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八十周年——對兩岸年輕世代的啟發與影響》徵文開啟

2021-02-28 中國華藝廣播

 來這裡找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為了凝聚兩岸共同信念,緬懷遇難同胞,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與《旺報》、中華婦女黨,共同舉辦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80周年—對年輕世代的啟發與影響」紀念論壇,同時啟動「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80周年—對年輕世代的啟發與影響」兩岸青年徵文比賽。

請以「南京大屠殺對兩岸青年世代的啟發與影響」為主題撰寫,建議著重於思考及辯證南京大屠殺如何扭曲人性,鄭重呵護生命及人道的尊嚴,追求兩岸共同認同,及和平的信念與展望。


2017年8月16日至2017年10月31日

徵文對象:兩岸青年(不限學生或是上班族)

徵文規格:2000~3000字

揭曉時間:預計2017年11月20日於中國華藝廣播公司所屬媒體及《旺報》等公布得獎名次

評審方式:由大陸方及臺灣學者專家共同組成評委團擔任評審

徵文信箱:nanjingzhengwen@gmail.com

    (一)徵文比賽分初選、決賽兩個階段進行,參賽作品若未達到水平,主辦單位得尊重評審意見,獎項予以從缺。

    (二)初選:由雙方評審,分別從大陸及臺灣各選出5-15篇作品,總計20篇進入決賽。

    (三)決賽:為求公平公正,將就初選選出的20篇作品,採取公開評審方式,評選出前3名及3篇佳作,獲獎作品將刊登於中國華廣播公司網站(華廣網http://www.chbcnet.com/)及《旺報》。

    (四)凡有同分同名次或有爭議的情況,均由雙方評審做最後投票表決。


一等獎(1名):人民幣一萬元及獲獎證書。

二等獎(1名):人民幣五千元及獲獎證書。

三等獎(1名):人民幣三千元及獲獎證書。

優秀獎(3名):人民幣一千元及獲獎證書。


參賽者須將作品以電子文件方式寄送至徵文信箱,同時籤署並掃描回傳或傳真「著作權轉讓同意書」,著作權同時讓與《旺報》及中國華藝廣播公司。

EMAIL:nanjingzhengwen@gmail.com

著作權轉讓同意書底部圖。

得獎作品,將於2017年12月上旬,於華廣網和《旺報》刊登完畢。

前三名獲獎者,將於2017年12月一同前往南京收官活動現場,並於活動現場頒發獎金及證書。



相關焦點

  • 有獎徵文 | 南京大屠殺對兩岸青年世代的啟發與影響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為了凝聚兩岸共同信念,緬懷遇難同胞,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與《旺報》、中華婦女黨,共同舉辦了
  • 南京17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叢葬地舉行悼念儀式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今天上午,除了在公祭日主會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悼念儀式外,南京的17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叢葬地,也同步開展悼念活動。 警報拉響,車船齊鳴,肅立默哀。
  • 遼瀋學界舉行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83周年活動
    本報訊(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周賢忠)12月11日,中國甲午戰爭歷史研究中心、瀋陽市汽車工程學校、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等單位,組織遼瀋地區部分專家學者、解放軍官兵及青少年學生代表100餘人,在東北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舉行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83周年活動並開展學術研討。
  • 南京大屠殺73周年祭日 網友聚集百度百科悼念罹難者
    12月13日,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73周年祭,社會各界舉行了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與此同時,無數網友聚集在百度百科「南京大屠殺」緬懷模塊中(http://baike.baidu.com/view/5778.htm),悼念在屠殺中罹難的30多萬同胞。
  • 為了共同的記憶,華僑華人共祭南京大屠殺80周年
    (圖片來源於網絡) 據李競芬介紹,舊金山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於1992年正式成立,隨後李競芬等人組織成立了世界抗日戰爭史實維護聯合會。「1994年,美籍華人張純如女士走進庫比蒂諾市的(Cupertino)會場,說要寫《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這本書,因為這本書的面世,才讓世界其他國家知道這段歷史。」李競芬說,這件事至今都讓她非常感動。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各地舉行公祭日悼念活動
    為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各地舉行公祭日悼念活動,共同表達銘記歷史,守望和平,開創未來的心聲。在瀋陽,各界群眾200多人肅立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參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儀式結束後,人們參觀《紀念南京大屠殺被害同胞遇難83周年圖片展》,觀看抗戰歷史互動劇《黑土英魂》,共同表達出銘記歷史,守望和平,開創未來的心聲。
  • 日本友人清明節來南京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日本友人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朱曉穎 攝「日本第31次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植樹訪華團」76歲的團長菊池健介,在紀念館和平公園內修剪前人在這裡種下的綠松。朱曉穎 攝中新網南京4月1日電 清明節將至。4月1日,26名日本友人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尖利石子路圍就的祭場內,長明火隨風跳動。巨大黑色無字碑前,懸掛著白底黑色「奠」字。「日本第31次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植樹訪華團」26名日本友人,身帶「和平之花」紫金草標記,在祭場敬獻花圈、默哀。
  • 抗戰館舉辦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暨「女性攝影記者鏡頭中的衛國戰爭」專題展覽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辦。 富田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杜燕)今天,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暨「女性攝影記者鏡頭中的衛國戰爭」專題展覽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辦。
  • 不能被遺忘的大屠殺!全球「公祭日」盤點
    除了中國,還有一個國家也將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由於二戰後,以國家公祭形式祭奠在屠殺慘案中死難的國民,成為國際慣例。那麼就讓我們盤點下全球的「公祭日」。 80年前的今天,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侵入南京,對我同胞實施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殺戮。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祭舉行 歷史記憶需要代代傳承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祭舉行 歷史記憶需要代代傳承2020-11-26 10:42來源:新華網  11月25日上午,天氣陰沉,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者名單牆前舉行。
  • 南京大屠殺歷史,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每一位炎黃子孫共同的記憶!
    他們向南京大屠殺30多萬遇難同胞敬獻花圈並默哀。訪問團總團長、香港博愛醫院董事局主席彭少衍帶頭在紀念館留言簿上簽名留言。他寫道:「團結起來,維護和平」!香港新界慈善機構聯合訪問團一行,首先來到紀念館悼念廣場。一條名為「歷史證人的腳印」的銅版路引起大家關注。
  • 《四十九日祭》: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沉痛祭文
    這不是一個妓女與女學生的生命互換的故事,更不是一部娛樂化的抗日神劇,這是以張黎導演為首的一群有才華且敬業的電視藝術工作者,對日本軍國主義罪惡滔天獸行的有力揭露和清算,對77年前在南京大屠殺中死難的中國同胞的沉痛悼念。 南京大屠殺題材的影視作品以前拍過不少,既有《屠城血證》這樣的優秀作品,也有《南京!南京!》這樣令人憤懣的曖昧投機之作。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舉行下半旗儀式
    中新網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朱曉穎)13日上午8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上舉行升國旗、下半旗儀式。晨曦之中,衣裝齊整、身肩旗幟的儀仗隊精神抖擻,踏著正步走向集會廣場中央。 葛勇 攝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綜述: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紀念南京大屠殺80周年
    新華社紐約12月13日電 綜述: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紀念南京大屠殺80周年  新華社記者  80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淪陷,侵華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中國同胞遭屠戮。80年後,北美多地人士以各種形式祭奠這場浩劫中的死難者,警醒世人,勿忘歷史,珍愛和平。
  • 不忘歷史 矢志復興 | 南京80年祭:三個弱女子,讓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大白於全世界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也是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這個沉痛的日子裡,讓我們深切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深切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深切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這段慘痛的歷史,曾經很長時間被忽略。
  •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南京舉行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
    新華社南京12月13日電 中共中央、國務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舉行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陳希出席並講話。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舉行。現場國旗下半旗。3000餘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默然肅立。10時整,公祭儀式開始,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 南京!83年,不能忘!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 上海多地悼念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佔南京。此後的40多天裡,30餘萬中國人被日軍殘殺。幾十年過去,中國已煥然一新,「卅萬亡靈,飲恨江城。日月慘澹,寰宇震驚」的血淚悲劇再也不能重演。但歷史無法忘記那個至暗時刻。「國行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殤。」 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國務院在南京舉行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陳希出席...
    新華社南京12月13日電中共中央、國務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舉行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陳希出席並講話。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舉行。現場國旗下半旗。
  • 國家公祭日|12.13緬懷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八十多年前的南京,在城南端的城牆頂上,透過鋸齒般的灰色建築城垛,可以看到工人居住區灰濛濛的磚瓦,以及富足人家或紅或藍的瓦房屋頂;然後向北望去,就是政府建築區,各部大樓和各國使館都是高大現代的西式建築。約翰馬吉的照相機美國牧師約翰·馬吉1937年用一架1930年代的老式16毫米攝影機、拍攝記錄了迄今唯一的南京大屠殺影像,共四盤放映長度達105分鐘的電影膠片(2001年約翰·馬吉的兒子大衛·馬吉親自將它捐贈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這位東臺籍大師真實還原了南京大屠殺的慘烈!
    ——吳為山2016年12月13日,是緬懷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的「國家公祭日」三周年。為表達對死難同胞的哀思,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現任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雕塑院院長、國際著名雕塑家吳為山教授在2005年-2007年期間創作、落成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主題雕塑》,成為了我們銘記歷史、寄託哀思的載體。這是一組記錄歷史的雕塑,讓觀看者勿忘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