婚」前後不同的對照,反襯出主人公哀傷不已的心緒,引發了她「我躬不閱,遑恤我後」的深深憂慮。第四、五、六三章,回憶了詩人自己對於這個家庭「黽勉求之」的巨大貢獻,對周圍百姓「匍匐救之」的善行善德,以及「及爾顛覆」度過窮困的歷史。
如此的付出本應得到對方的愛惜支持,得到的卻是不解其意、視若毒物的回應,甚至在「宴爾新婚」之時「以我御窮」,貽我苦事,全然不念昔日慰藉於我之情。正如陳子展《詩經直解》中引孫緘語:「道情事實切,以淺境妙。末兩句道出受病根由,正是詩骨。」
本詩用語質樸,作比貼切,善用對照手法,敘寫了往昔信誓旦旦、如今背信棄義,過去貧窮美好、當前富足悽慘,自己盡善盡德、對方冷漠無情的種種巨大反差,折射出主人公內心交織翻湧的無窮苦痛悲戚,也體現出一種「物變人非」世事無常的人生幻滅感,讀來頗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