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獎徵文 | 南京大屠殺對兩岸青年世代的啟發與影響

2021-02-07 華廣網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為了凝聚兩岸共同信念,緬懷遇難同胞,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與《旺報》、中華婦女黨,共同舉辦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80周年—對年輕世代的啟發與影響」紀念論壇,同時啟動「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80周年—對年輕世代的啟發與影響」兩岸青年徵文比賽。




請以「南京大屠殺對兩岸青年世代的啟發與影響」為主題撰寫,建議著重於思考及辯證南京大屠殺如何扭曲人性,鄭重呵護生命及人道的尊嚴,追求兩岸共同認同,及和平的信念與展望。




2017年8月16日至2017年10月31日





徵文對象:兩岸青年(不限學生或是上班族)

徵文規格:2000~3000字

揭曉時間:預計2017年11月20日於中國華藝廣播公司所屬媒體及《旺報》等公布得獎名次

評審方式:由大陸方及臺灣學者專家共同組成評委團擔任評審

徵文信箱:nanjingzhengwen@gmail.com





    (一)徵文比賽分初選、決賽兩個階段進行,參賽作品若未達到水平,主辦單位得尊重評審意見,獎項予以從缺。


    (二)初選:由雙方評審,分別從大陸及臺灣各選出5-15篇作品,總計20篇進入決賽。


    (三)決賽:為求公平公正,將就初選選出的20篇作品,採取公開評審方式,評選出前3名及3篇佳作,獲獎作品將刊登於中國華廣播公司網站(華廣網http://www.chbcnet.com/)及《旺報》。


    (四)凡有同分同名次或有爭議的情況,均由雙方評審做最後投票表決。





一等獎(1名):人民幣一萬元及獲獎證書。

二等獎(1名):人民幣五千元及獲獎證書。

三等獎(1名):人民幣三千元及獲獎證書。

優秀獎(3名):人民幣一千元及獲獎證書。





參賽者須將作品以電子文件方式寄送至徵文信箱,同時籤署並掃描回傳或傳真「著作權轉讓同意書」,著作權同時讓與《旺報》及中國華藝廣播公司。


EMAIL:nanjingzhengwen@gmail.com


著作權轉讓同意書底部圖。


得獎作品,將於2017年12月上旬,於華廣網和《旺報》刊登完畢。


前三名獲獎者,將於2017年12月一同前往南京收官活動現場,並於活動現場頒發獎金及證書。




相關焦點

  • 《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八十周年——對兩岸年輕世代的啟發與影響》徵文開啟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為了凝聚兩岸共同信念,緬懷遇難同胞,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與《旺報》、中華婦女黨,共同舉辦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80周年—對年輕世代的啟發與影響」紀念論壇,同時啟動「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80周年—
  • 第五屆「金鷹杯」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啟動
    在省臺辦和省教育廳的關心指導下,在前四屆成功舉辦的基礎上,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臺灣聯合報系聯合主辦,南京晨報和臺灣好讀周報以及江蘇省寫作學會聯合承辦,金鷹獨家冠名支持的第五屆「金鷹杯」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本月正式啟動。兩岸小選手將通過初賽、複賽以及兩岸同題決賽,互學互鑑,攜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徵文中的優秀作品將同時在南京晨報和好讀周報上發表。
  • 首獎15萬元新臺幣|第二屆金沙書院兩岸散文獎徵文啟事
    首獎15萬臺幣:第二屆金沙書院兩岸大獎徵文活動■主辦單位: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廈門海滄金沙書院■承辦單位:《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廈門海投文旅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臺北時際創意傳媒有限公司、上海旺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15萬元臺幣/第二屆金沙書院兩岸散文獎徵文啟事
    ■徵文主旨:以「兩岸視域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舉凡建築、民俗、職人工藝、飲食小吃、人文歷史、地名風俗、鄉土情懷等皆可,文長3000字以內。■內容:首獎1名,獲獎金新臺幣15萬元貳獎2名,獲獎金新臺幣5萬三獎3名,獲獎金新臺幣2萬元佳作5名,獲獎金新臺幣1萬元。以上各獲獎狀一幀。
  • 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帖子被認為是年輕一代牢記歷史的方式全文如下:「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這是你的自由但是南京大屠殺和她又有什麼關係
  • 旺旺.時報文學獎暨第二屆金沙書院兩岸散文獎徵文啟事
    ■主辦單位: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廈門海滄金沙書院  ■承辦單位:《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廈門海投文旅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臺北時際創意傳媒有限公司、上海旺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宗旨:鼓勵書寫生活,提振漢語文化,發掘優秀散文作品,促進兩岸藝文交流。
  • 臺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臺灣:兩岸徵文選粹 2
    小平臺唱未來大戲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表示,當前是兩岸關係60多年來最好的時期,兩岸徵文雖是小的平臺,但意義重大,因為兩岸關係有今天,是兩岸同胞共同推動的結果。兩岸已進入大交流、大合作時代,記者在臺灣採記中了解到,目前大陸觀光客已超過307萬,去年一年就達200多萬。
  • 【薦書】她讓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殺
    我是學歷史的,但南京大屠殺在我的記憶中,一直只是個概念。是這本書,把一個概念催化成為活的記憶。此書是一部完整、全面了解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和前因後果的權威性著作。作者張純如是一位華裔美籍作家,她對西方世界長期漠視南京大屠殺這一慘痛歷史深感震驚,為此查閱了大量的文獻、檔案,赴中國實地採訪大屠殺倖存者,寫成此書。
  • 兩岸同題,腦洞大開!第五屆「金鷹杯」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決賽在寧...
    中國江蘇網訊 以文會友,續寫兩岸同宗同文血脈深情;攜手同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創美好未來。12月6日,在省臺辦和省教育廳的關心指導下,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臺灣聯合報系聯合主辦,南京晨報、臺灣好讀周報和江蘇省寫作學會聯合承辦,金鷹獨家冠名支持的第五屆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江蘇賽區決賽在南京市金陵小學仙林湖校區舉行。
  • 她是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第三十萬零一人
    所以,青年時的張純如對南京大屠殺的了解還停留在父母的語言中,直到26歲那年,張純如在加州庫比蒂諾會議舉行的關於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圖片展上,看到了那些被砍下的頭顱,被開膛剖腹的婦女,在屍體的旁邊,強姦他們的士兵卻露出笑容。這是張純如第一次以圖片的形式了解南京大屠殺,比起父母的語言描述,圖片帶給張純如的震撼,讓她下定決心寫一本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書籍,揭露日本軍人的殘暴。
  • 史論|南京大屠殺為什麼會被長久掩蓋?
    在納粹德國戰爭理論的啟發下,日本政府利用新聞法律、法西斯政策和各種政治動員活動,動員全社會投身戰爭。軍部設置了軍報導部,統一領導戰時傳媒宣傳,各報紙和新聞社派遣大量隨軍記者進入中國戰場。圖7 把中國人綁到柱子上、蒙上眼睛,用刺刀當場刺死的照片,被判為「不許可」發表圖8 一群中國俘虜被日軍用刺刀逼迫的照片,被打上了「不許可」印章南京宣傳戰日本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宣傳策略主要有兩方面
  • 南京大屠殺80周年,張純如身後的母親
    張盈盈把這些家庭故事和南京大屠殺在餐桌上告訴了張純如,並沒有想到有朝一日張純如會因為撰寫《南京大屠殺》一書而名聞於世。張純如顯然受到了家族中寫作基因的影響。張紹進的舅舅曾是解放前上海《新聞報》的主編,而張盈盈的姐姐張菱舲,也是一位知名作家。所以,雖然她從小喜愛數學,在伊利諾伊大學讀計算機讀到大三之時,仍然決心轉到新聞系專攻更心愛的寫作。
  • 松井石根:南京大屠殺是"哥哥教訓弟弟"
    他們尊重歷史、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維護日中友好,與右翼分子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洞富雄繼《近代戰史之謎》、《南京大屠殺(決定版)》之後,又推出了《南京大屠殺之證明》等一系列很有影響的著作。藤原彰在他的《南京大屠殺》一書中,則特別強調指出,日軍在南京屠殺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是違反國際法和人道主義原則的。他嚴厲批評了日本右翼人士不把中國死難士兵列入被屠殺人數的做法。
  • 南京大屠殺到底有多慘?
    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個中國人被殺,這就是南京大屠殺發生時的真實慘狀和寫照。
  • 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
    回答如下:「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回答:客觀上,沒關係。你是一個獨立的人,獨立的個體。沒有任何人有權力可以把你與這類歷史事件綁架在一起,你完全可以選擇不關注,並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你的自由。可是,南京大屠殺又和她有什麼關係呢?很漂亮吧。她是個美籍華裔。家庭美滿,婚姻幸福。89年從美國的伊利諾伊大學畢業,後來又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寫作碩士學位。她的第一本書《蠶絲——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廣受好評,贏得了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和平與國際合作計劃獎」。前途一片光明。
  • 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回答如下:「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回答:客觀上,沒關係。你是一個獨立的人,獨立的個體。沒有任何人有權力可以把你與這類歷史事件綁架在一起,你完全可以選擇不關注,並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你的自由。可是,南京大屠殺又和她有什麼關係呢?很漂亮吧。她是個美籍華裔。家庭美滿,婚姻幸福。89年從美國的伊利諾伊大學畢業,後來又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寫作碩士學位。她的第一本書《蠶絲——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廣受好評,贏得了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和平與國際合作計劃獎」。前途一片光明。
  • 南京大屠殺為什麼和你有關係!
    80年前的那場血雨腥風,成為整個南京城,整個中國,一道永遠無法磨滅的傷痕。時光流逝,還有多少親歷者能夠證實那段悲慘歷史,還有多少人在為銘記那場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而奔走。「接著士兵們剝光這兩個女孩的衣服並輪姦了她們:16歲的女孩被兩三個人輪姦,14歲的女孩被3個人輪姦。之後日本人不但刺死了那個大女孩,而且把一根竹竿插進她的陰道。那小的一個只是被刺死,這才沒遭到她姐姐和她母親遭到的暴行,」一個外國人後來寫到這個場面。士兵還刺傷了另一個8歲的女孩,當時她和她的4歲的妹妹藏在床上的毯子下面。那個4歲的女孩在毯子下面待的時間太長,差一點被悶死。
  • 對張純如《南京大屠殺》的批評
    「南京大屠殺」這個概念,最早出現東京審判上,當時中國送交了30萬的數字,但最終結果是認了20萬。從80年代起日本就不斷提出要和中方合作調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具體人數,都被中方以「沒必要」「已經定了」為理由加以拒絕,對於南京大屠殺的死難人數,新中國從來沒有進行過任何系統的調查,不是因為調查起來有難度,而是根本就沒心思做,30萬這個數字隨口一胡扯就出來了。
  • 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答案值得每一個中國人深思
    因此,在知乎上,曾有這麼一個提問:我們總說要勿忘國恥,可「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嗎? 有一條回答,被贊了近兩萬次。這可能是年輕一代牢記歷史,最深刻的方式之一了。在揭曉答案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個人。
  • 南京保衛戰和南京大屠殺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想,南京保衛戰又何嘗不是中國軍民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不畏強敵、不懼困難、全力以赴、抵抗外敵侵略的一場偉大的保衛戰。南京保衛戰實際上是「八一三」淞滬抗戰的延續,淞滬抗戰後期,日軍在金山衛登陸,從側翼進攻上海,導致淞滬抗戰失利。日軍在佔領上海後,為了逼中國訂立城下之盟,於12月1日佔領江陰要塞,開始了進攻南京的戰役。