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召南·行露原文
厭浥[1]行[2]露,豈不夙夜,謂[3]行多露。
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
誰謂女[4]無家[5],何以速[6]我獄[7]?
雖速我獄,室家[8]不足。
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9]?
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10]?
雖速我訟,亦不女從[11]。
行露朗讀
行露注釋及注音
[1]厭浥〔yā yì〕:潮溼。
[2]行〔háng〕:道路。
[3]謂:通「畏」,害怕,擔憂。一說奈何。
[4]女〔rǔ〕:通「汝」,你。
[5]無家:沒有成家,沒有妻室。
[6]速:招致。
[7]獄:訟案,官司。
[8]室家:成室成家,即成婚。
[9]墉〔yōng〕:牆壁。
[10]訟:訴訟。
[11]女從:倒裝用法,即「從女」,聽從於你。
行露翻譯
潮溼的道路上露水濃重,難道不需清晨就開始趕路?
否則就會擔心行走時多露。誰說鳥雀沒有喙?不然怎麼會啄穿我的房屋?
誰說你沒有成家?不然怎麼會給我招來官司?
即使你給我招來官司,我還是不足以與你成家。
誰說老鼠沒有牙?不然怎麼會鑿穿我的牆壁?
誰說你沒有成家?不然怎麼會給我招來訴訟?
即使你給我招來訴訟,我還是不會聽從於你。
行露賞析
《行露》這首詩的主旨,古今說法紛紜不一,增加了理解和研究此詩的難度,以至於宋人王柏在《詩疑》中斷言是別詩斷章錯入。《毛詩序》聯繫上篇《甘棠》的召伯聽訟,解釋此詩為「彊暴之男,不能侵陵貞女也」。而《韓詩外傳》《列女傳》等認為此詩主旨是「申女許嫁之後,夫禮不備,雖訟不行」,近代亦有人承襲此說,此外還有「寡婦執節不貳」「貧士卻婚遠嫌」諸說。當代學者多認為,此詩表達的是一個女子(或女子家長)對一個訴訟她的男子的斥責和拒絕。至於這個男子的身份,則或認為是女子的丈夫,或認為是強娶女子之人,或認為是已有妻室之人,其中當以「已有妻室的強娶之人」二說合解較為圓融。
全詩共有三章,第一章獨立,第二、三章疊章。第一章首句即以「行露」起興,交代出作詩的背景。然後就寫到天寒露重,道路溼滑,所以要「夙夜」兼程,提早上路,以此暗示女主人公所處的險惡處境,也透露出她與之抗爭的堅定意志。
第二、三章分別以雀角和鼠牙比興,以雀雖有角而無穿屋之理,鼠雖有牙而無穿墉之理,說明你已有妻則無致我訟案之理。四個連續的反問句式形成字字含淚、步步緊逼之勢,充分揭露了對方「速我獄訟」的卑劣行徑,也自然表引出了她「室家不足」「亦不女從」的堅定立場,可謂斬釘截鐵,氣概凜然。另外,清代張澍《讀詩鈔說》認為後兩章並非現實,而是「預擬其變而極言之」的假設之辭,也頗有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